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时练习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时练习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时练习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时练习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时练习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大连高二检测]随着一批批遣唐使回国,新罗国(今朝鲜半岛)开始置国学诸业博士,确立“读书三品科”制度,如“读《春秋左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者为上……若博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书者,超擢用之”。这说明()A.新罗主导了唐新之间文化交流B.理学成为新罗选官的重要依据C.新罗教育体现唐代“三教合一”D.唐文化对新罗有强大的吸引力2.[2023·天津高二检测]一位考古学家说:“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到西班牙人入侵这一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这段话表明,古代美洲文明与其他文明()A.相互联系,不断交往B.各自独立,相对隔绝C.战争不断,冲突激烈D.文明多元,相互交融3.[2023·泰安高二检测]当代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否则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A.文学价值B.艺术价值C.史学价值D.精神价值4.[2023·广东广州练习]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6世纪末7世纪初,在东亚大陆,隋、唐王朝的先后建立既给日本提供了学习样板,也使大和朝廷倍感“国际压力”;而新罗灭“任那日本府”并交好大唐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这预示着()A.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紧迫感B.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社会变革C.新罗与唐朝友好关系造成严重威胁D.挽救统治危机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5.[2023·青岛高二检测]《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C.中国文明的日本化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6.[2023·青岛高二检测]李氏王朝的第四代君主世宗于公元1444年,颁布了朝鲜半岛最早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即教百姓以正确字音。颁布后不久,一些士大夫们便上书反对。他们把汉字誉为“苏合之香”。据此可推知()A.汉字是世界上最高雅的文字B.汉字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文字C.汉字在朝鲜的影响力很大D.朝鲜的文字价值不大7.[2023·辽宁辽南高二下期中]佛教认为人生是一种苦难,苦难源自人的追求,不论何种种姓,只要坚信佛教并身体力行地实践佛教的主张,就能够得到解脱。佛教的主张旨在()A.彰显人文主义B.缓和社会矛盾C.维护种姓制度D.实现人人平等8.[2023·滨州高二检测]笈多帝国时期,国王常向婆罗门、佛教寺院、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当时,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演化出一种新的形式——大乘佛教,与传统佛教相比,大乘佛教约束较少。这从侧面反映了笈多帝国()A.宗教政策较为宽松B.佛教势力十分衰弱C.各种宗教融为一体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9.高丽成宗时,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A.主张全盘吸收中华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10.[2023·四川自贡期末]如图是出土于恰帕斯州北部锡莫霍韦尔地区(今墨西哥东南部)石斧上的一个侧面人像,可能代表着玉米神。绿石是与“珍贵”“生命”“繁衍”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绿石上的玉米神具有祈祷玉米丰收的寓意。这反映了()A.印加人对玉米神的高度崇拜B.玛雅人的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C.阿兹特克人出口玉米颇负盛名D.玛雅人以盛产绿石闻名于世11.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A.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B.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C.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12.[2023·江苏南京检测]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说明()A.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为鉴真所建13.[2023·黑龙江哈尔滨测试]根据朝鲜考古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A.新罗尚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B.唐朝与新罗存在文化友好往来C.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D.唐朝与新罗形成明确宗藩关系14.[2023·大连高二检测]在美洲文化中,有一个神奇的事物——奇普。奇普由一根横着的主绳和垂挂于其上的密密麻麻的绳子(垂绳)组成。现存最大的奇普竟是一卷日历(如图),共有762根垂绳,其中730根垂绳通过距离间隔分成24股,正好是2年、24个月、730天。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图中奇普记载了“玛雅历”B.印第安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C.使用奇普记事的是印加人D.奇普是阿兹特克人记录事件的载体15.[2023·安徽合肥练习]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指出,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这一宗教认为印加是太阳的后裔,在太阳礼拜中,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A.国教崇拜显示了君权神授色彩B.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决定因素C.太阳神是印加帝国唯一的信仰D.印加帝国因宗教狂热引起侵略扩张16.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这表明()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二、非选择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据史书记载,天启三年(1623年)明代藩属国朝鲜发生了一次政权更替,但明清两代对此记载不同。材料一朝鲜国王李珲为其侄李倧所篡,乃借称彼国王太妃顺臣民之心,以废昏立明。——《明熹宗实录》天启三年四月条材料二清康熙十二年,朝鲜官方提出明朝将李珲与李倧之政权交替记为“篡逆”不妥,向康熙申辩,希望在编修《明史》时修改明人说法。——摘编自《中朝关系史上的一次所谓“史册辩诬”——兼谈伪史料产生的原因》材料三(天启)三年四月,国人废珲而立其侄绫阳君倧。——[清]《明史》(1)根据材料,对比《明熹宗实录》和《明史》指出其记载不同之处,结合所学分析两者记载不同的原因。(8分)(2)根据上述材料,对同一历史事件出现不同记载这一现象,提出你的认识。(6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象形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林大雄《玛雅的智慧》(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提及的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据材料二,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7分)(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玛雅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有怎样的地位?这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什么特征?(5分)参考答案1.解析:材料中新罗国设立类似于中国太学的体制,重用通晓诸子百家经典的人,体现了唐文化对新罗有强大的吸引力,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交流中谁居主导地位,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理学产生于宋代,故排除B;“三教合一”是指儒释道的合一,材料没有涉及佛教与道教,故排除C。答案:D2.解析:由材料“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接触”可知,B正确。答案:B3.解析:由材料中拉贾戈帕拉查理关于了解印度生活方式的论述可知,他强调的是这两本书的史学价值,对印度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A、B、D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选C。答案:C4.解析:由材料“国际压力”“民族危机感”等信息,并结合《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可以推知,日本需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进行一场变革,以推动日本社会转型,故B项正确;日本是借鉴了隋唐的发展经验,而不是隋唐的发展经验增加了日本的紧迫感,排除A项;新罗与唐朝的友好关系是加深了其“民族危机感”,而不是造成严重威胁,排除C项;日本虽然有了“民族危机感”,但并不能说明其出现了统治危机,排除D项。答案:B5.解析:“和魂”指的是忠君爱国思想,“汉才”指的是中国文化,“和魂汉才”意思是利用中国文化为日本服务。故选C。答案:C6.解析:材料反映朝鲜君主创制朝鲜文字,却遭到士大夫们反对,而把汉字誉为“苏合之香”,这说明汉字对朝鲜的影响很大,故选C;A、B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D说法错误,排除。答案:C7.解析:据材料“不论何种种姓……能够得到解脱”可知,佛教要求人们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以求解脱,这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选B项;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种姓制度,排除C项;实现人人平等与“不论何种种姓……能够得到解脱”不符,不是佛教目的,排除D项。答案:B8.解析:根据材料“国王常向婆罗门、佛教寺院、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受印度教的影响”“约束较少”可得出,当时各种宗教并存,互相影响,这从侧面反映出笈多帝国宗教政策较为宽松,故选A;佛教势力没有衰弱,相反当时佛教还有了新的教派,故排除B;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各种宗教并存,并未融为一体,排除C;笈多帝国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故排除D。答案:A9.解析:材料“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强调的是高丽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同时,需要保持自身的传统,C正确;材料反对全盘吸收中华文化,排除A;材料未涉及朝鲜处于藩属地位,排除B;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的说法比较片面,排除D。答案:C10.解析:根据题干文物出土地点可以判断这是玛雅人活动区域,其对玉米神的崇拜说明当时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B正确;印加人生活在安第斯山脉地区,排除A;阿兹特克人生活在北美洲南部墨西哥地区,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对玉米神的信仰而非盛产绿石,排除D。答案:B11.解析:根据材料“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古代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维护了贵族统治秩序,B正确。答案:B12.解析:题干强调了法隆寺“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也就是体现了日本佛教建筑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故C项正确;法隆寺的建造说明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但不能说明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故A项错误;法隆寺是日本佛教文化的代表,故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法隆寺的兴建与鉴真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13.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借鉴了唐朝的年号,表明唐朝与新罗存在着文化上的友好往来,B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新罗只是借鉴了中国的纪年方式,并不代表新罗没有纪年方式,不符合史实,A错误;材料只提及新罗学习中国年号,不能证明新罗也学习了中央集权制度,C错误;新罗对唐朝的学习不能表明二者形成了宗藩关系,D错误。答案:B14.解析:奇普是美洲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是结绳记事的一种形式,使用者是印加人,C正确;玛雅人有文字,不需要结绳记事,排除A;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埃及人发明的,排除B;阿兹特克人使用图画文字,排除D。答案:C15.解析: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和“印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印加”是君主的称号,宗教与君主统治结合,显示了具有君权神授的色彩,故A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可知,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B项错误;太阳神是印加帝国的主要信仰,而非唯一信仰,且材料并未体现出来,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印加帝国因宗教狂热而引起侵略扩张,D项错误。答案:A16.解析:依据材料“阿兹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历法为据”可以看出阿兹特克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故A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阿兹特克历被其他地区使用,故B错误;材料只是反映阿兹特克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不能得出阿兹特克历主要用于祭祀活动,故D错误。答案:C17.解析:(1)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一“为其侄李倧所篡”可得,《明熹宗实录》记载李倧为篡位;由材料三“国人废珲而立其侄绫阳君倧”可得,《明史》记载其为被动受立登位。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明朝、清朝和朝鲜三方分别分析原因。从明朝方面看,由《明熹宗实录》记载的“朝鲜国王李珲为其侄李倧所篡”可知,明朝政府奉李珲为正统,而这与我们所学明代强调儒家伦理影响有关,所以否定篡逆行为;从朝鲜方面看,材料二中提到朝鲜对明朝记载提出异议,要求修改,这是朝鲜为论证政权合法性,而对明代相关记载提出异议;从清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