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中学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①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C.对现象的认识D.对防锈的认识①气体压缩,分子变小②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①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被锈蚀②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③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A.A B.B C.C D.D2.空气的成分中,下列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少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3.人们常说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与一种气体物质的总排放量有关。这种气体物质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天然气4.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死伤惨重,教训深刻。下列有关火灾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C.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D.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的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一定相同B.铜可以实现如下转化:C.石灰浆粉刷墙壁,一段时间后墙面就变硬了,因为石灰浆中水分蒸发了D.不需要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NaOH、NaCl、HCl、FeCl3四种溶液6.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醛能使蛋白质生理活性消失,生活中常用甲醛来杀菌消毒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C.钢筋混凝土是常见的复合材料D.燃料燃烧时提供充足的氧气能够节约能源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B.一定质量的单质硫在密闭容器中燃烧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牛奶富含蛋白质B.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为防止水产品变质,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后出售D.大米主要含淀粉,属于糖类9.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则下列有关模型的建构正确的是()A.空气中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由小到大B.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C.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D.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10.某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质肥皂水牙膏西瓜汁苹果汁pH10.28.55.82.4A.牙膏显酸性B.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C.肥皂水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D.蚊虫叮咬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如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1)实验一中,通过稀盐酸与_____(填写化学式)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发生了反应。(2)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_____相同。(3)实验三中,若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则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填字母即可)。a.无色酚酞溶液b.铁粉c.氧化铜d.碳酸钠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现有2.84g双氢青蒿素燃烧生成6.6gCO2和2.16gH2O,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A.5∶62 B.63∶5 C.5∶36 D.5∶37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填序号)。A酸雨B温室效应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烟气脱硫是目前控制燃煤的重要途径。如钠碱循环法是利用亚硫酸钠(Na2SO3)溶液脱除烟气中的SO2,生成亚硫酸氢钠(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Na2SO3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①途径一: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B该过程只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C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②途径二:将CO2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14.如图为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集气瓶口出现白雾的原因是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从该反应谈谈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对碳酸氢钠的性质也进行探究。碳酸氢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定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的pH,分别为9和12;两种溶液都呈碱性,它们的碱性强弱顺序为_____。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酸的反应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操作和现象如下表:序号操作现象实验①碳酸氢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立刻产生气泡实验②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中立刻产生气泡实验③盐酸逐滴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立刻产生气泡实验④盐酸逐滴加入中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问题3)实验④与另外三个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将等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与相同浓度的盐酸互滴,利用手持传感器测定反应中溶液pH变化,四个实验的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4表示的实验是_____(填实验2中的序号)。比较图3与图2发现:图3中的阴影部分与图2叠合后,图象基本重合。则图3中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D点的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所以,“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比较图1与图3发现:不同的操作有不同现象,试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用稀盐酸来鉴别一瓶溶液是氢氧化钠还是碳酸钠时,应如何操作?_____。1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如图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请写出用D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②实验室可用碳化钙(CaC2)固体和水反应来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率,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则制取乙炔的最适合发生装置是_____;若用E装置采用排水法来收集乙炔,请简述操作步骤______。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①在制气管中加入碳酸钙,推压加液器活塞加入适量稀盐酸,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______。②当制气管中的反应停止后,试管中溶液倒吸进制气管中,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可能的原因________。③如何检验试管中剩余溶液还有氢氧化钠?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乙炔(C2H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同时生成氢氧化钙。若要制取7.8g乙炔气体,理论上需要碳化钙的质量是多少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解析】试题分析:A中区分硬水和软水,用的是肥皂水,产生较少泡沫的为硬水,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羊毛纤维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铵盐的检验是加熟石灰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B中食品不能用甲醛防腐,甲醛有毒,C中气体压缩,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分子变小,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保留铁锈,铁会进一步锈蚀,,故选C考点:常见的基础知识2、D【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故选:D。3、C【解析】试题分析:指将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碳”指二氧化碳。考点:空气的保护4、D【解析】

A、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可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天然气管道着火,应立即关闭阀门,清除可燃物,然后开窗通风,稀释天然气的浓度,不符合题意;D、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会损坏电器,并且有触电的危险,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5、D【解析】

A、实现CO⇌CO2的相互转化,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采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基本类型不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不能与水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氯化铁溶液显黄色,可以首先鉴别,然后将氯化铁滴入剩余的三种溶液中会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然后将剩余的两种溶液滴入红褐色沉淀中,沉淀溶解的是盐酸,剩余的是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6、A【解析】

A.甲醛有毒,不能用于杀菌消毒,故错误;

B.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正确;

C.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石子、沙子、水泥等不同性质的材料复合而成的,属于常见的复合材料,故正确;

D.燃料燃烧时提供充足的氧气能够节约能源,故正确。

故选:A。7、A【解析】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但是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错误;

B、一定质量的硫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C、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由于稀硫酸的浓度和质量相同,最终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D、向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A。8、C【解析】

A、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A正确;B、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B正确;C、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C错误;D、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故D正确;故选C.9、C【解析】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故选项错误;B、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g、H、Fe、Zn,Al,故选项错误;C、氯化钙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故选项正确;D、硫、硫化氢、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0、-2、+4价,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10、D【解析】

A、牙膏pH=8.5>7显碱性,故错误;B、西瓜汁的pH=5.8,显酸性,苹果汁的pH=2.4,显酸性,但pH越小,酸性越强,因此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弱,故错误;C、肥皂水的pH=10.2,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错误;D、牙膏或肥皂水显碱性,蚊虫叮咬会释放酸性物质,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故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ac【解析】

(1)实验一中,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现象不明显,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沉淀消失,现象明显,因此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发生了反应。(2)实验二,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加入水的试管氢氧化钙部分溶解,有固体剩余,加入稀盐酸的试管,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易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相同。(3)由题意实验三中:a、无色酚酞溶液使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与稀硫酸酸性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后再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会变红,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符合题意;b、铁粉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后再加铁粉,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不能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c、氧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溶液变为蓝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后再加氧化铜,溶液变为蓝色,不生成蓝色沉淀,加入氧化铜能验证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符合题意;d、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反应产生气泡,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后再加碳酸钠,产生气泡,加入碳酸钠不能验证稀硫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择加入的物质X为ac。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D【解析】

6.6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6.6g×=1.8g,2.16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2.16g×=0.24g,2.84g双氢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84g-1.8g-0.24g=0.8g,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6.6g+2.16g-2.84g=5.92g,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0.8g:5.92g=5:37。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ABCNa2SO3+SO2+H2O═2NaHSO32NaOH+SO2═Na2SO3+H2OBDCO2+3H2CH3OH+H2O【解析】

(1)将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还能产生大量的灰尘,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形成温室效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产生的大量灰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故选ABC;(2)利用亚硫酸钠(Na2SO3)溶液脱除烟气中的SO2,生成亚硫酸氢钠(NaH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SO2+H2O═2NaHSO3;Na2SO3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3)①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促进反应的进行;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而氢氧化钠溶液可来“捕捉”CO2;故该过程只有碳酸钙、氢氧化钠等都可以循环利用;而含有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排出,并没有“实现CO2零排放”;在“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所以分离CaCO3和NaOH用过滤操作;该过程化学反应有: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至少发生了4个。②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答案:(1)ABC;(2)Na2SO3+SO2+H2O═2NaHSO3;2NaOH+SO2═Na2SO3+H2O;(3)①BD;②CO2+3H2CH3OH+H2O14、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H2+Cl22HCl化合反应燃烧需要的助燃剂不一定是氧气等【解析】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氯化氢气体。集气瓶口出现白雾的原因是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2)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原因分子在不断运动;该化学反应中氢分子离解成氢原子,氯分子离解成氯原子,氢原子与氯原子组合成氯化氢分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为:H2+Cl22HCl,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4)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从该反应对燃烧条件的新识是燃烧需要的助燃剂不一定是氧气等。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碳酸钠>碳酸氢钠实验①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HCl、NaCl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后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向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盐酸过量,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时碳酸钠过量取两种溶液少量分别滴加到稀盐酸中【解析】

[结论1]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的pH,分别为9和12,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它们的碱性强弱顺序为碳酸钠>碳酸氢钠。故填:碳酸钠>碳酸氢钠。[分析](1)由图中信息可知,图1表示向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图2表示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图3表示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图4表示的实验是向盐酸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故填:实验①。(2)比较图3与图2发现:图3中的阴影部分与图2叠合后,图象基本重合,则图3中的AB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BC段是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D点的溶质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氢;所以,“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一会后才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后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HCl、NaCl;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后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