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第1-4章 习题_第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第1-4章 习题_第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第1-4章 习题_第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第1-4章 习题_第4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一册课时检测:第1-4章 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力合格考过关练

1.[多选1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Is、3s、5s时的速度之比为1:3:5

B.物体在1s、3s、5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C.物体经过Im、3m、5m时的速度之比为:巾:,

D.物体经过Im、3m、5m所用时间之比为由:小:小

解析:选ACD由得故物体在is、3s、5s时的速度之比为1:3:5,A

正确;由x=%F得xoc/2,故物体在is、3s、5s内的位移之比为I2I32:52,B错误;由

"=2ax得。8也,故物体经过1m、3m、5m时的速度之比为,1:小:小,C正确;由

x=ga产得t0cm,物体经过1m、3m、5m所用时间之比为:巾:出,D正确。

2.冰壶的运动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假设冰壶经过6s停止

运动,那么冰壶在先后连续相等的三个2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XI:X2:

*3为()

A.1:2:3B.5:3:1

C.1:4:9D.3:2:1

解析:选B冰壶的运动过程可以逆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

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该逆过程在三个连续2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所以

冰壶在连续相等的三个2s内的位移之比为5:3:1«故B正确。

3.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4s停止运动。最后1s内汽

车的位移大小是2m,则刹车后的第1s内汽车位移大小为()

A.14mB.10m

C.8mD.6m

解析:选A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1s内的位

移即反向的第1s内的位移为为=;的2,得""等'm/s2=4m/s?,总位移为x=^aZ2

=^X4X42m=32m,反向的前3s内的位移为=^atf2=lx4X32m=18m,所以刹

车后第1s内的位移为Ax=x—x'=14m,选项A正确。

4.[多选]我国的“复兴号”列车正在飞驰运行的情境如图所示,列车在匀加速运动过

程中,从计时开始,通过第一个60m所用时间是10s。通过第二个60m所用时间是6s。

则()

A.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5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78m

B.动车组的加速度为1m/s2,接下来的6s内的位移为96m

C.动车组计时开始的速度为3.5m/s

D.动车组计时开始的速度为2.5m/s

解析:选AC第一个60m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oi=,=6m/s,第二个60m内中

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卢=10m/s,则动车组的加速度5m/s2o根据k="炉

12t\-Vtz

2

得,接下来6s内的位移xsUM+aPnGOm+0.5X36m=78m,故A正确,B错误;动

车组的初速度0o=Oi—吟=6m/s—O.5X^m/s=3.5m/s,故C正确,D错误。

5.[多选]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国家地理频道》实验证实:四个水球就足够!四

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

好能穿出第四个水球,则可以判定()

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B.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比

C.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

D.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解析:选BD设水球的直径为d,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

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通过最后1

个、最后2个、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d、2d、3d和4d,根据知,时间之

比为1:啦:巾: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故A错误;由以上的分析

可知,子弹依次穿过4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2—小):(/一也):(啦一1):1,故B正确;

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Au=

“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C错误;由对B项分析可知,子弹穿

过前3个水球的时间与穿过第4个水球的时间是相等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

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6.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m/s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1s,按规定速度为8m/s

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5.9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是否符合规定()

A.位移为8m,符合规定B.位移为8m,不符合规定

C.位移为4m,符合规定D.位移为4m,不符合规定

解析:选C由题意知,汽车刹车后的位移x=。yf=4m<5.9m,所以符合

规定。故C正确。

7.一个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沿斜面滑下,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3m/s,

则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A.4m/sB.5m/sC.6m/sD.3ym/s

解析:选D设斜面长为x,加速度为a,到达底端的速度为V,则由埠=

得3所以m/s,D正确。

8.[多选]如图所示,物体自0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5、C、O为其运

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48=2m,BC=3且物体通过48、BC、所用的时间相等,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ABCD

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B.可以求得C£>=4m

C.可以求得。、A之间的距离为1.125m

D.可以求得。、8之间的距离为12.5m

解析:选BC由、=。乃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芦=/,因为不知

道时间,所以不能求出加速度,故A错误;根据XBC=XBC—Xo=lm,可知xa>=(3

+l)m=4m,故B正确;物体经过8点时的瞬时速度为牲=0AC=^m,由"=2a*可

21

vR25T

得0、B两点间的距离为XOB——4T2~2m=3.125m,所以。与A间的距离为XOA=

XOB~~XAH=(3>125-2)m=l.125m,故C正确,D错误。

w等级考高分练......

9.[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

AB=BC=CD=DE,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做匀加速运动,下列结

论正确的是()

A.物体到达B、C、。、E点的速度之比为1:2:3:4

B.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E=2tB=yj2tc=^tD

C.物体从A运动到E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通过3点的速度内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0B—以=比-=—Vc=f£一力)

解析:选BC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推论可得tB'.tc'.tD,.tE=l:^2:^3:2,

故物体到达各点的速度之比为1:虫:小:2,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E=2tB=yl2tc

=后,故A错误,B正确;物体从4运动到E的全过程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AB与BE的位移之比为1:3,可知B点为AE段的中间时刻,则物体从A运动到E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石=狈,故C正确;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所用时间不同,故其速度增

量不同,故D错误。

10.一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点上滑,最远可达5点,e为劭的

中点。已知物体由。到e的时间为如则它从e经方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

A.toB.(啦-1)如

C.2(y[2+l)t0D.(2g+1)力

解析:选C由逆向思维可知物体从b到e和从e到a的时间比为1:(也一1),即f:

/o=l:(V2-1),得t=(^2+l)t0,由运动的对称性可得从e到b和从b到e的时间相等,所

以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2f,即2(、份+1珈,故C正确。

H.[多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s内的位移比前1s内的位移

多0.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加速度为0.2m/s2

B.小球前1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C.小球第14s初的速度为2.8m/s

D.第15s内的平均速度为0.2m/s

2

解析:选A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Ax=a72得a=0.2m/s,故A正确;小球

15s末的速度55=画15=0.2x15m/s=3m/s,则小球前15s内的平均速度。

m/s=l.5m/s,故B正确;小球第14s初的速度等于13s末的速度,则初3=M3=0.2x13

m/s=2.6m/s,故C错误;小球第14s末的速度0i4=M4=O.2x14m/s=2.8m/s,则第

15s内的平均速度为vis'=「i4;0i5=34^2.8m/s=2.9m/s,故D错误。

1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第一段位移I的过程中,其速度变化量为Ao,

紧接着通过第二段位移X2,速度变化量仍为Av,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段位移©一定大于第二段位移X2

B.两段运动所用时间一定不相等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也也

X2-X\

(X2+xi)A。

D.通过两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X2-X|

解析:选C两段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根据/=彳■知,两段过程中运动的时间相

等,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段位移小于第二段位移,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一段位

移大于第二段位移,故A、B错误;两段过程的时间相等,设为Af,则有X2—©=a(AP),

又Ao=aAf,解得物体的加速度a=[,故C正确;运动的总时间,=2X.=2";j",

则通过两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石=型#=(X1+X2)AO

故D错误。

2(X2—XI)

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3=5C=g(/未知),

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i=3m/s、v2=6m/s«

(1)物体经B点时的瞬时速度狈为多大?

(2)若物体的加速度a=2m/s12,试求AC段的距离/«

解析:(1)设A、B、C三点速度分别为如、vB.vc

^VB+VC

对于AB段,有叱对于8c段,有-2-=02

0

对于AC全程,8为中间位置,有VB=

联立以上三式解得vi(=5m/s,VA=\m/s,W=7m/so

(2)对于AC全程,有/=-5-----=12mo

/a

答案:(1)5m/s(2)12m

课时跟踪检测(九)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类问题

就f格考过关练

1.P、Q两车在平行的平直公路上行驶,其。“

fl到f2这段时间内()

A.Q车的加速度始终大于P车的加速度

B.a时刻,Q车一定在P车前面

C.若“时刻P车在Q车前,则两车距离一定减小

D.若八时刻P车在Q车前,则Q车可能会超过P车

解析:选D图像曲线上某点切线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根据斜率变化可知,

在h到h这段时间内Q车的加速度先大于P车的加速度,后小于P车的加速度,故A错误;

虽然fl到打这段时间Q车位移大于P车位移,但p、Q两车在“时刻的位置关系未知,因

此无法判断时刻P、Q两车的位竞关系,故B错误;在〃到打这段时间内,P车速度始

终小于Q车速度,若fi时刻P车在Q车前,则两车间距离可能一直减小,也可能先减小后

增大(Q车越过P车),故C错误,D正确。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s=7m,物体A以0A=4m/s的工上一

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的速度为VB=10m/s,向右做匀减」$

速运动,加速度a=-2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时间为

()

A.7sB.8s

C.9sD.10s

解析:选B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XA=VA£=4«m)。物体B做匀减速直线运

动,减速过程的位移4B=OBE+;"=10E—pg)。设物体B速度减为零所用时间为Ei,贝U人

=2_%=5§,在11=5s的时间内,物体B的位移为冲1=25m,物体A的位移为从1=20

m,由于XAIVXBI+S,故前5s内物体A未追上物体B;5s后,物体B静止不动,故物体

A追上物体B的总时间为£总=殁"=怨?s=8so故选项B正确。

0Aq

3.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启用ABS

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X去直出ARA

可知,启用ABSB()।

A.”时刻车速更小”’2力

B.0〜fi时间内加速度更大

C.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

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

解析:选D由题图知,启用ABS后,有时刻车速较大,所以A错误;根据。Y图像

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启用ABS后,0〜《时间内加速度较小,故B、C错误;由图

像与横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故D

正确。

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12345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0.10.20.30.40.50.6

通过计数点时的速度/(cm・s-i)44.062.081.0100.0110.0168.0

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f图像,测量出图线倾角,由公式a=tana计算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由图线上距离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

用公式詈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解析:选C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如果只使用其中两个数据,因为偶然误差的存在可

能会造成最后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图像,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

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误差小,选项A、D错误,选项C正确;根据

实验数据画出图像,当纵坐标取不同的标度时,图线的倾角就会不同,所以测量出图线倾

角a,用公式tana计算出的数值不一定是加速度,选项B错误。

5.[多选]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中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

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利用点迹清晰、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

解析:选ACD实验中应区分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

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这样计数点间的距离大些,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小,A选项正确。

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些,在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大,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B选项

错误。应舍去纸带上点迹密集的点,利用点迹清晰、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这样

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C选项正确。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使小车运动的加速

度适当增大,既可以打出足够多的点,又可以让点的距离尽量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D

选项正确。

6.因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20m。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甲、乙|»/(ms')

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当甲、乙两车恰好并排行驶时,甲、:;Z

乙两车司机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直到减

速为0,甲、乙两车刹车时的。Y图像如图所示,则()°202530心

A.甲车减速的加速度为0.5m/s2

B.甲车减速的加速度比乙车减速的加速度大0.75m/s2

C.减速过程中甲、乙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100m

D.减速过程中甲、乙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87.5m

解析:选C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甲车减速的加速度为ar=^,=—Hm/s2

=-1m/s2,乙车减速的加速度为a匕=第=一焉m/s2=-0.5m/s2,故A、B错误;当甲、

乙两车速度相等时,即f=20s时,甲、乙两车间的距离最大,0Y图像与横坐标轴所围图形

面积之差表示位移之差,即Ax=[x(25-15)X20m=100m,故C正确,D错误。

7.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f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像

中(如图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s的运动

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0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f=10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甲车做。=5m/s的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为=10m/s的匀

减速直线运动。0〜10s内,vc>vr,乙车在前,且距离在增大,A错误;10〜20s内,v

c<v乙车在前,二者距离在减小,B错误;5〜15s内,a、6两图线与f轴所围的面积

相等,故发生的位移相等,C正确;f=10s时,vL=Vr,两车相距最远,/=2()s时,两

车位移相等,此时相遇,D错误。

8.如图甲所示,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端,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

斜面上匀加速直线滑下。由于实验者粗心,不小心把纸带弄成了三段,并把中间一段丢失

了,打出的完整纸带中剩下的两段如图乙所示。这两段纸带是小车运动的最初和最后两段

时间分别打出的,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即图乙每相邻两个计时点间

的时间间隔为0.02s。请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打点计时器

5.125.746.369.47(单位:cm)

⑴纸带的(选填“右端”或“左端”)与小车相连。

(2)打纸带上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以=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纸带上。、E之间的距离XDE=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丢失的中间一段纸带上应该有个计时点。

解析:(1)小车做加速运动,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故小车与纸带的左端

相连。

(2)根据句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

带上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X(5.12+5.74)X10-2m

F.

7=4X0.02s36m/So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Ax=a/=常数,有XEF

~XDE=XFG~XEF,即AX=8.85cm-XUE=9.47cm—8.85cm=0.62cm,得XDE=8.23

(4)XD£-XBC=8.23cm-6.36cm=l.87cm=3Ax,说明中间应相隔两段间隔,即丢

失的中间一段纸带上有3个计时点。

答案:(1)左端(2)1.36(3)8.23(4)3

9.如图所示,直线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8两处,4、

8间的距离85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2.5m/s2,甲车运动

6.()s时,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念=5.0m/s2,求:

(1)两辆汽车再经过多长时间相遇;

(2)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

甲车乙车

M—----------------------------------N

AB

解析:(1)甲车运动6.0s的位移xo=[aif(»2=45m,甲车尚未追上乙车,设此后经时间

,与乙车相遇,则有

3。1«+%)2=:。2尸+85m

将上式代入数据解得fi=4s,,2=8S

«、打都有意义,f|=4s时,甲车追上乙车;f2=8s时,乙车追上甲车再次相遇。

2=

(2)第一次相遇地点距4处的距离si=^ai(/j+/0)125m

第二次相遇地点距A处的距离«2=1(ti+^o)2=245m。

答案:见解析

钝等级考高分练

10.高速公路的ETC电子收费系统如图所示,ETC通道的长度是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

杆的水平距离。某汽车以21.6km/h的速度匀速进入识别区,ETC天线用了0.3s的时间

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采取

制动刹车,汽车刚好没有撞杆。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7s,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则该ETC通道的长度约为()

A.4.2mB.6.Om

C.7.8mD.9.6m

解析:选D21.6km/h=6m/s,汽车在前O.3s+O.7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

为XI=OO«I+£2)=6X(0.3+0.7)m=6m;随后汽车做减速运动,位移为》2=算=,。.m

=3.6m。所以该ETC通道的长度为L=XI+X2=(6+3.6)m=9.6m。故D正确。

U.[多选]物体甲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和物体乙的v-t图像分别如图所示,则

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整个f=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

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平均速率为lm/s

解析:选AC由题图可知,甲在整个f=6s时间内一直沿正向运动,运动方向一直不

变,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Ax=2m—(―2m)=4m,故A正确,B错误;

乙在0〜3s内沿负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i=-3m,3s后沿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为勾=3m,故总位移为x=Xi+x2=0,故C正确,D

错误。

12.两个质点A、B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

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

像如图所示。对4、8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4、8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8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在f=3fo时亥!4、8相距最远

C.在f=5to时刻,A、3相距最远

D.在1=6%时刻,4、8相遇

解析:选D由o-f图像,通过斜率可计算加速度大小,加速时4、5的加速度大小之

比为10:1,减速时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所以选项A错误;由A、8运动关系

可知,当4、8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远,所以选项B、C错误;由题意可知A、8是从同一位

置同时开始运动的,由速度一时间图像可以算出运动位移,可知在6fo时刻,4、8位移相

同,因此在此时刻A、5相遇,所以选项D正确。

13.如图甲所示,小车开始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某同

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所打出的纸带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单位:cm)如图

乙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间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s,

打点计时器小车玻璃薄布

6・・54•3・2•1・0・

|憎III[

0.61.01.21.41.6■匀速

«---------减速-------------►

⑴计算计时器打出点2、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填入表中。

计数点序号12345

速度-1

pn/(m-s)0.75——0.450.35

⑵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小车在薄布上运动的V4图像。

(3)求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大小。

1.2+1.0

解析:(1)根据题图乙可得cm/s=65cm/s=0.65m/s,vs=~cm/s

=55cm/s=0.55m/s。

(2)以速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出小车在薄布上做减

速运动的。4图像。将图线延长,使其与纵轴相交,如图所示。

(3)由图像可知,小车做减速运动的初速度为0.85m/s,即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

大小。

答案:(1)0.650.55(2)见解析图(3)0.85m/s(0.84~0.86m/s均可)

14.春节放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小轿车可以不停车通过收费站,但要求

小轿车通过收费站窗口前xo=9m区间的速度不超过如=6m/s。现有甲、乙两小轿车在收

费站前平直公路上分别以。甲=20m/s和v乙=34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

后。甲车司机发现正前方收费站,开始以大小为“单=2m/s?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

(1)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多远处开始刹车才不违章?

(2)若甲车司机经刹车到达离收费站窗口前9m处的速度恰好为6m/s,乙车司机在发现

甲车刹车时经fo=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以大小为a乙=4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为

避免两车相撞,且乙车在收费站窗口前9m区不超速,则在甲车司机开始刹车时,甲、乙

两车至少相距多远?

解析:(1)甲车速度由20m/s减速至6m/s过程中的位移xi=1~=91m

2Q甲

X2=xo+xi=lOOm

即甲车司机需在离收费站窗口至少100m处开始刹车。

(2)设甲车司机刹车后经时间。甲、乙两车速度相同,由运动学公式得

v乙-a乙(£一m)=0甲-a甲£

解得f=8s

相同速度v=v甲一a甲f=4m/s<6m/s,只需满足乙车到达窗口前不超速,两车不会相

撞。

U乙2一伙

乙车从34m/s减速至6m/s的过程中位移为x^=v乙£o+一-=157m

2。乙

所以要满足条件,甲、乙的距离至少为x=X3-x1=66m。

答案:(1)100m(2)66m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共点力平衡的三类问题

力合格考过关练〃

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热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尸始终保持不变,

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率有关,重力加速度为g。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速率匀速

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

A.2"方n2尸

B-m~~7

FF

C.2m--D.m

g

解析:选A气球匀速下降时,受到向下的重力,,吆、向上的浮力尸和向上的阻力尸他,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砥=尸+尸阳;气球匀速上升时,设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Am,则气

球受到重力(初一A/n)g、向上的浮力尸、向下的阻力,同理可得(机一A"z)g+尸阻'=F,

又因为=F,联立解得Am=2(,〃-g

a,故A项正确。

2.如图所示,一根轻绳的上端固定在。点,下端拴一个重力为G

的小球,现对小球施加一个方向和大小都变化的力F,使小球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为30。,保持小球的位置不变,则力尸的最小值是()

A.fB.华

C.华D.G

解析:选A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和力产的合力与小球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为一定值,

由此可知,当力F与轻绳的拉力垂直时,力尸最小,此时尸=苧,A正确。

3.如图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更换水平绳使A点向上移动

而保持。点的位置不变,则4点向上移动时()

A.绳OA的拉力逐渐增大

B.绳的拉力逐渐减小

C.绳OA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D.绳OA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D对。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从图可以看出,绳04的拉力先变小后变大,故A、B、C错误,D正确。

4.[多选]用绳40、8。悬挂一个重物,3。水平,。为半圆形支架的圆<.

心,悬点4和B在支架上。悬点A固定不动,将悬点8从如图所示的位置

逐渐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绳。4和绳06上的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04绳上的拉力逐渐减小山

B.0A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C.。5绳上的拉力逐渐增大

D.绳上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选AD将A0绳、5。绳的拉力合成,其合力与重物

的重力等大反向,逐渐改变08绳上拉力的方向,使外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变小,得到多个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逐

渐减小,且方向不变,而Fp先减小后增大,且方向不断改变,当

外与凡垂直时,尸“最小,故A、D正确。

5.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8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

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产的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8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

对球的弹力为FN。在运动过程中()

A.尸增大,FN增大B.F减小,FN减小

C.尸增大,FN减小D.厂减小,FN增大

解析:选C对小球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尸与尸N方向垂直。小球

缓慢地由A向B运动,可知小球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尸与fN

的合力与小球所受重力等大、反向。由几何知识得F=mgsin0,F^=

/ngcosOo在小球运动过程中,,角增大,可得产增大,外减小,选项c

正确。

6.[多选]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斜面体,质量为小的木块在竖直

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体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地面

对斜面体()

A.无摩擦力

B.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支持力大小为(M+/n)g

D.支持力小于(M+m)g

解析:选AD木块匀速下滑,斜面静止,斜面和木块均处于平衡状态,对产.

F

木块与斜面体整体受力分析,整体受拉力尸、重力(M+/n)g、支持力FN,如图

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在竖直方向上有尺+厂一函+,"应=0,解得尸N=(M+

(Af+m)K

m)g—F<(M+m)g,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故地面对斜面体无摩擦力,故选项A、

D正确,B、C错误。

7.[多选]如图,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着物块b,物块b位于

水平粗糙的桌面上。外力尸水平向右拉物块b,使物块b缓慢向右运动。在物块b向右运

动的过程中()

LT

A.外力尸逐渐增大

B.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逐渐增大

C.桌面对物块b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解析:选AD物块b向右缓慢移动的过程中,物块a缓慢向上移动,物块a受力平衡,

绳对a的拉力等于物块a的重力,始终不变,故B错误;对物块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

示,

mg

在x轴上有F—R—尸TCOS,=0

在y轴上有尸N+尸TSin0—mg=0

其中广(•=//尸N

联立解得FN=/ng—Frsin0

F=FTCOS8+"(,”g一尸附加0)

随着物块b向右缓慢移动,细绳与水平线的夹角,逐渐减小,则可得尸N逐渐增大,C

错误;根据尸f="FN可知,摩擦力R逐渐增大,D正确;外力尸逐渐增大,A正确。

8.如图所示,质量为机的木块A放在质量为M的三角形斜劈上,现用大小均为尸、

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分别推A和B,它们均静止不动,则(重力加速度取g)()

A.A与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B与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C.B对A的支持力可能小于mg

D.地面对B的支持力为Mg

解析:选C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受到重力(M+机应、支

持力fN和已知的两个推力尸,对于整体,由于两个推力刚好平衡,故整体与

地面间没有摩擦力,且有FN=(M+m)g,故B、D错误;对A受力分析,A

至少受重力,"g、推力尸、B对A的支持力尸/,当推力尸沿斜面的分力大于重力沿斜面

的分力时,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当推力/沿斜面的分力小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时,

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当推力厂沿斜面的分力等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时,摩擦力为零,

A错误;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有尸N'=»igcos0+尸sin0(。为斜劈倾角),故FN'可能小于

mg,C正确。

9.[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通过定滑轮牵引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沿斜面匀速

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体始终静止,斜面体的质量为重力加速度为g,则水平地面对斜面

体()

A.支持力为(M+〃?)g

B.没有摩擦力

C.支持力小于(M+,〃)g

D.有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解析:选CD设绳子上的拉力为FT,选斜面体与质量为机的物体组

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以判断,斜面体必

受到沿水平面向右的摩擦力;斜面的倾角为,,则尸N+FTsin,=(M+m)g,

所以尸N小于(M+/n)g,故C、D正确,A、B错误。

、等级考高分练

10.将重为4mg的均匀长方体物块切成相等的A、B两部分,切面与边面的夹角为45。,

如图所示叠放并置于水平地面上,现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物块A的上端,弹簧测力计

示数为mg,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贝!1()

A.地面与物块间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B.物块对地面的压力大于3/ng

C.A对B的压力大小为mg

D.A、B之间静摩擦力大小为*mg

解析:选D对A、B整体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地面的摩擦力,否则不能平衡,

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则有FN+F=4»ng,解得/N=3/ng,则物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3mg,

故A、B错误。对A部分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把A部分所受力沿切面和垂直切面方向进

行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得尸NA=(2帆g一加g)sin45°,/f=(2根g—zng)・cos45°,解得尸NA=R

A/?\[2

=t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A对B的压力尸NB=FNA=\-7〃g,故C错误,D正确。

11.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表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I一

状物体A,A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

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把A向右缓慢移动少许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球B对墙的压力增大

B.球B对柱状物体A的压力增大

C.地面对柱状物体A的摩擦力不变

D.地面对柱状物体A的支持力不变

解析:选D球B受重力、A的支持力尸i和墙壁的弹力F2,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设

尸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尸1=益/,尸2=Gtanf)a当A向右缓慢移

动时,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减小,所以cos8增大,tan”减小,即墙壁对球B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