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兽医免疫学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 超抗原(SAg):是指一类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活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因子。2.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的分布于生物体有核细胞表面的抗原性物质3. Ab(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也称为可溶性抗原受体。4. Ig(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5. CDR(互补决定区):三个超变区在氨基酸序列上并不连续,但当Ig分子折叠形成天然构象时,它们就聚在了一起,与抗原表位的空间位置互补,形成互补决定区。6. 抗原(Ag):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7. 反应原性:指抗原能与相应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8. 免疫器官:是机体中执行免疫功能的器官,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9. 免疫细胞:是所有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过渡型细胞、终末效应细胞的统称。10. 免疫分子:是现代分子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抗原、分泌性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细胞膜分子等。11. 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12. 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13. 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性质相同的抗原。14. 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异物,并能将非己异物排出体外的复杂的生理学功能。15. 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16. 免疫记忆:动物机体在初次接触抗原物质时,除刺激机体形成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外,也形成了免疫记忆细胞,如再次接触相同抗原物质可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应答。17. 免疫监视:指免疫系统识别畸变和突变细胞,并将其清除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18.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识别“非自体物质”(例如病原微生物)并能将之消灭或排除的防御系统。19. 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主要指机体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20.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如果没有遇到抗原,可经输出淋巴管离开淋巴结而再次进入血流循环,然后又通过高内皮小静脉重新回到淋巴结,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至另一处淋巴组织,这种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21.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22. V区(可变区):在轻链靠近N端约1/2区域和重链靠近N端约1/4区域的氨基酸序列随抗体特异性不同而有较大变化,故称为可变区,简称V区。23. Fab:即抗原结合片段,每个Fab段由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功能区构成,可以与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24. Fc片段(可结晶片段):是由链内二硫键连接的两条H链的CH12,CH13(CH14)组成,无抗原结合活性,是Ig与效应分子或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9.F(ab')²:胃蛋白酶在链间二硫键连接部位的C侧将一个Ig裂解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片段,大片段包含两个Fab片段及铰链区,故称为F(ab')²片段25. 超变区:在Ig分子VH和VL各有3个特殊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超变区。26. 单克隆抗体:McAb,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形成的浆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抗体。10.骨架区:在CDR以外的区域,氨基酸的组成和序列变化不大,称为框架区,又叫骨架区(FR)11.sIg: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是浆细胞分泌是最短和最简单的Ig分子12.McAb:单克隆抗体,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能识别某一个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13.mIg:膜型免疫球蛋白,mIg和mIg结构非常相似,但没有尾件,代之以一个加长的尾部19.同种型:同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Ig抗原特异性,可在异种体内诱导产生相应抗体27. V(D)J重组:当B细胞前体成熟时发生体细胞重排,随机选择和组合某个基因座的V、J(或还有D)基因的某个片段造成DNA水平的永久性物理拼接,称为V(D)J重排,因而产生了众多不同的独特的V外显子。28. 抗原递呈:天然抗原在细胞内降解成抗原肽后,与MHC分子结合后递送到细胞表面,以便被T细胞识别的过程。29. 多克隆抗体:以天然抗原免疫动物,体内多个不同的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的抗体实际上是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Ig,称为多克隆抗体。30. 基因工程抗体: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或基因敲除技术对鼠源抗体基因进行改造生产的新型抗体,亦称“第三代抗体”。31.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交叉)抗原递呈现象:是指DC(树突状细胞)可将某些外源性抗原经MHCⅠ类分子途径递呈。32. 初次免疫应答: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需经一定潜伏期才能在血清中出现抗体,该种抗体含量低,持续时间短,此现象称为初次免疫应答。33. 再次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应答后,机体再次受同一抗原刺激引起的抗体产生,其抗体产生的潜伏期短,含量高,维持时间长,此现象称为再次免疫应答。34. 粘膜免疫系统MIS:是由分布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外分泌腺等黏膜组织内的淋巴组织和免疫活性细胞共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免疫应答网络。35. 免疫调节作用:动物机体以多种细胞和分子,通过多方面、多途径、多层次的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机制,控制免疫应答反应的强度和时限,使免疫应答反应正常进行,以维持机体整体生理活动的相对稳定。36. 主动免疫:是动物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自身所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免疫力,包括天然主动免疫和人工主动免疫。37. 被动免疫:是动物依靠输入其他机体所产生的抗体或细胞因子而产生的免疫力,包括天然被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38. 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用于免疫预防。39. 联苗: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细菌(或病毒)联合制成的疫苗,一次免疫可达到预防几种疾病的目的。40. 多价苗:是指将同一种细菌(或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41. 异源疫苗:是具有共同保护性抗原的不同种病毒制备成的疫苗。42. 佐剂:可以显著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减少注射抗原的数量和次数,而且也是诱导可溶性抗原的持续性免疫反应所必需的。43.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入受体菌或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提取保护性抗原肽,加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44. 活载体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保护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转移到载体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45. 菌壳疫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细菌疫苗。菌壳仅有细菌外壳,而无菌细胞内容物。46. 免疫途径:P187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病原体的侵入门户及定位,这种途径符合自然情况;二是要考虑制品的种类与特定。47. 免疫失败:疫苗注射后,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仍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亚临床感染或持续感染,这种情况称为免疫失败。48. 免疫缺陷症候群:由动物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的功能失常或欠缺所诱发的各种病理过程及临床症状,这些病理过程及临床症状统称为免疫缺陷症候群。49. 肿瘤相关抗原(TAA):并非某一肿瘤所特有的、在其他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上也存在的抗原分子称为肿瘤相关抗原。50.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下,抗原颗粒相互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51.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52. 病毒中和试验(VNT):病毒抗原与相应中和抗体结合后,可使病毒失去吸附细胞的能力,或抑制其侵入和脱壳,失去感染力,从而保护易感动物、禽胚或单层细胞,称为病毒中和试验。45.死亡受体:是指与配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凋亡的一类跨膜受体,包括CD95、DR3、DR4、DR5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胞质区都有一段60~8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同源结构域,死亡受体通过这个结构域与胞质内介导细胞凋亡的蛋白质结合,通过后者启动细胞内部的凋亡程序,引起细胞凋亡。46.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体载体,在载体上进行免疫酶染色,底物显色后用肉眼或酶联免疫测定仪判定结果的一种方法。二. 简答题(课本)1.构成抗原的条件有哪些?①异源性,指与自身成分相异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种族关系越远,组织结构间差异越大,抗原性越强,同种异体间的物质有时也有抗原性,自身组织对机体通常没有抗原性②分子大小,抗原物质要求一定的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大于10000μ的物质,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子质量越大,抗原性越强③分子结构,化学组成和结构越复杂,抗原性越强④物理状态⑤进入机体的途径,抗原分子只有完整的进入免疫活性细胞所在的场所,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制敏淋巴细胞2,根据不同分类方法,抗原可以分成哪些种类?一、依据抗原的自然属性而分类1、天然抗原2、人工抗原二、依据抗原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的协助分为1、胸腺依赖性抗原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三、依据抗原的来源而分1、异种抗原2、同种抗原3、自身抗原4、异嗜性抗原四、依据抗原性而分1、完全抗原2、半抗原(复合半抗原、简单半抗原)五、依据抗原的化学组成而分蛋白质、多肽、脂蛋白、糖蛋白、脂类、多糖、脂多糖、核酸、核蛋白等。六、依据抗原在病原体的位置而分表面抗原(细菌的荚膜抗原、病毒的囊膜抗原)和内部抗原。七、依据免疫学试验和免疫防治凝集原、沉淀原、血凝素、保护性抗原等。3,简述Ig的基因群及其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理。(一)编码抗体分子的胚系基因分属于三个基因簇Igh基因簇、Igκ基因簇、Igl基因簇。在不同的动物,它们分布于不同的染色体。不同动物,这些基因簇的构成种类和数目也有差异。Igh基因簇有4种基因(IghC、IghV、IghJ、IghD)Igκ基因簇有3种基因(IgκC、IgκV、IgκJ)Igl基因簇有3种基因(IglC、IglV、IglJ)V(D)J重组机制:当B细胞前体成熟时发生体细胞重排,随机选择和组合某个基因座V(D)J基因的某个片段造成DNA水平的永久性物理片接体细胞重组众多胚系基因片段及其多样性组合:抗体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主要来自存在于Igh,Igk和Igl基因座上众多V、D、J基因片段,这些基因座上单个的V、D或J片段是被随机组合到一起的,由此,组合一个B细胞的VH和VL外显子存在成千上万种可能性。基因片段链接位点的多样性:抗体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主要来自存在于Igh,Igk和Igl基因座上众多V、D、J基因片段,这些基因座上单个的V、D或J片段是被随机组合到一起的,由此,组合一个B细胞的VH和VL外显子存在成千上万种可能性。重链和轻链配对的随机性:成熟Ig分子抗原结合位点由L链和H链的V区构成。4,简述T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及MHC的限制性。①参与激活的树突状细胞与被激活的T细胞的一些表面分子,以特定方式及特定次序相互作用,引发T细胞的活化过程。1)、初始(幼稚)T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的接触表达抗原肽-MHCⅠ分子(以交叉递呈方式)或抗原肽-MHCⅡ分子的成熟树突状细胞迁移至外周免疫组织的T细胞聚集区,与停留于该区的一些初始CD4+(或CD8+)T细胞相遇,可能以其表面黏附分子(CD58-CD2、CD54-CD11a/CD18)介导最初的接触。2)、已经接触的某个初始T细胞,如果其表面TCR不能与抗原肽-MHCⅠ分子或抗原肽-MHCⅡ分子的抗原肽发生特异性结合,就分离开,进入淋巴细胞再循环。3)、已经接触的某个初始T细胞,如果其表面TCR能与抗原肽-MHCⅠ分子或抗原肽-MHCⅡ分子的抗原肽发生特异性结合,再逐渐加上其它一些分子的结合,就在接触部位形成一个极复杂的超分子活化群,称为免疫突触,其横断面似同心环样,又名牛眼样结构。4)、免疫突触的结构层次中心区:含有抗原肽-MHCⅠ分子或抗原肽-MHCⅡ分子、TCR、CD3、CD4或CD8、CD28、CD80或CD86、CD40、CD154。内层:CD2、CD58、CD11a/CD18、CD54、CD45等。外层:CD43。5)、幼稚T细胞可能需要接受持续10h的刺激才能发生活化。免疫突触可能对刺激信号的产生、接受及转导等过程及经历时间都是必需的。②MHC限制性:是T细胞TCR在识别APC递呈的抗原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MHC的分子。如CD8+T细胞还需要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与自身相同的MHC-I类分子而CD4+分子还需要识别APC表面与自身相同的MHC-II类分子。5.简述CD4+T细胞的效应机制①一些初始CD4+T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可以增殖和分化为Th0,Th0再接受局部环境中一些细胞因子的调控,分化为Th1或Th2。②效应性Th1细胞和效应性Th2细胞到达作用部位后,可以通过免疫突触,对靶细胞定向地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也可以直接向其周围分泌一些细胞因子,产生某些免疫学效应。Th1辅助细胞免疫:激活的Th1分泌细胞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有IL-2、IFN-γ、TNF-α、TNF-β等,这些细胞因子可诱导CTL细胞毒作用和TDTH的活化。在Th1分泌细胞因子辅助下,有些亚群的Th细胞被某些抗原激活,分泌细胞因子,诱导产生局部的炎症反应,称为迟发性变态反应,相应的淋巴细胞称为迟发性变态反应T细胞,它们在特异性抗原及IL-2、IL-4等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为免疫效应细胞TDTH,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主要作用是趋化和激活巨噬细胞,通过激活的巨噬细胞发挥防卫细胞内病原体的作用。Th1分泌的IL-2是Tc的激活分化成CTL的第三信号,因此说Th1辅助CTL发挥细胞毒效应。Th2辅助体液免疫:Th2分泌IL-4、IL-5、IL-6、IL-10、IL-13等细胞因子,主要促进B细胞增值并分化为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提高黏膜免疫力,介导体液免疫和I型变态反应6.机体抵抗胞内菌和胞外菌感染的机制有什么区别?①抗胞外菌免疫是一种抗体、补体、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相互协同的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1)天然免疫:主要包括机械屏障以及巨噬细胞、补体固定、溶菌酶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局部炎症。(2)免疫调理作用:有些毒力较强的细菌,因膜多糖和其他表面结构可以抵抗吞噬。这时就需要抗体、补体等介导的免疫调理作用来增强吞噬细胞对这类病菌的吞噬降解抗体、补体介导的免疫调理作用:抗体介导的调理吞噬作用是通过与免疫球蛋白分子的Fc片段的结合来实现的免疫粘连介导的免疫作用:动物体内的红细胞、血小板和某些淋巴细胞的表面均具有C3b受体。免疫黏连是指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以后,通过C3b黏附到红细胞或血小板的表面,使抗原抗体复合物成为较大的复合物,使其更易被体内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及其他吞噬细胞吞噬消灭。免疫黏连介导的免疫调理作用可能对清除血流中的革兰阴性菌至关重要。通过清除细菌产物的封闭活性起调理作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对IgG的Fc片段有较强的非特异性亲和力,如果SPA与结合在细菌表面的抗体Fc片段结合后,就会抑制抗体或补体介导的免疫调理作用。如果用抗SPA的抗体与SPA结合,抗体或补体介导的免疫调理作用就不会受到相应的抑制(3)溶菌或灭菌作用:未被吞噬的病菌通常被抗体补体和溶菌酶介导的杀菌作用所杀灭,抗体和补体共同介导的溶菌现象主要见于革兰阴性菌所致的感染。(4)对病菌繁殖的抑制:抗体对细菌繁殖的抑制作用是指特异性抗体同相应的病菌结合后,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重要酶系统和代谢途径而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5)对病菌黏附作用的抑制:病菌黏附于易感细胞是造成感染的先决条件。病菌的黏附素和其相应的受体因病菌的种类而异,大部分革兰阴性菌的黏附受体是糖蛋白和糖脂,革兰阳性菌的黏附受体则是白蛋白或其类似物,IgA介导的黏膜免疫能阻止病原菌对黏膜细胞的黏附。②抗胞内细菌免疫主要以细胞免疫完成,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的胞内菌被吞噬后,可通过干扰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或逃离吞噬体进入胞质等机制来逃避机体的免疫功能,因而存活下来。胞内菌通常引起慢性细菌感染,根据其寄居情况可分为:兼性胞内菌和专性胞内菌1)天然免疫:胞内菌不仅能直接激活NK细胞,异可通过刺激巨噬细胞产生IL-12(一种强的活化NK细胞的因子)以活化NK细胞。NK细胞活化后分泌并释放杀伤靶细胞的物质,使靶细胞溶解。一个NK细胞可反复杀伤多个靶细胞,活化的NK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又可激活巨噬细胞使之杀灭吞入的胞内菌。2)淋巴因子的免疫作用:胞内菌可刺激巨噬细胞产生IL-12和刺激NK细胞产生γ-干扰素,IL-12和γ-干扰素能够促进Th1细胞的发育,所以胞内菌是CD4+Th细胞分化为Th1表型的强大诱生剂,Th1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又可激活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和酶以杀伤被吞噬的细菌。3)细胞毒性T细胞(Tc)的免疫作用: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参与抵御胞内菌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但这些T细胞识别不同类型的抗原并对其发生反应。一般而言,表达CD4分子的T细胞在识别MHCⅡ分子的基础上识别外源性抗原(可被吞噬细胞摄入的抗原,包括细菌、真菌和原虫抗原);而表达CD8分子的T细胞在识别I型MHC分子的基础上识别内源性抗原(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当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吞入含有内源性抗原的细胞(胞内菌感染的细胞)时,也可采取内源性抗原提呈方式,MHCⅡ限制的CD4+T细胞因其本身能分泌IL-2,故仅与能表达MHCⅡ的细胞起作用;MHCI限制的CD8+T细胞可以与所有宿主细胞相互作用,但需要有CD4+T细胞所产生的IL-2参与4)迟发型变态反应与肉芽肿形成:机体对胞内菌发生细胞免疫的同时,交织有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常表现为对病菌的可溶性产物皮内注射后的炎症反应,T细胞对结核抗原物质的敏感性通常是以机体对结核抗原(如OT和PPD)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为指标的。由于胞内菌能抵抗吞噬,常能在机体内存活很长时间,引发慢性抗原刺激,最终导致肉芽肿的形成,许多胞内菌感染的组织学标志就是肉芽肿性炎症。5)免疫逃避的机制:胞内菌之所以能够在机体内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抵抗吞噬细胞杀伤的能力。胞内菌抵抗吞噬杀伤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胞内菌可躲避或破坏吞噬细胞的杀伤性介质。另一方面,有些胞内菌能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可分别对O2和H2O2解毒,过氧化氢酶还能间接抑制活性氮物质(RNI)的产生。另外,肺炎军团菌、分枝杆菌、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等能阻碍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使在吞噬体中的病菌避免与溶酶体酶类接触而免受伤害。三、实验(一)病毒血凝抑制试验试验原理某些病毒(如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的一些表面分子可以与一些动物红细胞表面分子发生结合,在两者比例适当及适宜的液体环境中,这种结合反应会引起该红细胞发生凝集。但这些病毒引起某些动物红细胞发生凝集的表面分子可以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反应,产生对应的抗体。如果这些病毒表面引起血凝的分子先与这种抗体发生结合,再与某些动物红细胞悬液作用,血凝作用就会被部分抑制或完全抑制。依此建立的血清学实验称为病毒血凝抑制试验。病毒血凝抑制试验可用于检测病毒血凝抑制抗体的相对水平,也可以用已知抗体来鉴定病毒。操作方法(1)在干净的微量反应板上选好一排孔,第1孔至第12孔,每个孔中加25ul生理盐水。(2)在第1孔中加25ul待测血清,混匀,吸25ul到第2孔,按倍比稀释法,稀释到第10孔。(3)第1孔至第11孔,每个孔中加25ul4单位新城疫病毒液。第12孔加25ul生理盐水。在15℃-37℃作用5min。(4)在第1孔至第12孔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