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历史试题2024.4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相应位置。2.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4.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的朝代是()A.西汉 B.北周 C.隋朝 D.唐朝2.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3.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有关唐太宗的史实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是()A.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虚心纳谏,广纳贤才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击败东西突厥4.武则天颁布《求贤制》,表达了她求贤似渴的愿望,其中写道:“其有文可以经邦国,武可以定边疆,蕴梁栋之宏才,堪将相之重任,无隔士庶,具以名闻。”此理念在其统治上表现为()A.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B.开创殿试,发展科举C.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5.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生产工具()A.翻车 B.曲辕犁 C.筒车 D.耧车6.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出唐代()A.丝织业兴盛 B.民族交往频繁C.手工业发达 D.娱乐活动丰富7.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A.对边疆统治加强 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 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8.“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两首唐诗主要反映了()A.体现出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尚 B.反映出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C.展现了唐朝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D.说明唐政府迫使少数民族汉化9.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代表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唐朝诗人中享有“诗仙”美誉的是()A.李白 B.杜甫 C.苏轼 D.白居易10.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登观音台望城》中如此描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从诗句可以了解到唐朝长安城()A.游客如云 B.规划整齐 C.农业发达 D.商业繁荣11.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 B.《大唐西域记》C.《贞观政要》 D.《金刚经》12.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3.“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A.陈胜吴广起义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安史之乱 D.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4.据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据此可知,宋代的国策是()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科教兴国15.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A.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C.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16.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最难的步骤是比较项的选择,比较时比较项要一一对应。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比较项中比较出的“相同”点不准确的是()A.都是北宋送给对方“岁币” B.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C.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D.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17.下图所示分别是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从货币的形状及货币上的文字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A.都是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C.都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D.都深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18.《棉花帝国》一书中提到:“对于棉花,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将它的恒久存在视为理所应当。”在中国历史上,江淮和川蜀一带对棉花的“熟悉”开始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9.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A.私营作坊为主 B.产品行销世界C.遍布沿海地区 D.工艺水平高超20.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这表明当时的宋朝()A.制瓷技术先进 B.边界贸易兴旺 C.经济重心南移 D.海外贸易发达21.南宋《数书九章》中记录了大量有关商品价格、共同出资及利益分配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A.对外交往的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C.活字印刷的出现 D.数学理论的成熟22.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23.“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这句话描绘出12世纪蒙古草原的混战局面,结束了该局面的是()A.铁木真 B.忽必烈 C.耶律阿保机 D.阿骨打24.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抗元名将是()A.寇准 B.陆秀夫 C.文天祥 D.岳飞25.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材料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1)写出材料一中“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起止点。(3分)(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大运河”开通的目的。(2分)其开通后产生了怎样的作用?(2分)(3)根据材料二判断隋朝灭亡的原因。(2分)(4)结合材料二对“开凿运河”的评价,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或评价史事?(2分)27.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下表是某中学六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围绕“民族政权并立”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政权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辽契丹宋真宗时,北宋打败辽双方签订①北宋汉族②党项宋夏和议金③④在郾城大败金军后来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汉族(1)在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4分)材料二:(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记闻》(2)材料二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太祖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地方上实行的具体措施。(4分)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虞云国《细说宋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2分)28.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唐太宗道:“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钱穆《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为实现“民衣食有余”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2分)材料二:从东汉后期起,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人口大量南迁,加上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进入经济开发时期。两宋时,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这种变化最终在哪一朝代完成?(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写出宋代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1分)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29.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各行省重大民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