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 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 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 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 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 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0-2021学年度湖南高考适应性试卷

历史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据如图可知,西周

西周重要封国位置图

A.通过同姓封国来直接控制地方B.由异姓封国负责抵御夷狄

C.异姓封国多是周朝征服的方国D.利用同姓封国来监督宋国

【答案】C

【详解】

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异姓封国,除了齐国等少数诸侯国属于功臣分封外,如邢、沈、

随等封国大多是周朝征服的方国,这些都与周没有血缘关系,且也不属于其功臣分封的

对象,故C正确;“直接控制”的说法错误,当时没有能够做到直接控制地方,排除A;

夷狄主要是指荒诞与北方的部落,从材料可以看出齐鲁就在东方,是同姓的封国,故排

除B;宋国的西、南方向都是异姓封国,排除D。

2.依据如表能够推断出

《后汉书》中有关东汉盐铁政策的部分记述

记述出处

章帝建初六年(81年),“肃宗(章帝)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后汉

帝不从”。书•郑众传》

章帝元和年间(84—87年),“尚书张林奏请官家煮盐,朱晖反对,后《后汉

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于国诚便,帝然之,有诏施行”。书•朱晖传》

《后汉

章帝章和元年(87年),广陵太守马棱”奏罢盐官,以利百姓”。

书•马棱传》

和帝继位(88年)后,下诏:“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连上意。先《后汉

帝(章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书•和帝纪》

A.章帝曾短期恢复盐铁官营B.章帝在晚年废止盐铁之禁

C.和帝继位后恢复盐铁之禁D.东汉始终在推行盐铁官营

【答案】A

【详解】

由章帝元和年间(84—87年),“尚书张林奏请官家煮盐……帝然之,有诏施行”,和帝

继位(88年)后,下诏废止官营,说明章帝曾在元和年间推行过盐铁官营的政策,元

和年间最长不过4年,A正确;根据“先帝(章帝)……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

铸”可得出在章帝去世后才废止盐铁之禁,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和帝有恢复盐铁,

排除C项;D项太绝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3.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

宰相”;其孙王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这说明南朝

A.选官重视才能与人品B.用官看重名士对人才的举荐

C.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D.世族子弟直接继承父祖官爵

【答案】C

【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便可知自己几年之后的仕途会高

升,说明当时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才能与人品及人才的举荐,

而是出身门第,排除AB;从材料中看不出官爵的直接继承关系,排除D。

4.如图反映唐代

2

唐代$泰出土的波斯、阿拉的、东罗马金铁币图

A.货币体系多元B.中外经济贸易繁荣

C.朝贡贸易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答案】B

【详解】

从唐代墓葬出土的波斯、阿拉伯、东罗马金银币图可以看出,唐朝与外部的经贸往来频

繁,因此才会出现这么多种类的外币,故B项正确;出土的不是唐朝本土的货币,不能

体现多元,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朝贡贸易,也与重农抑商政策松弛无关,排除CD。

5.范仲淹在家信中告诫在外地任官的侄子:“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

为官,莫营私利。”这则材料反映北宋

A.义利之辨得到强化B.商业经济发达

C.心性修养观念盛行D.监察制度完善

【答案】A

【详解】

根据“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为官,莫营私利。''可以看出范仲淹对于义

利观有明确的认识,引导为官的侄子要明辨正确的义利观,A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商业

发达,排除B;盛行的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监察,排除D。

6.清代乾嘉学者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如戴震提出“理者,存乎欲者也”,焦循

也强调“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以上材料反映程朱理学

A.被乾嘉学者修正B.在清代已经衰落

C.遭清代学者反对D.不承认人的欲望

【答案】C

【详解】

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学遭到清代各大学派中乾嘉学派这一学派的反对,C项正确;乾嘉学

派不属于程朱理学的继承者,谈不上修正,排除A;理学在清代并未衰落,也受到乾嘉

学派之外部分学派的尊重,排除B;程朱理学是承认人的欲望,排除D。

7.18751894年,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此前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

使”,和偶尔派出的负有特殊使命或观光考察性质的临时性使节。这种变化反映

A.中国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终结B.清廷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C.中外关系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D.清朝对外交往发生制度性变化

【答案】D

【详解】

根据“清廷共计派出76位常设驻外使领”可以看出清政府已经走向了近代外交,较之前

“清廷只有前往藩属册封的“天使””的传统外交来看,已经发生了制度性的变化,故D项

正确;终结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摒弃太绝对,排除B;C项也表述太绝对,不能反

映根本性变化,排除C。

8.1898年,湖南率先建立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其课程分学校、农工、工程、刑名、

缉捕、交涉六类,戊戌政变后被废止。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下令各省设立课吏馆。据此

可知

A.课吏馆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湖南确立

C.课吏馆是地方官制改革的标志D.湖南率先引入了近代官僚制度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于课吏馆的设立经历了曲折,但最终还是设立了,说明课吏馆中对

于培养新式官僚的内容,符合当时社会发展与转型的需要,故A正确;培养新式官僚

的课吏管区别于学校教育,B排除;课吏馆服务于新式官僚的人才储备,为将来可能会

到来官制变革做好准备,不代表当时地方官制已有所改变,排除CD。

9.1923年12月,北京大学进行民意测验,其中一题为“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测验结果显示,59%的人认为俄国是中国之友,13%的人认为美国是中国之友。这表明当

A.俄国革命道路为大部分中国人所认同

B.美国因“大萧条”加紧对华经济掠夺

C.苏俄新经济政策显示了巨大的吸引力

D.反帝的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思想新趋势

【答案】D

【详解】

根据“测验结果显示,59%的人认为俄国是中国之友,13%的人认为美国是中国之友”可

4

以看出,此时俄国已经不再是帝国主义国家了,而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而美国是帝国主义。因此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故D项正确;59%的人认为俄国

是中国之友,只是说明俄国和中国都面临帝国主义的威胁,不代表认同其革命道路,排

除A;B项是从1929年开始,排除B;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才刚开始不久,排除C。

10.据如表分析,影响当时农民货币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49^1952年中国农民净货币收入变化情况

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

项目

指数指数指数指数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

68.5100.087.4127.6111.4162.6127.9186.7

元)

人均净货币收入(元)14.9100.018.7125.523.6158.426.8179.8

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苏联的援助D.农业经营方式的革命

【答案】A

【详解】

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19497952年中国农民净货币收入在不断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农

村进行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有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由封建地主土地私

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A正确;B项是1956年,排

除B;苏联援助的是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与农村没有太大关系,排除C;D项是三大改

造,时间不对,排除D。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原来局限于商业领域的“市场”“推销”“包装”“成

交”“投资”“老板”等词汇意义泛化,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这反映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B.流行语言随社会变迁而逐渐改变

C.外来文化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D.丰富的物质文化改变了精神生活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原来局限于商业领域的“市场”“推销”“包装”“成交”“投资”“老板”等词汇

意义泛化,且使用扩大,主要利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

立,影响到了语言的流行,故B项正确;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革,

排除A;材料与外来文化没有关系,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精神生活,排除D。

12.希腊城邦建立后便开始向海外殖民:某一城邦(母邦)将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

另立家园,建立殖民城邦(子邦)。母邦和子邦地位平等,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这种

海外殖民活动

A.确立了工商业者的统治地位B.促使城邦体制走向解体

C.有助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D.导致贵族势力不断扩大

【答案】C

【详解】

根据“将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建立殖民城邦(子邦)”“母邦和子邦地位

平等,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可以看出公民可以利用新建立的城邦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与贵族展开斗争,因为新建立的城邦贵族势力较弱,故C项正确;工商业者并不是统治

阶级,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城邦的解体,排除B;贵族的势力并不会因为子邦的建立

而扩大,因为母邦与了邦是平等的,排除D。

13.19世纪末,美国工程师泰罗考察企业管理,认为工人不是简单的机器,只要对他

们进行科学管理,资本家就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这一主张

A.认为工人应该主动提高生产效率B.强调资本家要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C.反映了当时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D.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详解】

根据“认为工人不是简单的机器,只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管理,资本家就有可能降低生产

成本,,可得出其主张科学管理工人,以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降低成本,说明这一主

张体现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c正确;“主动”的说法错误,是要求资本家进行调整,

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资本家要直接参与企业管理,而是强调进行科学管理,排除B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二战后,排除D。

14.1949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决策文件,明确提出要“防止亚洲出现足

以威胁美国安全或亚洲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力量对比”。据此可知,美国

A.认为亚洲的力量对比已经失衡B.不将苏联视为唯一的敌人

C.致力于维护亚洲的稳定与安全D.将冷战政策重心转向亚洲

【答案】A

【详解】

根据“防止亚洲出现足以威胁美国安全或亚洲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力量对比”以及材料中

的时间可得出,其强调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已经使亚洲的力量对比失衡了,因此要及早做

6

出防范,故A正确;美国的敌人本身就不仅仅只有苏联,排除B;C项不是美国的目的,

排除C;美国的重心在欧洲,排除D。

15.1964年,夏季奥运会在东京举办。日本为此大举投资约1万亿日元,其中新干线

建设约3800亿日元,东京地铁建设为1895亿日元。这说明

A.国际社会已经原谅日本的罪行B.日本由此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

C.日本坚持交通优先的发展理念D.日本对社会经济实施国家干预

【答案】C

【详解】

根据“日本为此大举投资约1万亿日元,其中新干线建设约3800亿日元,东京地铁建设

为1895亿日元”可得出日本的新交通投入占比已经超过一半,反映了日本社会坚持交通

优先的发展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与罪行无关,排除A;仅从奥运的投入不能得出日

本快速发展,排除B;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国家的干预,排除D。

16.法国画家库尔贝(18191877年)曾说:“为了画出真实,画家的眼睛应该盯着现

实,他应该用眼睛来看事物,而不是用项背。”下列与库尔贝观点相近的是

A.画家应注重表现而不是再现B.文学应表达幻想和渴望

C.作家要像历史学家那样工作D.音乐的真谛是抒发感情

【答案】C

【详解】

“作家要像历史学家那样工作”强调了作家要注重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根据“为了画出真

实,画家的眼睛应该盯着现时,他应该用眼睛来看事物,而不是用项背。'‘可得出其强

调画家要注重真实,故C项正确;“画家应注重表现而不是再现”强调画家的个人感受,

库尔贝的画作“注重再现”,排除A;法国画家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BD项强

调幻想与情感,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江南市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一个个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

济繁华的市镇涌现。其中,专业市镇占绝大多数,如松江府的朱泾、枫泾。据清人记载,

“前明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路坊、商贯悉从之”。市镇是

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手工作坊主及其雇佣的工匠是其人口的重要部分。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

材料二在强行进入的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上海等口岸城市的近代经济畸形发

展,其与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日渐突出。有的口岸城市甚至超越集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

于一体的传统城市。近代商办企业绝大多数集中于东部沿海,至1949年,东部沿海工

业产值约占全国的70.2%o

——摘编自吴松弟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等

材料三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1980年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

区。此后,对外开放逐步深化。90年代初,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央依然决定进

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以上海开发为标志的一系列深化对外开放的决策。上海日益

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新飞跃。

——摘编自郭大钩主编《中国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以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1)特点:工商业市镇发展迅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加;专业市镇出

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变化:近代东部地区口岸城市兴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但半殖民地化色

彩突出。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通商口岸的开放。改革开放后,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原因:改

革开放的推动;国家政策支持下,浦东的开发与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市场经济体

制的逐步确立。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16世纪,江南市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可知,工商业市镇发展

迅速;根据材料“一个个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华的市镇涌现”可知,商品经济

发展迅速,人口增加;根据材料“专业市镇占绝大多数,如松江府的朱泾、枫泾”可知,

专业市镇出现;根据材料“市镇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手工作坊主及

其雇佣的工匠是其人口的重要部分”可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变化:根据材料“畸形发展”“有的口岸城市甚至超越集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于

一体的传统城市……至1949年,东部沿海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70.2%”可知,近代东

部地区口岸城市兴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但半殖民地化色彩突出。原因: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背景下,东部地区是列强侵略最深地方,因此

呈现出半殖民地化色彩;根据材料”在强行进入的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可知,外国资

本主义的冲击;根据材料“近代商办企业绝大多数集中于东部沿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近代通商口岸多在东部,这推动了口岸城市的发展。根据材料“上海日益成为国际经济、

8

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新飞跃”可知,改革开放后,以上海为中心

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原因:根据材料“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

1980年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此后,对外开放逐步深化”可知,改革开放的推

动;根据材料“中央依然决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以上海开发为标志的一系列

深化对外开放的决策”可知,国家政策支持下,浦东的开发与开放,带动了上海等地的

进一步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部地区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较为明显;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并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法国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看到了许多他们正在试图证明或正在热

切期望的东西。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霍尔巴赫认

为“(中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

泰也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可以说,在当时的法国出现了

“中国热”。那么,何以中国文化会在启蒙时代饱受法国人的青睐?这显然是因为中国

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产生了某种不期然的契合。

材料二中国的20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1901年,

《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国推行法国式

的革命,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中国舆论界刮起强劲的“法国风”。1906年12月,

湖南醴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

湖南省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小法兰西”的雅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

间有哪些契合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中国刮起强劲“法国风”的原因。

【答案】(1)理性观、道德观、自然观。

(2)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急切的任务;清

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阶级矛盾激化,人们要求推翻反动统治;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民族独立和实行民主政治;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和反思,

推动有识之士探索新的救亡图存道路;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播,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

【详解】

(1)根据材料“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霍尔巴赫认为

’(中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

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儒家思想与

欧洲启蒙思想在对待理性、道德、自然等方面有契合点。

(2)根据材料“1906年12月,湖南醴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

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可知,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阶级矛盾激化,

人们要求推翻反动统治;根据材料“中国的20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

扬开始的。1901年,《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

吹在中国推行法国式的革命,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可知,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播,

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止匕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救亡图存的急切需要;资产阶级

要求民族独立和实行民主政治、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反思和探索等方面进行回答。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新式邮电始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国家才逐步独立办理邮件及

电信传递业务,但仍比较落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交通部下设邮电总局,

管理全国邮政事务,统一邮权。1931年后,邮政总局局长、副局长均由中国人担任。

此后,在全国邮政系统中虽然还保留着大批洋员,但不掌握大权。交通部在内地及边远

省区增设邮局。至1937年,全国邮政局所共增加3.1015万所,全国邮路共增加12.6755

万公里。

1934年10月开办“平快”邮件业务,凡邮件于普通资费外,加付平常快递资费,

邮局即按格外迅速手续办理。1935年5月,将新疆、蒙古邮资与内地划归一律。

——摘编自李新总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邮政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邮政改革的影响。

【答案】(1)措施:设立邮电总局,统一管理全国邮政事务;由中国人取代洋员主管国

家邮政;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邮局;开办快递业务。

(2)影响:改变了洋员支配中国邮政的局面;中国的邮政管理权基本上被收回;促进

了中国邮政事业的发展;拓展了边疆邮政事务;使全国邮政得到发展和规范;为抗战时

期乃至新中国邮政事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详解】

(1)措施:根据材料中“在交通部下设邮电总局,管理全国邮政事务,统一邮权”可知,

设立邮电总局,统一管理全国邮政事务;根据“邮政总局局长、副局长均由中国人担任”

可知,由中国人取代洋员主管国家邮政;根据“在内地及边远省区增设邮局”可知,在全

国各地普遍建立邮局;根据“开办‘平快'邮件业务,凡邮件于普通资费外,加付平常快递

资费”可知,开办快递业务。

(2)影响:根据“在全国邮政系统中虽然还保留着大批洋员,但不掌握大权”,结合所

10

学知识可知,改变了洋员支配中国邮政的局面,中国的邮政管理权基本上被收回;根据

“全国邮政局所共增加3.1015万所,全国邮路共增加12.6755万公里”可知,促进了中国

邮政事业的发展;根据“新疆、蒙古邮资与内地划归一律”可知,拓展了边疆邮政事务;

根据“邮电总局,管理全国邮政事务,统一邮权”“1935年5月,将新疆、蒙古邮资与内

地划归一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全国邮政得到发展和规范,为抗战时期乃至新中

国邮政事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袭击,英国

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的短缺问题。1940年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

逐舰问题与美国交涉,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或50艘驱逐舰,并且表达了英国决不投降

的决心。但美国怀疑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政府官员对欧洲形势也普遍持悲

观态度。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英国抵抗成功的可能性在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提

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

的一些军事基地。1940年9月,双方终于签订“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艘老

旧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

于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意。

——摘编自徐蓝《关于1940年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就驱逐舰问题发起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影响。

【答案】(1)德国潜艇的袭击;英国反潜艇武器的短缺;争取美国的支援。

(2)加强了英国的海上反潜力量,彻底粉碎了德国法西斯灭亡英国的计划;促使美国

改变中立立场,为英美结盟以及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奠定基础;使美国获得了军事基地,

满足了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需要。

【详解】

(1)根据材料“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袭击,英

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的短缺问题。”可知,德国潜艇的袭击、英

国反潜艇武器的短缺;根据材料“1940年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逐舰问题与美国交涉,

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或50艘驱逐舰”可知,争取美国的支援。

(2)根据材料中“1940年9月,双方终于签订,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0艘老旧

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于

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意。”并结合所学,从加强了英国反潜力量、粉碎德国侵略计

划、促使美国改变中立立场、促进英美结盟形成等方面进行回答;止匕外,根据材料“美

国军方提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

大西洋上的一些军事基地。”“美国用50艘老旧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

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可知,使美国获得了军事基地,满足了国家

安全和国家战略需要;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阳询(557~641年),长沙人,书法家。天资聪明,博览群书,精通经史。

唐高祖武德年间官至给事中,受命与裴矩、陈叔达共同编撰《艺文类聚》,创立了完善

的类书体例。太宗贞观初年,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对渤海县男。

欧阳询被誉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他年少时生活于江南,初学王羲之,隋统一

后移居北方,开始受到北方书法风格影响。他曾看到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碑刻,“乃悟其

妙”,“卧于其下者三日”。此后,他更从笔力刚劲瘦硬方面去下功夫,形成自己的独

特风格,其楷书被称为“欧体”,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等。

欧阳询还潜心研究书法理论,著有《用笔论》,强调写字时必须全神贯注,注意执笔手

法、和墨浓淡、字体肥瘦、调匀点画、上下对称;又有“欧阳询八法”,指点笔画的具

体写法。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述欧阳询的文化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阳询取得文化成就的原因。

【答案】(1)编撰《艺文类聚》,创立了完善的类书体例;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著有

《用笔论》;

(2)个人的天资,后天的努力;师承王羲之;受北方书法风格影响;唐朝稳定的环境

及开明的文化政策。

【详解】

(1)根据“受命与裴矩、陈叔达共同编撰《艺文类聚》,创立了完善的类书体例。”可得

出编撰《艺文类聚》,创立了完善的类书体例;根据“欧阳询被誉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得出是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根据“欧阳询还潜心研究书法理论,著有《用笔论》,“得

出著有《用笔论》;

(2)根据“天资聪明,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得出个人的天资;根据“此后,他更从笔

力刚劲瘦硬方面去下功夫”得出后天的努力;根据“初学王羲之,隋统一后移居北方,开

始受到北方书法风格影响。”得出师承王羲之,受北方书法风格影响;根据所学可概括

得出唐朝稳定的环境及开明的文化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