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至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训练_第1页
二至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训练_第2页
二至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训练_第3页
二至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训练_第4页
二至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训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试题】1.背诵默写本首诗,注意读音。2.解释“中庭”“地白”“冷露”“尽”“落”的意思。3.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_____的特点。4.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6.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7.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9.本诗中写了哪些传统习俗?你还了解哪些古诗中有传统习俗,写一写。五年级《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试题】1.背诵默写本首诗,注意读音。2.解释“陂”“浸”“寒漪”横牛背”“腔”“信口”的意思3.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4.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5.这首诗表现了牧童什么样的情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本诗前两句的“满”“衔”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7.本诗中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图景?四年级《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试题】1.背诵默写本首词,注意读音。2.本词作者辛弃疾,原字(),后改字(),号(),南宋()派词人。与苏轼合称(),与李清照并称()。3.解释词中“媚好”“翁媪(ǎo)”“亡(wú)赖”“卧”的意思。4.“清平乐”是()名,诗人描绘了一幅()画。5.诗中哪些景象体现了“村居”这一特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醉里吴音相媚好”中可以看出“白发谁家翁媪”是过着怎样的一种“村居”生活?7.“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8.你怎样理解“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的“无赖”?三年级《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试题】1.背诵默写本首诗,注意读音。2.本诗作者苏轼字(),号(),为“唐宋()”之一。3.解释“蒌蒿”“芦芽”“河豚”的意思。4.将诗中“惠”“崇”“蒌”“蒿”“豚”五音五字组两个词,笔顺写一遍。5.本诗是一首题图诗,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图,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之情。6.将古诗译文抄写一遍。二年级《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试题】1.背诵默写本首诗,注意读音。2.诗中有一个多音字,将它找出来写三遍。3.解释“一树”“绦(tāo)”“裁”“似”的意思。4.诗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哪一句呢?5.将“碧”“妆”“绿”“丝”“剪”五音五字组两个词,笔顺写一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