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作业_第1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作业_第2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作业_第3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作业_第4页
高考全国卷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考点37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时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三十七)一、选择题1.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这一文件()A.反映出我党工作重点的转移B.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可知,安徽省委的这一农村工作文件是对“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的突破,故选B项。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78年开始实行,故C项错误;D项表述明显有误。2.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1980年、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分别为304.77万吨、320.56万吨、407.31万吨,油料产量分别为5.21万吨、7.69万吨、11.91万吨。这反映了此时的中国()A.市场经济已取代计划经济B.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C.城市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D.城乡经济交流稳步发展答案:B解析:1978年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从材料信息看,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油料年产量实现连续增长,这说明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故选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A项错误;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城乡经济交流,故排除D项。3.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舞台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仍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并未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描述说明了农村经营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农村经营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仅仅掌握对土地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故D项错误。4.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首钢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得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缴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政企分开,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答案:B解析:“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体现出国家对国有企业限制过于严格,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内容,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没有体现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C项错误;国有企业是国家直接经营的企业,需要国家对其进行计划管理,材料体现出需要放宽对企业的管理,但不应是取消计划管理,D项错误。5.1998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都被撤销,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改革最鲜明的特征是()A.推进机构精简,提高政府决策效率B.优化市场环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C.加快产业升级,顺应科技革命浪潮D.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经济体制转轨答案:D解析:精简机构,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增加市场调节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企业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故选D项。政府机构的精简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效率,但不符合改革最鲜明的特征,A项错误;政府机构的精简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无关,B项错误;政府机构的精简与加快产业升级无关,C项错误。6.下图为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图,推动这一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调整B.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的推动C.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D.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短缺答案:C解析:阅读图片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渐增长,这反映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这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故选C项。7.1992年中国进行了放开粮食价格的试验;至1992年末,政府定价的农产品只有6种,工业消费品基本放开(涉及国计民生的食盐、药品等除外),政府定价的重工业产品也不足100种,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的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这表明中国()A.市场逐渐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B.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日益凸显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D.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答案:A解析:据材料提到,“1992年中国进行了放开粮食价格的试验……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的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的市场逐渐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日益凸显,故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故排除D项。8.[2018·高安联考]中国政府办国有企业的目的在于让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私人企业不应该生产经营的项目,并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从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稳定社会。这表明()A.国有企业发挥了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B.国有企业是私营企业的补充部分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以激发生产活力D.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大部分答案:A解析:本题根据材料“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从而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稳定社会”可知,国有企业发挥了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年)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年)“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年)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年)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材料二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任选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主题词和史实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二两种历史分期各自的依据,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答案:(1)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走向对外开放;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更加深化。如“六五”计划期间,对内改革: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