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4单元9鸿门宴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4单元9鸿门宴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4单元9鸿门宴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4单元9鸿门宴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4单元9鸿门宴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鸿门宴本课话题——性格决定命运朗读——课文中的名段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项羽与刘邦的性格有很大不同。在鸿门宴上,项羽胸无城府,而刘邦阴险狡诈;项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而刘邦忍辱负重、能屈能伸;项羽粗疏大意、拙于应变,而刘邦能言善辩、随机应变;项羽为人不忍,而刘邦果断坚决。因此,项羽和刘邦之争,孰胜孰败,不言而喻。由此可见,性格决定命运。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东汉末年,刘备卖草鞋为生,没什么大能耐,文不能谋略天下,武不能上阵杀敌,然而关羽、张飞这俩兄弟是死命相随,按说以关、张杀敌的本事,在乱世中,投靠个好主子是很容易的事,可这哥俩就愿意跟着刘备到处跑,没一点怨言。这就是刘备的独到之处,对兄弟讲义,好到什么程度呢,晚上不愿意和老婆睡,宁肯和关张抵足而眠,千古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物”,就是这位刘大哥说的,可见对兄弟的“义”,或者说就是对人才的尊重和喜欢,关张就是刘备的事业基石,刘备对关张的喜好远甚于一切,以后得赵云,孔明等一干文臣武将为之效力,也得益于刘备尊重人才的性格,因此,刘备虽一无所有,却有顶级人才为之效死力,以赤壁的一把火为转折,成就了一番霸业。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约·凯恩斯性格是一个人看不见的本质。——德·穆迪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着他的命运。——绪儒斯才能自然形成,性格则涉人世之风波而塑成。——歌德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本身性格的缺点,与环境无关。——毛佛鲁[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王关中(wànɡ) 飨士卒(xiǎnɡ)美姬(jī)沛公(pèi) 卮酒(zhī) 百余骑(jì)戮力(lù) 有郤(xì) 数目(shuò)玉玦(jué) 瞋目(chēn) 鲰生(zōu)目眦(zì) 参乘(shènɡ) 刀俎(zǔ)樊哙(kuài) 间行(jiàn) 杯杓(sháo)彘肩(zhì) 须臾(yú)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使进入)(2)要项伯(“要”同“邀”,邀请)(3)不敢倍德(“倍”通“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谢eq\b\lc\{\rc\(\a\vs4\al\co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2)举eq\b\lc\{\rc\(\a\vs4\al\co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3)因eq\b\lc\{\rc\(\a\vs4\al\co1(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就))(4)且eq\b\lc\{\rc\(\a\vs4\al\co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尚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5)为eq\b\lc\{\rc\(\a\vs4\al\co1(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谁为①大王为②此计者①介词,替;②动词,,献,谋划,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约为婚姻动词,成为,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沛公军霸上(名词用作动词)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3)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4)道芷阳间行(名词用作动词)取道(5)刑人如恐不胜(名词用作动词)以刀割刺(6)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间(8)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9)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10)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1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让……进入(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3)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用作名词)交情(14)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15)秋毫不敢有所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16)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夫妻关系。(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3)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译文:(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2)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译文: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3)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译文:我们这些人即将被他俘虏了!(4)不然,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译文: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样呢?(5)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句)译文:你是干什么的?(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译文:大王来时携带了什么礼物?(7)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译文:沛公在哪里?(8)贪于财货(状语后置句)译文:对钱财很贪心。(9)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译文: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张良。(10)长于臣(状语后置句)译文:比我大。[常识·速览][识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乎遍及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亲任太史令。承继其父遗志,著《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主要作品: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探背景]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率领侄子项羽(时年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时年48岁)也在沛地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巧识文]《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0多万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表”指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本纪”,一般人的称“列传”)的方式记叙史实。它最重要的特点是突出了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大量的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把记言和记事进一步结合起来。从体裁的形式和结构上看,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故通称纪传体。纪传体史书的创立者是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都是用纪传体写成。[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体·感知]本文记叙的是一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宴会。在这次宴会上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斗智斗勇,矛盾激烈。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内部团结一致,变被动为主动;项羽则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内部意见不统一,放走了刘邦。“鸿门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两个集团斗争的结局。[文脉·梳理]①张良献计②项庄舞剑③立诛无伤[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无伤告密是“鸿门宴”斗争的根本原因。B.项羽“怒”,表明其是一位性格火暴,极易冲动,城府不深的人。C.本部分点明双方的驻地和兵力,说明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为后文的故事做了铺垫。D.范增指出刘邦的天子气,目的就是要项羽抓住时机消灭竞争对手。【解析】A项,曹无伤告密是“鸿门宴”斗争的起因,不是根本原因。【答案】A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2.下列是刘邦为笼络项伯、拉近关系的方式的一组是()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①是张良话语,表现张良的智谋;③是刘邦对项伯表白不敢背叛项羽。【答案】D3.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先是透露军机,后又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说好话。B.张良在危机之时仍想着为刘邦谋划,表现了刘邦集团的团结以及刘邦的知人善任。C.刘邦说,是一小人为他出谋划策不要接纳诸侯的领土,只要占领秦国的土地就可以称王,其实这是他自己的想法。D.第二段共写了两件事:第一,项伯夜访张良,被张良利用;第二,张良献策,情节发生变化。【解析】C项,“不要接纳诸侯的领土”错,是不放诸侯进入;同时,“其实是他自己的想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答案】C三、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以下语句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刚愎自大”性格特点的一组是()①项王、项伯东向坐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③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④项王未有以应,曰:“坐。”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⑥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A.②③④ B.①②⑤C.①④⑥ D.③④⑤【解析】②表现了项羽的率直粗犷;⑤是看到樊哙后的问话。【答案】C5.下列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B.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其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王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D.樊哙带剑拥盾入门,瞋目视项王,而项王赐之卮酒、彘肩,表现了樊哙智勇双全,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同时也颇受项羽尊重。【解析】D项,“对项羽指责中又满含尊重”错。【答案】D四、阅读课文第5~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刘邦脱逃前所做部署的一句是()A.乃令张良留谢B.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解析】D项,是张良替刘邦所说的致歉词。【答案】D7.对本部分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乘势逃席,本意就想逃归。但他却假惺惺地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直等樊哙说出“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替他解嘲的话来,他才“于是遂去”。他把带来的厚礼留给张良,以便进一步麻痹项羽。B.写刘邦正式逃遁时,他狼狈地扔掉车马,和樊哙等四员心腹将领,走僻路抄近道,急急逃回自己的营垒。临行时,还没忘记告诉张良“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其沉静镇定的心理显现出来。C.张良入谢,向项羽、范增献礼。张良的措辞,极为得体,项羽在听到刘邦逃走的消息时,也没什么明显表现,相反,还“受璧,置之坐上”。范增则大不同,这种场面,无异于在说明他的几次老辣机谋,都归破产。D.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密告他的曹无伤,铲除了内部的隐患,加强了内部团结。这和项羽一方的变化动态,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解析】B项,“其沉静镇定的心理显现出来”错,应是恐惧不安的心理显现出来。【答案】B[话题·互动]话题:“鸿门宴”可谓是项羽与刘邦之争的一个转折点。有人说正是因为项羽在“鸿门宴”上的一失足,才酿成了他垓下被围、自刎乌江的千古恨,你是怎么看的?学生甲: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劲敌刘邦,纵虎归山,的确留下了无穷隐患。“鸿门宴”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也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局。学生乙:项羽的失败,关键是由于其性格中的弱点。他寡谋轻信,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这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项羽的部下也有责任。范增急躁易怒,一旦计谋不成,徒作愤激讥诮之言,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触犯了项羽的忌讳。项伯、项庄,都是项羽的部将,一个徇私情泄露机密,保护刘邦,却以为是在成全项羽有度量的美名;一个在执行任务时,遇到干扰就放弃斗争,毫不觉察问题的严重性。项羽的失败,他们也应负一定的责任。[文白·对译]eq\f(沛公①军②霸上③,未得④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还没能够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eq\f(司马⑤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⑥关中⑦,使子婴,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eq\f(为相,珍宝尽⑧有⑨之。”项羽大怒曰:“旦日⑩飨⑪士卒,,做国相,奇珍异宝全被他占有了。”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eq\f(为⑫击破沛公军!”当是⑬时,项羽兵四十万,,替我去打败沛公的军队!”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eq\f(在新丰⑭鸿门⑮;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只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eq\f(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⑯时,贪于⑰财货,好,范增劝项羽说:“沛公在崤山以东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得无厌,喜)eq\f(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欢美貌的女人。现在进了函谷关,竟然对财物毫不取用,对)eq\f(妇女无所幸⑱,此其志不在小。,妇女概不临幸,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eq\f(吾令人望其气⑲,皆为龙虎⑳,,我曾叫人观察他驻地上空的云气,呈现的都是龙虎的形状,)eq\f(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o(○,\s\up1(21))勿失!”,五彩斑斓,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进攻他,不要失去机会!”)eq\b\lc\[\rc\(\a\vs4\al\co1(①沛公:即刘邦,后来的汉高祖。②军:动词,驻军。③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④未得:还没能够。⑤左司马:官))eq\b\lc\\rc\(\a\vs4\al\co1(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⑥王:动词,称王。⑦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今陕西一带。⑧尽:都,完全。⑨有:占有。))eq\b\lc\\rc\(\a\vs4\al\co1(⑩旦日:明天。⑪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⑫为:介词,给,替。⑬是:指示代词,这。⑭新丰:旧县名。,⑮鸿门:在新丰东17里。⑯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⑰于:对。⑱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⑲望其气:这是迷信,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云气,会望气的人能看出来。⑳龙虎:迷信,认为天))eq\b\lc\\rc\](\a\vs4\al\co1(子云气呈龙形,大将之气呈虎形,而下文言明“此天子气也”,,故“龙虎”在此为偏义复词,偏义于“龙”。\o(○,\s\up1(21))急击:赶快进攻。))eq\f(楚左尹\o(○,\s\up3(22))项伯\o(○,\s\up3(23))者,项羽季父\o(○,\s\up3(24))也,素\o(○,\s\up3(25))善留侯张良\o(○,\s\up3(26))。,楚军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向来与留侯张良交好。)eq\f(张良是时从\o(○,\s\up3(27))沛公,项伯乃夜驰之\o(○,\s\up3(28))沛公军\o(○,\s\up3(29)),私\o(○,\s\up3(30)),张良这时正跟随刘邦,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刘邦的军营,私下)eq\f(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会见张良,把项羽就要攻打沛公的事全都告诉了他,想叫张良)eq\f(与俱去\o(○,\s\up3(31)),曰:“毋从俱死也\o(○,\s\up3(32))。”张良曰:,跟自己一起离去,说:“不要跟他们一起送死。”张良说:)eq\f(“臣\o(○,\s\up3(33))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o(○,\s\up3(34)),亡\o(○,\s\up3(35))去,“我替韩王护送沛公,沛公现在遇到了急难,我独自逃离,)eq\f(不义\o(○,\s\up3(36)),不可不语。”良乃,是不合道义的,我不能不将实情禀告沛公。”张良于是进入中)eq\f(入,具告沛公\o(○,\s\up3(37))。沛公大惊,曰:,军帐,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十分吃惊,说:“我)eq\f(“为之奈何\o(○,\s\up3(38))?”张良曰:“谁为\o(○,\s\up3(39))大王为此计者?”,怎么应对这件事啊?”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的这个主意?”刘)eq\f(曰:“鲰生\o(○,\s\up3(40))说我曰:‘距\o(○,\s\up3(41))关,毋,邦说:“有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您守住函谷关,不要)eq\f(内诸侯\o(○,\s\up3(42)),秦地可尽\o(○,\s\up3(43))王也。’故,让诸侯的军队进来,那么秦国的全境就尽归于您而称王了。’因)eq\f(听之。”良曰:“料\o(○,\s\up3(44))大王士卒足以\o(○,\s\up3(45))当,此我听从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您的军队能抵挡住)eq\f(项王乎?”沛公默然\o(○,\s\up3(46)),曰:“固\o(○,\s\up3(47))不如也。,项王的大军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本来就比不上。)eq\f(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我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就说您不)eq\f(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o(○,\s\up3(48))与项伯有故\o(○,\s\up3(49))?”张良曰:“秦,敢背叛项王。”刘邦说:“您怎么跟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eq\f(时与臣游\o(○,\s\up3(50)),项伯杀人,臣活\o(○,\s\up3(51))之;今事有急,,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他杀了人,我使他活下来;现在有危急)eq\f(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o(○,\s\up3(52))与君少,的事情,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跟您比,谁小谁)eq\f(长?”良曰:“长于臣\o(○,\s\up3(53))。”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大?”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您替我把他请进来,我)eq\f(得兄\o(○,\s\up3(54))事\o(○,\s\up3(55))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来,邀请项伯。项伯就进)eq\f(见沛公。沛公奉\o(○,\s\up3(56))卮酒为寿\o(○,\s\up3(57)),约\o(○,\s\up3(58))为\o(○,\s\up3(59))婚姻\o(○,\s\up3(60)),,来会见刘邦。刘邦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并约定结为亲家,)eq\f(曰:“吾入关,秋毫\o(○,\s\up3(61))不敢有所近\o(○,\s\up3(62)),籍\o(○,\s\up3(63))吏民,,说:“我进入函谷关,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人民,)eq\f(封府库\o(○,\s\up3(64)),而\o(○,\s\up3(65))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封好财物仓库,来等待项将军。之所以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是防)eq\f(他盗之出入\o(○,\s\up3(66))与非常\o(○,\s\up3(67))也。日夜望将军至,岂\o(○,\s\up3(68))敢反,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项将军到来,怎么敢反)eq\f(乎!愿伯具\o(○,\s\up3(69))言臣之\o(○,\s\up3(70))不敢倍德\o(○,\s\up3(71))也。”项伯许,叛呢!希望您把我不敢忘恩的情况全部告诉项将军。”项伯答应)eq\f(诺\o(○,\s\up3(72)),谓\o(○,\s\up3(73))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o(○,\s\up3(74))项王。”沛公曰:,了,嘱咐刘邦说:“明天不能不早点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eq\f(“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o(○,\s\up3(75)),“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中,把刘邦的话全部告)eq\f(项王。因\o(○,\s\up3(76))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诉项羽。并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得以入关呢?)eq\f(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劳却要攻打他,这是不合道义的。不如趁机)eq\f(善\o(○,\s\up3(77))遇之。”项王许诺。,好好款待他。”项羽答应了。)eq\b\lc\[\rc\(\a\vs4\al\co1(\o(○,\s\up3(22))左尹:官名,地位仅次于令尹的,重要官职。\o(○,\s\up3(23))项伯:名缠,字伯。))后投刘邦,封为射阳侯。eq\o(○,\s\up3(24))季父:叔父。eq\o(○,\s\up3(25))素:一向。eq\o(○,\s\up3(26))张良:刘邦的谋士。刘邦得天下后,封他为“留侯”。eq\o(○,\s\up3(27))从:跟随。eq\o(○,\s\up3(28))之:动词,到。eq\o(○,\s\up3(29))军:军营,营垒。eq\o(○,\s\up3(30))私:私下。eq\o(○,\s\up3(31))与俱去:即“与之俱去”,和他一起离去。eq\o(○,\s\up3(32))毋从俱死也:即“毋从之俱死也”,不要跟他们一起送死。俱,副词,一起。eq\o(○,\s\up3(33))臣:谦称,我。eq\o(○,\s\up3(34))急:危急。eq\o(○,\s\up3(35))亡:离开,逃走。eq\o(○,\s\up3(36))义:合乎道德的行为及道理。eq\o(○,\s\up3(37))具告沛公:即“具告之沛公”。具,全部,副词。eq\o(○,\s\up3(38))为之奈何:对这件事怎么办呢?为,对付,处理。奈何,如何,怎样。eq\o(○,\s\up3(39))为:介词,给,替。eq\o(○,\s\up3(40))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eq\o(○,\s\up3(41))距:通“拒”,把守。eq\o(○,\s\up3(42))毋内诸侯:不接纳诸侯的军队。内,接纳。eq\o(○,\s\up3(43))尽:都,全。eq\o(○,\s\up3(44))料:估计,料想。eq\o(○,\s\up3(45))足以:可以,能够。eq\o(○,\s\up3(46))默然:闭口不说话。eq\o(○,\s\up3(47))固:本来,诚然。eq\o(○,\s\up3(48))安:疑问代词,怎eq\b\lc\\rc\(\a\vs4\al\co1(么。\o(○,\s\up3(49))故:旧,交情。\o(○,\s\up3(50))游:交流,交往。\o(○,\s\up3(51))活:使动用法,使,……活,救活。\o(○,\s\up3(52))孰:谁。\o(○,\s\up3(53))长于臣:比我大。于,比。\o(○,\s\up3(54))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o(○,\s\up3(55))事:侍奉。\o(○,\s\up3(56))奉:奉酒敬献。,\o(○,\s\up3(57))为寿:祝健康长寿的礼节。\o(○,\s\up3(58))约:约定。\o(○,\s\up3(59))为:结为。\o(○,\s\up3(60))婚,姻:亲家。\o(○,\s\up3(61))秋毫:比喻细小的东西。\o(○,\s\up3(62))近:接触,沾染。,\o(○,\s\up3(63))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o(○,\s\up3(64))府库:财物仓库。\o(○,\s\up3(65))而:,目的连词,来。\o(○,\s\up3(66))出入:偏义复词,义偏“入”。\o(○,\s\up3(67))非常:意外,的变故。\o(○,\s\up3(68))岂:怎么。\o(○,\s\up3(69))具:全,都。\o(○,\s\up3(70))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o(○,\s\up3(71))倍德:忘恩。\o(○,\s\up3(72))许诺:答应。))eq\b\lc\\rc\](\a\vs4\al\co1(\o(○,\s\up3(73))谓:告诉,嘱咐。\o(○,\s\up3(74))谢:道歉。\o(○,\s\up3(75))报:报告,,禀告。\o(○,\s\up3(76))因:趁机。\o(○,\s\up3(77))善遇:好好款待。))eq\f(沛公旦日从\o(○,\s\up3(78))百余骑\o(○,\s\up3(79))来见\o(○,\s\up3(80))项王,至鸿门,谢,刘邦第二天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见项羽,到了鸿门,道歉)eq\f(曰:“臣与将军戮力\o(○,\s\up3(81))而攻秦,将军战河\o(○,\s\up3(82))北,臣战河,说:“我与您合力攻打秦军,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eq\f(南,然\o(○,\s\up3(83))不自意\o(○,\s\up3(84))能先入关破秦,得\o(○,\s\up3(85))复见将军,南作战,我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先攻入秦都,能够又在这里见)eq\f(于此\o(○,\s\up3(86))。今者\o(○,\s\up3(87))有小人之言\o(○,\s\up3(88)),令将军与臣有郤\o(○,\s\up3(89))。”项王曰:,到您。现在有小人的谗言,使您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eq\f(“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这样的话,我怎么会到这种地步?”)eq\f(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o(○,\s\up3(90))坐;亚父\o(○,\s\up3(91))南向,项羽当天就留刘邦一同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eq\f(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o(○,\s\up3(92))。,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eq\f(范增数\o(○,\s\up3(93))目\o(○,\s\up3(94))项王,举所佩玉玦\o(○,\s\up3(95))以示之者三\o(○,\s\up3(96)),,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多次举起佩带的玉玦来向项羽示意,)eq\f(项王默然\o(○,\s\up3(97))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项羽却默默地不作表示。范增起身,出去叫项庄,对他说:“大)[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全文以项羽由主动变被动和刘邦由被动变主动为线索,以宴会前、宴会上、宴会后为序,记叙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斗争。文章以宴前曹无伤告密引发矛盾为开端展开叙写,以宴上项羽、范增三失杀机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高潮,展示了项、刘双方主动变被动、被动变主动的全部斗争过程。以刘邦逃席、范增碎斗为结局,结束了“鸿门宴”。最后以刘邦诛杀曹无伤为尾声,紧密呼应了开头。故事完整,情节紧凑,波澜起伏,扣人心弦。2.写法指导情节波澜起伏“三法宝”一是悬念法。悬念是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就是在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法可加强作品的思想、艺术感染力。二是误会法。误会,就是误解了对方的意思。有些作品,就是建立在“误会”基础之上的,其情节的发展,都是由于“误会”的造成而推进的。我们把这种结构方式,称为“误会法”。“误会法”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组织方式。三是巧合法。巧合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合故事情节的一种技巧。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3.迁移应用请你以第一人称写一件事,可以虚构,要求故事情节完整,且波澜起伏。3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来到学校门口,我想看一看时间,便发现手机不见了。我原以为放在书包里,可是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我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不知该怎么办。心想:这已经是我的第三个手机了,要是再丢的话,妈妈肯定要批评我的,何况那是我刚买了一周的智能手机。想着想着,便从我走过的地方仔仔细细地找了一遍,可还是没有找到。我仔细回忆早上有没有丢在公交车上,又回忆有没有丢在去学校的路上,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丢在了哪里,于是我便沮丧地回到教室,借了同学的手机拨打我的号码,一直无人接听,大家也都说没有看见我的手机。我脑子顿时一片空白,不知怎么办才好。很快,又到了放学的时间。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想:嗨,真是倒霉透顶了,手机丢了。回到家,我如实告诉妈妈:“妈妈,我的手机丢了。”我原以为会遭到一阵“暴风骤雨”式的“袭击”,没想到妈妈不仅没有怪我,还对我说:“你的手机不是在你的写字台上吗?”我真不相信我的耳朵,用飞一样的速度跑到写字台前,发现我的手机果然就放在我的写字台上。[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诚信英雄项羽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也有人要为曹无伤被杀怨恨项羽。项羽不杀刘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没杀刘邦才成就了项羽不朽的英雄形象。项羽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不该杀。回想当年,秦王暴虐残忍,天下生灵涂炭,怀王与天下义军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现如今,刘邦先率军攻破了咸阳。按照约定,刘邦称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刘邦还专门为此事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其实,项羽拥兵四十万,倘若真的想杀刘邦,就算刘邦逃到天涯海角,项羽照样取其首级。当然,有人为曹无伤喊冤。其实大可不必。曹无伤身为沛公的左司马,不但不帮着刘邦打天下,还出卖自己的集体,把自己的军事秘密告诉别人,这种人能委以重任吗?杀了也罢。项羽的揭发,恰恰是项羽的真实,坦荡,大义凛然,一身英雄气。【应用角度】“诚信”“英雄”“心计”“性格”“换个角度看问题”等。2.精彩应用对项羽,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项羽在《鸿门宴》中因遵守承诺不杀刘邦,这既是性格使然,也是诚信的体现,正因如此才成就了项羽的真英雄形象。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他们重大义、讲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佳作·领悟]有句话常挂嘴边——浅谈《鸿门宴》中刘邦的口头禅“为之奈何”常常把“为之奈何”挂在嘴边的人,大概只有两种:没有思想的傻瓜和有思想却偏偏要装得像傻瓜的人。刘邦属于后者。显然,刘邦能紧紧攥住韩信这一干良臣的忠心,可见他的驭人之术;楚汉相争时汉军阵营得以逐步壮大,可见他的战略眼光;多次面对项羽的强势威胁而能次次化险为夷,可见他的灵活机变。刘邦能走到这一步,固然少不了一帮人的辅佐,但能够统率这帮能人的首领必有其过人的智慧而绝非遇事而一筹莫展的阿斗。所以,“为之奈何”这句口头禅,不仅仅是在询问计策,它更多的是在摆出一种姿态。其实刘邦也应该明白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向属下无意或有意地流露自己的笨拙与对他们的倚重,这自然成为君臣之间极为有效的沟通方式。在“信任”这一点上,刘邦的确比项羽强得多,虽然项羽也信任范增,但在关键时刻却常常固执己见,而刘邦对于自己的谋士则是用人不疑,从萧何月下追韩信到重金离间项羽阵营,在每次行动中刘邦都不曾因猜忌而怠慢自己的谋士。尽管现在许多人都质疑刘邦对于臣子的“信任”是不是在作秀,因为之后他杀韩信的做法确实令人寒心,但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刘邦至少在君臣互信这一点上把握得非常好,即使对于疑人他也能巧妙地拉拢利用。“为之奈何”也是君臣关系的促融剂。对臣子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固然能增加天子的威仪,但这不利于君臣团结,更难以广开言路,尤其是在“打天下”的阶段,过分强调“君权”实际上是孤立自己。刘邦的口头禅,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对话双方的距离,减少了君臣隔膜,使言者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说,刘邦用自己的“笨拙”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许多能人甘愿在这个平台上为主子卖力。刘邦“为之奈何”的口头禅并不表示他真的无计可施,这只是他处理君臣关系的艺术手腕。“为之奈何”还反映了刘邦处理事务的一贯原则,即知人善任而非事必躬亲。刘邦更像一个战略家,他能把握住整体形势和一个阵营的步伐,他懂得向合适的人征求合适的意见,这样就可确保决策的正确性。从这个层面上看,尽管刘邦的治国能力未必强于诸葛亮,但在整体调度上他比孔明更胜一筹,“为之奈何”这句话表明了他对宏观与微观事物的科学掌控,仅此一项,刘邦就确有作帝王的潜质。不论“为之奈何”是真的无计可施还是装傻作态,问这话的人一定是能够平衡各种关系的人,倘若当初项羽也能学学刘邦,凡事多问个“为之奈何”,他也不至于成为孤家寡人吧?楚汉之争,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人才的较量,刘邦关键就胜在人才资源的争夺与利用上,“为之奈何”既表现了一种管理手腕更表现了一种平等姿态,刘邦的领导艺术对于今天也是有借鉴作用的。“为之奈何”常挂在嘴边,不知这个习惯是历史的真实还是太史公的揣测,但无论如何,有这个口头禅的刘邦比冷冰冰的皇帝更为可爱。等他称帝之后,威严之中多了残酷与陌生,“为之奈何”这样的话似乎已成为了记忆。我总是在想,如果做了皇帝的刘邦仍能把这句话常挂嘴边,那么他在诛杀韩信前应该会问问身边的人吧,若真是这样,历史上也许就会少一段“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伤;如果雄心未已的刘邦仍把这句话常挂嘴边,那么在他与匈奴交战前应该也会反复思量这句话吧,若真是这样,大漠里也许就会少一场“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苍凉。有人说刘邦从来都是小人,我却认为楚汉争霸时他是一个精明的管理者,而贵为皇帝时却是一个冷酷的独裁者。“为之奈何”这样的口头禅既增添了刘邦几许平易谦逊的风采,亦表现了同甘苦共患难的创业情怀。大风起兮云飞扬,而那曾经的情怀已不复存在,奈何!奈何!1.学标题本文巧妙地使用了正副标题。“有句话常挂嘴边”是这篇文章的正(或主)标题,用来提出文章中心或主旨,“浅谈《鸿门宴》中刘邦的口头禅‘为之奈何’”是文章的副标题,其功能是对正标题加以解释说明,明确并完善自己想表达的内容。2.学开头本文采用开门见山式开头。议论文开头要求“明、简”。“明”,即开头必须点明文章主要内容;“简”,即语言文字要简约、精巧,且不拖沓,最好是开门见山。这篇议论文的开头很好地落实了这两点。3.学论证思路本文采用并列式结构。作者从四个方面论证“为之奈何”这句话的作用:①促进君臣沟通;②融洽君臣关系;③发挥贤臣作用;④丰富人物形象。四个论证层次之间为并列关系,条分缕析。4.学论证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说理。在论证“促进君臣沟通”时,拿项羽来对比,在论证“发挥贤臣作用”时,拿诸葛亮来对比,都突出了刘邦高超的驭人之术;文章末还对比了刘邦称帝前后,并用两个设想与历史构成对比,丰富了刘邦的形象。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犒赏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往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沛公则置车骑置:安置C.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了两次D.若属皆且为所虏属:一类人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解析】B项,“置”应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