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习目标1.掌握佛教传入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认识中华文化在中外交流中发展升华。2.掌握西学东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认识近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学习重难点1.重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难点: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传入过程①两汉: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互融合;③隋唐:佛教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④宋明: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的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①哲学观念、逻辑思维:佛教哲学本身蕴藏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启迪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②文学艺术:佛教内容及其理念体现和渗透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词、书法、绘画中,为文学艺术带来了新的意境;③建筑:中国的建塔艺术受佛教影响,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④语言学:开阔了中国音韵学的视野,佛教丰富了汉语词汇为我国语言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词语⑤生活:宽大的僧衣精美的素食以及各种各样的音乐和礼仪习俗,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2、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过程:①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清朝时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搅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②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迅速传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持洋务运动,派遣严复、詹天佑等留学生,1862年设立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1868年创办专门翻译、引进西方书籍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知识分子意欲学习西方、改革政体,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随着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爆发,封建旧道德、旧文化遭到抨击;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2)影响:①政治上: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一系列变法和革命运动,从戊戌变法的发起开始,到晚清新政、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的爆发、民国议会制度的推行、五四运动等等,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等等都受到了西方思想的重大影响。②经济上:新思想的传入,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观念,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投身实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思想文化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民间信仰文化,受到西方自由、民主、科学的影响受到强烈的批判。知识分子中,崇尚实用、注重科技、追求民主的风气日益加浓。④社会生活上: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自来水、广播、电影等新事物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一些传统陋习被逐渐废除。二、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一)中华文化在亚洲的传播1、过程:(1)公元前4—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2)3—5世纪,儒学在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大约4世纪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2、影响:(1)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日本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朝为蓝本。越南的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和中国的基本一样。(2)东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的影响。(二)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1、传播: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经典文化也在欧洲得到传播。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以及科技、文学等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2、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在欧洲社会向近代转型中的作用(1)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传入欧洲,火药武器对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城堡起了重要作用,并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使人类迎来了地理大发現的时代。(4)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造出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5)总之,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自我测试1.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2.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③促进了西方近代工业化的兴起④有助于世界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在元朝得到官职的高丽人的墓志铭里,会把元的低官职写在高丽的高官职前。另外,高丽的知识分子还把在元朝及第视为荣耀之事。从元朝进行科举考试起,到元末为止,共有十多名高丽人在元及第。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元朝()A.对周边的影响力巨大 B.实行灵活的民族政策C.基本形成中华文化圈 D.朝贡的范围空前广阔4.19世纪40年代的清朝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的主要含义是()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C.宣传“物竞天择”,实行君主立宪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5.造纸术发明后,6世纪传到了朝鲜和阿拉伯国家,12世纪传到欧洲,16世纪传到美洲,19世纪传到大洋洲。导致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A.道路阻隔,交通不便 B.农业文明时代相对闭塞C.文明冲突,战争频繁 D.中国对造纸术专利保护6.传说东晋名僧慧远法师隐居庐山三十年,送客时从不过虎溪,一日道士陆修景和文人陶渊明来访,三人谈禅论道,语洽道合,慧远送客时仍谈论不已,不觉送过了虎溪,待三人反应过来相顾大笑,这便是有名的“虎溪三笑”典故。这一典故反映出当时()A.佛道两教社会影响力增强 B.思想文化领域多元而融合C.佛教吸收了道家避世理念 D.儒学主流意识地位的动摇7.据《新唐书·东夷列传》记载,日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