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广西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广西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广西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广西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优秀的美术作品以线条诉说情感,用图式传递内涵,借色彩书写精神。中国近现代优秀的美术作品,很多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这些藏品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伟大历史进程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审美创造。如何进一步盘活丰厚的美术资源,让美术作品的影响力走出美术馆,是新时代美术馆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人民群众有十分迫切的审美需求,在将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方面,有广阔的开拓空间。因此,中国美术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力合作,精心策划展览及艺术纪录片,积极为《美术里的中国》等节目提供学术支持。如今,通过电视媒介,深藏美术殿堂的优秀作品,更直接地走进千家万户。《美术里的中国》精选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维度中,生动讲述作品背后的文化传统与时代故事。借助纪录片,美术经典在数字化时代获得新的生命。电视技术手段使静态的图像动了起来,在声、光及解说词的互动中,再造一个别开生面的美的世界。随着画面的移动,观众可以细细欣赏作品的气象与神韵。纪录片还破除了观众在美术馆欣赏画作时的距离限制。《美术里的中国》以纤毫毕现的4K高清摄影技术,让作品的细节呈现在观众眼前,带领观众进入艺术的微观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油画的笔触具有了山峰般的立体感,凸立于画布之上,胸中丘壑被一笔笔真实地堆叠起来;中国画墨与水的蔓延铺展,将宣纸上竖立的纸纤维润湿、压倒。这些超高清的视觉呈现,为观众带来极大审美满足。《美术里的中国》还运用3D建模技术,拆分画作中的一个个细小元素,然后通过对运动轨迹戏剧化、故事化的设计,引领观众的视点在画作中游弋。3D建模技术配合第一视角,让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在经典画作中,体验画作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新媒体时代,影像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媒体人、博物馆美术馆从业者、美术工作者也都在认真思考如何提升文艺作品传播力这一问题,不断寻求新的传播方式。在《美术里的中国》播出同期,“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二期)”面向公众开放。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作为展览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提供的多部再现老一辈艺术大师创作经历的珍贵影像在展厅播放。观众和媒体对这批珍贵影像,给予了关注。在新媒体平台,这一系列影像也收获了巨大的播放量。我们乐见美术作品在电视媒介的传播中焕然一新。这种“新”,来自新技术条件、新传播思维、新推广手段的不断赋能、持续升级。我们相信,美术之美与电视之美,将继续凝聚合力、释放能量,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厚的精神滋养。(摘编自吴为山《让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高品质生活》)材料二: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人的现代化与物质生活的现代化同等重要,而美育则是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何同步提升大众的文明程度,特别是如何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美育从来都是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推进美育是美学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落脚点。然而长期以来,美学理论与美育实践存在脱节问题。美学理论虽然强调审美教育,但在大众生活实践中美育并未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在青少年教育实践中,美育的受重视程度仍待提高。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把美育正式纳入教育方针中,使之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一翼。但在一些地方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比常常是陪衬和附庸,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轻可重的“软任务”。这种状况需要尽快改变。开展好美育,还应纠正人们的一些认识误区。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认识误区是把美育局限为艺术教育。许多学校开设了一些艺术课程,教授学生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以为这就是美育。其实这是很不够的。美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层面,而应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艺术教育课程只有以此为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才能成为美育的有效组成部分。一些学生家长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考虑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强迫孩子学习非其所喜欢的艺术技能并要求考级。这其实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审美素养培育,背离了美育的初衷。所以,要把美育实践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需要全社会提高对美育的认识。(摘编自朱立元《美育让美学走进生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多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的中国近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伟大历史进程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审美创造。B.《美术里的中国》精选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分别从传统与现代两个角度切入,生动地讲述了作品背后的文化传统与时代故事。C.借助4K高清摄影技术,《美术里的中国》可以纤毫毕现地呈现出作品的细节,从而带领观众进入艺术的微观世界。D.一定意义上,推进作为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美育是美学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落脚点。尤其在青少年教育实践中,美育的受重视程度仍待提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电视技术手段使静态的经典美术作品动了起来,在声、光及解说词的互动中,营造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美的世界。B.材料一借《美术里的中国》这一成功案例,呼吁融合美术之美与电视之美,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厚的精神滋养。C.在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征程中,人的文明程度明显落后于物质生活的现代化,我们需要以美育促进人的现代化。D.在部分地方教育体系中,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比往往是次要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轻可重。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某中学开展“美术进校园”活动,对校容校貌建设统一规划、设计,力争借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砖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B.某小学以“为纯美的童年而教育”为出发点,开设“以美育美”的美社团课,将美学教育渗透入丰富多彩、具体可感的社团活动中。C.家长们可以通过带孩子去听音乐会、去看美术馆等多种途径自然而然地培养孩子对于艺术的热情,从而为以后的家庭美育打下基础。D.为了构建校内外一体化美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审美,某中学开展“记录美丽暑假”活动,鼓励学生以新颖独特的形式记录暑假生活。4.下列对当下美育实践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育实践需借助新媒介、新技术、新手段进行,如融合美术之美与电视之美。B.美育在大众生活实践中并未受足够重视,这种状况在当下需要改变。C.美育应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D.美育实践的推进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合作,共同发力。5.受《美术里的中国》启发,某电视台计划录制《画里宋朝》系列节目。请结合材料一给节目编导一些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白马陈毓三天前,他看见那匹马,只一眼,爱已无药可治。马在黎明的地平线上向着太阳驰骋,轮廓金红,但经验告诉他,马是白马。他注视着马的背影起伏又起伏,直至消失。在短短的三分钟里,他经历了爱与离别。①他在马离去的蹄声中失魂落魄。他一整天都神不守舍,不时倾耳而听,期待那独一无二的蹄声再次响起。东方再次亮起前,他一夜不眠的守候里,那匹马光彩熠熠地出现。他“嗨”一声,那一声“嗨”寄托着他对马仅仅一天一夜过去就凝集了一生的情感,他敏感地意识到马明白他的情感。马一个打挺,在他目不转睛的注视里,完成从起步到驰飞到止步的一个完美过程,像是诚意报答他的守望,又像是要自夸给他看,他向马远远地伸出他的右手,他想走得姿态洒脱,但却走得磕磕绊绊,他控制不住战栗,但他还是靠近了马。他几乎是一跃而起,就在他几乎触及马背的一瞬,马闪电般地向他扬起后蹄,他感到小腹一麻,马蹄却在离他一寸的距离收住。马一个转身,向着天边飘然而去,使他再一次地失魂落魄。他忽然想起他的经验,两天来退隐的经验这一刻被唤醒。他要用经验拥有这匹马。是的,他是驯马师,草原上最优秀的驯马师,驯服野马是他一生的光荣。②他是野马的敌人,也是野马的知己。千里马之于伯乐,野马之于他,都是彼此的存在意义。带上驯马师的套索、鞭子以及嚼子,它们从祖先那里传递过来。他想起他的工具,却决定放弃工具,赤裸的马,天籁一般妙不可言的马,任何工具对它,都是侮辱。他决定徒手对待白马。他在第三天黎明前夕等在他遇见马的地方,他预感马会来和他约会。他捕捉到风中马的气息,循着气味,他看见那匹马,他耸动鼻翼,心醉神迷,但他清醒着眼前的约会,努力控制着自己的动作,③把身体变成一朵云,袅袅升腾,飘上马背。他感受到了马背的温度,但几乎同时,他像一滴难以栖息在树叶上的水珠一样,在马背上弹跳而起,跌落在马身后的草地上。他再次把身体聚拢成一朵云,飘向马背。他依然白费力气,再次坠地。白马稳立不动,像是在奚落他,又像是在嘲讽他。他仰脸躺在地上,向白马伸出双手,喃喃自语:小白马、小白龙、龙龙……他听见四周轰然而起的笑声。你还是驯马师吗?你忘了你的鞭子、套绳、马嚼子啦?他的那些驯马的搭档,他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他真是昏了头,忘了潜伏在白马身边的危机。多么漂亮的一匹马啊!伙伴们赞美道。去野马那里,带上你的马鞭和嚼子,你忘了这些了,一个驯马师怎能忘了这些!奚落他的同伴,把一根长长的套索向白马抛去。他从草地上跃起的同时,看见三根套马索从三个角度抛向他心爱的白马的脖子,把腾空的马从半空绊倒在地,马在脊背触地的刹那再次腾起,像一团火焰跑远了,脖子上的绳索在它的身后哆哆嗦嗦。那团火焰在天边再次被绊倒,绊倒又挣起,像夏日雷雨天在草地深处炸响的连环雷。一团火焰,又一团火焰。三个驯马师拉着套索滚下各自的马背,被白马拖拽着在草地上犁过,却都不松手。又有三个驯马师齐刷刷抛出手上的套索,把他们像石头般沉重的身体坠在各自的套索上,一起对付那孤胆英雄。冷铁的马嚼子穿过白马的嘴唇,缰绳也已套上,天光大亮,所有的人都看清眼前这匹马,熠熠生辉,仿佛神就住在它那一边。一个胆大妄为的家伙拉着马缰绳跃上白马优美的脊背,但他旋即像被利剑刺中一般滚落下来。另一个知难而上,被马闪电般地一踢,也跌下去了。同伴的号叫唤起驯马人心中更大的野性。六根套索如死亡的绞索,把马拉翻在地。④跃起,摔倒。摔倒,跃起。似乎一千次。嫣红如红宝石的血滴从衔铁口滴滴跌落。即便这个时候,他心爱的白马依然睁着那双不染一尘的眼睛,它不知道不屈服的马儿在驯马人这里是不存在的。白马最终的结局可想而知。马被杀死,变成驯马人胃囊中的物质,马的精神将来到人的身体里,马的勇气、气力、无畏、不屈,这些都是驯马人看重的。宰杀烹食马肉的过程,也以欢庆的方式,男人举杯痛饮,女人载歌载舞,孩子为争一块马的拐骨扭打在一起。奇异的肉香不可阻挡地冲进他的鼻腔,刺激他的眼泪滚滚。他渴望得到马的头骨,哪怕他要为此和那个杀死马的驯马师决斗,他也不放弃这最后的机会。他想要珍藏它,像珍藏可以一生缅怀的爱情。(有删改)文本二:这篇小说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比如看到“白马”,我们会想到很多,白马就是一匹马吗?单纯的就是一匹千里马吗?显然不是。人与马的搏斗,马的死亡,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都体现了多重的主题。(摘自蔡楠《陈毓小小说〈白马〉赏析》)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是一名优秀的驯马师,面对这匹与众不同、桀骜不屈的野马,他有强烈的征服欲。B.“他”决定徒手驯马,完全是出于对白马的尊重,认为它是草原上一匹真正的千里马。C.“轰然而起的笑声”并非全为恶意,也含有鼓励之意,这从人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D.小说淡化故事和背景,甚至其中的人物连名字都没有,但这让读者生发出更多的联想。7.下列对文本一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句中“失魂落魄”一词突出了“他”对白马的喜爱,也为下文徒手驯马的情节作了铺垫。B.第②句中“敌人”“知己”这一组看似矛盾的词语,贴切地表达出“他”驯服野马的热切期待。C.第③句“变成一朵云”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他跃上马背时动作的轻盈、熟练,很有画面感。D.第④句写出了白马不屈服的姿态,也表现出众多驯马者顽强的斗志,烘托出“他”的形象特点。8.“奇异的肉香”使“他”“眼泪滚滚”,从中可以看出“他”复杂的心理活动。请加以梳理概括。(5分)9.文本二提出问题:“白马就是一匹马吗?单纯的就是一匹千里马吗?”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之迹,计胡、狄之利乎?”王曰:“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错质务明主之长,臣之论也。是以贤君静而有道民便事之教,动有明古先世之功。为人臣者,穷有弟长辞让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君臣之分也。今吾欲继襄主之业,启胡翟之乡,而卒世不见也。敌弱者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无尽百姓之劳而享往古之勋。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怨。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王遂胡服。赵文进谏曰:“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政之经也;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臣无隐忠,君无蔽言,国之禄也。臣虽愚,愿竭其忠。”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当世辅俗,古之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循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之见。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节选自《战国策·武灵王平昼闲居》)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敌弱者A用力少B而功多C可以D无尽E百姓F之劳G而享H往I古之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兵,意为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器,也指披坚执锐的士兵,泛指军队,文中指的是前者。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伯”在文中的意思,与李密《陈情表》“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中的“伯”意思不同。D.“与”在这里是介词,与成语“与日俱增”“与世偃仰”中的“与”意义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灵王面对肥义的揣度,明确承认他正在谋划如何从胡、狄那里获得好处,并且做出要教导民众穿胡服、练习骑马射箭的决定。B.武灵王认为为君者平时要引导百姓为国效力,战时要建立功业;为臣者不得志时要礼让谦逊,显达后要做有益于国家的事。C.武灵王认为普通民众和读书之人因拘泥于习俗和所闻无法做到高瞻远瞩,并且进一步指出习俗要随时事而变,不应拘泥于古法。D.对于在改革过程中遇到臣子不理解与反对的情况,武灵王早就做好心理准备,知道“世必议”,他勇敢地克服困难,最终得到臣子理解。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怨。(4分)(2)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4分)14.在推行“胡服骑射”的过程中,赵武灵王体现出了怎样的品格?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后游杜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注】杜甫于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下《游修觉寺》;这首诗是杜甫战乱时第二次游修觉寺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忆”“怜”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写修觉寺仿佛在欢迎诗人的再次游览。B.颔联流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大自然有情无私,而人世间却是无情偏私的。C.颈联具体描绘了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既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又写出了景色之美。D.这首诗写了诗人重游修觉寺的见闻感受,景语生动,情语深切,给人以美的享受。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时而低沉时而热烈,带给人或凄凉或感动的艺术享受。(2)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从事物变易的一面入手,阐明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3)桑树原产中国,在古代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因此常常出现在诗文中,也被用来代指农事,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此时,我同家里早已断了书信。祖国抗日战争的情况也几乎完全不清楚。偶尔从德国方面听到一点消息,由于日本是德国盟国,也是全部谎言。杜甫的诗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想把它改为“烽火连八岁,家书抵亿金”,这样才真能符合我的情况。日日夜夜,不知道有多少事情揪住了我的心。祖国是什么样子了?家里又怎样了?叔父年事已高,家里的经济来源何在?婶母操持这样一个家,也真够她受的。德华带着两个孩子,日子不知是怎样过的?这一切都是我时刻想念的。连院子里那两棵海棠花也时来入梦。这些东西都使我难以摆脱。真正是抑制不住的离愁别恨,数不尽的不眠之夜!①当我同祖国和家庭完全断掉联系的时候,我思母之情日益剧烈。母亲入梦,司空见惯。②但可恨的是,即使在梦中看到母亲的面影,也总是模模糊糊的。③原因很简单,我的家乡是穷乡僻壤,母亲一生没照过一张像片。我脑海里那一点母亲的影子,是我在十几岁时离开她用眼睛摄取的,是极其不可靠的。④可怜我这个失母的孤儿,连在梦中也难以见到母亲的真面目,老天爷不是对我太残酷了吗?18.下列句子中的“也”和“也真够她受的”中的“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水的冰点是0度,也就是说0℃以下水会结冰。B.既然大家都已尽力,这事儿也只好如此了。C.他很聪明,但有时也会犯一些简单的错误。D.连七八岁的孩子也能熟练地用智能手机了。19.文中画线的两个重叠形式“日日夜夜”“模模糊糊”,和“日夜”“模糊”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4分)20.“我特别经常想到母亲。”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解腕尖刀多处倾注笔墨,以至我们在阅读时,①。这把“解腕尖刀”的出现,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当李小二告知林冲,陆谦等人已追至沧州,有密谋加害之意时,林冲“大怒”,随即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身为配军的林冲被允许携带的防身武器是一杆花枪。然而,要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找寻仇家,②,锐利小巧便于隐藏的“尖刀”却正适合,这才有了“尖刀”的出场。林冲带了“尖刀”,四处寻找仇家,也是带了这把“尖刀”去的草料场。这时候的“尖刀”应该是装在刀鞘中的,因为我们既没有看到尖刀的寒光,也没有嗅到杀人的血腥。然而让一些读者不解的是,在雪夜报仇的场景中,禁军教头林冲分明是可以用那杆花枪刺死仇敌陆虞侯的,③?因为此时的林冲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不用尖刀,不足以解恨。从情节设置的作用来说,这里的“尖刀”照应了前文的“买刀”,使得情节细致严谨;从受众方面来说,对林冲深切的同情和善恶定有天报的心理得到了彻底的满足,获得了快感的阅读。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大陆。——英国诗人约翰·多恩(2)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或联想?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2024届广西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B(“分别从传统与现代两个角度切入”有误,原文是“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维度中”。)2.C(“人的文明程度明显落后于物质生活的现代化”不符合文意,“明显落后”程度过重,文中是“如何同步提升大众的文明程度”,没有指出人的文明程度严重落后。)3.D(D选项最能体现“美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层面,而应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的观点。ABC三项仅停留在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层面。)4.A(“需”分析错误,“融合美术之美与电视之美”等新媒介、新技术、新手段是一个途径,但并非必须。)5.①选择能够表现宋朝历史和文化的优秀美术作品;②寻求学术支持,避免节目出现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错误;③借助电视技术手段,拉近观众与画的距离,营造“沉浸式”体验;④借助新媒体平台,丰富推广手段,提升传播力。(答对1点给2分,满分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C(“也含有鼓励之意”错误,那些驯马人认为他不用工具是愚蠢的。)7.D(“表现出众多驯马者顽强的斗志”错误。)8.①为他心爱的马的死去感到伤心。②为其他驯马师的野蛮行为感到愤怒。③为自己不能避免马死亡的命运感到愧疚。④为白马的宁死不屈感到震撼。(答出1点1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9.①白马并非仅指白马,马的悲剧实际上是人的悲剧,社会的悲剧。②白马美丽、强壮、迅捷,却又桀骜不驯,象征着人才的才能和个性。白马不为驯马师所容,象征了极富个性的人才不为社会所容。③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出现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的问题。(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ACG(句意:与弱者为敌,付出的力气小而取得的功劳大,可以不耗尽百姓的劳力,而得到简主、襄主那样的功勋。)11.A(“文中指的是前者”错误,原文中“权甲兵之用”的意思为权衡兵力的使用,此处的“兵力”应是包括武器和军队,而不单指武器。)12.D(“最终得到臣子的理解”于文无据。对应原文第1段中的“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和第3段中武灵王对赵文劝谏的回应,武灵王在说完“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