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教案)_第1页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_第2页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_第3页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_第4页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民俗文化教案郭龙云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1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一章第一节本课课题民俗的含义的求目要1、使学生了解民俗的概念2、使学生了解民俗的根本分类3、使学生掌握我国民俗的根本特点我国民俗的根本特点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黑板、粉笔习课复旧由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引入及第一节民俗的含义一、民俗的概念(10分钟)1、英文2、三种表述3、定义二、民俗的分类〔10分钟〕三、民俗的根本特点(30分钟)1、群体性2、地区性3、民族性4、自发性5、传承性6、相对稳定性课后思考题1、民俗的概念(了解)2、民俗的根本分类(了解)3、我国民俗的根本特点(掌握)第一章中国民俗文化概述(板书)第一节民俗的含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民俗的概念2、使学生了解民俗的根本分类3、使学生掌握我国民俗的根本特点【教学重点】民俗的根本特点3【教学难点】民俗的根本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10分钟我们这门课叫中国民俗文化,在开始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两个地方比较有趣的民俗现象。一是黎族最恐怖的风俗:女人必须绣面纹身;二是西藏丁青的一夫多妻制。这些都是当地的民俗习惯。那么说起民俗,到底什么是民俗?我们下面就进入今天的学习。<新课讲授>一、民俗的概念(板书)1、民俗一词的来源民俗是英文单词folklore的意译,是英国学者汤姆苏1846年创用的。2、不同民俗学家对民俗概念的界定4指由某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中广阔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具有文化特质的关于生产和生活等各种现象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大家习以为常、能够自觉奉行的惯制。二、民俗的分类(板书)时间:10分钟方法:每一类民俗简单举例,联系学生熟悉的民俗事项,增强学生对即将要学习内容的了解我国民俗的覆盖面比较广,把民俗分为以下8类:2、岁时节日民俗3、衣食住行民俗4、游玩娱乐民俗5、字号习俗6、民间工艺民俗7、信仰禁忌民俗三、民俗的根本特点(板书)时间:30分钟民俗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习惯,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习俗。举例,中秋节赏月、吃月饼。52、地区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举例,中元节的时间及过法。同一民族一般都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民俗,不同的民俗往往有不同的民俗。举例,彝族和纳西族的火把节。自发地产生于民间并流传于民间,而不是由什么政治压力造成的。例如,光棍节。二十四节气、欢庆春节习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至今已延续了2000多年。核心的东西很多年不变或者变化很小,更不会再短期内消失。在常态社会和社会大变革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俗具有不同的作用。〈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6课后思考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本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时选择了两个地方的民俗事项,这块学生比较感兴趣。在新课讲授时,学生反映比较平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多穿插些各地有趣的民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2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一章第二节本课课题民俗的社会功能的求目要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民俗的社会功能2、使学生了解学习我国民俗的重要意义3、使学生掌握我国民俗文化开展的三个阶段4、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俗文化各个开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民俗的社会功能7民俗文化开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旧课民俗的概念、根本分类、我国民俗的根本特点及第二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一、教化功能(10分钟)以端午节为例,屈原的事迹二、标准功能(10分钟)社会标准的四个层次三、维系功能(10分钟)民俗是人们认同自己所属集团的标志四、调节功能(5分钟)娱乐、宣洲五、审美功能(5分钟)学习我国民俗文化的意义第三节中国民俗文化开展简史一、原始社会时期我国的民俗文化(10分钟)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二、古代社会时期我国的民俗文化(20分钟)1、汉末以前的阶段—形成期2、汉代以后的阶段一开展与繁荣期三、近现代时期我国的民俗文化(10分钟)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民俗文化课后思考题民俗的社会功能(掌握)第二节民俗的社会功能第三节中国民俗文化开展简史【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民俗的社会功能2、使学生了解学习我国民俗的重要意义3、使学生掌握我国民俗文化开展的三个阶段4、使学生了解我国民俗文化各个开展阶段的主要8特点【教学重点】我国民俗文化开展的三个阶段【教学难点】我国民俗文化开展的三个阶段【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采用回忆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讲授>第二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板书)一、教化功能时间:10分钟民俗的教化功能主要在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对生活的勇气和热爱,以及增强人们的民族感和爱国心。以端午节为例,屈原的故事。二、标准功能时间:10分钟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具有约束和控制作用。<知识链接>社会标准的四个层次:法律,纪律,道德,民俗。9方法:启发法、归纳法。目的:通过启发,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民俗是一种最有力的深层控制。三、维系功能时间:10分钟民俗能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时间:5分钟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和宣泄等方式,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地得到调剂。举例,古希腊罗马的酒神节。时间:5分钟民俗能够对社会成员的心理产生悦耳悦目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举例,鼓楼、风雨桥、壮锦、绣球、瑶族蜡染和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民俗这几项功能,所以学习这门课程是十分有意义的,那具学习民俗文化的意义主要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学习民俗文化的意义。第三节中国民俗文化开展简史(板书)一、原始社会时期我国的民俗文化(板书)时间:10分钟时间起止点:公元前21世界夏王朝建立以前的民俗文化1、物质民俗:服饰、生产方式、建筑、交通工具2、精神民俗:语言、原始艺术、原始宗教、巫术活动、婚姻习俗。阶段特点:没有国家政权,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按传统的习俗来办民俗成了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唯一标准。二、古代社会时期我国的民俗文化(板书)时间:20分钟时间起止点:夏王朝建立至鸦片战争之前1、汉末以前阶段2、汉代以后阶段阶段特点:①由于民族融合,民俗的不断交流和同化程度也较深。②始终保持着以汉民族为主的根本体系,反映了民俗活动顽强的传承性。③官方礼仪制度形成三、近现代时期我国的民俗文化(板书)时间:10分钟时间起止点: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阶段特点:①西俗东渐②弘扬和开发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动也蓬勃开展。〈课堂小结〉1、民俗的社会功能2、我国民俗文化的开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周4编号:3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二章第一节本课课题见面和交谈礼仪目要的求1、使学生了解传统见面习俗2、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见面和交谈礼仪3、使学生熟记资料卡中的常用知识现代见面和交谈礼仪资料卡中的常用知识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演示法习课复旧我国民俗文化开展的几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及第一节见面和交谈礼仪一、传统习俗见面礼仪(15分钟)1、作揖2、拜、再拜3、顿首4、稽首5、坐6、跪7、箕二、现代见面礼仪(20分钟)1、握手礼2、举手礼3、鞠躬礼4、点头礼、招手礼三、交谈礼仪(40分钟)1、交谈称谓2、交谈礼节巩练作布固习业置课后思考题1、传统见面习俗(了解)2、现代见面和交谈礼仪(掌握)3、资料卡中的常用知识(熟记)第二章民俗交际和人生礼俗(板书)第一节见面和交谈礼仪(板书)【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见面礼俗2、熟练掌握现代见面和交谈礼仪3、熟记资料卡中的常用知识【教学重点】现代见面和交谈礼仪【教学难点】交谈礼节【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案例导入(一)请同学介绍小赵的案例(二)学生分组讨论小赵的言行不当之处,每组请一个代表发言,看哪一组找出的错误多。(三)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对小赵在好友小张婚礼上不当言行的分析,导入本章的学习,引入学会和运用文明礼貌的重要性。<新课讲授>(板书)一、传统习俗见面礼俗(板书)时间:15分钟方法:讲解法、视频法、演示法每一种传统见面礼俗采用教师讲解、观看视频和学生演示的方法进行讲授。目的:了解传统见面礼俗5、坐7、箕二、现代见面礼仪(板书)时间:20分钟方法:讲解法、演示法每一种现代见面和交谈礼仪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演示的方法进行讲授。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见面礼仪4、点头礼、招手礼三、交谈礼仪(板书)(一)交谈称谓(板书)时间:30分钟方法:讲授法〔3〕职务称谓(4)亲属称谓〔2〕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3)用加油“令”、“尊”等字的特定词语来称对方家人、亲属3、谦称:〔1〕用一些特定的词来代替我。(2)用含有“家”、“拙”、“贱”、"舍"、"敝"和“小”等字的特定词语来称自己的家人和亲属4、使用交谈称谓的本卷须知(二)交谈礼节(板书)时间:15分钟方法:讲授法1、注意身份、称谓2、注意避讳、禁忌3、交谈中,要善于倾听别人说话4、说话是态度要热情、诚恳5、交谈时,思想要集中。6、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应公平文明地展开讨论。〈课堂小结〉1、传统见面习俗2、现代见面礼仪3、交谈称谓及本卷须知〈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4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二章第二节本课课题迎来送往的社交礼仪的求目要1、使学生能够成功运用待客礼仪2、使学生熟练掌握拜访、做客礼仪待客礼仪拜访、做客礼仪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1、传统见面习俗2、现代见面和交谈礼仪及第二节迎来送往的社交礼仪一、待客之道〔40分钟〕1、认真准备:①搞好环境卫生②准备必要的交通工具③待客根本物品的考虑2、迎来送往:①迎候客人②施礼问候3、热情相待二、拜访礼仪(40分钟)1、有约在先2、上门有礼3、为客有方作业课后思考题后结课小1、待客礼仪2、拜访、做客礼仪第二节迎来送往的社交礼仪(板书)【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成功运用待客礼仪2、使学生熟练掌握拜访、做客礼仪【教学重点】待客、拜访礼仪【教学难点】待客、拜访礼仪【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15分钟方法:分组讨论(一)教师抛出问题人在社会中生存,总免不了要迎来送往。迎来送往其实包含一是拜访。不管是待客,还是拜访别人,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心得。咱们先来说一说待客,要想成功招待好一位重要客人,都有哪些本卷须知呢?(二)同学分组讨论将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怎么样才能做到成功待客,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三)教师归纳总结,引入新课<新课讲授>(板书)一、待客之道(板书)时间:25分钟方法:讲授法1、认真准备:①搞好环境卫生②准备必要的交通工具③待客根本物品的考虑2、迎来送往:①迎候客人②施礼问候③友善待客、热情待客、一视同仁3、热情相待:①专心致志②与客人互动,谈话的主角是主人,不能冷③善始善终,热情相待说完了待客,咱们再来说一说拜访,拜访别人也有一定的规矩要守,要不然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客人。那么拜访之道又有哪些讲究呢?二、拜访礼仪(板书)时间:40分钟方法:视频法、讲授法(一)教师先播放一段未预约去拜访别人的小视频,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拜访时预约的重要性。(二)引入到新课讲授1、有约在先:①约定时间②约定地点③约定人数④约定主题⑤如约而至。2、上门有礼:①预先告知②准时抵达③问候致意④注意程序的问题。3、为客有方:①限定交谈的内容②限定交际的对象③限定交际的空间④限定交际的时间告退:①适时告退②问候告退③说走就走<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5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二章第二节本课课题迎来送往的社交礼仪目要的求1、使学生了解馈赠礼礼仪2、使学生了解赴宴礼仪赴宴礼仪教学方法视频法、讨论法、讲授法及第二节迎来送外的社交礼仪一、待客礼仪(5分钟)二、拜访、做客礼仪(5分钟)三、馈赠礼仪(40分钟)1、礼仪的定义2、礼仪的选择3、礼品接受时的本卷须知四、赴宴礼仪〔40分钟〕1、宴会的概念2、宴会的分类3、请客设宴需要注意的问题4、应邀赴宴需要注意的问题巩练作布固习业置课后思考题1、馈赠礼仪(了解)2、赴宴礼仪〔了解〕第二节迎来送往的社交礼仪(板书)【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馈赠礼礼仪2、使学生了解赴宴礼仪【教学重点】赴宴礼仪【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10分钟方法:复习导入通过回忆待客礼仪、拜访礼仪,引出在拜访和待客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礼品的准备,礼品礼仪也称馈赠礼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一。<新课讲授>一、馈赠礼仪(板书)时间:50分钟方法:视频法、讨论法(一)教师提出问题1、礼品的定位2、礼品赠送的原那么3、礼品该怎么选择?(二)观看金正昆教授讲解馈赠礼仪(三)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视频观看完毕,将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最后归纳总结。(板书)一、礼品的定位1、人际交往(私人间)——纪念品2、企业间往来——宣传品二、礼品赠送5W原那么2、WHAT——送什么三、礼品该怎么选择(板书)(板书)时间:40分钟方法:讲授法(板书)一、什么是宴会二、宴会的分类1、国宴2、正式宴会3、便宴4、家宴三、请客设宴需要注意的问题:5M四、应邀赴宴需要注意的问题1、维护自身形象,餐桌举止六不准。3、要注意适度的交际。<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6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二章第三节本课课题人生礼俗的求目要使学生了解、熟悉诞生礼、成人礼、婚嫁礼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举例法1、馈赠礼仪2、赴宴礼仪及第三节人生礼俗一、诞生礼(40分钟)1、孩子出生第一天2、三朝3、满月4、百日5、周岁二、成人礼(10分钟)1、时间2、意义三、婚嫁礼(30分钟)1、传统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2、现代婚礼:农村婚礼、城市婚礼巩练作布固习业置课后思考题后结课小诞生礼、成人礼、婚嫁礼(了解、熟悉)第三节人生礼俗【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诞生礼、成人礼、婚嫁礼【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时间:5分钟方法:讲授法前面我们学习了见面、交谈、拜访会友、家中会客和赴宴等礼仪,今天我们学习进入人生礼俗的学习。什么是人生礼俗,人生礼俗就是按人年龄的增长过程来显示的。通常以“岁”为单位计算。几乎每岁都有一定的礼俗,但重大礼俗只在几个重要的极端出现。由此构成了人类生活中普遍依行的四大礼俗,即诞生礼、成年礼、婚嫁礼和丧葬礼。咱们先来看了解诞生礼。(板书)一、诞生礼(板书)时间:40分钟方法:讲授法1、孩子出生第一天:报喜2、三朝:洗澡,起乳名3、满月:摆满月酒、剃胎发、出门又走4、百日:拍照5、周岁:抓周时间:10分钟方法:讲授法1、时间:男子20岁,加冠礼。女子15岁,加笄礼。2、意义:①向世人宣告,已辞别少年,进入成年,可以享受成年人的权力,可以婚嫁;②要为社会尽一个成年人应尽的义务。三、婚嫁礼时间:30分钟方法:讲授法1、传统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2、现代婚礼:农村婚礼、城市婚礼<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7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二章第三节本课课题人生礼俗目要的求使学生了解寿诞礼、丧葬礼、祭祀礼礼教学方法讲授法习课复旧诞生礼、成人礼、婚嫁礼及第三节人生礼俗一、诞生礼(5分钟)二、成人礼(5分钟)三、婚嫁礼(5分钟)四、寿诞礼礼(20分钟)1、五福之说2、做寿的讲究3、传统寿礼的一套仪规五、丧葬礼(20分钟)1、传统习俗丧葬礼俗2、现代丧葬礼俗六、祭祀礼(10分钟)然习课后思考题寿诞礼、丧葬礼、祭祀礼(了解第三节人生礼俗【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寿诞礼、丧葬礼、祭祀礼【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方法:启发法前面我们讲了诞生礼、成年礼、婚嫁礼,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有哪些阶段是比较重要的,在这些重要的阶段又有哪些礼俗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新课讲授〉(板书)一、寿诞礼时间:20分钟方法:讲授法1、五福之说2、做寿的讲究3、传统寿礼的一套仪规时间:40分钟方法:讲授法1、传统习俗丧葬礼俗①烟气②正寝③入殓④装裹⑤守灵⑥成服⑦出殡⑧路祭⑨下葬2、现代丧葬礼俗①咽气,遗体运往殡仪馆②办丧事,拟讣闻③布置灵堂④出殡,追悼会时间:10分钟方法:讲授法<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8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三章第一节本课课题岁时节日民俗目要的求1、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一些有较大影响的主要节日2、使学生熟悉掌握重要节日的习俗知识3、使学生能将相关节目的习俗知识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当中去重难重要节日的习俗教学方法讲授法习课复旧人生礼俗提纲及第一节岁时节日民俗一、春节(10分钟)1、扫尘、办年货2、贴春联、挂年画4、拜年二、元宵节(10分钟)1、张灯观灯猜灯谜2、燃放烟花焰火三、清明节(10分钟)3、年夜饭、守岁3、闹红火1、扫墓2、踏青四、端午节(10分钟)1、赛龙舟2、吃粽子3、驱邪避瘟4、出嫁女儿回娘家五、七夕节(10分钟)1、乞巧与卜巧2、点荷灯与水上浮六、中秋节(10分钟)1、赏月2、祭月3、吃月饼七、重阳节(10分钟)1、登高2、佩茱萸3、饮菊花酒、吃重阳糕4、赏菊5、敬老八、腊八节(10分钟)吃腊八粥业课后思考题后结课小第三章岁时节日民俗第一节我国汉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一些有较大影响的主要节日2、使学生熟练掌握重要节日的习俗知识3、使学生能将相关节目的习俗知识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当中去【教学重点】传统节日的习俗【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时间:5分钟方法:讲授法我们学习完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第一大类:民俗交际和人生礼俗,今天我们要进入第二大类:岁时节日民俗的学习。我国汉民族民间传统习俗节日有三个特点:①承袭沿用夏历制。②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绝大部门节日已经延续了千年以上。③节日的数量多,一些重大节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特征。今天我们先学习我国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时间:80分钟方法:讲授法本节主要介绍出去地区性、行业性节日及已经衰落或转化成平日的节日外,我国各地至今仍然盛行的节日。主要有:一、春节(板书)1、春节节日的起源2、节日习俗:①扫尘、办年货②贴春联、挂年画③年夜饭、守岁④拜年二、元宵节1、元宵节的起源2、节日习俗:①张灯观灯猜灯谜②燃放烟花焰火③闹红火三、清明节1、清明节起源的传说2、节日习俗:①扫墓②踏青1、端午节起源的传说2、节日习俗:①赛龙舟②吃粽子③驱邪避瘟④出嫁女儿回娘家1、七夕节起源的传说2、节日习俗:①乞巧与卜巧②点荷灯与水上浮1、中秋节起源的传说2、节日习俗:①赏月七、重阳节1、重阳节起源的传说2、节日习俗:①登高④赏菊②祭月③吃月饼③饮菊花酒、吃重阳糕②佩茱萸③饮菊花酒、吃重阳糕⑤敬老八、腊八节1、腊八节起源的传说2、节日习俗:吃腊八粥〈课堂小结〉1、我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2、汉族民间传统节日的习俗<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9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三章第二节本课课题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2、尊重并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重难教学方法讲授法我国民间的重要节日及第二节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一、壮族(5分钟)1、歌墟节2、吃立节3、铜鼓节4、祝寿节二、满族(10分钟)1、正月里的节日2、添添仓节3、三月里的节日4、虫王节5、其他节日三、朝鲜族(5分钟)1、嘉俳日2、洗头节四、蒙古族(5分钟)1、那达慕大会2、麦德尔节3、马奶节4、敖包节五、藏族(5分钟)1、藏历年2、酥油花灯节3、雪顿节4、旺果节六、回族(5分钟)1、圣纪日2、开斋节3、宰牲节七、傣族(10分钟)1、赶花街2、采花节3、泼水节4、关门节5开门节八、彝族(5分钟)1、彝族年2、插花节3、火把节4、跳公节九、苗族(10分钟)1、苗年2、芦笙节3、纪念英雄亚努的节日4、赶歌节5、游方巩练作布固习业置课后思考题后结课小壮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傣族、彝族、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第三章岁时节日民俗第二节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2、尊重并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方法:讲授法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汉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除了汉族之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也是我国重要的组成局部,它们又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里又有哪些习俗呢?这既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新课讲授〉时间:70分钟方法:讲授法(板书)一、壮族1、歌墟节2、吃立节3、铜鼓节4、祝寿节二、满族1、正月里的节日2、添添仓节3、三月里的节日4、虫王节5、其他节日三、朝鲜族1、嘉俳日2、洗头节四、蒙古族1、那达慕大会2、麦麦德尔节3、马奶节4、敖包节五、藏族1、圣纪日七、傣族2、酥油花灯节3、雪顿节4、旺果节2、开斋节3、宰牲节1、赶花街2、采花节3、泼水节4、关门节5开门节八、彝族1、彝族年2、插花节3、火把节4、跳公节九、苗族1、苗年2、芦笙节3、纪念英雄亚努的节日4、赶歌节了解壮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藏族、回族、傣族、彝族、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10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三章第二节本课课题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目要的求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重要2、尊重并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重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及第二节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十、侗族(10分钟)1、萨玛节2、祭牛节3、赶歌会4、八月八5、侗年6、花炮节十一、瑶族〔10分钟〕1、盘王节2、祝箸节3、瑶山敬鸟节十二、土家族(10分钟)1、赶年2、调年会十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10分钟)1、诺鲁孜节2、肉孜节十四、高山族(10分钟)1、丰收节2、猴祭3、背篓会4、成丁礼课后思考题后结课小侗族、瑶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高山族的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第二节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2、尊重并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方法:讲授法上一节我们了解了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我们没有了解。今天我们接着了解侗族、瑶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以及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新课讲授〉时间:50分钟方法:讲授法(板书)1、萨玛节2、祭牛节3、赶歌会4、八月八5、侗年6、花炮节十一、瑶族1、盘王节2、祝箸节3、瑶山敬鸟节1、赶年2、调年会十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1、诺鲁孜节2、肉孜节1、丰收节2、猴祭3、背篓会4、成丁礼〈课堂小结〉了解侗族、瑶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高山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11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三章第三节、第四节本课课题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目要的求1、使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原因2、使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的作用3、使学生掌握十二时辰的起源及作用4、使学生了解我国十二生肖跟我国生肖、星座的异同二十四节气的作用、十二时辰的作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举例法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及第三节我国的二十四节日一、春季六个节气(10分钟)春雨惊春清谷天二、夏季六个节气(10分钟)夏满芒夏暑相连三、秋季六个节气(10分钟)秋处露秋寒霜降四、冬季六个节气(10分钟)冬雪雪冬小大寒第四节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一、十二时辰〔30分钟〕子丑演卯辰巳未申西戌亥二、十二生肖(10分钟)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猪狗课后思考题二十四节日(掌握)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掌握)第三节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第四节我国的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原因2、使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的作用3、使学生掌握十二时辰的起源及作用4、使学生了解我国十二生肖跟我国生肖、星座的异同【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时间:5分钟方法:讲授法从古至今,二十四节气在我国由来已久。二十四节气用来表示一年里天时和气候变化的24个时期,也就是表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24个不同位置。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人民就通过农业生产实践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大节气。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以及传统习俗。〈新课讲授〉(板书)第三节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板书)时间:40分钟方法:讲授法一、春季六个节气1、农历正月:立春、雨水2、农历二月:惊蛰、春分3、农历三月:清明、谷雨二、夏季六个节气1、农历四月:立夏、小满2、农历五月:芒种、夏至3、农历六月:小暑、大暑三、秋季六个节气1、农历七月:立秋、处暑2、农历八月:露水、秋分3、农历九月:寒露、霜降1、农历十月:立冬、小雪2、农历十一月:大雪、冬至3、农历十二月:小寒、大寒第四节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时间:40分钟方法:讲授法一、十二时辰“黄昏”、“人定”、“夜半”、“鸡鸣”。12个时间段的时辰概念确定之后,古人又进一步用十二地支来表示12个时辰。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昃哺时日入黄昏人定2、天干地支纪年法与公元年之间的换算教师讲解:①先给每个天干、地支一个编号,从头以4开始循序排下去,天干10后接1,地支12后接1。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②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③用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处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如2003年,其尾数为3,对应的天干为“癸”;以12除2003得166,余数为11,对应的地支为“未”。于是2003年的干支纪年为“癸未年”。学生练习:公元2046年用天干地支法表示是什么年?二、十二生肖1、十二生肖的传说故事2、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猪狗462、十二时辰3、十二生肖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12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一至三章复习本课课题测验教学方法及固习业置巩练作布河南省民政学校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中国民俗文化1-3章练习题(每空1分,共40分)1.民俗具备教化功能、、、调节功能和五大功能。2.在社会生活中,社会标准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法律,第二层次是,第三层次是,第四层次是。其中起源最早,同时也是约束力最广的一种社会行为标准4.请说出以下四个少数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壮族一 5.在古代,男子岁要举行加冠礼;女子15岁要举。。6.按照我国民俗传统观念,孩子出生的第一天,由孩子的父亲前往岳父家 ;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叫,依俗在这一天要给新生儿洗澡,书香之家,做父亲的在这一天要给婴儿取 新生儿满月礼俗有、和出门游走等,在满月这一天要给婴儿取。7.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交谈对象以及自己与对方的关系深浅远近,应用不同的称谓。交谈时,各种称谓大致可分为、和谦称。8.民俗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和等方式,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地得到调剂。9.在拜访别人的时候,有一定的为客之道,概括起来主要是要10.应邀赴宴时,要维护自身形象,在餐桌上不得出现以下六种12.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民间最盛大的传统习俗节日,但是古代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民俗的根本特点:、(每题2分,共14分)1.下面关于现代见面和交谈礼仪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cA举手礼也叫敬礼,是见面时的常用礼节。多用于军方礼节,还有校园师生之间。B点头礼、招手礼适用于比较随便的场合。C鞠躬礼在我国寿诞、婚礼活动中普遍同行,但不适用于丧礼。D行握手礼,男士与女士相见时,女士假设不先伸手,男士可主动伸手行握手礼。2.寿诞礼特定年纪、性别有特定的称谓,下面的称谓正确的A贺六十——古稀之寿B祝七十——花甲之寿C男的称“椿寿”,女的称“萱寿”D庆八十——大庆之寿3.在中国民众的心目中,端午节的永恒主题是cA.放荷灯B.纪念屈原C.吃粽子D.划龙舟4.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是(A清明节、春节、端午节、元旦B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C五一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D中秋节、五一节、元宵节、端午节5.小刘应邀参加同学的婚宴,在餐桌上,他以下行为哪些是不应该出现的 oA入座后,将自己的双肘搁在餐桌上。B用餐巾来擦汗。C离自己较远的菜肴,请别人传递,自己不站起来伸手去夹。D主人致辞时,继续进餐。6.以下关于民俗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g性,但是随着社会变革,其核心的东西也可以在短期内发生改变。B民俗不仅能将朝夕相处的民族成员凝聚在一起,而且还能将分散与各地的具有相同文化心理素质的人们团聚在一起。C彝族和纳西族都过火把节,但是其节日的来源以及过法不一样表达的是民俗的地区性。D中国民俗的发生、开展和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民俗阶段(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以前)、古代社会民俗阶段(夏王朝建立至鸦片战争)和近现代民俗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7.传统婚礼有“六礼”之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D纳征请期亲迎(每题4分,共16分)1、节气中的四时八节2、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3、请完善十二时辰、十二地支以及古人对时间称呼的对照表寅时辰时戌时夜半哺时4、十天干十二地支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语言交谈是人们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很多场合下,人们的言谈都有着一些约定俗成的规那么,请介绍一下交谈礼仪应该注意的事项。2.正确使用交谈称谓是把握交谈礼仪的第一步,使用交谈称谓的本卷须知。3.假设你现在要接待一位重要的客人,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才能做到成功待客?4.中国民俗文化开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是什么?5、请列出我国汉民族民间的主要传统节日。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13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本课课题游艺娱乐民俗概述、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1、使学生了解游艺娱乐民俗的历史概貌2、使学生掌握游艺娱乐民俗的特点3、使学生熟悉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艺的不同形式和特色4、能将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游艺娱乐民俗的特点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艺形式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法习课复旧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与十二生肖及第四章游艺娱乐民俗第一节游艺娱乐民俗概述一、我国民间游艺娱乐民俗的历史概貌(30分钟)1、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2、秦汉时期3、隋唐时期4、宋元时期5、清朝6、新中国成立二、游艺娱乐民俗的特点(10分钟)1、娱乐性2、竞技性3、地区性和民族性4、农业属性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一、民间口承文学〔40分钟〕1、民间歌谣课后思考题1、游艺娱乐民俗的历史概貌(了解)2、游艺娱乐民俗的特点(掌握)3、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艺的不同形式和特色(了解)第四章游艺娱乐民俗第一节游艺娱乐民俗概述【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游艺娱乐民俗的历史概貌2、使学生掌握游艺娱乐民俗的特点3、使学生熟悉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艺的不同形式和特色4、能将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方法:直接导入法上一节我们学完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第二类:岁时节日民俗。今天我们要进入民俗的第三类—游艺娱乐民俗的学习。有一位民俗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不知道人民日常的娱乐方法,便不能认识一个民族”。游艺娱乐民俗其实是最能展现民族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的,今天我们就开始游艺娱乐民俗的学习。第一节游艺娱乐民俗概述时间:40分钟方法:讲授法一、我国民间游艺娱乐民俗的历史概貌1、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2、秦汉时期4、宋元时期二、游艺娱乐民俗的特点3、地区性和民族性4、农业属性<章节过渡>第一节的内容我们学习完了,下面我们就要进入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的学习了。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时间:40分钟方法:讲授法、视频法一、民间口承文学民间口承文学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在广阔群众中流传,并一代一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在各族人民中有深厚的根底的民间常见的民间口承文学样式有民间歌谣、民间传说、民间熟语、谜语和绕口令。(一)民间歌谣1、教师先讲授民间歌谣的知识及种类。①山歌:南方各省对民歌的统称。②信天游:流传在我国西北广阔地区的民歌。③花儿: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④民间小调:沂蒙山小调、凤阳花鼓、秧歌调。2、播放不同种类民间歌谣给学生欣赏。<课堂小结>1、我国游艺娱乐民俗的历史概貌2、我国游艺娱乐民俗的特点3、民间口承文学之民间歌谣<课后作业>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14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四章第二节本课课题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的求目要1、使学生熟悉我国民间口承文学的不同形式和特色2、能将我国民间口承文学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重难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艺形式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法习课复旧我国游艺娱乐民俗的历史概貌、特点民间口承文学——民间歌谣及分园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一、民间口承文学2、民间传说(30分钟)3、民间熟语(30分钟)4、谜语(15分钟)5、绕口令(15分钟)巩练作布固习业置课后思考题后结课小民间口承文学:民间传说、民间熟语、谜语、绕口令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我国民间口承文学的不同形式和特色2、能将我国民间口承文学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教学方法】讲授法、故事比赛、小组活动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方法:直接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第一大类民间口承文学的第一个小类:民间歌谣。今天我们接着往后面学习。〈新课讲授〉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一、民间口承文学时间:30分钟方法:举行讲故事比赛①先将学生分组,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故事发给学生。②给学生10分钟时间准备。③举行讲故事比赛,每组学生派一个代表讲故事,看哪一组的故事讲的最为生动,给人深刻印象。时间:30分钟方法:讲授法、小组活动法①教师先讲解有关我国民间熟语的知识。我国民间熟语是来自人们口头,并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后语、为主。谚语,也成为俚语、俗语、俗话,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有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如“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有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②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谚语条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判断自己所发谚语属于哪一类。③学生根据自己的谚语分组。④教师讲解歇后语的有关知识,介绍经典歇后语。方法:讲授法、比赛法①教师讲解有关谜语的知识,元宵节猜灯谜的由来。②让学生猜教师、学生事先准备好的谜语。方法:讲授法、比赛法①教师讲解有关绕口令的知识。②介绍世界上最难念的绕口令。③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绕口令。给学生10分钟时间准备。④每组学生代表念绕口令。看哪一位学生代表念的最为清〈课堂小结〉1、熟悉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课堂作业〉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15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四章第二节本课课题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的求目要1、使学生熟悉我国民间歌舞和民间曲艺的不同形式和特色2、能将我国民间歌舞和民间曲艺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重难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艺形式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法演示法1、熟悉影响深远的民间传说。2、熟悉民间熟语。3、了解谜语、绕口令。及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二、民间歌舞(10分钟)1、民间歌舞的起源2、民间歌舞的种类三、民间曲艺1、评书(20分钟)2、相声〔20分钟〕3、大鼓(20分钟)4、快书和快板(20分钟)课后思考题后结课小1、了解我国民间歌舞的起源、种类2、熟悉我国民间曲艺的主要形式及特点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我国民间歌舞和民间曲艺的不同形式和特色2、能将我国民间歌舞和民间曲艺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方法: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的第二类—民间歌舞和第三类—民间曲艺。咱们先来看民间歌舞。〈新课讲授〉时间:10分钟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1、教师讲解秧歌的知识:①秧歌舞—汉族民间歌舞的代表。秧歌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和祈福祛灾时所唱的颂歌有关。在开展过程中,秧歌不断吸收农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有一般的演唱秧歌开展为民间歌舞。②北方四大秧歌:山东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和陕北秧南方的花鼓、花灯、采茶以及广东与香港流行的英歌,都是从秧歌中派生出来的。时间:80分钟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演示法(一)评书1、教师讲解评书有关知识:①什么是评书?②评书的表演形式③评书表演名家2、评书名家刘兰芳评书表演片段欣赏3、请学生发表自己对评书表演的感受(二)相声1、教师讲解相声有关知识:①什么是相声?②相声的种类③相声表演名家介绍2、郭德纲相声表演(三)大鼓①什么是大鼓?②流行地区及流行种类③大鼓的表演形式2、京韵大鼓片段欣赏(四)快书和快板1、教师讲解快书和快板知识:①什么是快板?快板开山鼻祖朱元璋的故事。②快书和快板的区别。③快书和快板的演出形式。2、请学生表演快板〈课堂小结〉1、了解民间歌舞的起源及种类、2、熟悉我国主要的民间曲艺形式及每种形式的特点。〈课堂作业〉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16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四章第二节本课课题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的求目要1、使学生熟悉我国民间小戏的不同形式和特色2、能将我国民间小戏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重难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游艺形式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法习课复旧1、了解我国民间歌舞的起源、种类2、熟悉我国民间曲艺的主要形式及特点及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四、民间小戏1、花灯戏(15分钟)2、花鼓戏(20分钟)3、采茶戏(15分钟)4、秧歌戏(10分钟)5、道情戏(15分钟)6、道具戏(20分钟)(1)木偶戏(2)皮影戏〔3〕傩戏课后思考题后结课小熟悉民间小戏的种类及特色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民间小戏的不同形式和特色2、能将我国民间小戏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方法:直接导入法今天我们要学习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的第四大类—民间小戏。说起民间小戏,咱们就不得不说说戏曲。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会有疑问了,难道民间小戏跟戏曲不一样吗?是的,不一样。严格地说,戏曲是包括正宗大戏和民间小戏的。像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剧、豫剧、黄梅戏等都属于正宗大戏。咱们这一节要讲的是民间小戏。什么是民间小戏?咱们马上进入今天的学习。〈新课讲授〉民间小戏民间戏曲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分为花灯戏、花鼓戏、采茶戏、秧歌戏、道情戏和道具戏。时间:15分钟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一)教师先讲授我国花灯戏的有关知识。1、流行地区:流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民间小戏剧种。2、有代表性的:四川灯戏、贵州花灯戏、湘西花灯戏和云南花灯戏。3、起源:是当地农民为庆贺丰收或春节演出表演“跳灯”,也就是平地围灯,边歌边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后来逐渐开展为表演故事的灯戏。4、演出特点:以唱为主,说白很少,以旦、丑为主要角色,唱腔质朴明快。5、代表性剧目:?拜年?、?三访亲?(二)花灯戏代表性剧目片段欣赏。三、花鼓戏时间:20分钟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一)教师先讲授我国花鼓戏的有关知识。1、流传地区:我国南方地区。2、有代表性的:湖南花鼓戏、湖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3、演唱特点:演唱时有人帮腔,有锣鼓伴奏。4、代表性剧目: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湖北花鼓戏?卖棉纱??绣荷包?、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二)花鼓戏经典剧目?刘海砍樵?片段欣赏。1、请学生讲刘海砍樵的传说。时间:15分钟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一)教师先讲授采茶戏有关知识1、流传地区:江西和两广。2、演出特点:歌舞性很浓,表演欢快,诙谐幽默,载歌载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演时伴随着有趣的舞蹈动作,小丑走“矮子步”,小旦要表演“扇子花”3、代表性剧目“:?瞧妹子?、?采茶歌?、?挖笋?、?拣田螺?。(二)采茶戏代表性剧目片段欣赏。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一)教师讲解秧歌戏的有关知识1、主要流传地区:北方。2、起源:原本是南方农民插秧时所唱的歌曲。在北方准确地称谓应试“阳歌”,因为在传统的民间信仰中,人间为阳,地府为阴,神为阳,鬼为阴。娱鬼与赞颂地府的歌称为“阴歌”,祭神与娱人时所唱的歌为“阳歌”。总之,秧歌是在农村节日社火中或农闲时节演出的。3、特点:化装表演,重舞不重唱,动作很大,大扭大作。4、比较重要的:陕南大秧歌、陕北秧歌、河北定县秧歌、山西祁太秧歌。偷南瓜?。(二)秧歌戏片段欣赏。六、道情戏时间:15分钟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一)教师先讲解道情戏有关知识1、主要流传地区:山西、江西、甘肃、湖北。2、起源: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后来吸收词牌、曲牌,演变为民间布道的演唱。3、特点:演唱时,主唱者怀抱渔鼓,手持简版,击节说唱,并由五六人以竹笛、四胡、板胡等乐器伴奏和伴唱。内容主要是深神话、史事,比较难懂。4、有代表性的:江西道情、山西道情、陕西道情、河南道(二)河南道情片段欣赏。七、道具戏时间:20分钟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步骤:(一)教师先讲解木偶戏、皮影戏和傩戏的知识。①什么是木偶戏。木偶戏是由演员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常以对话为主,或兼有歌舞伴随,通过虚拟、梦想、夸张等手法表现戏剧冲突,反映社会生活,幽默而又简练,带有漫画化风格。我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那么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②种类: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③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片段欣赏。①什么是皮影戏。皮影戏又称影戏、灯景戏,由剪纸开展而来,最初是用纸剪成侧面人形,后来逐渐以半透明的驴皮、羊皮、牛皮制作,更加结实耐用。它用动物皮革制作成道具,再用灯光照射在白色方幕上,观众坐在黑暗处观看。②有关皮影戏的传说。③种类:陕西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④皮影戏片段欣赏。①什么是傩戏。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民间祭祀仪式根底上戏曲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②起源: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③特点:演员带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④主要流传地区:我国西南地区。⑤傩戏片段欣赏。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17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四章第二节本课课题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目要的求1、使学生熟悉我国民间竞技、民间杂艺、民间游戏的不同形式和特色2、能将我国民间竞技、民间杂艺、民间游戏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重难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熟悉我国民间小戏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及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一、民间竞技1、赛力量竞技(15分钟):(1)拔河(2)龙舟竞渡2、赛技巧竞技(15分钟):3、赛智力竞技(20分钟):(1)中国围棋(2)中国象棋(3)民间棋类二、民间杂艺(20分钟)三、民间游戏(20分钟)(1)助兴游戏(2)智能游戏(3)博戏(4)儿童游戏作业课后思考题熟悉民间竞技、民间杂艺、民间游戏的不同形式和特色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民间竞技、民间杂艺和民间游戏的不同形式和特色2、能将我国民间竞技、民间杂艺和民间游戏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方法:直接导入法今天我们学习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的竞技、杂艺和游戏民俗。咱们先来了解民间竞技。我国的民间竞技是指民间举行的各种形式的赛力量、赛技巧和赛智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新课讲授〉一、民间竞技1、赛力量竞技时间:15分钟方法:讲授法①什么是拔河?拔河的比赛规那么。拔河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以比较力量的对抗性体育娱乐活动。拔河是我国传统的集体角力竞技工程,古代称“牵钩”、“施钩”。②拔河名称的由来。拔河之名是对当年楚人水上教战传统的③拔河要想取得胜利对参加者的要求。①龙舟竞渡活动的由来。②龙舟竞渡的比赛规那么。方法:讲授法①风筝的由来。风筝是由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创造的,最初为木鸢。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汉代起,人们将其用于测量和传递消息;唐代时,风筝传入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五代时期,人们在纸鸢上系上竹哨,竹哨发出的声音如筝鸣,因此称为风筝。③中国第一风筝学会和国际风筝学会成立的时间及地址。①什么是跳绳以及跳绳这项活动在我国历代的称谓。跳绳是一种在环摆的绳索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体育游戏。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唐朝称为“透索”、宋朝称为“跳索”、也有一人跳前面带一人或前后各带一人的跳法。①踢毽子的起源。又称打鸡,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②毽子的组成及踢毽子的种类。毽子分健铊和毽羽两局部。踢毽子比赛分单人赛和集体赛。③踢毽子的好处。可以使腿、脚、臂、腕、手和眼等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3、赛智力竞技时间:20分钟方法:讲授法(一)教师先讲解我国围棋、象棋及五子棋、老虎棋的下棋规那么。(二)让学生两两一组,下五子棋和老虎棋。时间:20分钟方法:讲授法时间:30分钟方法:讲授法(1)行酒令(2)茶令(3)唱酒歌(1)七巧板〔2〕九连环(3)〈课堂小结〉熟悉我国民间民间竞技、民间杂艺和民间游戏的不同形式。〈课堂作业〉课后思考题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18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四章第三节本课课题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特色游艺民俗目要的求1、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我国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特色游艺民俗。2、能将我国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重难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法学生自学法习课复旧熟悉我国民间竞技、民间杂艺和民间游戏的不同形式及特色。及第三节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的特色游艺民俗一、北部局部少数民族游艺民俗1、蒙古族〔15分钟〕2、维吾尔族(10分钟)(1)赛乃姆(2)麦西来甫(3)木卡姆〔4〕游艺会(5)达瓦孜3、回族〔5分钟〕(1)宴席曲〔2〕回族花儿4、朝鲜族(10分钟)(1)跳跳板〔2〕顶瓮竞走(3)掷栖戏5、满族(10分钟)二、西南部局部少数民族游艺民俗三、中南部局部少数民族游艺民俗课后思考题后结课小熟悉并掌握我国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特色游艺民俗。第二节我国传统游艺娱乐民俗【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我国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特色游艺民俗。2、能将我国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教学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学生自学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方法:直接导入法我国除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不同的少数民族也有着独特的游艺娱乐民俗。我们都知道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所以这些少数民族的娱乐方式都与歌舞都这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就进入我国少数民族游艺娱乐民俗的学〈新课讲授〉一、北部局部少数民族游艺民俗(一)蒙古族时间:20分钟方法:讲授法、视频教学法1、教师先讲授蒙古族游艺娱乐民俗有关知识。(1)乌力格尔,蒙语意为“说书”,俗称“蒙古书”、"蒙(2)安代舞:最古老的舞蹈。(3)筷子舞:最具代表性的舞蹈。〔4〕盅碗舞2、播放蒙古族安代舞、筷子舞、盅碗舞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娱乐方式。(二)维吾尔族方法:讲授法3、木卡姆:维吾尔族音乐之母。5、达瓦孜:高空走索。高空王——阿迪力时间:5分钟方法:讲授法〔四〕朝鲜族时间:10分钟〔五〕满族时间:10分钟1、教师先讲授满族族游艺娱乐民俗有关知识。(1)莽式舞:是流传时间较长的满足民间筵席歌舞,原名“莽势”。据记载,每逢有筵席,男女主人依次起舞,动作大致(2)秧歌舞:是由满族的传统舞蹈莽势舞和汉族秧歌互相吸收、融合而成。多在正月十五元宵夜表演。〔3〕八角鼓:是满族最为盛行的曲艺。八角鼓鼓身呈八角形,框用木制,宽约17厘米,单面蒙以莽皮,周围开七个梅花孔。是满族民间有说白有演唱的艺术。2、播放满族莽式舞、秧歌舞、八角鼓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娱乐方式。二、西南部局部少数民族游艺民俗三、中南部局部少数民族游艺民俗把我国西南部、中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游艺民俗分给学生,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准备。下一节课,由学生讲解自己分到的游〈课堂小结〉熟悉我国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游艺娱乐民俗。课后思考题<教学反思〉在讲解我国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游艺民俗时,虽然在讲解的同时播放视频,以增强教学直观,使学生感兴趣。但是还是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响不太理想,参与性较差。于是在第二小节的时候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先自学,在下一次课的时候让每个学生讲解一个民族的一种游艺娱乐方式。果然在第二小节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地准备,以使自己能有好的表现。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19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四章第三节本课课题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特色游艺民俗的求目要1、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我国西南部、中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特色游艺民俗。2、能将我国西南部、中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到旅游行业效劳中教学方法学生讲解、教师总结习课复旧熟悉我国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游艺娱乐民俗及第三节我国局部少数民族的特色游艺民俗一、西南部局部少数民族游艺民俗1、藏族(1)堆谐(2)锅庄(3)藏戏〔4〕格吞2、苗族(1)上刀梯(2)接龙舞(3)芦笙舞3、傣族(1)孔雀舞(2)象脚鼓舞〔3〕戛伴光舞4、彝族5、羌族:推杆二、中南部局部少数民族游艺民俗1、壮族(1)山歌〔2〕铜鼓舞(3)板鞋舞2、土族3、黎族:跳竹竿巩练作布固习业置课后思考题后结课小熟悉并掌握我国北部局部少数民族的特色游艺民俗。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20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本课课题“姓”的由来、名的学问1、使学生了解姓氏开展的历史过程。2、使学生掌握姓氏的起源与区别。3、使学生了解古人取姓的主要来源。4、使学生掌握古人命名的礼法和称呼上的礼法。5、使学生掌握现代人命名的讲究及避讳。6、使学生了解古人的取名之道。姓氏的起源与区别古人命名的礼法和称呼上的礼法。现代取名的讲究及避教学方法讲授法及第五章姓、名、字、号的习俗一、姓氏的演变历史(15分钟)1、姓氏有别阶段2、姓氏合一阶段二、姓氏的来源(20分钟)1、以图腾为姓2、以祖先封地采邑为姓3、以居住地为姓4、以谥号为姓5、以官爵为姓6、以职业或技艺为氏7、以官职为姓8、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9、以排序为姓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三、我国多彩多姿的百家姓(10分钟)第二节“名”的学问一、关于名的礼仪(15分钟)1、取名礼仪2、称呼礼仪二、古代取名之道(20分钟)1、取名方法2、名的字数演变课后思考题1、姓氏的演变历史(了解)2、姓氏的来源(掌握)3、古人命名的礼法和称呼上的礼法(掌握)4、现代取名的讲究及避讳(掌握)5、古人的取名之道(了解)第五章姓、名、字、号的习俗第一节“姓”的由来【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姓氏开展的历史过程。2、使学生掌握姓氏的起源与区别。3、使学生了解古人取姓的主要来源。4、使学生掌握古人命名的礼法和称呼上的礼法。5、使学生掌握现代人命名的讲究及避讳。6、使学生了解古人的取名之道。【教学重点】姓氏的起源与区别【教学难点】古人命名的礼法和称呼上的礼法。现代取名的讲究及避讳。【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方法:直接导入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名字。对吧?在每学期每门课的第一节课,教师都会跟学生互相认识,会让学生做自我介绍。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大家首先会说自己叫什么名字。这里说的这个名问你叫什么名字,其实是问你的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国有百家姓。那这些姓又是怎么来的呢?〈新课讲授〉第一节“姓”的由来一、姓氏的演变历史时间:15分钟方法:讲授法1、姓氏有别阶段2、姓氏合一阶段二、姓氏的来源时间:20分钟方法:讲授法(一)教师先讲解姓氏的不同来源2、以祖先封地采邑为姓3、以居住地为姓6、以职业或技艺为氏7、以官职为姓8、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二)让学生找到自己姓的来源的可能。三、我国多姿多彩的百家姓介绍时间:10分钟方法:讲授法1、我国收集到的姓有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有3000多个,其中最常用的有约400个。2、我国人数居前100位的姓。3、中国姓氏按类别分五花八门。第二节“名”的学问一、关于名的礼仪方法:讲授法二、古代取名之道时间:20分钟方法:讲授法(一)教师先讲解古代取名之道。1、纪时法2、纪地法3、纪事法4、纪德法5、纪人法6、应梦法7、应噬法8、应兆法9、应念法10、应象法11、表德法12、仰贤法13、言志法14、托寄法15、用典法16、连姓法17、命理法18、顺序法19、体重法20、物名法21、数字法22、信仰法(二)让学生找到取名方法。(三)古代取名禁忌1、不以国2、不以官3、不以山川4、不以隐疾5、不以畜生6、不以器币(四)现代取名本卷须知:1、少取单名2、忌用冷僻字3、忌与坏人、坏事、贬义词、恶意言语同音、谐音或者近音4、忌用与长辈的名、字、号等同字、同音、谐音的字作名5、尽量不用外国人的名字。6、取名用字尽量防止声母、韵母相同。(五)名的字数演变〈课堂小结〉1、姓氏的演变历史(了解)2、姓氏的来源(掌握)3、古人命名的礼法和称呼上的礼法(掌握)4、现代取名的讲究及避讳(掌握)5、古人的取名之道(了解)〈课后作业〉1、课后思考题2、每位同学根据学过的取名方法预先给自己的孩子取名。河南省民政学校教师课时方案(教案首页)2021至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周4编号:21授课日期章节题目第五章第三节、第四节本课课题字的意义、“号”的演变的求目要1、使学生了解名与字的区别与联系。2、使学生掌握古代取字和称字上的礼法。3、使学生了解号的起源。4、使学生掌握古人取号的主要分类。重难古人取字的礼法、取号的主要分类。古人称字的礼法教学方法讲授法1、姓氏的演变历史(了解)2、姓氏的来源(掌握)3、古人命名的礼法和称呼上的礼法(掌握)4、现代取名的讲究及避讳(掌握)5、古人的取名之道(了解)及第三节“字”的意义一、名与字的区别(15分钟)1、时间不同2、意义不同二、名与字的联系(20分钟)1、同义式2、反义式3、连义式4、用典式三、关于字的礼仪(10分钟)1、取字的礼仪2、写法和称法的礼仪第四节“号”的种类一、号的起源(10分钟)1、文天祥的号2、号与名、字的区别二、号的种类(25分钟)1、以居住地环境或者籍贯为号2、以旨趣抱负为号3、以心情为号4、以年龄生辰为号5、以形貌特征为号6、以官职、封爵、谥号为号巩练作布固习业置课后思考题1、名与字的区别与联系(了解)2、古代取字和称字上的礼法〔掌握〕3、号的起源(了解)4、古人取号的主要分类(掌握)第三节第四节“字”的意义“号”的演变【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名与字的区别与联系。2、使学生掌握古代取字和称字上的礼法。3、使学生了解号的起源。4、使学生掌握古人取号的主要分类。【教学重点】古人取字的礼法、取号的主要分类。【教学难点】古人称字的礼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类型】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时间:2分钟方法:直接导入法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姓”和名,今天我们要学习字与号。字与号在我国古代文化圈也是很平常的现象。现代人习惯把“名”与“字”连在一起,称“名字”,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名与字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新课讲授〉第三节“字”的意义一、名与字的区别时间:15分钟方法:讲授法1、取名与取字的时间不同。根据?礼记?的记载:“幼名冠字”。幼指出生三个月后,冠指行冠礼。也就是说不管男女,出生三个月可以命名,但到了成年才可以取字。2、名与字的意义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