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进课堂-课件_第1页
书法进课堂-课件_第2页
书法进课堂-课件_第3页
书法进课堂-课件_第4页
书法进课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进课堂前言2024/5/22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于2011年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三到六年级的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但是书法教师匮乏成了“书法进课堂”的最大障碍。很多都是语文教师附带教学,这个重任就落在我们语文教师身上。但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没有专业训练也只能叫做写字课。要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的力量在于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书法艺术审美水平。书法文化与书法欣赏

书法欣赏有几个切入点:用笔、结构、章法、风格。带着审美的眼光我们來浏览一下历代的书法作品:

讲到书法是离不开汉字的。汉字的产生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而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则应从成熟时期的文字——三千七百年前的甲骨文算起。

书法字体主要的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八种各具特色的形体。我们称它们为八种字体。不过也有称五种字体---篆

、隶、楷、行、草.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八种字体。2024/5/23甲骨文

甲骨文是最早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遗址——殷墟);以后多次发掘,已积十余万片。近五千个单字,虽然目前人们能认识的还只有二千个左右,但其字形已成体系。

甲骨文,大部份是商王、贵族占卜凶吉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所以称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贞卜文字”。2024/5/24

金文2024/5/25

金文起于商代,盛与周代。是甲骨文发展而来的。因为它是铸刻在钟鼎一类的青铜器上,而古人称铜为金,所以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金文初期的形体和甲骨文相近,但它比起甲骨文来,笔划较粗壮,在单线的组合中出现了粗点子,有些笔划甚至写成了面,曲笔、直笔变化比较多,字画两端或方或圆,这都丰富了甲骨文的表现形态。结构方面,各部份的配合与呼应比较讲究,外形以长为主,大小渐求匀称,行款也整齐了。风格:圆劲浑厚质朴。由于铭文的地位和大小受器物的限制,因此一般都考虑到布局的得当、舒适和造成一定装饰效果。代表作有:《毛公鼎》、《散氏盘》。大篆

大篆是相对于小篆而言,从广义上说它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字在内。这里只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一种文字,称之为“籀文”,因著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代表作《石鼓文》、《史籀篇》。2024/5/26小篆2024/5/27

小篆即“秦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下令李斯作小篆,下令全国“书同文字”,于是小篆成了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小篆相当规范,偏旁部首有一定的写法,笔划都是宛曲与平直的单线,即使原来的点子也有一定长度,笔划粗细基本不变。一般较圆浑笔笔中锋,笔划之间的空间距离非常均匀,字形狭长,字的上半部较紧,下半部较舒展。总的给人以柔中寓刚,爽朗俊健的感觉。传世的李斯书《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残本是代表作。张怀瓘评李斯书法“其势飞腾,其形端严。”隶书产生之后篆书失去了实用的价值,写的人自然日益减少,但作为艺术创作欣赏来说,各代还是不断有名家出现,名碑传世。隶书

秦统一以后,虽说把六国不同的文字加以改革,使它整齐划一使用小篆。但因奏事繁多,篆书仍不便于应用。因此为了应急,文人们就吸收了徒隶所用的隶书。早期的隶书形体和小篆相差不多,成为古隶或秦隶。它是秦篆以后的新字体,是一种草创的简化字。据张怀瓘《十体书断》说,“隶书者,秦下邦人程邈所造也。”古隶通行于下层社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是隶书之先导,业绩不可磨灭。2024/5/282024/5/29楷书:楷书的”楷”最早是楷模的意思。意思是说这种字体可以做为楷模,也即标准字体。至元明之后“正书”、“真书”、楷书是指楷书。楷书的指称最后统-是在现代。楷书是变隶书的笔势加以简化而成的。笔画平直,随于书写,在形体上改变隶书的扁平为方正。楷书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小楷)、南北朝(魏碑),至唐朝(唐楷)达到高峰。2024/5/210唐楷

唐朝是楷书的高峰期。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光辉灿烂的朝代。国运强盛,经济繁荣,在文化方面也是博大精深,盛况空前,各种艺术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书法亦如此。

唐人书法继承隋代余緖,又取法魏晋,追迹钟王,兼有新的创造;都很讲究字体结构,各自成家。著名的有:初唐四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2024/5/211中唐颜真卿

楷书到了盛唐,出现了继王羲之之后又以最具创造性的作者——颜真卿。颜真卿,他为人正直,安禄山叛乱,他起兵讨贼,积极维护国家统一。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遣他去劝说,而被拘禁,坚贞不屈,为国捐躯。

颜书,主要得张旭的指导,又学褚遂良,(张旭精工正,草书。以草书最为著名),上承钟王兼收南北朝之长。又具个性,自成一家。形成雄强开阔,厚重刚劲,气势开张,筋肉丰满的“颜体”。颜体是盛唐之音的表现。所以成了当时的国字。

颜体在笔法上能把篆、隶笔法运用于楷、行、草中,楷书又把横画写得细瘦,点竖撇捺写得肥壮,对称两竖有相向之势。且用蚕头燕尾的隶法于捺中。2024/5/212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

2024/5/213晚唐柳公权

继颜稍后,与之并称为“颜筋柳骨““作者柳公权,他遍览群书,能从王羲之,颜真卿笔法中创出新意。柳体避免了颜字竖画特粗,而把横竖写得大体均而瘦硬,又学北碑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像刀切一样爽利挺拔。古人云”书贵瘦硬方通神“,其书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为后世楷模。

2024/5/214

唐以后,宋、元、明、清在书法史上也各具风采,但在楷书上成就不如唐人。曾出现过宋赵佶瘦金体,赵孟頫及夫人小楷,黄道周小楷,刘墉、何绍基亦有些新意,自成一家。

总之,楷书从唐代经过宋、元、明、清四朝,取法欧、虞、褚、赵、颜、柳六家书法很多。长久以来,唐人的楷书被视为正规风范。凡初学者大多从唐楷入手。

草书

2024/5/215草书的“草“字,有草创,草稿的意思。篆、隶、楷书通行时各有相应的草体。东汉后,才有“草书”这个名称。一般说“草书”是指“章草”、“今草”和“狂草”。1.章草:章草是隶书的草写字体。流行于东汉章帝的时候。它的特点为:字画保存隶书波磔,字内笔画间有连笔,既有草意。但字与字之间无牵连而独立存在。

章草的代表作主要是史游《急就章》。汉代善章草的书家为史游、杜度、崔瑗。2024/5/216

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来的。后汉时,张芝效法杜度,变章草为今草,有

“出兰”之誉。他被誉为“草圣”。

他的草书体势连绵,笔意奔放,人称“一笔书”,意思是笔意联绵,一气呵成。

2.今草2024/5/2173.狂草:“狂草”由今草发展而来。狂草书写诡奇疾速,极难辨认。虽实用价值不强,但在书法艺术上有独特的风格,这种几近“纯艺术”的草书,它体现了对线条审美价值的追求。代表人物有“颠张醉素”。“颠张”指的是唐张旭。|“醉素”指唐怀素。张旭,字伯高,吴俊人(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精工正、草书。张旭喜欢酒,常大醉后作草书。并挥笔大叫,或以头发濡墨作书,创作时出现了如醉如痴的状态,世人称他为“张颠”。代表作狂草《肚痛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字字神采气扬,他的书法有音乐的旋律、诗的激情、绘画的情趣。张旭草书貌似狂而不怪。是一个有个性的大书家。

2024/5/218怀素:字藏真,俗姓钱,唐长沙(今湖南)人,幼时出家,为玄奘门人。因嗜酒如命,一日九醉,谓文“醉僧”。是继张旭之后又一大草书书家。他的狂草作品有:《苦笋帖》、《千字文》、《自叙帖》。2024/5/219行书:行书的“行”字有流行和行走的意思。因而古书论有“行如行,草如奔”之说。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如王羲之《兰亭序》)我们把写得比较工整,接近楷书的称之为行楷。(如陆柬之的《陆机文赋》)。凡写得比较奔放的类似草书的称行草。(如王献之《中秋帖》)。行书比楷书易于书写,比草书易于辨认,又表现力极丰富,所以说在几种字体中最为流行。2024/5/220

行书始于汉末。晋开始流行。行书出现三个高峰期:晋朝、唐朝、宋朝。汉代行书较为出名的是刘德升。其行书“风流婉约”,非常研美。他的学生胡昭字体肥胖,钟繇书体瘦劲,各得其美。但总的来说他们的行书没有完全脱离隶意,不是纯属的行书。但为后世行书打下基础。晋代是行书的繁荣时期。作家很多,成就很高。晋代行书特点是富有韵致。最出色的代表人物是“二王”。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被称为“古今莫二”的“书圣”。其它作品还有《平安帖》、《奉桔帖》、《丧乱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等亦很有名。王献之作品主要有:《中秋帖》、《鸭头丸帖》等传世。其笔势超逸神纵,为人称道。《二谢帖》《丧乱帖》

2024/5/221唐代虽说是楷书的天下,但行书也颇为流行。特别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字体挺拔,笔势奔放,气骨真情在其间自然流露。其中《祭侄文稿》仅次于《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2024/5/222【一】初学书法的步骤

历史上成功书家实践证明,学习书法必先经历临摹古代名碑名帖,先入帖后出帖,博采众长,最后加进自己的个性特点自成一家。初学者的第一个步骤是选择字体。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籇,小籇,楷书草书和行书八种各具特色的形体。书界一般认为从楷书入手。选楷书的高峰期之一唐楷入手。第二个步骤是选择书体。唐楷经典有: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而在这六大书家中,人们常选择欧体,颜体,柳体这三家之一为入门之书体(当然这三种书体你还得选择其中一种较符合自己个性的书体作为人门之帖,不可以三家同时学)。第三个步骤是选择字帖。一个书家传世碑帖或许有好几种。各个时期的书作风格会有所不同。如:颜真卿传世作品有《多宝塔碑》,《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自书告身》等等。一般初学者选择《勤礼碑》较好。因为《勤礼碑》为颜真卿书风形成之后的作品。且此碑用笔变化较为丰富。字帖选好,下个步骤就是对所学书家书体心中要先有个总体的了解及有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然后动笔大凡临习书法先从笔画练起,然后结构,而后章法。但单练笔画枯燥乏味,往往使学生见不到快速的进步而不耐烦。所以我的<楷书学习指南>认为可以在字中练笔画。况且字中的笔画变化万千丰富多样,可以学得更多。当然,同样是练字,重点难点不同。起初的重点在于笔画学习,难点在于用笔。第二阶段的重点在于结构,难点在于结构原则。第三阶段重点是神韵,难点是风格。第四阶段的重点是章法,难点是仿造创作。而伴随着这四个阶段的一个共同的重点,也是难点,那就是:观察能力,摹仿能力,欣赏能力,领悟能力的培养。

学习书法应先入帖,而后出帖。入帖可以通过读帖,临摹,校帖,背帖,用帖来实现。出帖指的是吸收各家之长,加入自己的理解,及个性特点等自成一家。

(一)读帖:从广义上来说,是了解书家,书作(包括用笔特征,结构特征,章法特征,风格个性等)总结其书体的特点,规律,并与其他书家的书做比较,研究分析他的继承和与众不同之处,从而全方面地掌握所学的字帖。从狭义上说,是研究字中笔画的提按、使转、偃仰、向背、方圆、藏露、徐疾、顿驻、中锋、逆势、变化和谐等,结构的平正、险绝、伸缩、随形、疏密、松紧、变化、协调等,字的神态,章法的特色等等。2024/5/223【二】临摹学习的具体步骤

2024/5/224(二)临摹:临与摹是两个概念。摹是指钩出空心字填写或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隔纸描写,临指的是根据字帖来写。临有两种方法。

1、实临:形神兼似的练习。初学者宜用这种方法。(观察五方面)(1)对格临写:指对着米字回宫格看着笔画的位置、动态来写。在读帖时,格子起到帮助你对笔画的相对位置及结构处理的作用。(2)去格临写:指不看格子临习,或指临习原帖练习字与字之间的气贯、呼应、章法等。2.意临:指神韵相似,形可以不完全到位。可以渗入个人的理解和手法,是带有再创造的练习方法。如果说对格临写、去格临写、背临是“入帖”,是“无我”阶段,那么意临则是“出帖”,是“有我”的起步,是临帖的最高阶段。初学者不可采取此法。临与摹可以结合使用。但应以临为主,以摹为辅。因为“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近,摹书易忘,则经意不经意之别也。”初学者临习时先按原大临时,练习一段时间,再训练放大和缩小。放大时可以练肘力,缩小可以加强腕力。

(三)校帖:指的是把自己临写的字与字帖对比,发现优点,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发扬优点,修正缺点。直到临得像为止。

(四)背帖:指的是默记点画写法,结构特色,体会其精神气韵。虽然我们学校书法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得很像,但背帖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检验自己临摹效果,进而帮助我们分析掌握所学书体的特征规律等。2024/5/225(五)用帖:指的是根据所学书体的笔画、偏旁、结构特征等,仿造出字帖内没有的字来。字帖的字有限,若要联系用所学书体集字写成一对联或一首诗等,诗中的某些字,字帖内没有,这时要灵活地学习,采用用帖的书法,构造出所学书体风格一致的新字来,采用集字、用帖写出来作品,我们称之为仿造创作。它不是真正的创作,因为它毕竟是古书家的字体,但这是初学者练习章法布局的好方法,是衡量学书者能否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好方法,也是临摹的继续和提高。它能使初学者对字帖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的深化,并逐步缩小临摹与创作之间的距离,是临摹与创作的过渡阶段。以上是人贴的具体方法。而入帖与出帖之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换帖的问题。换帖的目的在于博学,以便吸收各家之长,为出帖做好准备。(六)换帖有两种:一是同一字体内换书体。但应注意基本功不够扎实时不可随意换帖。初学者若一本字帖还未掌握好便换书体,最终什么也学不好。而楷书学得不够扎实,便进入行书(或别的字体)也不好。所以换帖要把握好时机,大约在不看所学字帖,也能够仿造创作时,换帖为宜。2024/5/226【三】正确坐姿做到三个“一”.

2024/5/227【三】正确握笔姿势

横的书写横上不大下出等在鱼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一)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三)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四)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