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_第1页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_第2页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_第3页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_第4页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内容提要第2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脏腑经络先后病”的含义:(寓有几层含义?)经络脏腑先后是杂病的总称第3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基本内容病因、发病及预防

1、2、8、13病机10四诊举例3、4、5、6、7、9、11、12治则

14、15、16、17第4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条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第5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名词上工:指医术高明的医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治未病:这里指治未病的脏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实脾:调补脾脏。四季脾旺:指四季之末(即农历三、六、九、十二月之末)十八天,为脾土当令之时此时脾气旺盛,故云四季脾旺。虚虚实实:*虚证误用泻法,使正气更虚,谓虚虚;实证用补法,使邪更盛,谓实实。*使动用法。

第6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

提出有病防传的关键在于掌握疾病脏腑

传变规律及虚实异治的法则。

提要第7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上工与中工的区别理论临床疗效上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较好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较差讲解中工缺乏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医学观点。第8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肝虚证治法:

补用酸,

助用焦苦,

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木(酸、母)火(苦、子)土(甘)金水酸---酸入肝,本味补本脏焦苦---焦苦入心,心为肝之子,子能令母实甘---甘入脾,甘味之药调和中气讲析传变规律:按五行相克的规律传变。

《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及《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第9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讲解虚实异治的原则不可虚证用泻法,使虚者更虚;实证用补法,使实者更实;而应该补虚泻实,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始为正治。肝病如此,其它诸脏之疾亦可类推,故曰“余脏准此”。为什么医生会范“虚虚实实”的错误呢?正像李世材所说:“至虚有盛候,反泻含冤;大实有羸状,误补益疾。”

第10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掌握治未病的理论和方法。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从联系、运动的观点出发,除治已病脏腑外,应注意治疗未病之脏腑,防止疾病的发展与蔓延。这就是“治未病”的思想。2.掌握虚实异治的原则。脏腑之间的虚实异治,还应考虑到脏腑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实证以泻本脏为主,并安他脏,以防疾病蔓延。虚证以补本脏为主,并通过整体调节以防他脏乘侮。

【辨治要领与思路】第11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条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第12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名词人禀五常:人和自然界万物一样都必须遵循无形运化的一般规律。风气:自然界的气候,人体存在的外环境。元真:元气或真气。脏腑的元气和真气是人生命活动和抵御病邪的能力,相对于客气邪风来说则指正气。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致病的不正常气候。这里的客气邪风,指人在正气不太盛的情况下。返回第13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本条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论述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因分类。

注:讲义上的分段,个人认为有误。仅供参考。

提要第14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杂病的发病机理-天人合一·邪

客气邪风·正五脏元真通畅中人多死人即安和讲解第15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经络正气不足脏腑-(脏腑病变)邪气(为深为内)皮肤正气尚可血脉-(四肢九窍壅塞不通)(为浅为外)病因三条讲解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外因:邪气侵犯人体,仅在血脉间传注——导致四肢九窍壅塞不通

(外部疾病形成的原因)其它:房室、金刃、虫兽。第16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仲景三条与无择三因之别仲景三条无择三因主要内容内因经络受邪入脏腑内伤七情外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外感六淫不内外因

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房室金刃虫兽饮食跌仆脏腑经络分内外客气邪风为主因内伤外感分内外三因无主次之分立论依据

讲解第17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第2条第18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名词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干忤:触犯、侵犯。导引: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吐纳:吐故纳新。第19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本段论述了仲景的杂病预防学观点。即提早预防、防治结合。提要第20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仲景预防学观点分析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第21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仲景预防学观点分析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第22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仲景预防学观点分析更能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

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

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

则无由入其腠理。养慎防病和早期治疗疾病的目的:“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第23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小结■本篇第一、二条以极其简炼的语言,概述了仲景的四个重要基本观点:1、认为疾病是人体内环境或内、外环境失调所造成的。2、是发病学观点,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3、预防学观点。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并提出了防治的方法和措施。4、对病因的认识,强调了六淫的致病作用,确立了以脏腑经络定内外,对病因进行分类的方法。第24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预防疾病发生,保持人体健康的关键是保持“五脏元真通畅”、“不遗形体有衰”。强调了人体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

2.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辨治要领与思路】第25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思考题(第1、2条)1、整体观念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试以原文说明。2、仲景的“三因学说”为何?与陈言的“三因学说”有何异同?3、肝病虚实如何异治?第26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第8条第27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词解未至而至:前面的“至”字是指时令到,后面的“至”字是指与时令相应的气候到。甲子:指冬至后六十日第一个甲子夜半,此时正当雨水节。

第28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本条论述与时令不符的反常气候四种类型。

说明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与四季节令气候变化应当适应,假如节令气候变化出现太过或不及,又超越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引起疾病。要预防疾病,就要内养正气,外避邪气。一旦发病,治疗时要审时求因,辨证论治。

提要第29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分析未至而至-未得甲子,天因温和至而太过-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反常气候变化太过不及第30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正常的自然规律,有益于万物生长,人也是适应环境变化而健康生存。若气候与时令不符本既为反常气候,易导致人体发病。

夏至

谷雨处暑

雨水霜降

冬至

阳明太阳少阳太阴

厥阴少阴第31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3条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第32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原文十三条前半句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

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第33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阳病十八:泛指属于外表经络的病证。头、项、腰、背、臂、脚等六者,病兼上下而在外,通谓之阳病。阳病中各有营病、卫病、营卫合病三者之分,故曰阳病十八。

阴病十八:泛指属于内部脏腑的病证。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等九者,病兼脏腑而在内,通谓之阴病。阴病中有虚与实二者之分,故曰阴病十八。咽:阻塞。此指噎膈一类的病证。六微:即六腑。六淫之邪中于六腑,腑病较脏病为轻,故称六微。第34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劳: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等五种过劳致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及《灵枢·九针论》皆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为五劳所伤。七伤:指七种致病原因。《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等七伤。

六极:指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极,谓极度劳损。

妇人三十六病:泛指妇人的多种疾病。《诸病源候论·妇人带下三十六候》指十二瘕、九痛、七害、五伤、三痼。第35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名词

▲清邪:雾露之邪。▲浊邪:重浊之湿邪。▲五邪:指风、寒、湿、雾、饮食之邪。

第36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论述了五邪的特性中人的一般规律。提要第37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大邪)大而散漫中表中于前风令脉浮寒(小邪)小而收引中里中于暮寒令脉急雾(清邪)轻清居上伤于上雾伤皮腠湿(浊邪)重浊居下伤于下湿流关节谷饪隔宿不化居中从口入食伤脾胃

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分析第38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注家选注:《金匮要略论注》:五邪者,即下风、寒、湿、雾、食也。风为阳邪,故中于前,前者,朝也,卫也;寒为阴邪,故于中暮,暮者,晚也,荣也。湿为浊邪,故伤于下;雾为清邪,故伤于上。风性轻扬,故令脉浮;寒性敛束,故令脉急。雾性清阳,故走皮腠;湿性阴浊,故流关节。饮食脾胃主之,故伤止脾胃,不及经络腠理。极寒伤经,冬月阳不在外,故无以外固而邪伤及经,所以有正伤寒之说也;极热伤络,夏月阳气在外,暑热并之,汗出络虚,所以有疿疖、中暑等病,而无六经之伤寒也。”

第39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通过观察患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推测疾病的病因,从而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这种思维方法,为后世的病因辨证及审证求因奠定了基础,并对其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辨治要领与思路】第40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0条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曰厥阳。第41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本条论述厥阳独行的病机。

提要第42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阴阳的关系

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体阴阳相互资生消长,处于相对平衡协调状态,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体阴阳升降保持平衡协调,也是阴阳运动的机制之一。回顾第43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厥阳独行”-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

阴阳失调是杂病的基本病机阴阳平衡分析阳上行,有阴以吸之故升极而降阴下行,有阳以煦之故降极而升第44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此条以“厥阳独行”为例,提示了一切疾病的病理变化,都是人体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反应,也就是阴阳失调为杂病的总病机。

――调整阴阳为杂病总治则。【辨治要领与思路】第45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第3条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第46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气色:五脏六腑之精华上荣,藏于内为气,现于外为色。见(xian现):通现,显露的意思。‘设微赤”两句:意为如果在非当令之时出现面色微赤如妆,则为虚阳外越的死证。目正圆:指两眼直视不能转动。色赤为风:面色赤为风证。色赤为热盛,热极能生风,故云色赤为风。饮:痰饮之一。指水饮蓄而不散者。

词解第47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条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第48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词解微数:谓短促。吸促:指吸气浅短。吸远:指吸气深长。“呼吸”句:指病人呼吸急促时出现身体动摇不安的症状

本条论述望呼吸形态辨别病位、诊断虚实、判断预后。提要第49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条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①寂然:形容病人安静无声。②喑喑然:形容病人语声低微而不清。③啾啾然:形容病人语声细碎而长。

第50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9条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9)脉浮者在前:指浮脉见于关前寸部。浮者在后:谓浮脉见于关后尺部。

第51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5条

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①息:一呼一吸谓之息。息,即呼吸也。②摇肩:即抬肩。③上气:即气逆。④肺痿:病证名。详见《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第52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7条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论述色脉与时令相结合的诊病方法第53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名词王时:王时指一年四季中五脏所主的当令之时,此时五脏的色、脉都有相应的特征。如春为肝之令,色青,脉弦(规);夏为心之令,色赤,脉洪(钩、矩);秋为肺之令,色白,脉浮(毛、衡);冬为肾之令,色黑,脉沉(权、石)。

寸口:本书指脉法,一种是独取寸口法,分寸口、关上、尺中;一种是三部诊法,分寸口、趺阳、少阴。凡条文中寸口与关上、尺中并举的,则此寸口仅指两手寸脉;如单举寸口,或寸口与趺阳、少阴对举的,则此寸口包括两手的寸关尺三部。

第54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1、12条

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11)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可治,入里者即死。(12)第55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名词卒厥:是突然昏倒的一种病证。脉脱:指脉乍伏不见。是邪气阻遏正气,血脉一时不通所致。浸淫疮:是皮肤病的一种,能从局部遍及全身。(11、12)第56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4条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第57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词解

▲救:即急先救治的意思。▲下利清谷:“清”,《释名》:“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引申为清稀,故下利清谷,指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清便自调:“清”同“圊”。《广雅》:“圊,厕也”,这里作动词用。此指解大便正常。返回第58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本条论述表里同病的先后缓急治则

提要第59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表里同病形成的原因表证误下:

内无实邪,徒伤脾胃阳气―――下利清谷表邪不去,营卫不通―――――身疼痛。而成表里同病。

治疗原则:

先救其里,再攻其表。

此种情况可不可以先救其表呢?分析第60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表里同病治则先表后里---为常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里气不虚者。先解表可防止表邪内陷。先里后表---为变法:适用于表里同病而以里证为重为急者。若攻表,不救里,会致亡阳欲脱。表里同治---为兼治法:适用于表里证情都不可忽视者。分析第61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一般说来,表里同病,当先解表,表解之后,方可治里,否则易导致外邪内陷而加重里证。但疾病变化万千,临证时即要知其常,亦应达其变。本条的主要精神,就在于说明表里同病时,要辨虚实、分缓急,急者先治,不可拘泥先表后里之说。【辨治要领与思路】第62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5条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第63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治则。提要第64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新久同病治则

首先要明确卒病与痼疾本身的性质和病机的特点:痼疾日久势缓,根深蒂固,变化少,难以速愈卒病新起势急,邪气尚浅,变化多,其病易除。1.当先治卒病,后治痼疾:痼疾病久,势缓难除,欲速不达;新病始得,势急易去,迟则生变。2.治新病同时必须照顾痼疾:以防其相互影响。分析第65页,共74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