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源生的记忆能力还有意义吗_第1页
数字化时代源生的记忆能力还有意义吗_第2页
数字化时代源生的记忆能力还有意义吗_第3页
数字化时代源生的记忆能力还有意义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化时代源生的记忆能力还有意义吗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人类记忆现象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现象:记忆以数字、数据的方式存在。因为记忆以数据的方式存储起来,所以记忆变得容易,而遗忘则变得困难。但是,对这一现象本身缺乏理论上的阐述。数据记忆是记忆内容的数据化,即通过数据的方式表现记忆内容,这一表现形式与人类媒介史相关。从人类媒介发展史角度看,媒介的发生是记忆现象被强化的过程。在文字、媒介产生之前,人类的记忆、文化传承完全是依靠口述这一方式,口耳相传。但是随着某一人群的消亡,其历史也随之被遗忘。黑格尔曾经给这样的消亡现象以解释,认为这一过程可以看做是这一文化的消失变成了理念整体的环节。虽然这一解释过度地强调了理念的恒定性与部分文化的脆弱性,但是,这样的文化现象总是不断发生着,或因为天灾、或因为战争。随着文字、纸质媒介的出现,文化以文字、图像的方式被记录了下来,某一时空人群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娱乐方式被固定了下来,为后人所回想和怀念。但是,记忆依然是困难的,或者难以传播或者难以保留。刻有文字的山石很难搬运,纸张则容易损坏甚至消失。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文字、图像等信息被转化为数据,存储在现代的如DVD、CD、网盘等各类物理介质或者网络介质上。20世纪末,人们所用的各类光盘能够保存近百年,数据可被无限制地拷贝,更令人惊异的是,2000年以来出现的各类网盘则实现了物理介质的虚拟化,信息被存储在某个云端,无从找寻,但是数据却可以在理论上永远存在。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遗忘变得困难,曾经被遗忘的数据会被找寻到。“被遗忘”甚至成为了数据时代人们的心愿。如此,我们必须直面大数据时代人类记忆所发生的事情:我们的记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仅仅是变得容易吗?遗忘仅仅是变得困难吗?我们返回到人类的记忆史来看,在记忆中什么被改变。显然,维克托所说的“记忆变得容易起来”是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的记忆变成图像、文字保留在网络、电脑中,数字化的记忆内容很容易被保存和连续拷贝。不过,他的这一观点并没有考虑到记忆的活动本身。对记忆活动本质的阐述一直是哲学史上被遮蔽的主题。我们会看到哲学史所讨论的问题多是认识论、知识论相关的问题。遍寻古代、近代哲学史,也只能找到片言只语。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等人把记忆看作是与知觉无明显区别的行为;在20世纪以后的当代哲学家那里,如柏格森、胡塞尔、萨特、利科、凯西开始确立起记忆与认识属于类型上不同的行为。当记忆的本体性质被确立之后,关于记忆活动的本质揭示才有了可能。柏格森将记忆看作是“脱离当前,回到过去”。“每当我们试图恢复一个记忆、唤起我们历史中的某个时期的时候,我们开始意识到一种独特的行动:通过这种行动,我们使自己脱离当前,以便将自己置身于总体的过去,然后将自己重新置于过去中的某个区域。这是一种调整的工作,与用照相机对准焦距有几分相似。”“脱离当前,回到过去”被视为记忆活动的根本特征。如此,“数据记忆”这个概念的合理性也就被确立。在数据时代,个体、人群、文化的生活体验被变成文字、图像,数字化为数据,存储到光盘或者云端网盘。当互联网作为共享空间存在的话,这些数据可以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为某个人通过网络的搜索功能所找寻到。所以,“数据记忆”就出现了两种可能性:一方面,每个人可以回到属于自己的过去;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具有了感知到他人过去的可能性。这就是数据记忆所存在的内在裂变性。但是,“数据记忆”能否称得上记忆意义的丧失?这多少存在问题。有些学者担忧“记忆的数字化”会取代源生的记忆,一种来自活生生体验的记忆。但是,这有些杞人忧天。从记忆活动过程看,人类将自己拉回到过去的过程是一种奇特的过程,并不是“滞留的感知与空乏的充盈”,而是“轮廓越来越清楚、表面越来越多彩”。当然,这一描述未免有些客观化。利科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则显得人性化。在他看来,整个过程是认知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认知维度,有着识别、搜寻、回想等体验的参与。如此,数据记忆活动显然缺乏了这一特性。当人们用谷歌、百度搜寻信息的时候,输入一个关键词,然后等待结果。在这一过程,机器的搜寻功能发挥作用,更准确地说,计算机程序在整个数据世界中“识别”和“搜寻”着与关键词相关的数据内容。整个机器搜寻过程是基于相似性和相关性完成的。正如上述理论家所描述的,人类意识活动让对象变得更加清楚,清楚意味着活生生地体验的再现。当我们置身于其中,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体味到了快乐、欣喜和悲伤。这完全异于机器的搜寻和识别,这一过程是理性的过程。在理性的运作中,所识别的东西也是索然无味的。可见,数据记忆现象只是基于机器算法和程序的记忆活动效率的改善,通过搜索引擎,机器快速而高效地识别出某种过去的数据,然后传输给搜寻者,但是并没有改变人类记忆活动本身的特性。改变的是效率和内容,不变的是记忆活动。从记忆对象来看,数据记忆所呈现的过去是与活动者相关的信息,这是记忆现象的基本要素;从记忆活动来看,数据记忆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