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习题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习题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习题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习题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习题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选择题1.(2023·山西长治期末)阿卡德人迁入两河流域南部时,不是将已有较高文明的苏美尔人征服、奴役,而是共同居住生息,逐渐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来到伊朗高原后,直到公元前1000年才居于优势地位,当地原有的较发达的文明并没有因之而被摧毁。这反映了当时()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优势B.西亚区域文化不断重构C.西亚文明演进的渐进性D.民族国家因迁徙而形成2.(2023·湖南岳阳一中)下表所示是语言学家在研究原始印欧语时的一些发现。与原始印欧语有同根词语相似语法语音的语言梵语、波斯语、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俄罗斯语有关社会生活的高频用语蜂蜜、缝、编织有关动植物的高频用语熊、羊、牛、猪,白杨、山毛榉、橡树等落叶乔木有关生产工具的高频用语轭、犁、车轮、轮轴、柄、挽具、毂据此推断,古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A.存在与当地文化相交融的现象B.掌握了成熟的农耕技术C.交通运输工具的种类十分丰富D.同化了迁徙地区的文化3.(2023·福建龙岩一中)“这些新殖民出去的城邦和母邦间相距遥远……彼此充斥着恩怨和矛盾,有时还会发生战争,但是希腊人为了使自身同非希腊的野蛮人相区别,有意保持了强烈的希腊性。”为此,希腊在地中海世界的各殖民城邦跋山涉水来到奥林匹亚圣地,参加那里的宗教盛宴。由此可见,希腊的殖民活动()A.延续了母邦政治制度B.推动希腊文化传播C.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D.贯穿着民族认同感4.(2023·山东济宁)《欧洲文明十五讲》中提到,中世纪日耳曼人南迁、西迁的同时,阿拉伯人、匈奴人也流入西欧,西班牙一度成为阿拉伯的西方重镇。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B.已具有开放的全球视野C.自给自足经济体制解体D.成为东西方的经济枢纽5.(2023·河南新乡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交融C.民族矛盾逐渐得以缓和D.社会动荡引发民族迁徙6.(2023·河北唐山期中)4世纪中后期,匈奴帝国在东欧、北欧攻城略地,这直接引发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各部落逐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匈奴西迁引发的“蝴蝶效应”()A.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B.标志着西欧进入近代社会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D.加剧了欧洲文化上的分裂7.(2023·浙江宁波期末)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引发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控制其他国家B.为扩大本族文化的影响C.寻找稳定的生存环境D.土地不足和土地占有的不平等8.(2023·黑龙江大庆中学)日耳曼人在南迁过程中,不仅原有的血缘氏族瓦解了,以地域为基础的农村公社——马尔克也趋于解体,灭亡西罗马帝国后,日耳曼统治者则将没收来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据此可知,日耳曼人的迁徙()A.推动了区域文化认同B.阻碍了欧洲农耕文明进程C.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D.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9.(2023·山西名校联考)哈拉帕文明时期,印度进入了金石并用时代,其主要工具是石器和(红)铜器,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才转入铁器时代。古印度文明从金石并用时代向铁器时代蜕变,主要得益于()A.婆罗门教的形成 B.大月氏人的西进C.雅利安人的迁徙 D.赫梯帝国的征服10.(2023·天津耀华中学)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佛教成为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B.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C.阿拉伯文明传播到达北非地区D.查士丁尼在位时构建法律体系11.(2023·安徽安庆期中)约公元前3000年,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他们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2000年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从中可以看出()A.生产力的发展为印欧人迁徙提供了前提条件B.印欧人最早进入了青铜时代C.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D.印欧人迁徙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12.(2023·云南曲靖民族中学)有学者指出,印欧人最初可能生活在里海地区,曾在那里牧牛,并从事少量的耕作。因为主要依靠畜牧为生,所以只要他们发现有更为理想的地方,就会朝那里迁徙。该学者旨在论证()A.牛耕对农业具有革命性影响B.印欧人大迁徙植根于其生产方式C.原始畜牧业起源于里海地区D.自然环境变化影响人类种群分布二、综合题13.(2023·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公元前18世纪起,北方游牧民族对亚欧农业带曾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入侵。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在历史学中常常被称为“蛮族入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首先,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后,多多少少把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技术传给了农耕民族。其次,农耕民族在文明程度上高于游牧民族,但相较之下又过于文静柔弱、缺乏活力,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许多农耕民族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进行改革甚至借鉴入侵的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最后,文化的力量比武器的力量大千百倍,游牧民族对文明民族的武力征服最终会被文明民族的文化所征服。——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1)以具体史实,说明“蛮族入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文明交流演进的主要因素。14.(2023·江西赣州期末)世界古代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发动多次大规模冲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为多少打开各个民族的闭塞,向程度越来越大的世界史发展尽到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力量。……游牧、半游牧部族以暴力进入农耕世界之后,一旦扎根定居下来,那么,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却又往往抵制不了他们所曾破坏过的经济和文化的吸引。随着时间的延续推移,他们自己,包括他们的后代,也就构成遭到破坏后的农耕世界历史继续发展的因素之一。——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对古代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予以评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选择题1.(2023·山西长治期末)阿卡德人迁入两河流域南部时,不是将已有较高文明的苏美尔人征服、奴役,而是共同居住生息,逐渐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公元前2千纪,印欧人来到伊朗高原后,直到公元前1000年才居于优势地位,当地原有的较发达的文明并没有因之而被摧毁。这反映了当时()A.农耕文明具有扩张优势B.西亚区域文化不断重构C.西亚文明演进的渐进性D.民族国家因迁徙而形成解析:材料反映了两河流域的迁入者阿卡德人和伊朗高原的征服者印欧人征服新的统治区域后没有摧毁旧的文明,而是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新的文明,体现了西亚文明演进的渐进性,C项正确;材料中印欧人的文明不属于农耕文明,而是游牧文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西亚区域文化的重构问题,而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被征服者征服后旧的文明没有被消灭,而是新旧文明慢慢融合,排除B项;材料涉及时间截至公元前1000年,但是民族国家直到近代才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湖南岳阳一中)下表所示是语言学家在研究原始印欧语时的一些发现。与原始印欧语有同根词语相似语法语音的语言梵语、波斯语、拉丁语、希腊语、日耳曼语、俄罗斯语有关社会生活的高频用语蜂蜜、缝、编织有关动植物的高频用语熊、羊、牛、猪,白杨、山毛榉、橡树等落叶乔木有关生产工具的高频用语轭、犁、车轮、轮轴、柄、挽具、毂据此推断,古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A.存在与当地文化相交融的现象B.掌握了成熟的农耕技术C.交通运输工具的种类十分丰富D.同化了迁徙地区的文化解析:从表中内容可知,印度、波斯、希腊、俄罗斯等地的语言与原始印欧语有相似之处,这说明古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存在与当地文化相交融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中出现“缝”“编织”“犁”等字眼,说明古印欧人掌握了一定的农耕技术,但“成熟”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交通运输工具的种类十分丰富,排除C项;古印欧人的迁徙对迁徙地区的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但“同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福建龙岩一中)“这些新殖民出去的城邦和母邦间相距遥远……彼此充斥着恩怨和矛盾,有时还会发生战争,但是希腊人为了使自身同非希腊的野蛮人相区别,有意保持了强烈的希腊性。”为此,希腊在地中海世界的各殖民城邦跋山涉水来到奥林匹亚圣地,参加那里的宗教盛宴。由此可见,希腊的殖民活动()A.延续了母邦政治制度B.推动希腊文化传播C.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D.贯穿着民族认同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虽然古希腊人移民出去的城邦“有时还会发生战争”,但这些城邦基本都保留了希腊文化,甚至“希腊在地中海世界的各殖民城邦跋山涉水来到奥林匹亚圣地,参加那里的宗教盛宴”,这反映希腊的殖民活动推动了希腊文化在地中海周边的传播,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殖民出去的城邦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排除A项;殖民城邦返回希腊参加宗教盛宴,体现了希腊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也伴随着殖民城邦的建立而传播,但不能说明殖民活动带有浓厚宗教色彩,宗教只是希腊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排除C项;据材料“这些新殖民出去的城邦和母邦间相距遥远……彼此充斥着恩怨和矛盾,有时还会发生战争”可知,移民城邦没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山东济宁)《欧洲文明十五讲》中提到,中世纪日耳曼人南迁、西迁的同时,阿拉伯人、匈奴人也流入西欧,西班牙一度成为阿拉伯的西方重镇。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B.已具有开放的全球视野C.自给自足经济体制解体D.成为东西方的经济枢纽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欧洲和亚洲的各民族迁徙,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反映出当时西欧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欧洲和亚洲的各民族迁徙,“开放的全球视野”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体制变化情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当时西欧孕育着巨大的文化活力,并未体现西欧成为东西方的经济枢纽,排除D项。故选A项。5.(2023·河南新乡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这反映出当时()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人口迁徙促进文化交融C.民族矛盾逐渐得以缓和D.社会动荡引发民族迁徙解析: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北民南下迁徙的交汇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交融,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可见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融,B项正确;“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这一结论需要材料提供多方面史实来对比说明,而材料只涉及长江流域的民族语言交融,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长江流域这一局部地区的民族语言交融,仅凭此不能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矛盾缓和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民族迁徙的原因,而是民族迁徙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河北唐山期中)4世纪中后期,匈奴帝国在东欧、北欧攻城略地,这直接引发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各部落逐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匈奴西迁引发的“蝴蝶效应”()A.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B.标志着西欧进入近代社会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D.加剧了欧洲文化上的分裂解析:根据材料“匈奴帝国在东欧、北欧攻城略地,这直接引发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日耳曼各部落逐步深入罗马帝国腹地”可以看出,匈奴西迁的过程中,促成了以日耳曼人为主体的民族大迁徙,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A项正确;西欧进入近代社会的重要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排除B项;匈奴西迁并没有推动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排除C项;加剧的应是欧洲政治上的分裂,排除D项。故选A项。7.(2023·浙江宁波期末)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引发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控制其他国家B.为扩大本族文化的影响C.寻找稳定的生存环境D.土地不足和土地占有的不平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人口增长造成土地不足,促使古代希腊人向外移民。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波斯等地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都是为了在新征服地区获得土地。可见,引发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土地不足和土地占有的不平等,D项正确;农耕民族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将土地作为重要的生存资源,对土地的追求是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动因,相比之下控制其他国家和扩大文化影响的需求处于次要地位,排除A、B两项;农耕民族生活的地区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生存环境总体稳定,在土地充足的情况下,农耕民族一般安土重迁,排除C项。故选D项。8.(2023·黑龙江大庆中学)日耳曼人在南迁过程中,不仅原有的血缘氏族瓦解了,以地域为基础的农村公社——马尔克也趋于解体,灭亡西罗马帝国后,日耳曼统治者则将没收来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据此可知,日耳曼人的迁徙()A.推动了区域文化认同B.阻碍了欧洲农耕文明进程C.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D.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解析:根据材料“不仅原有的血缘氏族瓦解了,以地域为基础的农村公社——马尔克也趋于解体……”可知,日耳曼人在迁徙的过程中自身原有的血缘氏族和农村公社都瓦解了,同时还将西罗马帝国的土地分封给臣民,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封建大领地的形成,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其对西欧封建化的影响,无法得出区域文化认同,排除A项;日耳曼人的迁徙并没有阻碍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也没有摧毁罗马帝国的文明,排除B、D两项。故选C项。9.(2023·山西名校联考)哈拉帕文明时期,印度进入了金石并用时代,其主要工具是石器和(红)铜器,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才转入铁器时代。古印度文明从金石并用时代向铁器时代蜕变,主要得益于()A.婆罗门教的形成 B.大月氏人的西进C.雅利安人的迁徙 D.赫梯帝国的征服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出现于4000多年前,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雅利安人在迁徙过程中,加强了与其他地区,如最早产生冶铁技术的西亚文明之间的交流,使得古印度文明逐渐从金石并用时代向铁器时代蜕变,因此古印度文明从金石并用时代向铁器时代蜕变,主要得益于雅利安人的迁徙,C项正确;婆罗门教的形成与印度进入铁器时代无关,排除A项;大月氏人西进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赫梯帝国没征服印度,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3·天津耀华中学)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佛教成为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B.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C.阿拉伯文明传播到达北非地区D.查士丁尼在位时构建法律体系解析:结合所学可知,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佛教成为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不属于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排除A项;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查士丁尼在位时构建法律体系与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3·安徽安庆期中)约公元前3000年,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他们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2000年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从中可以看出()A.生产力的发展为印欧人迁徙提供了前提条件B.印欧人最早进入了青铜时代C.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D.印欧人迁徙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解析:根据材料“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他们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2000年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可知,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印欧人迁徙小亚细亚提供了前提条件,A项正确;“最早”一说绝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印欧人迁徙对当地社会秩序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3·云南曲靖民族中学)有学者指出,印欧人最初可能生活在里海地区,曾在那里牧牛,并从事少量的耕作。因为主要依靠畜牧为生,所以只要他们发现有更为理想的地方,就会朝那里迁徙。该学者旨在论证()A.牛耕对农业具有革命性影响B.印欧人大迁徙植根于其生产方式C.原始畜牧业起源于里海地区D.自然环境变化影响人类种群分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早期印欧人的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农耕为辅,没有安土重迁的观念,且主动选择水草丰美之地的倾向较强,因此可以论证印欧人大迁徙植根于其生产方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印欧人所饲养的牛,并非耕畜,排除A项;印欧人并非最早从事畜牧业的种族,排除C项;材料强调印欧人迁徙,无法得知种群分布,排除D项。故选B项。二、综合题13.(2023·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公元前18世纪起,北方游牧民族对亚欧农业带曾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入侵。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在历史学中常常被称为“蛮族入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首先,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后,多多少少把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技术传给了农耕民族。其次,农耕民族在文明程度上高于游牧民族,但相较之下又过于文静柔弱、缺乏活力,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许多农耕民族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进行改革甚至借鉴入侵的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最后,文化的力量比武器的力量大千百倍,游牧民族对文明民族的武力征服最终会被文明民族的文化所征服。——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1)以具体史实,说明“蛮族入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文明交流演进的主要因素。答案:(1)史实:印欧人的迁徙促使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区域文化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日耳曼人的迁徙促使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阿拉伯人融合伊斯兰教及希腊罗马文化,日渐繁荣;蒙古西征时将中国火药、印刷术及指南针传播到阿拉伯,再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