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_第1页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_第2页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_第3页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_第4页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3.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4.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

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科学常用的方

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

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

(-)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在科学史上,

从最早发现电现象,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一些人还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下面请同学

们认真阅读果本第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这一节,了解我们人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直到

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

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

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当电荷积累到

一定程度,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

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解几种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电荷守恒定律

(-)新课教学

复习初中知识:

师:根据初中自然的学习,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请举例说明。

生:用摩擦的方法。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橡胶棒

带负电。

演示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

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教师总结:摩擦过的物体性质有了变化,带电了或者说带了电荷。带电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带

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此时物体带了电。而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

摩擦起电。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就写下了“顿

牟掇芥”一语,指的是用玳瑁的壳吸引轻小物体。

后来人们认识到摩擦后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所带的电荷是一种,用毛

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一、电荷:

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①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②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或。单位:库仑符号:C

“做一做”验电器与静电计

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从18世纪起,人们经常

使用•种叫验电器的简单装置: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

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图甲)。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

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又叫静电计(图乙)

问: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

解释看到的现象?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核电子的能力不同.特别是离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小。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问:摩擦起

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摩擦起电是带电粒子(如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师: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是否还存在其它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在学习新的起电方式之前,

我们先来学习金属导体模型。

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动画演示)

自由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

带正电的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

2、感应起电

【演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一

初它们不带电,帖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号-♦

①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一

1).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

了电荷.提出静电感应概念: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2)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3)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

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

号电荷。如上面的这个演示实验中,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演示】

②如果先把C移走,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

③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金属箔仍张开,表明A和B仍带有电荷;

④如果再让A和B接触,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金属箔就会闭合,表明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

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H:感应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感应起电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感应起

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

师: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三、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

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师: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四、元电荷

师:迄今为止,科学家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

它相同,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1.60X10T9c

注意:迄今为止,发现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

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三)小结

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巩固练习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16C电量等于元电荷.

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

■作业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

问:什么是元电荷?

答: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1.60X10-19。强调是一个电荷量,不是一个电荷。

问:上一节学过起电的方式有哪些?

答: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问: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有没有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答:没有。

问: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这说明电荷之间存在作用

力,那么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规律?

生:……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第2节、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如图2,先把表面光滑洁净的绝缘导体放在A处,然

后把铝箔包好的草球系在丝线下,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给

导体和草球带上正电,把草球先后挂在P1、P2、P3的位置,带电

小球受到A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对竖直方向的偏角大小

显示出来。观察实验发现带电小球在P1、P2、P3各点受到的A的

作用力依次减小;再增大丝线下端带电小球的电量,观察实验发图2

现,在同一位置小球受到的A的作用力增大了。

提问四:电荷间作用力大小跟什么有关?

答:与电荷间距离及电量多少有关,电荷的作用力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量的增大而增

大。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板书]: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

师:电荷间的作用力随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这隐约使我们猜想:电荷

间的作用力会不会与万有引力具有相似的形式呢?也就是说,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不会与它们

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事实上,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引力的相似性早已此起当年一些研究者的注意,卡文迪许和普里斯特

利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电荷间的力。

然而,他们也发现,引力与电荷间的力并非完全一样,而且我们上面的实验也仅仅是定性的,并

不能证实我们的猜想。这一科学问题的解决是由法国学者库仑完成的。

【板书】2、库仑定律(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启发与设问:18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库仑也研究了这个问题,他的猜想是尸80,尸8二

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克服了,困难一:电荷量的测量问题和困难二:作用力的测盘问题,

用实验研究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证实了这个猜测,并提出了以下的规律:

库仑定律:(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确认)

(1)内容表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

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2)公式:F=k2

静电力常量k=9.OX1()9N•m2/c2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3)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介绍】(1)关于“点电荷”,应让学生理解这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

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严格地说点电荷是一个理想模型,实际上是不

存在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力学中的质点的概念.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只要体积小就能当点电荷,

这一点在教学中应结合实例予以纠正.

(2)要强调说明课本中表述的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真空,也可近似地用于气体介质,对其它介

质对电荷间库仑力的影响不便向学生多作解释,只能简单地指出:为了排除其他介质的影响,将实

验和定律约束在真空的条件下.

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公式和库仑定律公式在表面上很相似,表述的都是力,这是相同之处;它

们的实质区别是:首先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的力只能是相互吸引的力,绝没有相排斥的力.其次,

由计算结果看出,电子和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小的很多,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主要考虑静电力,万有引力虽然存在,但相比之下非常小,所以可忽略不计.

【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巩固练习

1.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和B,相距为r,带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之间相互作

用力的大小为F.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大小跟A、B相同,当C跟A、B小球各接触一次后拿开,

再将A、B间距离变为2r,那么A、B间的作用力的大小可为:[]

A.3F/64B.0C.3F/82D.3F/164Pg

2.如图14—1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各点都有一个点电荷,它焉一方7

们所带电量相等.A、B两处为正电荷,C处为负电荷,且BC=2AB.那么A、B>C图

三个点电荷所受库仑力的大小之比为.

3.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分别带电qi=5X10-3c,q2=-2X10-2c,它们相距15cm,现引入第三

个点电荷,它应带电量为,放在_______位置才能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静止状态.

4.把一电荷Q分为电量为q和(Q—q)的两部分,使它们相距一定距离,若想使它们有最大的斥

力,则q和Q的关系是.

・作业

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

一、接引雷电下九天

说明:电闪雷鸣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时甚至表现得神秘恐怖。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雷电是“天神之火”,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内对雷电充满隈惧。欧洲的文艺复兴使得科学精神得到解放,人们开始对雷电现象进行思考。18世纪,各种静电现象首先

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问:我们周围有哪些静电现象呢?(①冬天在漆黑的房间里脱毛衣的时候可以看到火星②天气干燥的时候,手摸到铁器的时

候会发麻)

说明:那么天上的雷电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静电有没有联系呢?如果有,会有什么联系呢?1746年,富兰克林胃着生命危

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

问:他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他用绸子做了•个大风筝.在风筝顶上安了根细铁丝,-•根麻线的•端连接铁丝,另一

端拴一把钥匙并塞在莱顿瓶中。他和儿子一起把风筝放到天上,奉着风筝的一根丝绳系在遮雨棚内。当雷电打下来,他看见

麻线末端的纤维散开,并且莱顿瓶也带上了电。

问: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有什么意义吗?(证明了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与摩擦产生的电没有区别。该实验统一了天电和地

电,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富兰克林的实捆正明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与摩擦产生的电没有区别。他统一了天电和地电,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

f言。富兰克林为我们揭开了天电的奥秘一一它跟地上的电是•样的富兰克林吞到J'欧洲人表演的电学实验。新奇的现象激

发了他极大的兴趣,通过欧洲科学界的朋友,他很快就得到了一套实验仪器.并立即开始重复实验和研究。

二、电荷

(-)摩擦起电

说明:静电有什么性质?它从哪里来?它的存在跟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

说明:人们最早注意的经典现象是摩擦起电。我国学者王充发现甲壳等物体能吸引芥子之类的轻小物体,古希腊人也发现了

琥珀等物体经摩擦后能吸引草屑等小物体,后来在大量的摩擦起电实验中.人们发现: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用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电荷的多少就称之为电荷量

问: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是什么?(库仑简称库符号C)

问:电荷之间的力学性质怎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问:为什么摩擦能够起电呢?(物质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且与周围电子的

负电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表现为电中性。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紧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匕于•是失去电产的物休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上的电子跑到丝绸I:去了,玻

璃棒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有多余的电荷而带负电)

问:如何知道物体是否带电了呢?(可以使用验电器)

问:如图左侧的验电器结构如何?原理如何?(上面是个金属盒,卜.面有两个金属箔片,两个金属箔片能够因为带同种电荷

而张开)

问:如图右侧的验电器结构如何?原理如何?(上面是个金属球,卜面是一根固定的金属杆和一个金属箔片,能够根据指针偏

转的角度表示带电的多少,这种特殊的脸电器.也叫做静电计)

(二)接触起电

说明:除了摩擦起电外,还有没有其他起点方式呢?例如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甲不带电,乙带电,两个小球接触,则甲球

要带上一定的电荷

问:两个带电的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如何分配?(每个带电小球的电荷等于正负电荷的平均值)

(三)感应起电

实验:

实验器材:(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A、B卜.面带有金属箔片,带正电的金属球C)

实验过程:使金属导体A、B彼此接触,让带正电的球C移近导体A

实验现象:带正电的球C移近导体A前,贴在A、B下面的金属箔是闭合的。带正电行的球C移近导体A,可以看到A、

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实验解释:A、B是金属,带有自由电荷,带正电的球C移近导体A时,A、B中的自由电子受到球C的吸引移动到A使A

带上负电,同时使A带上等量的正电,所以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问:如果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可以看到什么现象?(A、B上的金属箔仍然张开)为什么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在用外力把A、B分开的过程中,A、B上的电荷并没有发生中和,仍然带有电荷)

问:如果让A、B接触,移去C,可以看到什么现象?(金属箔就不再张开),为什么会看到这样的现象?(A、B所带的

电荷是等量的,互相接触时,移去C后,正、负电待发生了中和。所以金属箔就不再张开)

说明: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感应起电

三、电荷守恒定律

说明:大量事实表明,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

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该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说明:到目前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夏是电了所带的电荷量,我们就把电子的电荷量称之为元电荷,用e表示,

电子电量e=1.60x10l9C,所有带电物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c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

实验:

实验器材:带正电的物体A,丝线、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支架

实验过程:物体A位置固定不动,把带正电的轻质小球用细线系在支架上,先后挂在Pl、P2、P3等位置,观察丝线与竖

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实验现象:物体A与带电小球的距离越大,丝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小

实验解释:该实验现象说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是距离越大,作用力越小

实验过程:物体A位置固定不动,带正电的轻质小球用细线系在支架上,位置固定不动,增大或减小它所带的电荷量,观

察丝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

实验现象:物体A与带电小球的带电量越大,丝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大

实验解释:该实验现象说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和电荷量之间的关系是电荷量越大,作用力越大

说明: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用精确的实验研究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得知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

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人们把这个定律就称之为库仑定律。

问:如果用Q、q表示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用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用F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库仑定律可

以如何表示?(F=KQq/r2)

问:式中的k是什么?(静电力常量)大小为多少?(9.0x109)单位是什么?(N•m2/C2)

问:库仑定律的成立条件是什么?(①真空中②静止③点电荷)

问:什么情况下电荷才能称之为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线度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

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做点电荷)

问:如果两个带电体不能看成点电荷,该如何处理呢?(可以把带电体看成是许多个点电荷组组成,根据库仑定律和

力的合成法则,原则上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电荷库仑定律

板书设计

一、接引雷电下九天

二、电荷

(-)摩擦起电

1、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2、电荷之间的力学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解释:电子的转移

3、验电器、静电计

(-)接触起电

(三)感应起电

1、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三、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2、元电荷:电子的电荷量e=1.60x10-19C

四、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数学表达式:F=KQq/r2

3、成立条件:①真空中②静止③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线度的大小大得多,以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

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做点电荷)

4、两个带电体不能看成点电荷处理方法:可以把带电体分割成许多个点电荷,根据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则,原则上就可

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二节电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

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认识电场线和电场强度,懂得用电场线、电场强度描述电场,知道匀强电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

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复习上课时相关知识

问:讲出库仑定律的内容及该定律的适用条件?

答: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

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

师:库仑定律提示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两个电荷不需相互接触,就能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

作用是靠什么传递的呢?

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初中所学的磁体之间的相磁体A电|磁场息|磁体B

互作用。大家知道两个磁体不需相互接触,也能产生相互作用。谁能「-------一

告诉大家,磁体间的相互是通过什么发生的?

生:磁体周围有一种物质叫磁场,磁体间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

师:那么电荷周围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呢?科学研究对这一类似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电荷周

围确实也存在着一种物质,叫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二)新课教学

第2节电场

一、电场:(法拉第提出)

1、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电场是一种物质。(与磁场一样都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2、基本性质:能对电场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叫电场力。前面所学的静电力(库仑力)就是

一种电场力。

问题:下面请同学们以电荷A与电荷B间相互作用为例,说|电荷A电荷B

明电荷A是怎样对电荷B施加力的作用的,电荷B又是怎样对电----------

荷A施加力的作用的?----------------------_--------

生:电荷A和B是怎样通过电场与其他电荷发生作用.电荷|电荷A旨电场|N|电荷B

A对电荷B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A的电场对电荷B的作用;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B

的电场对电荷A的作用.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电场发生

师:在本章中,只讨论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称为静电场。

4、静电场: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

师:电场明显特征之一是对场中其他电荷具有作用力,因此在研究电场的性质时,可以从研究电场的

力的性质入手。

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需要引入几个电荷概念:

2、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

(1)试探电荷又叫检验电荷,它是电荷量和尺寸都充分小,以致可忽略原来电场的影响中,同时又

能确切地反映它在电场中的位置。因此试探电荷可以看作是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场源电荷也叫源电荷:产生电场的电荷。

假设我们所研究的电场是由点电荷+Q所产生的,则点电荷+Q就是场源电荷.下面把电荷量为+q

的试探电荷分别放在电场中的A、B、C各处(设以=32rB=2rc),计算电场对+q的电场力FA,FB、

FC。

可以发现,同一试探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大小、方向各不相同,且FC>FB>FA,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答出:同一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的位置,所受的电场力大小、方向各不相同。表明电场中不同

位置,强弱不同,方向不同。

继续引导:用怎样的量来表示电场中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弱与方向呢?刚才,试探电荷q在不同位置受

力不同,那么是否可用电场力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呢?

生1:应该可以吧。

生2:不可以,对于电场中的同一位置,若放置一个电荷量较小的小电荷q,其受力就较小,如以此

说明电场中该点较弱,那么若在该位置放置一个电荷量较大的小电荷其受力就会较大,那是否又可以

说电场中该点较强,若可以的话,岂不自相矛盾?

生3:……

(此问题,学生可能一下子无法回答,教师可引导,请学生先思考:若将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1

放在C处,所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为FC,将电荷量为+10q的试探电荷2放在A处,所受到的电场力的

大小为FA)那么还存在FC〉FAi吗?然后再做回答。)A

继续引导:如图2,我们可以在同一位置A引入不同电荷量的试探电荷,受力又r//

有何结果呢?大家来看对比,在距场源Q为r处,分别放入电荷量不同的试探电荷卬、/'

q2...........由库仑定律得F尸丝,①,F2=也罢■②,……,Fn=^^③,可见同一图2

位置不同电荷量的试探电荷受到的力是不等的。显然不能用试探电荷受的力来表示电

场的强弱。前面学生2讲得非常有道理。那么你们再思考一下,我们该用怎样的量来表示电场的强弱?(目

光询问学生)

师:是什么量使不同电荷量的试探电荷受到的力不等呢?

师生共同分析:显然,不是电场本身变化了,而是不影响电场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到底用什么办法

来衡量电场强弱呢?

大家注意观察,①,②…③式中巨■=£!=...=乙=?

0%q“厂

看看上式,我们可发现只要A点位置不变,尸与q的比值就不变.F/q=^

r

若位置变了,那么尸与乡的比值变不变呢?

换到8点,我们把试探电荷放入在8点,看看:仍然有&=3=...=勺=&,&=华,位

2

/q2q"r'r

置变了,那么F与g的比值也变了,但还是只要8点位置不变,F与g的比值就不变。

从上面分析看出:场源+。固定,则由它产生的电场的空间分布也固定,对于场中某确定的点,试探

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的比值F/q是一个不变的量,它仅与Q,r有关,与检验电荷

无关。现设£=E;引入试探电荷q,,则试探电荷甲在该处所受到的电场力F=Eq,E大处,q,所受

q

电场力F,也大;E小处,q,所受电场力P也小,这说明比值E可以反映电场某点的强弱。因此可以用

这个比值反映电场的强弱,即电场的力的性质,物理学上把它称为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二、电场强度(E):是一个描述电场强弱与方向的物理量。

(1)定义: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

场强.用E表示。

定义式(大小):E=F/q(适用于所有电场)

师:物理学中常常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用来表示研究对象的某种性质。以往学习过的物质的P=m/

v;导体的电阻R=U/I;速度V=S/t等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来的定义的,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凡是用比值

法定义的物理量与比值中的几个物理量无关,则该比值就应是反映了物质的某种性质.如场强E则是反映

了电场的力的性质。另外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同时,也就确定了这个新物理量与原有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

(2)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它跟电场中是否有试探电荷、试探电荷的电荷量以及试探电荷

受到的电场力均无关。它决定于电场的源电荷及空间位置。

(3)单位:N/C;其物理意义是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1C)在那里所受的

电场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电场强度是矢量,怎样表示电场的方向呢?

(4)方向性: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指出: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相反.

例1如图所示,Q为放在真空中的正点电荷,其电荷量为Q。

求:(1)画出A、B两点的场强方向。

(2)算出A、B两点的场强大小。(给出Q、r)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

教师讲评并分析:

(1)场强的大小与方向跟检验电荷的有无、电量、电性没有关系.

(2)场强的大小只由场源电荷和场点到场源的距离来决定.

(3)离场源电荷越近的点场强越大,离场源电荷越远的点场强越小。

乙仇点电荷的电场

最后带领学生总结出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公式

E=F/q和E=kQ/r2的区别及联系.

三、(真空中)点电荷周围的电场

1、大小:E=kQ/r2(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

说明:公式E=kQ/P中的Q是场源电荷的电量,r是场中某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理解:

空间某点的场强是由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和该点距场源电荷的距离决定的,与检验电荷无关.

2、方向:以Q为中心做一球面.当Q是正电荷,E的方向沿半径向外;当Q是负电荷,E的方向

沿半径向内.

组织学生讨论与思考,由学生讨论后归纳:

m请比较公式E=£和E=挈中的q与Q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两个公式的适用条件有何不同?

qr

(2)根据公式E=4g可知,场点离场源电荷Q越近,该场点处的场强越大,当r-0时,E-8,显然

r

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师:在研究磁场时,根据放在磁体周围铁屑的分布,可以画出一条条曲线(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磁场。

前面我们在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发生的问题时通过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相类比,从而认识到电荷的周围存在由它自身产生的电场.这个类比的成功足以鼓舞我们对电场的研究也

可以用类似的方法.

四、电场线(法拉第首先引入)

1、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

就叫做电场线。

同样做出规定:静电场中的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

•+Q

或无穷远;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的强弱。

师:根据以上电场线的定义,请同学们讨论下面的问题(打出问

MJ:该如何建立点电荷的电场线?

+QAB

师:请每一组奇数排的同学往后转,㊉…♦

与偶数排的同学组成一小组,展开讨论。

2.电场线的建立

1)单个正、负点电荷的电场线

讨论过程中提醒:我们可以先从单个正点电荷开始研究.

(讨论几分钟后)师:好,回到刚才的问题上来(打下一张幻灯片)。

师:虚线上A、B、C的场强方向朝哪里的呢?(打出方向)

师:现在,我们要在这个电场中建立一条线一一电场线,它能表达出A、B.C三点的场强情况。

那就要使它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线不就是虚线本身吗?(画出实线)

当然,为了表达切线的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还要给它加上箭头,朝左还是朝右?对,朝右(打

出箭头)这就是这个正点电荷的一条电场线了。

为了表示各处的场强情况,我们应该画出一系列这样的线条(依次打出另三条,同时打出另四条),

即形成了点电荷的电场线。

果真如此吗?可以用实验来(稍停)一一模拟。

(模拟后)师:正点电荷的电场线是这样的,那负点电荷的呢?(稍停后,打出负点电荷的电场

线)

师问:为什么这里的箭头是朝里的呢?

生:可以在电场中引入一个正的试探电荷,其所受的电场力方向就向里,也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要向里,这样电场线的切线方向,在这里也就是电场线的方向就能表示出电场强度的方向了.

2)等量异、同种点电荷的电场线

师:从简单到复杂,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又怎么样呢?

师:请大家,看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后):它是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点电荷。刚才,单个正点电荷的电场线是从正电荷

出发到无穷远,单个负点电荷是从无穷远到负电荷.

师: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口果真如此吗?请看模拟。的确如此.

师:这四种电场的电场线的分布图在课本第9页中都有了,希望同学们能把这几幅分布图都深深

地烙在脑海里。但是,不要忘记,这是平面图,然而,实际的情况是立体的,下面来看它们的三维情

况(打出它们的立体动画)

(在学生感叹之时)师:这就是对称之美,理性之美,物理之美。在这种美之下,电场线存在什

么样的特点呢?

3、电场线特点

(展开第二次的讨论)师:按刚才的做法,每一组的奇数排同学往后转,与后一排同学组成一个

小组,展开讨论,归纳(用回顾磁感线来引导)。

生:电场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板书)。

生:电场线的疏密表示了电场的弱强(板书)。

师:静电场中的电场线始于哪里,又到哪里去?

生:如果是单个正点电荷的电场,电场线要从正电荷出发,到无穷远;如果是单个负点电荷的电

场,电场线则要从无穷远终止于负电荷.

师:对。如果既有正点电荷,又有负点电荷的电场线?(稍停顿)

生: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

师:且不闭合.

小结:静电场中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它不封闭。

师:不同的电场线在电场中能否相交?请说明理由.

生:电场线不能相交

师:点电荷构成的电场除了上述我们研究的上下、左右、前后都对称的,

其实还有其他的电场。

4、其他电场的电场线

(1)不全对称电场线

师:我们看一下,不等量异种电荷左右就不对称了。

源的电量多少有很大的关系(用多媒体展示如图4)。究竟有多大关系呢?

(2)匀强电场(线)

实际生活、生产中,两块靠近的有限平行带电板间除边缘外电场线是一

系列等间距的同方向的平行的有向直线.(用多媒体展示如图5)。

师:这能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师:也就是说,电场中各点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这样的电场叫做匀

强电场(板书).

根据电场线上述的特点,还可以画出点电荷与带电平板所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用多媒体展示如图6)。

(三)想一想:

1、点电荷+q放在A、B两点上,所受的电场力FA大还是FB大呢?

2、这一点电荷+q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从静止开始运动,那么它将做什么运动呢?

生: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qqE/4

师:运动轨迹与电场线是不是重合A>'

的?二

生:重合。:

师:电场线是不是都与点电荷的运动轨迹重合呢?

3、如果电场线水平向右,且要考虑点电荷+q的重力mg,它又将做什么运动呢?它的运动轨迹又会怎

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点电荷所做的又是什么运动?+:qEx,f

生:匀加速直线运动。'芯'—一尸;

师:对,也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那这时它的运动轨迹与电\尸:

场线是不是重合的?’

生:不重合。

师:为什么呢?

生:由牛二得:是一条斜向右下方的直线,而电场线是水平的。

师:可见,电场线是不是运动轨迹呢?

生:不是。

师:当然,假如点电荷q的初速度不同,所受的力不同,点电荷的运动轨迹是不同的,但是这个电场

的电场线不会因为点电荷q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电场线不是运动轨迹(板书工

(四)本课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E是用比值法来定义的,E=F/q,以往学习过的物质的p=m/v;导体的电阻R=U/I;速度V=S/t等

物理量都是用比值法来的定义的,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凡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与比值中的几个物理量

无关,若比值是恒量,则反映了物质某种性质。如场强E则是反映了电场的力的性质。

2、通过推导真空中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的计算式,让我们理解了决定场强大小的真

正因素。

3、我们从简单的正点电荷出发,运用我们的智慧,结合摸拟的实验方法,建立起了电场线。摸拟的

方法也是我们化抽象为形象的一种重要方法.

4、通过讨论和理性分析,我们还得出了电场线的特点:

1)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2)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

3)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

5、当然,我们还要注意: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不真实、不是轨迹。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电场强度

一、电场:(法拉第提出)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荷=二电场=5;^电荷

2、基本性质:对场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个力叫电场力。前面讲过的库仑力就是电场力。

二、试探电荷和场源电荷

1、试探电荷又叫检验电荷,可以看作是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场源电荷也叫源电荷:产生电场的电荷。

三、电场强度:是一个描述电场强弱与方向的物理量,即是一个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1、定义: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

强.用E表示。定义式:E=F/q适用于一切电场。

2、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跟电场中是否有试探电荷、试探电荷的电荷量以及试探电荷受到

的电场力均无关。它决定于电场的源电荷及空间位置。

3、国际单位:牛/库(N/C)

4、矢量,规定场强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方向.

5、电场力:F=Eq

四、真空中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的场强计算公式:E=kQ/r2,仅适用于真空中场源是点电荷的电场.

五、电场线: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场强方向一致

性质:1、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2、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

3、从正电荷(或无穿远处)出发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不闭合;

4、不相交5、假想的,不真实的;

六、匀强电场:场强处处相同

(五)说明

1.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因而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时,应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场

的强弱,同一个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是不同的,所受电场力大的点,电场强.

2.应当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比值F/q来表示电场强度,知道这个比值与电荷q无关,是反映电

场性质的物理量.

用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应结合学生前面学过的类似的定义方法,让学生

领会电场强度的定义.

3.应当要求学生确切地理解£=巴口和£=19"2这两个公式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4.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计算时不应过于复杂,一般只限于两个电场叠加的情形.通过这种计算,

使学生理解场强的矢量性

(六)作业:

(七)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着电场

B.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他物质一样,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东西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在它里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C]

A.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的力的性质,因此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F/q,但与检验电荷的受力大小及带电量无关

C.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即检验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D.公式E=F/q和E=kQ/r2对于任何静电场都是适用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

A.场强的定义式E=F/q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的电量

B.场强的定义式E=F/q中,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量

C.在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nkqiqz/r2中kqz/r2是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处的场强大小,此场对qi

作用的电场力F=q|xkq2/r2,同样kqpr2是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2处的场强的大小,此场对q?作

用的电场力F=q2xkq]/J

D.无论定义式E=F/q中的q值(不为零)如何变化,在电场中的同一点,F与q的比值始终不变

参考题

1.在电场中某一点,当放入正电荷时受到的电场力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受到电场力向左,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当放入正电荷时,该点的场强向右,当放入负电荷时,该点的场强向左

B.只有在该点放入电荷时,该点才有场强

C.该点的场强方向一定向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真空中,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电量数值均为q,相距r.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处

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B.2kq/r2C.4苏D.Skq/r2

3.真空中,A,B两点上分别设置异种点电荷Q]、Q2)已知两点电荷间引力为ION,Q[=L0X1()-2C,

2

Q2=2.0x10'C.则Q2在A处产生的场强大小是N/C,方向是;若移开Q2,则Q1在B

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是N/C,方向是.

第二节电场强度电场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荷间的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及其变形公式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知道什么是匀强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

5、知道两块互相靠近,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之间的电场是匀强电场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理解建立电场线的思想过程,并通过概括出典型电场的电场线特点的过程,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生生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重点:电场强度

难点: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问:库仑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

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是怎么发生的呢?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历史上曾有过两

种不同的观点。在法拉第之前,人们认为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种超距作用,也就是一个电荷对

另一个电荷的作用是隔着一定空间直接给予的,不需要中间有什么媒介做传递,这种方式可表示为:

电荷=电荷

在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提出一种观点,认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另外一个电荷受到

这个电荷的作用力就是通过这个电场给予的,这种作用方式可以表示为:

电荷o电场。电荷

近代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完全证明了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