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_第1页
2024版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_第2页
2024版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_第3页
2024版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_第4页
2024版企业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保障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订本安全管理制度。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起重机的操作、维护、检修和管理。3.所有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二、管理职责1.公司应设立专门的起重机械管理部门,负责起重机械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检修工作。2.起重机械管理部门应制定并执行起重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计划和检修计划以及自行检查计划,按时申报定期检验。3.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资格方可上岗。三、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前检查:每次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对起重机械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载荷限制:起重机械不得超载运行,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规定的载荷范围进行操作。3.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起重机械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4.环境安全:在恶劣的天气或环境下,禁止进行起重作业。四、维护保养与检修1.维护保养:起重机械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检修计划:起重机械管理部门应制定并执行设备的检修计划,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五、应急处理1.公司应制定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2.发生起重机械事故时,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给相关部门。3.应急处理人员应立即迅速赶到现场,进行事故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六、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2.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安全管理部所有。3.本制度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变化和公司实际情况进行适时修订。七、附录1起重机械岗位安全责任制;2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3起重机械吊索具安全使用制度;4起重机械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制度;5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和定期报检制度;6人员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7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8起重机械事故报告处理制度;9起重机械应急救援预案和救援演习制度。附录1起重机械岗位安全责任制起重机械岗位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岗位安全责任制,是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根据本单位起重机械使用数量及技术状况,安排具备起重机械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懂得管理操作业务、工作责任心强,来从事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及使用工作。1.1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的主要责任人,应对本单位起重机械使用安全全面负责,履行下列主要职责:(1)建立、健全起重机械安全使用责任制,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管理人员;(2)根据起重机械使用特点和安全需要,配备数量与项目相符合的作业人员;(3)组织制定本单位起重机械使用安全管理制度;(4)组织制定起重机械意外事件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5)保证起重机械安全使用所需的必要投入,并有效实施;(6)督促、检查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7)及时、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起重机械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1.2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机构职责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机构是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各项工作的执行机构,对本单位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履行下列主要职责:(1)根据本单位的使用特点,合理选用起重机械;并根据实际起重工况,及时调配起重机械的使用情况;(2)制定、修改、落实起重机械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组织制定专项起重吊装方案;(3)明确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操作、指挥、维保、自检等)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4)落实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及其相关人员进行内部定期安全技术培训,组织新作业人员上岗考核前各项培训工作;(5)配备相关人员及设施进行起重机械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全面检查工作;(6)根据起重机械使用情况及出厂设计要求,及时制定起重机械大修周期,对超过年限或严重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应及时予以报废;(7)建立完整的起重机械跟踪档案,并落实相关责任人进行起重机械安装、变换工况、试验、运行、安全技术交底、保养、修理、检查、故障处理及缺陷整改等记录,并根据记录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8)制定起重机械应急事故救援预案,落实每年至少一次的起重机械应急事故救援演习。1.3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职责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是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具体工作的负责人,对本单位起重机械安全使用履行下列职责:(1)组织实施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全面检查,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2)妥善保管起重机械各操纵室、控制屏、层门、机房等紧急开启的钥匙装置;(3)组织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4)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变更手续;(5)编制定期检验计划并且落实定期检验的报检工作;(6)检查和纠正起重机械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起重机械并且及时报告单位有关负责人;(7)组织制定起重机械应急救援预案,一旦发生事故按照预案要求及时报告和进行救援;(8)对安全技术档案的完整性、正确性、统一性负责。1.4起重机械司机职责司机是起重机械安全操作和使用的直接实施者,应履行下列职责:(1)依照起重机械制造方的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起重机械,严禁违章操作;(2)做好起重机械的日常检查工作,认真填写检查与运行情况记录;(3)根据安全管理人员的安排,配合做好起重机械的定期维护保养、全面检查和法定检验工作;(4)认真学习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积极参加起重机械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5)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立即向安全管理人员或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当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直接危及人身安全时,停止作业并且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6)参加应急救援演习,掌握相应的基本救援技能。1.5起重指挥人员职责起重作业指挥人员是起重吊装过程的指挥者,对起重作业安全实施履行下列职责:(1)熟练使用起重作业指挥信号,指挥信号必须清晰、准确;需要使用听觉设备(如对讲机)时,能熟练使用该设备并能发出准确、清晰的口令;(2)依照起重作业方案和起吊工艺,组织作业前各项准备工作,并严格按起吊方案或起吊工艺实施指挥;(3)负责起重机械司机、吊装工及辅助人员的分工;(4)熟悉起重机械起重机的性能及相关参数,指挥过程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5)认真学习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积极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6)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安全管理人员或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行;(7)参加应急救援演习。附录2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为保障本单位起重机械的安全使用,特制定本规程。起重机司机、指挥等起重机械各作业人员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在管理、操作起重机时应严格遵守本规程。各类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需遵守通用规定外,尚应遵守各自的特殊规定。2.1通用规定2.1.1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后方可从事相应工作。2.1.2起重机械各作业人员应熟悉所操纵起重机的构造、性能,司机应熟练掌握操纵方法和安全装置的功用。2.1.3司机操作起重机械时,不允许从事分散注意力的其他操作;体力和精神不适时,不得操作起重设备;2.1.4起重机械司机必须用手柄、按钮等控制装置来操纵,不可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来停车,严禁三机构同时动作。2.1.5起重机司机必须接受指挥人员的指挥信号进行操纵;当起重机的操作不需要信号员时,司机应负有整个起重作业过程的责任;无论何时,司机随时都应执行来自任何人发出的停止信号;如遇指挥信号不明或发现指挥信号有错误,司机有权不开车。2.1.6起重机械司机在工作前应对起重机各控制装置、安全装置及主要零部件进行仔细检查,确认灵活、可靠方可使用;如果发现不正常,应在起重机械修理和调试后再运行。2.1.7在接通电源或开动设备之前,司机应查看所有控制器,使其处于“零位”或空档位置。所有现场人员均在安全区内;如对于电源切断装置或启动控制器有报警信号,在指定人员取消这类信号之前,司机不得接通电路或开动设备。2.1.8如果在作业期间发生供电故障,司机应该做到下列要求:(1)在适合的情况下,使制动器上闸或设置其他保险装置;(2)应切断所有动力电源或使控制手柄、离合器处于空档位置;(3)如重物吊在半空中或锁具未脱钩,司机和指挥人员不准离开岗位,同时警戒任何人通过危险区;如果可行,可借助对制动器的控制把使悬吊载荷放到地面。2.1.9在离开无人看管的起重机之前,司机应做到下列要求:(1)被吊载荷应下放到地面,不得悬吊;(2)使运行机构制动器上闸或设置其它的保险装置;(3)把吊具起升到规定位置;(4)根据情况,断开电源或脱开主离合器;(5)将所有控制器置于“零位”或空档位置;(6)固定住起重机械防止发生意外的移动;(7)当采用发动机提供动力时,应使发动机熄火;(8)露天工作的起重机械,当有超过工作状态极限风速的大风警报或起重机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为避免起重机移动应采用夹轨器和/或其他装置使起重机固2.1.10载荷的吊运(1)载荷在吊运前应通过各种方式确认起吊载荷的质量,不得起吊超过额定载荷和载荷不明的物品;同时,为了保证起吊的稳定性,应通过各种方式确认起吊载荷质心,确立质心后,应调整起升装置,选择合适的起升系挂位置,保证载荷起升时均匀平衡,没有倾覆的趋势。(2)系挂物品的索或链条不能缠绕在物品上;物品要通过吊索或其他有足够承载能力的装置挂在吊钩上;链条不能用螺栓或钢丝绳进行连接;吊索或链条不应沿着地面拖曳。(3)在开始起吊前,应检查钢丝绳或起重链条不产生扭结;多根钢丝绳或链条不得缠绕在一起;采用吊钩的起吊方式应使载荷转动最小;如果有松绳现象,应进行调整,确保钢丝绳在卷筒或滑轮位置上的松弛现象被排除;尽可能考虑风对载荷和起重机械的影响避免产生较大晃动;起吊的载荷不得与其他的物体卡住或连接;起吊吊索应尽可能保持垂直,不得歪拉斜吊和利用起重机拖拉重物(为特殊工况设计的起重机械除外)。(4)起吊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起吊载荷时不得突然加速和减速;载荷和钢丝绳不得与任何障碍物刮碰;对无反接制动性能的起重机,除特殊紧急情况外,不得利用打返车进行制动。(5)移动载荷时应确保载荷在运行轨迹上应与地面和障碍物保持一定的间距。不得将载荷从人员上方通过,严禁用起重机将人与物一同提升或吊运;在旋转起重机作业时,必须注意在起重臂可能达到的范围内不得有人。(6)悬停载荷时,司机一般不能离开控制器,如果载荷悬停在空中的时间比正常提升操作时间长时,在司机离开控制器前应保证禁止起重机械做回转和运行等其他方向的运动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任何人不得在悬停载荷的下方停留或通过。(7)吊运熔化金属、有毒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或者所吊物接近额定载荷时,应慢速操作,并应先把物品吊离地面较小的高度,试验制动器的制动性能。(8)起重机械进行回转、变幅和运行时,要避免突然的起动和停止。吊运速度应控制在使物品的摆动半径在规定的范围内。当物品的摆动有危险时,应做出标志或限定的轮廓线。2.1.11司机应熟悉起重设备的正常维护,禁止起重机在运行中人员上下和一切的检查、修理工作,严禁随意跨越上下。2.1.12室外作业的起重机械,当风速超过制造厂规定的最大工作风速时或遇雾天、雨雪天等恶劣气候应停止作业,并将起重臂杆降低到安全位置;夜晚进行起重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且应经有关部门批准。2.1.13用两台及以上起重机合吊一个物件时,应提前制定联合起吊方案,正确选取挂钩点,使载荷均匀分布,起升钢丝绳应保持垂直,同时起吊或降落(同步);单机允许起吊最大载荷不得超过该机额定起重量的80%(如配置受力监控等装置除外),并在授权人员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下,并在各个监测点指派人员进行跟踪。2.1.14无线电信号传输控制的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应妥善保管好遥控器,操作停止或短期离开时,应及时拔出钥匙,并确保在规定的限制区域内操作起重机械。2.1.15流动式、塔式、门座起重机在靠近架空电缆线作业时,其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缆风绳及载荷等,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1.起重机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输电线路电压kV<11-2035-110154220330最小距离m1.524567注:当起重机械进入到架空电线和电缆的预定距离之内时,安装在起重机械上的防触电安全装置可发出有效的警报。但不能因为配有这种装置而忽视起重机的最小距离。2.1.16起重机械司机应熟练掌握如“稳钩操作”、“制动器失灵紧急操作”等各种常规的基本操作技能。2.1.17指挥人员应站在能使司机看清指挥信号的安全位置上。当跟随负载运行指挥时,应随时指挥负载避开人员和障碍物;指挥人员不能同时看清司机和负载时。必须增设中间指挥人员。以便逐级传递信号;当发现错传信号时,应立即发出停止信号。2.2桥门式起重机地操专项规定2.2.1司机操作前应确认操作处于易见方位;并确保司机应面对起升吊钩进行操作,不允许操纵电缆与起升钢丝绳交叉操作。2.2.2司机走动路线应与起重机行驶路线保持一致,不得倒退行走操纵起重机;司机不得站在起重机底下,并与重物保持一定的距离。2.2.3司机操作前应明确手电门按钮标志及功能,并试验方向是否正确及急停开关是否有效。2.2.4确认从吊具与吊装钢丝绳处于正常,没有挂扯其它物件时,再按动手电门按钮。2.2.5在起重机吊具处于最低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必须保证有不少于两圈的安全圈数。2.2.6操作过程,应时刻观察电动葫芦、大车运行机构的工作状态,发现有异常声响及零部件松脱应立即停止操作。2.2.7跟随式操作不得操纵运行速度超过45m/min的起重机,不允许同时操纵两台或两台以上起重机。2.2.8起吊物件运行过程时,重物不得随意靠近其他人员。2.2.9翻转吊载时,司机必须站在翻转的反侧,确认翻转方向无其他作业人员,再进行操作。2.2.10为减小吊载的摆动与冲击,可以采取反向动作控制等方法进行及时稳钩。2.2.11严格按地操起重机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工作条件内使用起重机,吊运熔化金属、有毒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应符合相关要求。2.3桥门式起重机司操专项规定2.3.1开车前应对起重机运行范围进行检查:轨道面不应有障碍物,并检查设备或控制机构上的锁定保护装置和紧固装置的状况。2.3.2起重机起动要平稳,不得高档起动;操纵控制器时,必须按档次进行。吊钩转动时不允许起升,防止钢丝绳跳槽。2.3.3在正常工作中改变运行方向时,应将控制手柄扳至“零位”,当机构完全停止转动后再换向开动,运行中的电机在未停下来之前不应反转。2.3.4起重机或小车运行至接近终点时,应降低速度,严禁用行程限位开关作停车手段使用,也不允许用打反车达到制动目的。起重机安全装置不应作为停止操作的常规手段。2.3.5司机在作业中应按规定对下列各项作业鸣铃报警:(1)起重机起动后即将开动前;(2)起升、降落重物,开动大、小车运行时;(3)靠近同层其它起重机时;(4)吊物在吊运中接近地面工作人员时;(5)起重机在吊运通道上方吊物运行时;(6)起重机在吊运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时。2.3.6对双吊钩(主、副钩)起重机,不准同时用两个吊钩分别吊两个物件,不工作的吊钩应开到接近上极限高度位置,并且不准带挂吊索。2.3.7有主副吊钩的起重机,在主、副吊钩换用或两钩高度接近时,应一个一个单独工作,以免两钩相碰。2.3.8同一跨度内有多台起重机工作时,两台起重机应保持1.5m以上的距离。因工作必须接近时,应经邻机同意,但最小距离应在0.3m以上。不允许利用一台起重机去推动另一台起重机进行工作。2.3.9抓斗、电磁吸盘或真空吸盘式起重机特殊规定:(1)当起重机在特殊工况下使用例如抓斗或电磁吸盘搬运重物时,不仅应将抓斗、电磁吸盘或其他取物装置的质量与载荷一同估算,而且还应考虑由于起重机快速移动、抓斗吸附效应、撞击等引起的附加载荷。通常抓斗和抓取的物料或电磁吸盘和吸附的物料的总质量应小于起重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应的额定起重量。(2)抓斗或电磁吸盘工作时,应保证吊具随行电缆与起升钢丝强运动速度一致,不得使抓斗、电磁吸盘转动,以免电缆与钢丝绳相互缠绕发生事故。(3)不允许用抓斗抓取整块物件,避免吊运过程中的物件滑脱。(4)电磁吸盘未与被起升重物接触时,不应通电。电磁吸盘应小心地下降到重物上,在操作中不允许碰到固体障碍物。炽热金属不应使用电磁吸盘起吊。(5)当发现电磁吸盘有残磁时(切断电源后有部分重物不能掉离电磁吸盘),应停机进行检修。电磁吸盘不使用时应断电,防止磁铁过热;电磁吸盘不应搁置在地面上而应放在木质平台上。(6)真空吸盘只能起吊表面与真空衬垫相适合的重物,重物表面无任何松散物质,防止真空衬垫不能有效地接触重物表面。2.3.10严格按起重机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工作条件内使用起重机,普通起重机不得吊运熔融金属、炽热金属、有毒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2.3.11吊运作业完成后,将起重机开到指定地点,小车开到司机室一端,吊钩升至接近上极限位置(抓斗、电磁吸盘等吊具放到地面),控制器全部扳到零位,切断电源,并清扫擦拭,保持清洁。对露天工作的起重机,不工作时应开到停车位置,并可靠锚固。2.4门座起重机专项规定2.4.1作业前司机应仔细观察四周的建筑物、机械、船台、船舶吊钩等可能会与该机(象鼻梁、刚性拉杆、平衡铁)等部位刮擦或碰撞的物体,确保起重机各机构运转时的安全距离;2.4.2上车前司机应确认夹轨器、铁鞋、顶轨器等(除司机室控制的)防风抗滑装置已经完全释放,检查大车轨道有无影响起重机安全运行的缺陷;2.4.3起吊重物应严格按照在主副吊重曲线表控制范围内进行作业;严禁超负荷作业,当超负荷限制器铃响时,应立即将货物放下;2.4.4操作应平稳,避免频繁制动,不得不经零位直接变换操作手柄方向。2.4.5起升作业时,先将重物吊离地面,高度不宜超过0.5m,检查吊物的平德、捆绑、吊挂是否牢靠,确认无异常后,方可继续操作;对易晃动的重物,应拴拉绳:当起吊重要物品、吊物达到额定起重量的90%及以上时,还应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器的可靠性;起升或下降避免急剧制动;遇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必要时切断总电源。2.4.6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机构、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机并排除故障。2.4.7无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的起重机在钢丝绳由卷扬筒下放时,卷筒上的钢丝绳除固定钢绳丝尾的圈数外,必须保留应有的安全圈数,且钢丝绳不可松得过多,避免钢丝绳脱出滑轮或卷筒绳槽;2.4.8用抓斗时,严禁单索超负荷,必须二索一起上升,并随时注意卸扣变化的情况;并遵守以下规定:(1)当起重机用抓斗搬运重物时,不仅应将抓斗的质量与载荷一同估算,而且还应考虑由于起重机快速移动、抓斗吸附效应、撞击等引起的附加载荷;通常抓斗吸附的物料总质量应小于起重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应的额定起重量;(2)抓斗工作时,应保证吊具随行电缆(如有)与起升钢丝强运动速度一致,不得使抓斗转动,以免电缆与钢丝绳发生相互缠绕发生事故;(3)不得用抓斗抓取整块物件,避免吊运过程中的物件滑脱。2.4.9起重机遇到暴雨、雷电或六级以上大风时(或超过设计规定),应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夹好夹轨器等防风抗滑装置,并积极采取其它有效的辅助措施。2.4.10作业完毕后,司机离开起重机前应将变幅到最小幅度,钩头升到顶端;将所有控制手柄放至零位,大车停在指定区域,并锁住夹轨器、锚定装置及旋转装置切断电源,夹紧夹轨器等防风抗滑装置。2.4.11夜间和雾天应打开红色障碍指示灯;台风季节会同车间做好其它的辅助安全措施。2.4.12特殊操作环境,而不能遵守本操作规程时,驾驶员必须取得有关领导及技术主管人员的同意,方能作业。2.5塔式起重机专项规定2.5.1司机必须在规定的通道内上、下起重机。上、下起重机时,不得握持任何物件。2.5.2禁止在起重机各个部位乱放工具、零件或杂物,严禁从起重机上向下抛扔物品。司机室内不得放置易燃和妨碍操作的物品,防止触电和发生火灾。2.5.3司机得到指挥信号后,方可进行操作,操作前必须鸣笛,操作时要精神集中。对于操纵室位置较高或视线不清,应采用无线对话的形式进行沟通。2.5.4重物的吊挂必须符合有关要求:(1)严禁用吊钩直接吊挂重物,吊钩必须用吊、索具吊挂重物。(2)起吊短碎物料时,必须用强度足够的网、袋包装,不得直接捆扎起吊。(3)起吊细长物料时,物料最少必须捆扎两处,并且用两个吊点吊运,在整个吊运过程中应使物料处于水平状态。(4)起吊的重物在整个吊运过程中,不得摆动、旋转。不得吊运悬挂不稳的重物,吊运体积大的重物,应拉溜绳。(5)不得在起吊的重物上悬挂任何重物。2.5.5司机必须严格按塔机起重性能曲线表规定的幅度及起重量进行操作,严禁超载使用。2.5.6不得斜拉斜拽重物、吊拔埋在地下或粘结在地面、设备上的重物以及不明重量的重物。2.5.7操纵控制器时必须从零档开始,逐级推到所需要的档位。传动装置作反方向运动时,控制器先回零位,然后再逐档逆向操作,禁止越档操作和急开急停。2.5.8吊运重物时,不得猛起猛落,以防吊运过程中发生散落、松绑、偏斜等情况。起吊时必须先将重物吊起离地面0.5m左右停住,确定制动、物料捆扎、吊点和吊具无问题后,方可指挥操作。2.5.9在起升的过程中,当吊钩滑轮组接近起重臂5m时,应用低速起升,严防与起重臂顶撞。2.5.10严禁采用自由下降的方法下降吊钩或重物。当重物下降距就位点约lm处时,必须采用慢速就位。2.5.11运行小车行走到距离限位开关碰块约3m处,应提前减速停车。2.5.12作业中平移起吊重物时,重物高出其所跨越障碍物的高度不得小于1m。2.5.13起重机作业时禁止无关人员上下起重机2.5.14作业中遇有下列情况应停止作业:(1)恶劣气候,如:大雨、大雪、大雾,超过允许工作风力等影响安全作业;(2)起重机出现漏电现象;(3)钢丝绳磨损严重、扭曲、断股、打结或出槽;(4)安全保护装置失效;(5)各传动机构出现异常现象和有异响;(6)金属结构部份发生变形;(7)起重机发生其它妨碍作业及影响安全的故障。2.5.15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必须整齐,如出现爬绳、乱绳、啃绳和各层间的绳索互相塞挤应停止作业。2.5.16夜间打开红色障碍灯。夜间工作时,除塔机司机室配备照明外,施工现场也必须有充分的照明设备。2.5.17有两台以上塔机工作时,要根据工程特点,注意相互之间的位置,并采用不同标高的方法,以避免塔机起重臂、平衡臂相互碰撞或与建筑物碰撞。2.5.18作业完毕后,凡是回转机构带有制动装置或常闭式制动器的起重机司机必须松开回转制动器。动臂式塔机将起重臂放到最大幅度位置,小车变幅式塔机把小车开到说明书中规定的位置,并且将吊钩起升到最高点,吊钩上严禁吊挂重物。2.5.19顶升作业时必须由专人指挥、专人照看电源、专人操作液压系统和专人紧固螺栓,顶升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非有关人员不得登上爬升架操作平台,更不能擅自启动泵阀开关或其它设备。2.6施工升降机专项规定2.6.1施工升降机每日投入运行前,应由安全管理或司机开启钥匙,并进行空载试运行,认真检查各主要部件及安全装置是否完好,在确认设备运行无异常情况后,方能正式运行。2.6.2司机工作期间要集中精力,严禁边操作边做其他无关的事。未切断总电源开关前,司机不得随便离开工作岗位。2.6.3严禁利用施工升降机的井架、横竖支撑牵拉缆绳、标语和其他与施工升降机无关的物品。2.6.4操作人员应保证施工升降机在额定载荷以下运行,严禁超载运行。施工升降机乘人、载物时必须使载荷均匀分布。2.6.5施工升降机吊笼内的货物应放置稳妥,防止运行时发生移动。运送重量大的货物时,应将物件放置在吊笼的中间位置,防止吊笼倾斜。吊笼不能装载超过吊笼尺寸的物料。2.6.6施工升降机不允许装运易燃易爆危险品,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经安全管理部门同意,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2.6.7货物装卸应轻放轻移,尽可能的减少冲击,有车辆进入吊笼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车辆撞击吊笼壁和吊笼门。2.6.8在等候装载货物时,人员不得站在吊笼门与层门之间,应站在层门外等候。2.6.9应确认层门可靠关闭后方可启动施工升降机,严禁用层门或吊笼门的启闭作为施工升降机运行和停止的开关。2.6.10施工升降机无论在停止或运行时,发现有失控现象,应立即按急停按钮,切断电源。2.6.11施工升降机启动前必须鸣铃示警,夜间操作应有足够照明。2.6.12禁止一切对施工升降机安全开关的短接或拆除行为。严禁在层门或吊笼门开启状态下运行。2.6.13施工升降机有两个吊笼时,其中一个吊笼在进行笼外保养或检修时,另一个吊笼不得运行。2.6.14遇到恶劣天气,灯光不明或信号不清楚时,应停止运行施工升降机。2.6.15发现施工升降机运行速度有明显变化,有异常噪声、振动、冲击时,应停止运行,切断电源。2.6.16发现金属结构有漏电现象时,应停止运行,切断电源。2.6.17发现安全装置失效或误动作时,应停止运行,切断电源。2.6.18施工升降机使用完毕后,应将其停在下端站并锁好层门,切断电源。操作人员离开前应将操纵钥匙转换至停止状态,并将钥匙随身带离。2.7简易升降机专项规定2.7.1每日投入运行前,应由安全管理或操作人员开启钥匙,并进行空载试运行,认真检查各主要部件及安全装置是否完好,在确认设备运行无异常情况后,方能正式运行。2.7.2应确认层门可靠关闭后方可启动固定式简易升降机,不得以层门或轿门的启闭作为固定式简易升降机运行和停止的开关。2.7.3装卸货物前,应先确保吊笼内及层门外有合适的照明,确认吊笼在人所在层站后按下相应层站的停止开关,并且按动其他层站的召唤按钮确认吊笼不能运行的情况下接着再确认停层保护装置已处于保护位置,最后方可装卸货物,并尽可能减少进入吊笼内的时间。2.7.4货物装卸应轻放轻移,尽可能的减少冲击;有车辆进入吊笼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车辆撞击吊笼壁和门,缓慢将车推入吊笼。2.7.5吊笼内的货物应放置稳妥,防止运行时发生移动。运送重量大的货物时,应将物件放置在吊笼的中间位置,防止吊笼偏载倾斜。2.7.6应严格控制装载货物的重量,严禁超载运行。不得通过开启安全窗来搬运长件货物。2.7.7在等候装载货物时,人员不得站在吊笼门与层门之间,应站在层门外等候。2.7.8简易升降机不允许装运易燃易爆危险品,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经安全管理部门同意,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2.7.9严禁任何人搭乘简易升降机。2.7.10多班制运行时,安全管理或操作人员在上下班前后应办理交接班手续。2.7.11工作期间要集中精力,不准边操作边做其他无关的事,不得随便离开工作岗位。2.7.12爱护设备,保持设备和工作地点清洁、整齐;吊笼顶部除简易升降机自身设备外,不得放置其它物品。2.7.13禁止一切对简易升降机安全开关的短接或拆除行为;严禁在层门或吊笼门开启状态下运行。2.7.14出现故障时,不得随意对设备进行检修、调试、拆换电气元件和机械零件。应及时报告单位设备负责人,由设备负责人通知检修人员检修,并协助检修人员工作。2.7.15固定式简易升降机使用完毕后,应将其停在下端站并锁好层门。操作人员离开前应将操纵钥匙转换至停止状态,并将钥匙随身带离。2.7.16层门钥匙(简称三角钥匙)由设备管理部门保管,操纵钥匙由管理或操作人员保管,三角钥匙宜与操纵钥匙分开存放。不得出借操纵钥匙、三角钥匙给无作业人员资格证书的人来操纵和使用。2.7.17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停止固定式简易升降机的运行,切断电源,救助伤员,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等候处理。2.8机械式停车设备专项规定2.8.1每日投入运行前,应由安全管理或操作人员开启钥匙,并进行空载试运行,认真检查各主要部件及安全装置、动力装置、传动装置、润滑系统、电气系统、声光报警装置是否完好,在确认设备运行无异常情况后,方能正式运行。2.8.2除专职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准进入设备内,通行人员上下车以及装卸行李等活动一定要在设备外进行,车内有人员(特别是儿童)或宠物时,禁止将车停放在停车设备内。2.8.3人员在停车设备内部时,禁止操作停车设备。载车板上有人员时,不可运行。车位停放完毕时,须在确认无人的情况下,方可操作、运行。2.8.4设备正在运行时,禁止入内。同时对于有栅栏防护栏的停车设备,禁止越过栅栏向内张望。2.8.5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待停车辆的重量、尺寸进行确认,严禁超载、超高、超长车辆进入停车设备运行。2.8.6机动车驶入车库时,禁止急刹、急加速,时速应保持在3km/t以下;避免因速度过快发生意外事故。2.8.7停放在载车板或搬运器的车辆,应将车轮驶过阻车装置,收好天线,关闭后视镜。避免因为设备晃动导致溜车、侧滑。同时应将车辆熄火,避免发生车辆排出的尾气在底坑内聚集的危险。2.8.8在停车设备内行走时,须注意特别注意头顶载车板以及脚下车板、电气装置的位置,以防碰撞、绊倒。2.8.9运行设备前,务必确认车辆的停放位置、方式是否正确。如需倒车入库,须明示驾驶人员,提前做好准备。2.8.10禁止用机动车的钥匙或其他硬物操作按钮,避免误操作或损坏按钮盘,进而发生漏电危险。2.8.11为确保安全,设备运行时,切勿远离操纵盘。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按下紧急操作按钮。2.8.12升降链条、钢丝绳过渡伸长引起设备极限、限位开关误动作时,应及时调整链条、钢丝绳。禁止一切对机械式停车设备安全开关的短接或拆除行为。2.8.13机械式停车设备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离开前应将操纵钥匙转换至停止状态,并将钥匙随身带离。2.8.14停车设备控制台的操作钥匙、控制柜钥匙应由设备管理部门保管,操纵钥匙由管理或操作人员保管。不得出借操纵钥匙、控制柜钥匙给无作业人员资格证书的人来操纵和使用。附录3起重机械吊索具安全使用制度起重机械吊索具安全使用制度本制度明确了吊索具的购置、安全技术要求和报废标准、储存和检查等一般要求,使得吊索具管理成为确保装卸生产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成本的重要保证。3.1吊索具的购置3.1.1购置吊具与索具时,必须购买合格产品。合格的吊具与索具,产品出厂单位应在其适当位置作出不易磨损的标记,并签发合格证。标记内容至少应包括:额定起重量(极限工作载荷)、检验标志、生产编号、制造日期、制造单位;合格证内容应包括主要技术性能参数;产品售出时,应附有安全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等资料。3.1.2设备档案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本单位的吊具与索具建立设备档案,设备档案内容至少包括:(1)吊具与索具出厂技术文件如图纸、质量证明书、安装和使用说明书;(2)安装后开始使用时间;(3)日常使用、保养、修理、变更、检查和试验等记录。3.2常用吊索具的安全技术要求和报废标准3.2.1吊带3.2.1.1安全技术要求(1)使用吊带前,要注意吊带的额定载荷标识,并参照吊装方式系数正确选择使用,严禁超负荷使用,不允许采用栓结方法进行环绕。(2)吊带伸长率在极限工作力下为小于2%,破断延伸率小于12%。(3)吊装时,将吊装带直接挂入吊钩受力中心位置,不能挂在吊钩钩尖部位;不要交叉、扭转吊带,不要让吊带打结、打拧,以防影响拉力,损伤吊带。(4)吊装有锋利、尖角、快口的物件,必须加护套、护角等来保护吊带,以免割伤吊带。(5)吊带两头吊扣与挂钩接触处,应经常检查,确保吊带挂在双钩对中心位置,发现缝合线磨断、断股时,严禁使用。(6)吊带环眼张开角度不应大于20°,避免吊装过程中环眼开裂,移动吊带时不要在地面或在粗糙表面拖拉,防止磨伤吊带。(7)吊带使用温度范围:-40℃~100℃,切勿高温使用。同时不宜吊装酸、碱性较强的物料,以防伤害吊带。(8)不应将物品压在吊装带上,会造成吊装带损坏;不应试图将吊装带从下面抽出来,造成危险,应将物体垫起,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吊装带顺利拿出来。(9)使用时挂吊好吊扣,放置好吊带的接触面,防止滑落、脱钩。成套吊具使用时,应确保受力均匀,严禁单根受力。3.2.1.2吊带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报废:(1)圆环型吊装带承载芯线或带有红色警戒线吊装带的警戒线裸露。(2)吊带的两边多处局部破损,其严重处破损、缺损达到本吊带宽度的10%。(3)吊装带有割口或被尖锐物体划伤,当吊带被快口利器割断达到其截面积5%。(4)吊带(含保护套)严重磨损、穿孔、切口、撕断、严重擦伤、带股松散、局部破裂。(5)承载接缝绽开、缝线磨断。(6)合成纤维出现软化或老化发黄、表面粗糙、合成纤维剥落、弹性变小、强度减弱。(7)吊带出现死结。(8)吊带表面有过多的点状疏松、腐蚀、酸碱烧损以及热熔化或烧焦。3.2.2钢丝绳3.2.2.1安全技术要求(1)新钢丝绳在开卷时必须按正确方法进行,应使卷绳轮转动放出钢丝绳。(2)钢丝绳和各种规格的绳扣,在使用前由生产操作人员细致检查断丝、磨损、拧劲、烧损等情况,发现达到报废标准的应立即更换。(3)吊、捆用的钢丝绳,端部必须有打结的钢绳环,其打结扣不得少于钢绳直径的15倍,以免脱扣。(4)在使用中严禁超负荷运行,钢丝绳不应受冲击力,吊物棱角处要加包垫,不准直接接触,捆绑时如多点或多圈受力一定要均匀。(5)钢丝绳在使用中必须绕槽正确,不准有挤压、打结、拧劲等情况,不准急剧改变升降速度,如突然制动等,以减小钢丝绳在使用中受到的冲击载荷。(6)钢丝绳在使用时,将钢丝绳索具直接挂入吊钩的受力中心位置,不能挂在钩尖部位;两根钢丝绳索具在使用时,将两根钢丝绳索具直接挂入双钩内,四根钢丝绳索具在使用时,每两根钢丝绳索具直接挂入双钩内,注意沟内两根钢丝绳索具不能产生重叠相互挤压,四根钢丝绳索具要对称于吊钩受力中心。(7)钢丝绳在吊装过程中应尽量平衡,人员禁止在物品上通过且吊装物品下严禁站人;在运输、安装和使用时避免弯曲受力,以免铝管、螺纹、接头或钢丝绳受到损伤。(8)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以下几种情况出现:钢丝绳与电焊线接触;钢丝绳与金属尖锐棱角经常摩擦;钢丝绳从已经破损的滑轮上穿过;吊装角度超过60°。(9)在高温物件上使用的钢丝绳,必须采取隔热措施,以防降低钢丝绳强度和使用寿命。(10)钢丝绳切断时,应有防止绳股散开的措施。(11)钢丝绳应保持良好的润滑状态。3.2.2.2钢丝绳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报废:(1)起重机械中钢丝绳可见断丝数如达到相应标准规定;当吊运熔化或赤热金属、酸溶液、爆炸物,易燃物及有毒物品时,附表中的断丝数应相应减少一半。(2)如果断丝紧靠一起形成局部聚集。(3)如果出现整根绳股的断裂。(4)当钢丝绳的纤维芯损坏或钢芯断裂而造成绳径显著减小。(5)钢丝绳弹性减小,明显的不易弯曲和直径减小比单纯由于磨损而引起的快得多,这种情况会导致在动载作用下突然断裂。(6)钢丝绳外层钢丝磨损达到其直径的40%时。(7)当钢丝绳直径相对于公称直径减小7%或更多时,即使未发现断丝。(8)钢丝绳表面被腐蚀,出现深坑,钢丝相当松弛。(9)若钢丝绳有任何内部腐蚀的迹象,经对钢丝绳内部检验确认有严重的内部腐蚀。(10)钢丝绳失去正常形状产生可见的畸形称为“变形”,变形部位会导致钢丝绳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出现发下形状时:出现波浪形时,钢丝绳长度不超过25d的范围内,若d1≥4d/3;(式中d为钢丝绳的公称直径;d1是钢丝绳变形后包络的直径)。当外层绳股发生脱节或者变得比内部绳股长时,即发生笼状畸变。绳股被挤出说明钢丝绳不平衡。钢丝绳常因冲击载荷而引起钢丝挤出,变形严重。绳径局部严重增大。严重扭结。绳径局部严重减小。钢丝绳部分被压扁严重。钢丝绳在外界影响下引起弯折。钢丝绳经受了特殊热力(如热或电弧)的作用,外表出现可资识别的颜色。3.2.3吊链3.2.3.1安全技术要求(1)吊链使用前,先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各功能正常、完好时,再投入使用;准备提升时,链条松弛部分应小心收紧,链条应伸直,不得扭曲,打结或者弯折。(2)吊链端部配件,如环眼吊钩,应按相应的要求使用。(3)用多肢吊链通过吊耳链接时,一般分肢间夹角不应超过60°(与铅垂线夹角30°)。严禁使用已断裂或变形的吊链,严禁链条拉长后继续使用。(4)吊装时吊链严禁承受振动荷载,严禁超负荷运行,严禁人体从工件下面穿过。严禁把长环链(p>3dn)、提升链用作吊链。(5)根据使用的频度、工况条件恶劣程度,对吊链链环焊接等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周期不应低于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并作检查记录。3.2.3.2吊链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更换部件或报废:(1)裂纹或高拉应力区的深凹痕、锐利横向凹痕。(2)链环之间以及链环与端部配件连接接触部位磨损减少到原公称直径的80%,其它部位磨损减少到原公称直径的90%。(3)链环发生塑性变形,伸长达原长5%时。(4)链环修复后、未能平滑过渡,或直径减少大于原公称直径的10%。(5)扭曲、严重锈蚀以及积垢,不能加以排除。(6)端部配件的危险断面磨损减少达原尺寸的10%。(7)有开口度的端部配件,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0%。(8)卸扣不能闭锁。(9)肉眼或其它设备检查链环焊缝开裂或其它有害缺陷的链条。(10)链环之间不灵活时。3.2.4吊钩3.2.4.1安全技术要求:(1)严禁超负荷使用,吊钩在使用前,应检查吊钩上标注的额定起重量,不得小于实际起重量,如没有标注或起重量标记模糊不清,应重新计算和通过符合试验来确定其额定起重量。(2)作业前应对吊钩进行检查,当确认完好,功能正常时方可投入使用。(3)吊钩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吊钩的表面情况,保持光滑、无裂纹、无刻痕。(4)使用时,吊钩的吊点应与吊重重心在同一条铅垂线上,使吊重处于稳定平衡状态。(5)挂吊索时要将吊索挂至吊钩底部,如需将吊钩直接钩挂在构件的吊环中,不能辨别,以免使钩身受侧向力,产生扭曲变形。(6)对于经常使用的吊钩,每年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7)吊钩在使用过程中严禁碰撞。(8)吊钩上的裂纹或磨损不能焊补。3.2.4.2吊钩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报废;(1)表面有裂纹。(2)危险断面磨损或腐蚀达原尺寸的10%。(3)钩柄产生塑性变形。(4)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5)钩身的扭转角超过10°。(6)当板钩产生吊挂盛钢桶不灵活的侧向变形时,应进行检修;当钩片侧向弯曲变形半径小于板厚10倍,应报废钩片。(7)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时,应报废衬套。(8)板钩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应报废心轴。板钩铆钉松弛或损坏,使板间间隙明显增大,应更换铆钉。板钩防磨板磨损达原厚度的50%时,应报废防磨板。3.2.5吊环3.2.5.1安全技术要求:(1)使用吊环前,应检查螺丝根部是否有弯曲变形现象,丝扣规格是否符合要求,丝牙有无损伤等。(2)吊环螺纹在旋紧时必须拧紧,最好用扳手或圆钢用力扳紧,防止由于拧得太松而在吊索受力时打转使物件脱落,造成事故。(3)吊环使用中若发现螺纹太长,须加垫片,拧紧后方可使用。避免将螺丝杆露在外面,以免螺丝杆受力后,产生弯曲而断裂。(4)吊环使用时必须注意其受力方向,垂直受力为最佳,严禁横向受力。当重物有两个以上吊点使用吊环时,钢丝绳间夹角一般应在60°以内,以防吊环受到过大的横向力而造成弯曲变形,甚至断裂。如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在两吊绳之间加横吊梁来减少吊环所受的横向力。(5)吊环上的裂纹或磨损不能焊补。3.2.5.2吊环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报废:(1)从吊环不弯曲的平面算起,扭曲超过10°;(2)椭圆环内长L(圆形环内径D)变形率达5%以上;(3)吊环直径磨损和锈蚀超过名义尺寸10%;(4)吊环上出现裂纹,裂痕或凹槽。3.2.6卸扣3.2.6.1安全技术要求:(1)卸扣要正确支撑载荷,即作用力要沿着卸扣的中心线的轴线上,避免弯曲,不可以过载不稳定的载荷。(2)卸扣使用时,严禁超负荷使用。(3)严禁使用螺栓或者金属棒代替销轴。(4)卸扣使用时,销轴在承吊孔中应转动灵活,不允许有卡阻现象。(5)卸扣本体不得承受横向弯矩作用即承载力应在本体平面内;在本体平面内承载力存在不同角度时,卸扣的最大工作载荷要有所调整。(6)吊装时,卸扣承载的两腿索具件的最大夹角不得大于120°(7)卸扣使用时,应避免卸扣的偏心载荷,如发现卸扣有裂纹、磨损严重或横销弯曲等现象时,应停止使用。(8)在与钢丝绳索具配套作为捆绑索具使用时,卸扣的横销部分应与钢丝绳索具的锁眼进行连接,以免索具在提升时,钢丝绳与卸扣发生摩擦,造成横销转动,导致横销与扣体脱离;(9)卸扣在高温使用时,应当减小载荷运行。(10)起重作业完成后,严禁在高空中将拆下的卸扣往下抛掷,以防卸扣变形及内部产生不易发觉的裂纹损伤。(11)不用卸扣时,应在其横销的螺纹部分涂以润滑油,存放在干燥处,以防生锈。3.2.6.2卸扣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报废(1)卸扣扣体扭曲超过10°时、弯曲、拉长、破损。(2)锈蚀和磨损超过名义尺寸10%。(3)卸扣扣体和销轴经探伤有裂纹。(4)卸扣扣体和销轴发生明显变形。(5)肉眼看出有裂纹和裂痕时,应更换部件或报废。(6)销轴无法牢固与本体连接。(7)螺纹严重损坏。(8)有焊接痕迹。3.2.8钢板钳3.2.8.1安全技术要求(1)使用前先要检查咬头、垫片、齿间堵塞、磨损状态及其它异常现象,检查后再使用。(2)吊装时,钢板钳必须在容许荷重范围内使用,严禁超负荷运行。(3)在起吊作业时,将夹钳口打开,稳固的夹持在所要作业的重物上,然后起吊;拆开时,应将重物着地后,无负荷的情况下,取下吊钳。钢板在吊运时要水平。(4)除竖吊钢板起重钳外,不得单边起吊钢板,钢板厚度应在钢板钳吊装厚度范围内。(5)悬吊装挂作业须由悬吊装挂作业资格人进行。(6)竖吊钢板钳一次只能夹持1块钢板。(7)竖吊钢板钳只适用于钢板的竖直吊运,严禁用于钢板的水平吊运,在钢板起吊后如有严重倾斜,应重新安装竖吊钳。(8)严禁人员进入吊装作业范围或翻转区域。(9)吊装时严禁碰触、敲打或冲击钢板及钢板钳,严禁吊装时急剧移动或急剧停止吊物。(10)在钢板钳吊装时,下面严禁站人或从物品下面通过。(11)钢板钳不适用于不锈钢板的吊装,钢板的被吊装部位不允许有油污。3.2.8.2钢板钳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报废。3.2.8.2.1横吊钢板钳:(1)吊钳的钳牙磨损量达到原高度的1/3,钳轴的磨损量达原尺寸的2.5%。(2)吊钳的钳牙有崩齿,有一个齿全崩或两个以上部分崩齿。(3)任何部位发现变形,变形量超过原尺寸的2%。3.2.8.2.2竖吊钢板钳:(1)钳牙的磨损高度达原高度的10%。(2)钳牙的两个齿崩刃,或一个齿全齿崩刃。(3)钳轴或其它轴磨损量达原直径的2.5%。(4)钳轴或钳体的变形量达原尺寸的1.5%。(5)吊钳整体活动不灵活,各滑动部件经润滑油仍不灵活。(6)吊钳受热,致使变形变色。3.2.8.2.3翻转钢板钳:(1)钳口变形量达到原开口度的2.5%。(2)钳轴的磨损量或变形量达到原直径的2.5%。(3)钳轴孔的磨损量达原尺寸的5%。(4)有牙的零件,有一牙严重崩齿或有两个崩齿。(5)牙的磨损使牙顶宽达1.2mm以上。3.2.8永磁铁3.2.8.1安全技术要求;(1)吊装时,先将被起吊工件表面清理干净,如有锈皮和凸刺应清理,起重器的中心线最好与工件重心线重合,然后进行起吊。(2)工件吊起时,严禁超负荷运行,严禁人体从工件下面穿过,被吊工件温度和环境温度不大于80℃,无剧烈振动及冲击。(3)吊装圆柱形工件时,应保持V形槽与工件接角为两条直线接触,所以它的起重力仅为额定起重力的30%-50%。(4)完成吊装后,向内按动手柄按钮,使手柄上的保安健与保安销脱离,使起重器处于关闭状态,工件与起重器脱离。(5)吊装结束后,将磁力吊放置于钢板上。3.2.8.2永磁铁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报废:(1)吊环销轴的磨损量超过名义直径的1/3。(2)转动臂灵活,磨损达到转动臂横截面的1/4。(3)两棘爪与两棘轮配合松动,起吊时不同步。(4)各部分螺纹连接出现松动。(5)吸力面不平整。(6)当起重永磁铁的拉脱力是额定载荷2.5倍时,需降级使用;当起重永磁铁的拉脱力是额定载荷2倍时,需更换磁场或报废处理。3.3吊具索安全使用与维护3.3.1安全作业一般要求(1)吊具与索具应与吊重种类、吊运具体要求以及环境条件相适应。(2)作业前应对吊具(含控制、制动系统和安全装置)与索具进行检查,当确认完好,功能正常时方可投入使用。(3)拴挂前,应确认吊重上设置的起重栓挂连接点是否牢固,提升前应确认连接是否可靠。(4)吊具承载时不得超过额定起重量,吊索(含各分肢)不得超过安全工作载荷(含高低温、腐蚀等特殊工况)。(5)作业时不得损坏吊件、吊具与索具,必要时应在吊件与吊索的接触处加保护衬垫。(6)起重机吊钩的吊点,应力求与吊重重心在同一条铅垂线上,使吊重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否则提升前应做试吊试验,直到使吊重获得平衡为止,防止提升时产生滑动或滚动。3.3.2夹持吊具(1)钳壁开闭动作,应在无载荷状态下进行。(2)作业时,应防止钳爪意外钩抓到其它物品或吊重上。(3)夹持物品时,在夹紧面或夹持点上不得粘有油脂等异物。3.3.3吊索3.3.3.1通用要求(1)应防止吊重在吊运中产生倾覆或滑动,当吊重重心在吊索拴挂点之上时,吊索分肢与水平线的夹角应大于吊重重心与拴挂点边线和水平线相交形成的夹角,否则应将吊索分肢拴挂点移至吊重重心上方。(2)为防止吊重在吊运中产生摇摆或转动,宜采用一根牵引索在地面加以控制。(3)吊索应宽松地稳挂于起重机吊钩上,且应有防止滑出措施,绝对不能挂在钩尖上或插入吊钩的开口处。(4)与环眼吊钩连接的吊耳、柱销等应能挂入钩底。(5)吊重不宜在吊索上摩擦滚动,当吊索在吊重下面受阻不能直接取出时,除特殊情况,一般不得硬性拉拽。(6)不得利用物体捆带作为吊点提升物体,但专为提升用设计的捆带除外。(7)吊索挠性部件不得打结,索眼绳端固定连接部位不得做拴挂连接点。(8)当用二根以上单肢吊索提升同一个物体时,各根吊索的材质、结构尺寸、索眼端部固定连接、端部配件等性能应相同。(9)吊索提升吊重时,应力求各分肢受力均匀,肢间夹角一般应不超过90°,最大时不得超过120°。(10)吊索卸载后,空载重新提升或承载多肢吊索有未使用的自由分肢,一般应将下端部反钩到(如果可行时)起重机吊钩上或上端部配件上,防止随起重机运行时因摆动意外伤人或钩挂到其它物件上。(11)钢丝绳、纤维绳吊索不得用插接、打结或绳卡固定连接方法缩短或加长。(12)当吊索未达到报废标准,而在个别部位出现异常时,宜在该处做出明显标记,作为继续检查的重点。(13)不得将吊索不必要地暴露于腐蚀性介质中。3.3.3.2吊链(1)选用吊链尺寸与等级,可依次升高,即由M级到S级再到T级。可使用逐渐变小链环名义直径以取得相同强度的吊链。(2)吊链在高(低)温环境里作业时,单肢链极限工作载荷应符合要求。注:①吊链在表中提供温度范围内使用后,当恢复到常温再使用时,并不意味着吊链极限工作载荷有任何永久性的减少。②当吊链在-30℃以下低温环境使用时,应与制造厂家协商。(3)S(6)、T(8)级吊链不应在酸性溶液、酸性蒸汽中使用;M(4)级吊链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时,应采用下列保护措施:此时该吊链的极限工作载荷应不大于原极限工作载荷的50%;吊链使用后,应立刻用清水彻底冲洗;吊链每天使用之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吊链在其它腐蚀性环境里使用时,应与制造厂协商。(4)准备提升时,链条松驰部分应小心地收紧,链条应伸直,不得扭曲、打结或弯折。(5)当用多肢吊链通过载荷吊耳、环孔连接时,一般肢间夹角应不超过60°(与铅垂线夹角30°)。(6)使用吊链提升物品时,应禁止出现下列情况:长环链(p>3dn)、提升链用作吊链;链条拉长后继续使用;使用比链条等级更低的上、下端配件;使用已断裂或变形的吊链;用螺栓或金属丝连接链条的链环;将承载链条挂在起重机吊钩的钩尖上;链条围绕起重吊钩重复缠绕;链环之间连接不灵活。3.3.3.3钢丝绳吊索(1)使用铝合金压制接头吊索时,金属套管不应受径向力或弯矩作用。(2)提升物品时穿入软索眼的金属销轴等物体,应有足够的连接强度,且直径不得小于吊索钢丝绳公称直径的2倍。(3)钢丝绳吊索不得在地面上拖拽;且不得在使用说明书规定以外的温度环境条件中使用。(4)提升吊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吊索分肢无任何结扣的可能性;终端连接方法正确可靠;吊索弯折曲率半径在于钢丝绳公称直径的2倍;吊索使用中本身自然形成的扭结角不得受挤压,但终端索眼、套管或插接连接及其配件应安全可靠;多肢吊索不得绞缠。3.3.3.4纤维吊索和吊带(1)应防止纤维受到机械损伤,避免与吊重的锐边,粗糙表面接触或摩擦生热。(2)在使用中,纤维绳吊索软索眼两绳间夹角不得超过30°,吊带软索眼连接处夹角不得超过20°。(3)纤维吊索、吊带不得在地面拖拽摩擦,其表面不得沾污泥砂等锐利颗粒杂物。(4)吊索或吊带受腐蚀性介质污染后,应及时用清水冲洗;潮湿后不得加热烘干,只能在自然循环空气中晾干。(5)当使用潮湿聚酰胺纤维绳吊索、吊带时,其极限工作载荷应减少15%。(6)各类纤维吊索、吊带应与使用环境相适应。防止受到环境腐蚀作用,天然纤维不得接触酸、碱等腐蚀介质;人造纤维一般不得接触有机溶剂;聚酰胺纤维不得接触酸性溶液或气体;聚酯纤维不得接触碱性溶液;以及使用说明书中所规定的不可接触的物质。(7)当纤维绳穿过滑轮使用时,轮槽宽应不小于绳径,且滑轮直径(从槽底测得)与绳径比应不小于5:1。(8)纤维吊索、吊带不得在产品使用说明书所规定温度以外环境中使用,且不得在有热源、焊接作业场所使用。3.3.4索具、吊具的常用端部配件作为吊索端部配件按规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验证力(试验载荷)应等于额定起重量的2倍。端配件选择:端部配件=实际起重量×4(式中实际起重量应是吊索的额定起重量)。3.3.4.1卸扣卸扣分D型和弓型两种(见下图1和图2),可作为端部配件直接吊装物品或构成挠性索具连接件。卸扣产品规格较多,根据实际使用状况,按产品额定载荷直接选取。图1D型卸扣图2弓型卸扣3.3.4.2端部吊钩端部吊钩种类很多,选择不同形式的端部吊钩可以组成不同用途的吊具、吊索,见图3~图5。图3环眼吊钩图4鼻型钩图5羊角滑钩3.3.4.3吊环吊环一般是作为吊索、吊具钩挂起升至吊钩的端部件(见图6)。根据吊索的分肢数的多少,还可分为主环和中间主环。图6吊环3.3.4.4索具套环钢丝绳索扣(索眼)与端部配件连接时,为防止钢丝绳扣弯曲半径过小而造成钢丝绳弯折损坏,应镶嵌相应规格的索具套环。索具套环如下图7。图7索具套环3.3.4.5钢丝绳绳卡钢丝绳绳卡是制作索扣的快捷工具,连接强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85%。其正确布置方向如下图所示,为减小主受力端钢丝绳的夹持损坏,夹座应扣在钢丝绳的工作段上,U型螺栓扣在钢丝绳尾段上,绳卡的间距A等于6~7倍钢丝绳直径。钢丝绳的紧固强度取决于绳径和绳卡匹配,以及一次紧固后的二次调整紧固。绳卡在实际使用中,受载一次后应作检查,离套环最远处的绳卡不得首先单独紧固,离套环最近处的绳卡应尽可能地靠紧套环,但不得损坏外层钢丝。钢丝绳绳卡所用的数量与绳径相关,按下表选取。钢丝绳绳卡数量的选用表2钢丝绳绳卡所用的数量与绳径选取绳卡公称尺寸钢丝绳公称直径(mm)<77~1619~2728~3738~45钢丝绳绳卡最少数量(组)33456图8钢丝绳绳卡正确布置方向3.3.5贮存与修理3.3.5.1贮存吊具与索具闲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贮存措施,不得受锈蚀、腐蚀或潮湿、高温等有害影响。保护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易锈蚀的机械部件,如活塞杆外露部分,应涂上黄甘油再用碎布等物品包好;(2)回转、摇动部位的轴承、销轴应注满润滑脂;(3)吊链、钢丝绳吊索应清洗、干燥后再擦上油脂;(4)纤维制品吊索应存放在远离热源、通风干燥、无腐蚀性化学物品场所;(5)重物不得压在吊具与索具上;(6)不得受横向载荷作用的吊具,当直接着地放置会产生横向载荷或变形时,应放置在专用吊具框架上;(7)抓斗应呈开口状态,爪子或刃口与地面接触处应垫上橡胶板或方木料。3.3.5.2修理(1)修理工作应由专业人员承担。(2)修理更换的零部件须保持原零部件的技术性能。(3)吊具处于工作状态时,不应进行保养、修理或人工润滑。(4)修理时,一般应将吊具从起重机械上卸下,因条件限制不能卸下时,应采取下列保护措施: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或设置监护人员;将所有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切断主电源,并挂有(不得送电)明显标牌或设专人守护。3.3.6检查3.3.6.1初始检查使用单位,对新购置、自制或修复的吊具、索具在使用前,应由专职人员按相应要求进行检查,确定能否投入使用。3.3.6.2经常性检查由日常使用人员对吊具、索具进行经常性(含使用前、使用间歇时间)目视检查,当发现有影响安全使用性能的缺陷时,应停止使用,并按定期检查要求进行检查。3.3.6.3定期检查由使用单位根据吊具与索具使用频度、工况条件恶劣程度或吊具与索具经验使用寿命时间确定合理的定期检查周期,并指定专职人员,按吊具与索具安全技术要求,且检测仪器进行全面检查,对其做出安全评价。定期检查周期一般不低于半年,最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且检验记录应作为继续检查、修理或报废的依据。检查前,清洗表面上的油污、尘垢时,不得使用损坏母体金属,引起氢化脆裂、过热、金属脱落或滑移等出现缺陷的方法。3.3.6.4经常性检查与定期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标记有无丢失、损坏或因污损使其内容辨认鉴别不清;(2)螺栓、螺母等紧固件有无松动;(3)金属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磨损、腐蚀、裂纹(含焊缝)、塑性变形等异常情况;(4)主要零部件,如吊钩(含直柄吊钩螺母防松装置)、吊耳(耳轴)、钢丝绳及绳端固定连接、滑轮、夹持吊具钳臂(含爪、吊牙)磨损、腐蚀、塑性变形、裂纹等异常情况;(5)回转、摇动、滑动部件动作是否灵活以及润滑状况;轴、轴套、轴承、销轴、连杆、滑槽的磨损、裂纹、损坏等异常情况;(6)吊索(含吊具)的链环、钢丝绳(含纤维、吊带及索眼端部固定连接)及端部配件的磨损、腐蚀、塑性变形、裂纹、断丝、烧熔、纤维制品的烧焦、老化等。(7)定期检查时,需要用磁粉、渗透等方法探伤检查裂纹的主要零部件:吊钩(含直柄吊钩尾部的退刀槽);吊液态金属吊钩横梁的吊耳、板钩心轴;盛钢(铁)桶耳轴(含焊缝);集装箱吊具转锁,搭钩;根据使用寿命,需要探伤检查判断是否已产生裂纹的零部件。附录4起重机械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制度起重机械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制度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等行政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认真填写日常运行及交接班记录,并对起重机械运行故障及事故等记录存入安全技术档案。为了持续保持起重机械的正常状态。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全面检查应当按照《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和产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的要求执行。4.1检查及维护保养分类及要求4.1.1日常使用检查日常使用检查由每位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在每日(或每班)操作起重机械前对该起重机械的基本安全状况进行确认,在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起重机械运行相关的故障及隐患,作业结束后应认真填写起重机械使用状况(日常检查)记录,并与下班作业人员做好交接班事项;其目的是在检查中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避免起重机械带故障运行;并真正落实作业人员的应尽职责。起重机械的日常使用检查主要包括:操纵系统是否灵活可靠;各机构的制动器情况;钢丝绳及其固定情况;吊钩、滑轮情况;各安全防护装置情况;电动机温升和滑线情况;减速器等传动部件紧固、润滑情况。4.1.2日常维护保养起重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重点对主要受力结构件、安全保护装置、工作机构、操纵机构、电气(液压、气动)控制系统等进行清洁、润滑、检查、调整、更换易损件和失效的零部件。其具体日常维护保养的内容及频率可根据该起重机械的使用维护设计文件,并根据起重机械实际使用情况,环境因素及易磨损、易失效部件的出现概率综合考虑;其目的通过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起重机械整机及零部件的正常工作状态,保证其设计功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4.1.3自行检查起重机械的定期自行检查是在日常使用检查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对起重机械的主要结构、零部件、电气设备、安全装置及运行情况等进行综合断定,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整机工作性能;安全保护、防护装置;电气(液压、气动)等控制系统的有关部件;液压(气动)等系统的润滑、冷却系统;制动装置;吊钩及其闭锁装置、吊钩螺母及其放松装置;联轴器;钢丝绳磨损和绳端的固定;链条和吊辅具的损伤。4.1.4全面检查起重机械的全面检查是在起重机械定期自行检查的基础上,还应当包括以下内容:金属结构的变形、裂纹、腐蚀,以及其焊缝、铆钉、螺栓等连接;主要零部件的变形、裂纹、磨损;指示装置的可靠性和精度;电气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载荷试验。日常维护保养间隔时间及内容是根据起重机械的实际使用特点及零部件、整机现状,参考起重机械设计维护说明来定的。部分项目及内容可结合日常的使用检查(如起重机操纵室的清洁、主要受力部件和安全装置的检查等),此类项目一般由司机负责完成;部分项目及内容可结合定期自行检查(如对受力构件的检查、螺栓子联接件的坚固、制动器的调整等);另外一部分项目及内容又可结合全面检查(如减速箱油更换,旋转部件润滑等)。4.1.5定期自行检查每月至少一次,其时间及频率由本单位根据设备的工作繁重程度和环境条件的恶劣状况而定;全面检查(年度自检)一般每年至少一次,其中一次应在法定定期检验前实施。流动式起重机、电动单梁起重机等实施首次检验的起重机械,第一次申报检验前,使用单位或相应施工单位应全面实施首检自检。4.2基本要求4.2.1起重机械的日常使用检查、日常维护保养,应当由使用单位的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实施;年度维护保养,应当由使用单位的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4.2.2使用单位无能力进行日常检查、日常维护保养和年度维护保养时,应当委托具有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修理许可资格的单位实施,但是必须签订相应工作合同,明确责任。作合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维护保养的施工性质、内容,执行的标准和要求;维护保养起止日期和时间频次。维护保养周期每月不少于一次,合同期限一般应不少于1;在故障响应时间、应急救援、配合重大活动等方面的约定;双方的其他权利和义务。4.2.3停用1个月以上的起重机,应有停用记录。使用前应进行一次维护保养。4.2.4维护保养单位(包括企业自保)应按国家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起重机械产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对起重机械实施维护保养,在施工现场落实安全防护措施。4.2.5进行自我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的单位,可制定具体《起重机械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保证其维护保养的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性能持续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起重机械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起重机械的日常和年度维护保养的项目、内容、方法和要求;起重机械维护保养施工作业安全措施;维护保养单位(包括自保)应编制日常和年度维护保养计划,按计划和《起重机械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4.3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安全注意事项4.3.1通用性要求(除简易升降机)将起重机移至不影响其它起重机工作的位置,对因条件限制不能做到应挂安全警告牌、设置监护人并采取防止撞车和触电的措施。将所有控制器手柄放于零位。起重机的下方地段应用红白带围起来,禁止人员通行。切断电源,拉下闸刀,取下熔断器,并在醒目处挂上“有人检修、禁止合闸”警告牌,或派人监护。在检修主滑线时,必须将配电室的刀开关断开,并填好工作票,挂好工作牌,同时将滑线短路和接地。检修换下来零部件必须逐件清点,妥善处理,不得乱放和遗留在起重机上。在禁火区动用明火需办动火手续,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登高使用的扶梯要有防滑措施,且有专人监护。手提行灯应36V以下,且有防护罩。露天检修时,六级以上大风,禁止高空作业。检修后先进行检查再进行润滑,然后试车验收,确定合格方可投入使用。4.3.2简易升降机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固定式简易升降机必须进行日常的修理保养,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简易升降机进行维保时,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有效地通知相关使用人员,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为维保人员做好配合工作。修理保养时,各厅门外应设置安全警示牌及其它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因无关人员的进入或参与而发生事故。检修换下来零部件必须逐件清点,妥善处理,不得乱放和遗留在固定式简易升降机上。检修电气设备时,必须可靠地切断电源,并在醒目处挂上“有人检修、禁止合闸”警告牌,或派人监护,未经检修人员的同意,任何人不得送电。必须开启或拆卸厅门时,其周围必需设置高度不低于1.05m的护栏,防止人员的坠落。在禁火区动用明火需办理动火手续,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和看护人员。使用手提行灯其电压应不大于36V,且有防护罩。在吊笼顶部进行检修时,必须切断急停开关并使停层保护装置处于保护位置。应尽可能的减少在井道内进行检修的时间,进入底坑前必须切断急停开关。修理保养中使用的紧急开锁钥匙必须妥善保管,严防无关人员使用。紧急开锁钥匙使用时必须注意吊笼的实际位置,开锁后应认真检查其复位情况。检修后必须先进行试车,确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维保工作的质量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对每次的维保工作予以签字确认,并将维保记录存档。由专业单位进行日常的修理保养的,若维保人员如未按规定周期进行维保或维保质量存在问题的,管理人员应及时和维保单位协调,确保维保工作的正常进行。附录5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和定期报检制度起重机械使用登记和定期报检制度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规定,使用登记与定期报检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基本义务,为切实做好起重机械的使用登记工作,并保证定期检验的正常实施,应做到:5.1所使用的起重机械应当由相应制造许可资格的单位制造,产品应当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关标准的要求,选用的起重机械型式(品种)应符合单位的实际用途,起重机械的使用频率、载荷状态和工作环境应符合设计要求。5.2起重机械的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应由相应许可资格的施工单位进行,并且督促其按照《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规则》的要求接受监督检验。塔式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的顶升应由使用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使用对其安全性能负责。5.3起重机械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到特种设备登记部门(余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使用登记。流动作业的起重机械到产权单位所在地办理使用登记。5.4申请办理使用登记时,应当向登记部门提交如下资料:《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一式二份);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或者起重机械产权所有者(公民个人拥有)的身份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含数据表);安装监督检验证书或者首次检验报告。5.5使用登记许可后,应当将《使用登记证》置于司机室内的显著位置(无司机室的存入安全技术档案)。5.6在用起重机械长期停用时,应当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报停手续,并且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重新启用时,应当经过定期检验,并且持检验合格的定期检验报告到登记机关办理启用手续,重新领取《使用登记证》。5.7需要改变起重机械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应邀请有相应资格的单位进行改造,并且督促改造单位按照《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规则》的规定,实施监督检验。起重机械在改造完成后投入使用前,应当重新填写《使用登记表》,并且持原《使用登记表》、《使用登记证》、改造监督检验证书,向使用登记机关办理使用登记变更。5.8当起重机械存在产权转让时,应当办理使用登记注销手续;并将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移交给新使用单位。并告知新使用单位应当重新填写《使用登记表》,在起重机械投入使用前,持移装的监督检验证书(实施移装的)、上一周期的定期检验报告和本制度第4条第1)至4)项的资料,按照要求到登记部门重新办理使用登记。5.9起重机械因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无改造、修理、使用价值的或超过设计年限或规定或自愿报废时,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使用登记注销手续,并且将《使用登证》和《使用登记表》交回登记机关进行注销。5.10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周期一般为2年1次,其中塔式起重机、简易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除外)和吊运熔融金属(炽热金属)的起重机每年1次。5.11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届满1个月前,主动向检验机构(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提出定期检验申请,并提前做好检验准备工作。5.12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在接到检验受理通知后,应通知维保单位或安排相关人员到现场配合检验。5.13定期检验时安全管理人员应向检验人员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如实反映起重机械使用情况,并为检验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5.14检验不合格的起重机械,管理人员应及时委托有资格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及时要求复检,检验合格的起重机械方可继续投入使用。5.15检验合格后,安全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换《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并将检验报告及时存档。附录6人员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人员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作业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是保证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的前提,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