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测试卷(二)_第1页
优化方案·高中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测试卷(二)_第2页
优化方案·高中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测试卷(二)_第3页
优化方案·高中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测试卷(二)_第4页
优化方案·高中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测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同步测试卷(二)语言,存在的家园(B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两千多年前司马迁著《史记》,对孔子钦慕之情切切。又似有丝丝缕缕弦外之音,好像司马氏不仅找到了精神家园,还体悟到了更高境界的史家情怀。然而将至圣先师名为史家,古今鲜有人为。当然,孔子称得上是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尽管他没做过一天的史官。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依班固言推论,《春秋》当为鲁国右史所为。而孔子年轻时做过委吏、司职吏,后任中都宰,三年骤迁大司寇摄相事,唯不见其做史官的记录。言史家孔子,也实不虚妄。读万卷书,孔子自不待说,孔子于周史应是详熟;行万里路孔子也是不输,少时“入太庙,每事问”,壮而适周问礼,又周游列国十四载,孔子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周详。其外,孔子于人物也察考洞明,当是有资格论人议事了。孔子的历史观与著述态度在今看来也十分可取,对待历史所持科学严谨的态度胜过今人。此大可辅言孔子为史家了。但是,以《春秋》名孔子为史家似乎也有点勉强。首先,孔子著《春秋》一事实有争议。《春秋》是鲁国史书,历来被认为是鲁国史官所为;可历代史家、学者又以为是孔子所修,《左传》载“《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倒是孟子言之凿凿:“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惧,作《春秋》。”算是敲定此事。孟子齐人,距孔子百多年,近圣人之居,史料当丰,传闻即真,况孟轲崇信求义,可信度应是很高。再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道:“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大抵也能杜左右之口。当然也有折中的说法。两边都讨好,各方不得罪:《春秋》原为鲁国史官所写,后经孔子修订成书。虽万分稳妥,可如此一来,孔子有假他人之功的嫌疑。还有一个问题,《春秋》一万六千字,在今不抵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幅,可却微言大义,辞微旨博,一字褒贬,影响深远。于是历代解“经”传“经”之作不乏。单说用古文写就的《春秋左氏传》,其史料补充丰赡,记事因果清明,写人性格丰满,使《春秋》史纲泱泱为一部有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堪称伟大。然而左丘明因《左传》称史家,而孔子有《春秋》却不称史家,这很值得深思。所以,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孔子只是“好古”,自称“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学说而不去创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旨在缔造理想,“大同”“小康”。孔子又不只是好古,世衰道微,礼崩乐坏,孔子批判,毫不隐晦。虽“干七十余君,莫能用”以致“累累如丧家之犬”,仍卓然独立,岁寒松柏,代王立法,惩恶劝善。如此说来,称孔子为史家还真的是格局太小。夫子“木铎”,不若称“春秋”孔子。(选自郭小琲《〈春秋〉有大义》,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一部历史专著,依据孔子的生平和班固的意见,可以认为它是鲁国专门负责“记事”的右史所作,与孔子无关。B.左丘明认为《春秋》出于“圣人”之手,却言辞含混约略,未能言明具体的编撰者,以致为后世留下一桩谜案。C.《史记》非常明确地指出《春秋》为孔子所编撰,但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孟子,他清楚地介绍了撰述《春秋》的意图。D.有的学者认为《春秋》并非成于一人之手,鲁国史官有著述之功,至圣先师有修订之劳,这种观点未被本文作者完全接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史家要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熟悉前人留下的历史著述,还要能够关心国家乃至天下大事,同时有一定的人生阅历。B.如果能清楚地考察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却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著述态度,也还是难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史家。C.孔子一生中任职虽然甚多,却唯独缺少做过史官的记录,所以本文作者认为“言孔子为史家实不足取”。D.出于史家独特的体悟,司马迁认为孔子观史、论史,也极具史家情怀,这在《史记》的相关记述中隐约流露了出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反映历史律动的不朽巨作《左传》相比,《春秋》是一部微言大义的史纲,在史料、记事与写人方面较为简略。B.作者从“好古”与“不只是好古”、“丧家之犬”与“岁寒松柏”等角度描述孔子,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C.孔子一面借“好古”缔造着自己的社会理想,一面“知其不可而为之”,以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面对社会现实。D.孔子在春秋乱世遍干诸侯,教化民众,宛如木铎,这是他被称为“‘春秋’孔子”而非“《春秋》孔子”的原因。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2016·高考全国卷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临高台谢朓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冀[注]。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注】绮冀:像莺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8.请简要分析“常”和“孤”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感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从情与景的角度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后三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刘禹锡《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所结交之人非平庸之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描写“小雨”和“草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鱼的故事张炜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这就是“拉大网”。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地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离水。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我相信它懂事。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父亲把衣袖挽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母亲喘着把鱼做好。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这才叫好吃。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还是鲜气逼人,美吃一顿。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我往外连爬带跑。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这些草像是向我伸来,抚摸我。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们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她说:“孩子,你说胡话……”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声使我害怕。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进了茅屋。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一样。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我不好意思,不过,幸福啊。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小鱼姑娘又来了。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绳:“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梦做到这儿就醒了。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我就告诉了母亲这个梦。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他小心一点。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他们无一生还。父亲跑回来时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这就是鱼的故事。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尽管许多人都说那只是一次巧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都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B.小说的语言富有特色,抒情色彩较浓。在作者的笔下,捕鱼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了乐趣,而鱼也带有灵性,甚至还化为人来向人类报信。C.作者在文中强调拉网拉上来的鱼很多,其用意在于告诉读者:人类捕捞已经过度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已经到了没有节制的地步。D.“我”一家因吃大海中的毒鱼而濒临死亡,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这个情节启示我们:大自然能带来灾难,也能帮助我们度过危难。E.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母亲因此提醒父亲,但父亲却不以为然,结果发生了意外。(2)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捕鱼人的代表,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说围绕鱼写了捕鱼、吃鱼、梦鱼三件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说为什么要详写“我”做的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真率自然的画笔人生1898年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石门镇。丰子恺9岁在云芝私塾求学的时候,按《芥子园画谱》勾描人物,被塾师发现,塾师遂令他画一幅孔子像以供同学朝夕礼拜,从此,丰子恺便有了“小画家”的名号。1914年秋,丰子恺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其间,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一面努力写生,一面观摩西洋名画,学习绘画理论,画艺进步很快;而时任国文老师的夏丏尊则教导严厉,要求习作“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对丰子恺影响很大。1921年丰子恺赴日学习绘画。留学期间,他与著名画家竹久梦二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竹久梦二那里,他得到了更多关于漫画的灵感,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自己对个体生命与艺术的感受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回国后,迫于生计的丰子恺在春晖中学授课讲学,并开始了漫画创作。好友朱自清把其中一幅拿去,刊登在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上。此后,丰子恺在《文学周刊》上多次发表作品,并冠以“漫画”的标题,于是中国才有了“漫画”这个名称。丰子恺尤其喜欢画儿童漫画。丰子恺认为,儿童是最能保全人的本性的,他们彻底地真实,纯洁而不虚饰。他的儿童画往往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童趣,显示出一个漫画家对童心的珍视和呵护。丰子恺也是一位大胆创新的艺术家。他的作品题的是古诗词句,画的却往往是现代的人物,他称之为“古诗新画”。“古诗新画”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创新,意在捕捉现代生活中的古诗意趣,其“取材少而精,立意深而长”的创作原则使之具有鲜明的写意性。为祝贺弘一法师50岁生日,丰子恺与法师合作,创作了《护生画集》。丰子恺作画,精通佛法的弘一法师撰文,珠联璧合。这套画集不仅融入了师恩和情谊,也融入了丰子恺一生所倡导的“和平、仁爱、悲悯”。丰子恺从小就受到祖父母不杀生的影响,认为杀生是一件残忍的事,出于这种心情,他以画为径,劝人戒杀、放生。丰子恺强调,“护生”就是为了“护心”——这也是画护生画的真正目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丰子恺已年近40岁。国难当头之际,丰子恺、叶浅予等漫画专家去当时的抗日中心城市武汉,用画笔作枪,展开了一系列抗日救国的文化运动。1938年5月,漫画家们将大量抗战题材的作品运上了两架飞往日本的飞机。两架飞机飞抵日本本土后进行投掷,各种反战宣传物品就像一枚枚炸弹,深深震撼了那些有良知的日本人民的心,强烈地动摇了日军的后方阵地。丰子恺由此深感漫画抗战的力量,写下了《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一文,发出“最后的胜利已经在望了,全国漫画家齐冲锋”的号召。除了声名远播的漫画作品,丰子恺的散文也备受读者的关注和肯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他的以“闲适”为特征的随笔散文蔚然成风。丰子恺的首部散文集《缘缘堂随笔集》里的文章写的多是些生活中的琐事,表达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读起来轻松自在,毫无牵强做作之感,却足以引人深思。他的散文带有淡淡的“禅味”,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丰子恺散文的禅味不仅是参禅顿悟,还有对人生、现实深切至诚的关怀。他始终关怀着人间苦难,戒惧罪恶,对生命充满爱惜,从不放弃用爱与美来拯救世道人心的努力。丰子恺以佛家的慈悲和他与生惧来的悲悯情怀关爱着这个世界,他的文章始终充溢着一种人性的光辉。丰子恺不是一个形式上的佛教徒,他始终以清醒的头脑关注社会人生,不屑于与那些自以为信佛就可免灾的人为伍,入佛道却不为佛道淹没。与其说丰子恺信佛,倒不如说是佛家给了他一种思维方法,为他营建了一个乱世中的心灵栖息地。热衷于现世又不被生活磨难击垮,丰子恺颇有苏轼的随意与旷达,也有海明威那般的“硬汉”风度。丰子恺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但他创作与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不只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有删改)相关链接:①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有删改)②听说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集》又将出版,而且听说那里面还收有好多篇从未发表过的《续笔》。这些《续笔》,据丰一吟同志说是在丰先生白天坐“牛棚”,挨批斗,清晨却在灯光下悄悄地写出来的。丰先生本来是一位慈祥恺悌的君子,可是他这种韧性的战斗,就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及,更不必拿那些随风而倒的小丈夫来对比了。(林放《丰子恺先生一事》,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丰子恺的绘画和散文这两类作品有相似之处,十分重视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作品的思想充满着人性的关怀,有很强的现实意义。B.丰子恺在云芝私塾求学的时候,受到塾师的鼓励画了一幅孔子像,因此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并从此走上了专业创作之路。C.丰子恺的漫画受李叔同、竹久梦二等人的影响,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对个体生命与艺术的感受,呈现出质朴清新的风格。D.丰子恺的散文作品闲适自然,毫无牵强做作之感,与他早年的老师夏丏尊教导习作“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E.丰子恺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西洋绘画理论,这决定了他的艺术创作体现出来的人生态度不只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2)丰子恺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物质、精神和灵魂三个层次,他个人的生活就体现了这三个层次,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说佛家“为他营建了一个乱世中的心灵栖息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教育是社会阶层间实现流动的主要渠道之一,特别是对于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教育无疑是可以实现改变自身命运的终南捷径。②关于武则天的生平事迹,研究的人虽然很多,却始终没有一个定论,然而有些观点纯属不刊之论,没有任何历史依据。③山西作家玄武的一系列代表着不同探索方向的散文,不落言筌,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叙述风格,展示了中华民族质朴传统与西方文化对话和融合的魅力。④在世界足坛功利足球泛滥的今天,崇尚艺术足球的西班牙夺得世界杯冠军,可见艺术足球的回归指日可待。⑤近些年,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于网吧,忘却了曾经的理想,真让人痛心不已。⑥以郑板桥为例,他一生愤世嫉俗,痛心疾首,其全部画作几乎大都以兰、竹、石为创作题材。A.①③④B.②③⑤C.②⑤⑥D.①④⑥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为期11天的第40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于2015年9月10日开幕,展映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多部影片,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13部华语片。B.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生存艰难,国家对企业出台了多项减免税收政策,但仍然有不少权力部门凭借手中掌握的资源配置权对企业乱收费。C.不论专业程度、品质规模还是关注范围来看,视频网站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在短期之内都不可与卫视播出的影视剧、综艺节目相提并论。D.我们要理解戴维斯对小说进行的形式发明,就像博尔赫斯写过假托的书评式的小说一样,也向我们展示了小说形式存在无穷无尽的可能性。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______①______在世俗的眼光______②______在自我评价中,绝大多数人都必定是不那么成功的。______③______,我们要知道,成功并不必定同幸福相联系,所谓的不成功也未必等于不幸福。______④______,我们______⑤______要树立自己的雄心,______⑥______必须界定自己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坚持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也是一种成功吧!①②③④⑤⑥A尽管但是但是因而不仅还B无论还是但是因此不仅更C尽管还是而且然而不但还D无论但是可是因此不只更,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海岸侵蚀是指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后退和海滩下蚀的地质现象。导致海岸侵蚀的原因虽然有很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沿岸采沙直接减少了海岸陆域面积,沿岸开采地下水使地基产生沉降,而开采珊瑚礁、采伐红树林等活动则使海岸失去庇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则是侵蚀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防治海岸侵蚀时,一些欧美国家在重要的岸段划有预警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我国不少的旅游海岸,别墅和娱乐设施直接建在沙滩上,这就极易酿成灾祸。17.下面是中国邮政为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而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构图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了以下三则新闻: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个男孩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B。“却言辞……谜案”理解错误。文中有“《左传》载‘《春秋》……非圣人谁能修之’。‘圣人’就定指孔子吗?所以,这里不足为明证”。2.[导学号37350008]解析:选C。因果错误。作者在表述孔子不是史家时是从《春秋》的角度分析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孔子著《春秋》有争议,二是《春秋》是史纲,孔子没有因《春秋》称史家,值得深思。3.解析:选B。“意在表现出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错误,作者列举“不只是好古”等内容,说明把孔子称为史家是格局太小,不是体现其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4.[导学号37350009]解析:选C。文言断句的前提是通读文段,明确大意。“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结构完整,可排除A、D两项。“每扬言事由己发”为“承宪妻”的行为,目的是“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用以”前面应断开,可以排除B项。答案为C项。5.解析:选D。“实际是官员……委婉说法”错,移疾指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6.[导学号37350010]解析:选D。D项中“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错误。文中“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意思是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带着国库中的钱币赈济百姓。7.(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考中进士。授鄢陵知县,(后来)被征召入京授御史。出外巡视辽东,上书陈述排除祸害、安定天下的十条策略,又请求加速给首功以赏赐。改派巡视山西。回到朝中,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太子的事。陈登云认为决议不能尽快作出,是因为贵妃家在暗中阻挠这件事。十六年六月(陈登云)就因为发生灾异上书直言,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怀有祸心,包藏奸计,窥视觊觎太子之位。并且广泛结交术士之流。以前陛下严厉惩罚科场假冒籍贯,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这事是由自己发动的,用此来恐吓功臣权贵,以巧言迷惑朝廷大臣。不但惠安遭受他的嚣张气焰(的侵犯),即使皇后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自是因崇尚德行所致,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功效。干预阻挠立储盛典,蕴蓄隐藏奸邪阴谋,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奏章呈上,郑贵妃、郑承宪都很愤怒,同僚大臣也替陈登云忧惧,皇上最终把奏章留在宫中没有下达。很久以后,陈登云上书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上书贬了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的官,上书罢了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的官,又弹劾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臣都害怕他。当时正考选科道,陈登云趁机上书说:“近年的谏官,壬午以前畏于威势,就摧刚强为柔顺;壬午以后狎昵于感情,就变正直为奸佞。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因刚强正直被提升为朝中大臣的一百个人中只有一两个而已。背弃国家利益培植党羽,追逐权贵嗜好乞求怜悯,像所说的‘七豺’‘八狗’之类,谏官反而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却让人轻视羞辱到这种地步,怎能期望他态度严正公平执法,为国家铲除大奸、消灭大害呢!与其错误任用而斥免他,不如开始举荐时慎重。”于是条列数件事呈献给皇上。出外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吃人。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带着国库中的钱币赈济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刚正严厉。按资历应当提升为朝廷大臣,多次搁置不下达,于是称病辞官归家。不久去世。8.[导学号37350011]“常”字表明了诗人常思归却回归不得,“孤”字似写飞鸟之状,而实写诗人自己远离故乡,这两个字传达出离人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9.作者通过“孤鸟”“连山”“清风”“寒色”勾勒出一幅肃杀的秋色图,生动地衬托出诗人的哀怨与凄楚。尾联直抒胸臆的句子更是表达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强烈的思乡之情。10.(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11.[导学号37350012](1)解析:选BD。A项,“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错误,原文中鱼姑娘只是托梦,并没有劝告捕鱼人;另外,“都坠海而死”错误,坠海而死的只是当天出海的五个捕鱼人,并非全部。C项,“告诉读者:人类捕捞已经过度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已经到了没有节制的地步”片面,原文对捕鱼有很多的描写,还展示了大自然对人类丰富的馈赠以及人们收获劳动成果后的喜悦之情等。E项,“父亲却不以为然,结果发生了意外”错误,原文中父亲并没有不以为然,而是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的老大,且父亲也没有发生意外。(2)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有关父亲劳作的描写。比如父亲一天要拉好多次网、每天都要早起拉“黎明网”等,这些都能表现父亲的勤劳;再如父亲拉网捕鱼虽然很辛苦,但在拉网时很快乐,这些表现了他的乐观精神;此外,还应该看到,包括父亲在内的捕鱼人没有节制地捕鱼,“每天要拉好多网”,这些体现了他们不注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答案:①勤劳纯朴。靠捕鱼为生,每天很早起来拉“黎明网”,一天要拉好多次的网,每一次都得“费劲地拖”。②坚忍乐观。拉网捕鱼的工作非常艰辛,但他没有怨言,反而非常享受劳动的快乐。③不注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对捕捞不知节制,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对等的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3)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把握三件事情在情节结构、主题呈现等方面的作用。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三件事使小说线索更加清晰,能够很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主题呈现方面,表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等。答案:①从线索角度:线索清晰,小说以鱼为线索,把事情串联起来,清晰明了。②从情节角度:层层推进(或者环环相扣),由捕鱼到吃鱼到梦鱼,三个事件层层推进,引人深思。③从主题角度:内容丰富,深化主题。通过捕鱼的故事,写出了自然给予人们丰富的馈赠;通过吃鲜美的毒鱼差点丧命和梦见小鱼姑娘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4)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梦”本身的内容以及在情节结构、主题呈现、表达效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主题的角度分析,这个梦主要表现化身美丽的小姑娘的鱼对“我”的情感,表现了自然给予人的美好、幸福生活;从鱼姑娘的劝诫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制索取问题;从情节结构的角度分析,这个“梦”主要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索取的无节制,其中扎红头绳的内容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这个“梦”使文章有了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具有了一点儿魔幻色彩,使故事更加吸引人。答案:①借梦突出主题。梦中,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这寓指捕鱼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幸福的生活;但也告诫人们如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就会带来灾难;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②为下文埋下伏笔。梦中鱼姑娘的请求暗示人类捕鱼已经过度了,给拉网人扎上红头绳的交代为下文所述的拉网人的意外死亡埋下伏笔。③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梦中的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会说话,有感情,梦中小姑娘给好多拉网人的胳膊上腿上扎上红头绳,而第二天有五名拉网人在海上出了事,梦境与现实的“巧合”,使文章充满了神秘的色彩。12.(1)解析:选AC。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从此走上了专业创作之路”也不正确。D项,分析有合理性,但不准确,“闲适自然”不一定是受夏丏尊的影响。E项,丰子恺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与学习西洋绘画理论应该是并列关系,原文中没有说学习西洋理论是“更重要的”;另外,不能从他“继承”和“学习”的内容,得出“决定……”的结论。(2)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文中有关丰子恺绘画成就方面的内容。比如,在文章的第二段里有“从竹久梦二那里,他得到了更多关于漫画的灵感,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自己对个体生命与艺术的感受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可以概括为“有独特的漫画风格”。再如他多次在《文学周刊》上发表作品,冠以“漫画”的标题;他还创作了护生画,倡导和平、仁爱、悲悯。答案:①将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自己对个体生命与艺术的感受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或:创作“古诗新画”,革新传统山水画,捕捉现代生活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