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_第1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_第2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_第3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_第4页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一、单选题1.据上表可知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效果显著 B.合理调整全国工业布局迫在眉睫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 D.恢复国民经济工作具备较好基础2.“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这表明当时A.外交战线仍受错误思想干扰 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C.中美缺乏互信关系持续恶化 D.联合国被西方霸权完全把持3.“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此联是周总理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的生动注解A.“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D.“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4.在朝鲜战争期间,为了防止美国得知苏联空军参战的消息,苏联对参加战斗的飞行员和飞机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根据命令,参战的飞机一律不许从苏联领土起飞投入战斗,参战的飞行员一律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服装,战斗中飞行员不许讲俄语等。这反映出苏联(

)A.履行了与中国的同盟协定 B.极力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利益C.受到了“冷战”格局的制约 D.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5.一本史书描述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军事联合行动。”这次“冲突”是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海湾战争6.1954年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正式写入宪法;1984年中央政府通过了专门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到2003年底,中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和实施了133个自治条例和384个单行条例。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出台,表明A.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完善B.民族区域自治效果显著C.民族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D.民族区域自治拥有法律依据7.下图是“一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A.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B.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8.我国第三届全国人大任期从1964年12月到1975年1月,其他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任期也被延长;中共中央直接负责整个修宪工作,修改宪法起草委员会也由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右倾错误严重泛滥 B.宪法程序受到破坏C.政府限制人大修宪 D.民主精神遭到践踏9.在2006年底于北京召开的中日共同研究历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两国学者对中日两千多年的交往史,对近代发生的不幸历史以及战后半个多世纪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共同研究。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中日关系发展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有①古代中日关系历经了由友好交往到敌对战争的转变②近代中国遭受的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都是其推行既定方针的结果③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处于冷战对峙时期④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下表出自廖丽《视觉修辞视域下<人民画报>中文版封面中国形象塑造研究(1950—2016)》。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人民画报》(

)A.彰显中国群众地位与形象变迁 B.呼应人民是国家主人的意识形态C.宣扬五育并举的国家教育体系 D.折射出复杂尖锐的外部斗争环境11.1955-1959年,中国向朝鲜、越南、也门、柬埔寨等国提供了总价值约为6.8亿人民币的援助。到1963年11月,中国向几内亚、马里和加纳协议援助9个轻工业项目,其中几内亚3项、马里4项、加纳2项。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援助(

)A.表明中国工业化成就显著 B.意在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C.强调地缘合作以实现共赢 D.深受革命外交和冷战格局影响12.1970年6月4日,美国众议院第一次从其援外拨款法案中取消了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决定。紧接着,美国驻法大使向中国驻法大使馆传递美方的意图:华沙这个论坛太公开,也太拘谨,美方希望另外打开一条保密通讯的渠道。这反映出当时A.美中苏鼎足的世界格局出现 B.中美建交是美国的战略目标C.冷战影响下复杂的国际关系 D.美国急于瓦解社会主义阵营13.下表反映了当时我国195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表项目实际收支(亿元)(%)总收入1,892,781119.15总支出1,632,186125.75具体支出国民经济建设73,0699125.85社会文教建设22,3225110.64国防42,777096.39行政19,236985.17其它5,702383.36A.财政赤字日益严重 B.外部环境和平安定C.工作重心逐步转移 D.计划经济优势明显14.2012年,中日两国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而恶化。而这一年,恰逢中日《联合声明》发表A.10周年B.20周年C.30周年D.40周年15.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意味着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16.2022年11月,作为G20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提出的主题是“共同复苏、强劲复苏”;67年前,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国际会议主题是“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对中国在那次会议上的表现表述准确的是(

)A.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代表团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B.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准则C.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条件D.极大地改善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外交活动的舞台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晚明清初以来,“伶人士人化”倾向显著。一方面,当时家庭戏班繁盛,士人不仅参与戏曲编排,甚至“下海串戏”,部分士人更是被迫“以曲谋生”。另一方面,“伶工贱伎”的卑贱身份驱使伶人崇儒尚雅。乾隆时,伶人桂林官不仅喜书史,擅画兰,而且“能举业”,并因此入幕做了幕僚。部分伶人品格高尚,名垂青史。劝谏明朝大臣钱谦益投水殉国的柳如是便为其中翘楚,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晚年耗十年心血著八十万言《柳如是别传》,以表彰其超越士人的品格气节,誉其为不世出之奇女子。——据张次溪《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等整理材料二

京剧大师周信芳(1894—1975),6岁拜师,7岁登台,因表演风格与其他老生演员截然不同,独成一派——“麒派”。周信芳一生编演了许多新历史剧,九一八事变后,他排演《满清三百年》,宣扬爱国教亡,对历史上的汉奸卖国贼大加斥责。”一·二八”以后,他改编并演出了《明末遗恨》,唱词中有:“富家翁只知道鱼肉百姓,他把那国家置若罔闻”“兵是匪,匪是兵,长官造成”“这时候再取乐太无人性”等。观众观此剧,鉴古抚今,莫不感动。七七事变后,周信芳参加上海戏剧救亡协会,主持京剧的宣传演出活动,排演了《徽钦二帝》《香妃》《董小宛》《亡蜀恨》等剧,坚持以历史故事进行抗日宣传,直到1941年7月在敌伪胁迫下,才告停演。——摘编自杨浩等《旧上海风云人物》材料三

1951年,中央发布了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对全国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以自愿和引导的方式加以改造;把群众喜爱的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看作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改革旧戏班中的旧徒弟制、养女制等不合理制度。1952年,文化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23个剧种演出了82个剧目,戏曲名家梅兰芳、周信芳等获得荣誉奖,展示了戏曲改革的初步成果。梅兰芳、周信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他们为代表的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各项艺术活动,为工农兵演出,参加了赴朝义演,忘我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据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伶人士人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信芳编演历史剧《明末遗恨》的主要目的,归纳周信芳编演历史剧的主要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推行戏曲改革的影响。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2年10月初,志愿军已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驻防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双方展开激烈争夺,不断向该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转为局部战役规模。整个战役中,敌人共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炸弹5000多枚,超过了美国在二战中火力密度的最高记录。我军共投入4万多人,在没有制空权、制海权,没有坦克配合的条件下,以血肉之躯击退敌人900多次进攻,毙伤敌人25000余名,取得了现代战争条件下坚守防御作战的经验,铸造了反映人民军队、人民战争本质的“上甘岭精神”。上甘岭战役失败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摘编自龙战宇《毛泽东军事思想与上甘岭大捷》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甘岭战役”发生的背景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甘岭精神”的内涵。19.下列两幅表格反映了不同时期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状况。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表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总量品种1957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年份增加粮1.95亿吨19%30%棉164万吨26%935%钢535万吨296%580%煤1.3亿吨96%210%表二:1956~1966年工农业生产总量品种1956年1965年农业总产值610亿元590亿元粮食3.85亿吨3.89亿吨棉花144.5万吨209.8万吨工业总产值642亿元1402亿元钢447万吨881万吨(1)表一描述我国的经济结构有何变化了什么?简要分析其原因。(2)表二描述我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了什么?简要分析其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你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何建议或者认识?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上表国歌变迁中提出论题并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49年(中国)。由材料可知,1949年国有企业在发电机容量、煤炭等领域,在全国工业总产量中占比过半,这就为当时开展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49—1956年,因此在1949年是无法看出这一政策的效果的,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全国工业布局的调整,排除B项;根据材料的数据,国有经济在工业的诸多领域居于主导,但不能由此认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也居于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2.A【详解】根据“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可以看出当时国人对于中美关系以及中国重返联合国,仍然抱有意识形态的看法,说明外交战线仍受错误思想干扰,A项正确;B项不能反映,排除B;中美关系已经缓和,排除C;D项与主旨无关。3.B【详解】材料反映的是针对大跃进造成的经济比例失调而实行了国民经济调整,即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中的对联和“一化三改”以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无直接的关联,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对联是对“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纠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4.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秘密参战,尽量避免与美国公开叫板,是受到了“冷战”格局的制约,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苏联受到了“冷战”格局的制约,A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B项;仅凭材料内容,无法得出“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5.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词“联合国军”、“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二战后初期形成了两极格局,美国主导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军,介入了朝鲜战争,故选A。考点: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朝鲜战争6.A【详解】根据材料“《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和实施了133个自治条例和384个单行条例”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法律和自治条例的制定和出台施,体现出我国民主政治逐步完善,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的影响或者与之前相比取得的重大成就,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在不同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不同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拥有法律依据”说法过于表面,没准确把握材料深层次含义,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7.C【详解】根据图片可知,“一五计划”基本建设,一多半投资于工业,重点发展工业,C项正确;1952年已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A项;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根据材料“人大任期从1964年12月到1975年1月,其他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任期也被延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任期长,宪法工作不是由人大来负责,反映了民主精神遭到践踏,D项正确;这一时期是左倾错误,排除A项;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B项;从来没有体现政府限制人大修宪,排除C项。故选D项。9.D【详解】唐朝中日友好往来,到明清时期,倭寇威胁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故①正确;近代日本蓄谋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在灾难;故②正确;二战后,美国扶植日本,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处于冷战对峙时期,故③正确;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越顶外交中受到极大冲击,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故④正确。故选①②③④组合,排除ABC,选D。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201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廖丽《视觉修辞视域下<人民画报>中文版封面中国形象塑造研究(1950—2016)》中始终体现寻常百姓的重要地位,是呼应了人民是国家主人的意识形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群众形象的变迁,排除A项;材料强调寻常百姓是研究重点,呼应人民是国家主人的意识形态,并未体现五育并举的国家教育体系,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复杂尖锐的外部斗争环境,排除D项。故选B项。11.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至1963年(中国)。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中国向朝鲜、越南、也门、柬埔寨等国提供援助,向几内亚、马里和加纳援助轻工业项目,这与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冷战格局密切相关,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对外援助,不能说明中国工业建设成就显著,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中国与资本主义或者其他社会制度的比较,无法得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意在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排除B项;材料中几内亚、马里和加纳等国家与中国相距甚远,不存在地缘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2.C【详解】一方面美国取消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的决定,另一方面美国又认为“华沙这个论坛太公开,也太拘谨,美方希望另外打开一条保密通讯的渠道”,说明美国在试图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同时又小心谨慎,反映出当时冷战影响下复杂的国际关系。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D项。13.C【详解】从195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看出,1952年国民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建设、国防实际支出数额和占本项目原预算比例都较高,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比较重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说明新中国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和国防,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国家财政收入的数据,无法体现财政赤字是否严重,排除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956年我国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14.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日《联合声明》发表于1972年9月,到2012年是40周年,D项正确;其它ABC三项的计算,都是错误的。15.A【详解】材料在重大节日突出“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使之“合法化、神圣化”,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故A项正确;B项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与之后重大节日突出国家形象符号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措施是提高新政权在民众中的认同感,与国际影响力无关,故C项错误;D项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这些国家形象符合并不能直接体现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故D项错误。16.C【详解】“67年前,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国际会议”是万隆会议,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条件,C项正确;日内瓦会议上,印度支那问题由于中国代表团的努力得以政治解决,不符合“67年前,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国际会议”,排除A项;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不符合“67年前”,排除D项。故选C项。17.(1)士人参与戏曲创作与表演;伶人崇儒尚雅;部分伶人在品格气节上效仿甚至超越士人。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戏曲娱乐的兴盛;传统儒学的新发展影响子伶人的思想观念。(2)通过揭示国破家亡的惨痛,抨击不抵抗的国民党官员,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借古喻今,剧情生动;具有鲜明抗日特色。(3)团结了旧艺人,改革了旧戏剧;艺术家们重新焕发了政治热情和创作活力;涌现出一批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有利于调动民众投身经济建设和保家卫国的积极性。【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士人不仅参与戏曲编排,甚至‘下海串戏’”可得出士人参与戏曲创作与表演;根据材料“卑贱身份驱使伶人崇儒尚雅”可得出伶人崇儒尚雅;根据材料“部分伶人品格高尚,名垂青史。劝谏明朝大臣钱谦益投水殉国的柳如是便为其中翘楚”可得出部分伶人在品格气节上效仿甚至超越士人。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背景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戏曲娱乐的兴盛;传统儒学的新发展影响子伶人的思想观念。(2)目的:根据材料“‘一·二八’以后,他改编并演出了《明末遗恨》,唱词中有:‘富家翁只知道鱼肉百姓,他把那国家置若罔闻’”“兵是匪,匪是兵,长官造成”“这时候再取乐太无人性”等。观众观此剧,鉴古抚今,莫不感动”并结合所学可知,周信芳的主要目的通过揭示国破家亡的惨痛,抨击不抵抗的国民党官员,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特点:根据材料“观众观此剧,鉴古抚今,莫不感动”可得出借古喻今,剧情生动;根据材料“坚持以历史故事进行抗日宣传,直到1941年7月在敌伪胁迫下,才告停演”可得出具有鲜明抗日特色。(3)影响:根据材料“对全国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以自愿和引导的方式加以改造;把群众喜爱的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看作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可得出团结了旧艺人,改革了旧戏剧;根据材料“艺术家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各项艺术活动,为工农兵演出,参加了赴朝义演,忘我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演出”可得出艺术家们重新焕发了政治热情和创作活力;根据材料“1952年,文化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23个剧种演出了82个剧目”可得出涌现出一批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调动民众投身经济建设和保家卫国的积极性。18.(1)背景: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因多方力量卷入,由一场民族内战发展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至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特点:从武器装备看,属于现代化战争;从战役的规模和进程看,规模巨大,战斗惨烈,双方伤亡巨大;从双方力量对比和结局看,中方以弱胜强;从战役的影响力看,带有战略决战的性质。(2)内涵:英勇无畏、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团结战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命担当的责任精神。【分析】(1)背景:朝鲜战争是指1950年6月爆发于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北、南双方的民族内战,后因美国、中国、苏联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而成为了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我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特点:依据材料“整个战役中,敌人共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炸弹5000多枚,超过了美国在二战中火力密度的最高记录”可知,从武器装备看,属于现代化战争;依据“‘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驻防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双方展开激烈争夺,不断向该地区增加兵力和重武器,转为局部战役规模”可知,从战役的规模和进程看,规模巨大,战斗惨烈,双方伤亡巨大;依据“我军共投入4万多人,在没有制空权、制海权,没有坦克配合的条件下,以血肉之躯击退敌人900多次进攻,毙伤敌人25000余名,取得了现代战争条件下坚守防御作战的经验,铸造了反映人民军队、人民战争本质的‘上甘岭精神’”可知,从双方力量对比和结局看,中方以弱胜强;依据“上甘岭战役失败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可知,从战役的影响力看,带有战略决战的性质。(2)内涵:材料“我军共投入4万多人,在没有制空权、制海权,没有坦克配合的条件下,以血肉之躯击退敌人900多次进攻,毙伤敌人25000余名,取得了现代战争条件下坚守防御作战的经验”体现了英勇无畏、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材料“整个战役中,敌人共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炸弹5000多枚,超过了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