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2版)_第1页
县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2版)_第2页
县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2版)_第3页
县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2版)_第4页
县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2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XX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2版)

1总贝U

1.1编制目的

为了切实做好XX县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

建立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的环境应急指挥体系,在XX水库

饮用水水源地因突发环境事件影响供水时,最大程度地保障

XX县公众健康和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XX

县XX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案》于2019年3月发布(X政办发[2019]13号)。现根据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集中式地表水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等

文件,对《XX县XX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

境事件应急预案(2019版)》进行修订,制定本预案。主要

修订内容包括:根据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现状情况,重新

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完善预案中的应

急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等内容,同时更新了应急组织

人员信息等。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和规章

表1.2-1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序号名称文号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原环境保护部令第16号

6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原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7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原环境保护部令第21号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原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

9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6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令第31

10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O

11XX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2014.3.13修订

XX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实施

12X安监管危化(2012)145号

细则(试行)

13XX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修订)XX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

XX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14《XX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四十五次会议批准,自2019年3月1日起

正式施行

15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1.2.2有关预案、标准规范和规范性文件

表L2-2相关技术规范

号名称文号等

.

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12月29日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

3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年1月22日

4XX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6年9月22日

5XX市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17年2月23日

6XX县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17年11月7日

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9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

1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HJ774-2015

1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

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13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环办[2011193号

1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环办[2012]50号

15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16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环办应急[2018]9号

17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

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

18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

第1号

1.2.3其他编制依据

1、《XX县XX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预案(2018版)》(X政办发[2018]71号);

2、《XX县XX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

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2018版)》(2018年12月);

3、《XX县XX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

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2018版)》(2022年1月);

4、《XX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X政函

[2015171号,2015年6月29日);

5、《XX水库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分报告》(2008

年7月);

6、《XX县XX水库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X

政发[2009]40号,2009年8月3日)。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县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域和

陆域范围内突然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造成水污染事件,影响XX

县居民饮水安全,对XX县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威胁,

有重大社会影响的XX水库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

工作,具体包括XX县XX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周边所发

生的以下环境事件:

1、由于XX县XX水库饮用水保护区内的因固定源、流动

源、非点源突发环境事件以及水华灾害等事件情景所导致的

XX水库水源地水污染事件;

2、由于暴雨、洪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使

得污染物进入XX水库水源地造成的水污染事件;

3、其它意外事件造成XX水库水源地的水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的地域范围,包括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

边界向上游连接水体范围内的水域和分水岭内的陆域。

1.4预案衔接

本应急预案作为XX县水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

案独立编制,并与《XX县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中有关组织指挥体系、适用的地域范围、预警分级、

信息报告、应急保障等方面进行衔接,确保突发环境事件的

应急组织指挥方式协调一致。当发生在流域汇水区域内、水

源地应急预案适用地域范围外的突发(水)环境事件时,首

先启动《XX县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

旦污染物迁移到本水源地应急预案适用的地域范围,则适用

并启动水源地应急预案。

(略)

图1.4-1应急预案体系构成

1.5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积极预防。加强对XX水库饮用水水源的

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构建XX水库饮用水环境风险

防范体系,将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

中,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

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XX县公众用

水安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XX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

下,XX县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各司其职,密

切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不断提高整体应急反应

能力。

3、属地为主,先期处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

本辖区水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强化落实生产经营

单位的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由企事业单位原因造成的生态破

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企事业单位实施先期处置,控制事

态、减轻后果,同时报告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和相关主

管部门。

4、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强

化部门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责作用,提高联防联控

和快速反应能力,共同应对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建立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充实救援队伍,提高公众自救、互

救能力。

5、资源共享,科学处置。利用现有环境应急救援力量、

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机构,充分协调应对生态破坏与环境污

染突发事件的物资、技术装备和救援力量,积极采取措施消

除或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积极鼓励开展环境应急相关

科研工作,重视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应急科技

应用水平。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2.1应急组织指挥机构

XX县成立包括总指挥、副总指挥、协调办公室、专项工

作组的应急指挥机构。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组成、职责分工和

成员名单见附件内容。

2.1.1总指挥

1、组成

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

2、日常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水源

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要求;

(2)组织修订水源地应急预案;

(3)指导加强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4)协调保障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经费。

2.1.2副总指挥

1、组成

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及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担

任。

2、日常职责

(1)协助总指挥开展有关工作;

(2)组织指导预案培训和演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能

力评估等工作;

(3)指导开展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和应急准备

工作。

2.1.3协调办公室

1、组成

由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担任。

2、日常职责

(1)组织修订水源地应急预案;

(2)负责水源地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开展预案培训和

演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能力评估等工作;

(3)组织开展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和应急准备

工作。

2.1.4专项工作组

1、组成

由县经济商务科技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

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

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卫生健

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应急管

理局、县委宣传部、县武警中队、县气象局等单位分管负责

人担任。

2、日常职责

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水源地日常监测,及时上报并通

报水源地水质异常信息。开展水源地污染防治的日常监督和

管理。

县财政局:负责保障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经费。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建设和管理适用于水源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场地。

县公安局:负责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抢

险救援,落实应急处置的治安、保卫、交通管制和其他措施;

负责查处导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责

110指挥中心接入的信息报告处理工作。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供水单位日常管理工作,对

供水单位水质异常现象进行调查处理,及时上报并通报供水

单位水质异常信息。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跨越水源保护

区道路桥梁的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建设维护道路桥梁应急工

程设施。

县水利局:负责指导水源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

县发改局:负责办理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

重点项目和预警、预测工程的立项审批。

县市场监管局:负责督促指导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工作。

县农业农村局:防范农业面源导致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

件。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自来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卫生日常管

理,及时上报并通报管网末梢水水质异常信息。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水

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宣传工作,根据县应急指挥部要求及

时发布公众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县应急管理局: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次生水源地突发环境

事件,及时上报并通报事故信息。

县气象局:及时上报、通报和发布暴雨、洪水等气象信

息。

2.2现场应急指挥部

当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当信息研

判和会商判断水源地水质可能受影响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

部。在应急组织指挥机构中选择有直接关系的部门和单位成

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全面负责指挥、组织和协调水源地突发

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

2.2.1总指挥

1、组成

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

2、应急职责

(1)发生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时,亲自(或委托副总指

挥)赶赴现场进行指挥,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置;

(2)贯彻执行当地或上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指

令;

(3)按照预警、应急启动或终止条件,决定预案的启动

或终止;

(4)研判突发环境事件发展态势,组织制定并批准现场

处置方案;

(5)组织开展损害评估等后期工作。

2.2.2副总指挥

1、组成

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及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担

任。

2、应急职责

(1)协助总指挥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置;

(2)根据分工或总指挥安排,负责现场的具体指挥协调;

(3)负责提出有关应急处置建议;

(4)负责向场外人员通报有关应急信息;

(5)负责协调现场与场外应急处置工作;

(6)停止取水后,负责协调保障居民用水;

(7)处置现场出现的紧急情况。

2.2.3协调办公室

1、组成

由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担任。

2、应急职责

(1)贯彻执行总指挥、副总指挥的各项指令和要求;

(2)负责信息汇总上报,并与有关的外部应急部门、组

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3)负责调动应急人员、调配应急资源和联络外部应急

组织或机构;

(4)收集整理有关事件数据。

2.2.4专项工作组

1、组成

由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经济商务科技局、县公安

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

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

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人防办、县武警中队、县消防救援大

队、县气象局等单位分管负责人担任。

2、应急职责

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处置火灾爆炸事故时,防止消防水

进入水源地及其连接水体。

县公安局:查处导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违法犯罪行

为。

县财政局:负责保障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期间

的经费。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保障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处置的场地。

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应急监测,督促、指导有关部门

和单位开展水源地污染物削减处置等工作。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指导供水单位的应急处置工

作,组织供水单位进行应急监测,落实停止取水、启动深度

处理设施和切换备用水源等应急工作安排。

县交通运输局:协助处置交通事故次生的水源地突发环

境事件,事故发生后及时启用道路桥梁应急工程设施,并负

责保障应急物资运输车辆快速通行。

县水利局:按照应急指挥部要求,利用水利工程进行污

染团拦截、降污或调水稀释等工作。

县农业农村局:协助处置因农业面源导致的水源地突发

环境事件。对具有农灌功能的水源地,在应急期间暂停农灌

取水。

县经济商务科技局: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救援防

护装备、监测设备和应急处置物资的生产供应保障工作;协

调电力、电信运营企业做好应急电力、通信等相关保障工作。

县发改局:参与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善后恢复重建

工作。

县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现有市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参

与协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管网末梢水水质应急监测,确保应

急期间居民饮水卫生安全;参与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医

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涉及饮用水污染所致疾病防治等相关

信息;负责120急救中心接入的信息报告处理工作

县应急管理局:协助处置因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违法排

污等导致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

县气象局:负责应急期间提供水源地周边气象信息。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水

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宣传工作,根据县应急指挥部要求及

时发布公众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县人防办:调配应急物资、协调运输车辆。

县委宣传部:负责应急期间的新闻发布、对外通报和信

息公开等工作。

县武警中队:对影响范围大或严重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

件的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支援支持。

2.3现场应急工作组

县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应急供水

保障组、应急物资保障组、应急专家组、综合组。应急工作

组组成、职责分工和人员名单件附件。

2.3.1应急处置组

1、组成

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县经济商务科技局、县公安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

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人防办、县消防救

援大队、县武警中队等参加。

2、应急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2)负责现场污染物消除、围堵和削减,以及污染物收

集、转运和异地处置等工作。

2.3.2应急监测组

1、组成

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水利

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等参加。

2、应急职责

(1)负责制定应急监测方案;

(2)负责在污染带上游、下游分别设置断面进行应急监

测;

(3)负责应急期间的水源地、供水单位和管网末梢水的

水质监测。

2.3.3应急供水保障组

1、组成

由县水利局牵头,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

局、县卫生健康局等参加。

2、应急职责

(1)负责制定应急供水保障方案;

(2)负责指导供水单位启动深度处理设施或备用水源以

及应急供水车等措施,保障居民用水。

2.3.4应急物资保障组

1、组成

由县经济商务科技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财

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房和城

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人防办等参加。

2、应急职责

(1)负责制定应急物资保障方案;

(2)负责调配应急物资、协调运输车辆;

(3)负责协调补偿征用物资、应急救援和污染物处置等

费用。

2.3.5应急专家组

1、组成

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县水利局、县卫生健康局等参

加。

2、应急职责

为现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2.3.6综合组

1、组成

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经济商务科技局、县生态环境分

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参加。

2、应急职责

负责信息报告、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等工作。

3应急响应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发布〈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

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的公告》

(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1号),水源地应急预案编制

参考以下应急响应工作线路。

图3.1-1应急响应工作线路图

3.1预警

3.1.1预警分级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XX水库饮用水源地的实际情况,根

据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

度,将XX水库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分级确定为二级,即橙色

预警、红色预警。

橙色预警:当污染物小规模已进入(或出现在)水源保

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且应急专家组研判认为对水源地水

质影响可能较小时、可能影响取水时。

红色预警:当污染物较大规模已进入(或出现在)水源

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且应急专家组研判认为对水源地

水质影响可能较大时、影响取水时。

当XX水库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达到《XX县生态破

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规定的预警条件时,应

同时启动《XX县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1.2预警启动条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启动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

环境事件橙色预警:

1、通过信息报告发现,在一级、二级保护区内发生较小

突发环境事件。

2、通过信息报告发现,在二级保护区上游汇水区域8小

时流程范围内发生固定源或流动源突发环境事件,或污染物

已扩散至距水源保护区上游连接水体的直线距离不足400米

的陆域或水域。

3、通过监测发现,水源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理化指

标异常较小。

4、通过监测发现,水源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藻类指

标异常,即蓝藻数量达到IO,个/升。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启动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

环境事件红色预警:

1、通过信息报告发现,在一级、二级保护区内发生较大

突发环境事件。

2、通过信息报告发现,在二级保护区上游汇水区域4小

时流程范围内发生固定源或流动源突发环境事件,或污染物

已扩散至距水源保护区上游连接水体的直线距离不足100米

的陆域或水域。

3、通过信息报告发现,在二级保护区上游汇水区域8小

时流程范围内发生固定源或流动源突发环境事件,或污染物

已扩散至距水源保护区上游连接水体的直线距离不足200米

的陆域或水域,经水质监测和信息研判,判断污染物迁移至

取水口位置时,相应指标浓度仍会超标的。

4、通过监测发现,水源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理化指

标异常。

(1)在二级保护区内,出现自动站水质监测指标超标或

生物综合毒性异常,经实验室监(复)测确认的。

(2)在二级保护区上游8小时流程范围内,出现水质监

测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或生物综合毒性异常,且污染物浓度

持续升高的

(3)在二级保护区上游4小时流程范围内,出现水质监

测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或生物综合毒性异常的。

5、通过监测发现,水源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感官性

状异常,即水体出现异常颜色或气味的。

6、通过监测发现,水源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生态指

标异常,即水面出现大面积死鱼或生物综合毒性异常并经实

验室监测后确认的。

3.1.3发布预警和预警级别调整

1、预警发布流程

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

员和专家及进行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向

县人民政府提出发布橙色预警、红色预警建议,由县人民政

府或授权县生态环境分局发布预警信息。

2、预警信息内容

预警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事件类型、预警类别、可能影响

范围、警示事项、应当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3、预警发布渠道

预警信息发布通过XX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或

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渠道向社会公众发

布。

县级预警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布:

(1)通过已建立的县环境应急工作联络网络,以文件传

真的方式向相关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发布预警信息。

(2)通过XX县人民政府网站、官方微博等发布预警信

息。

(3)通过XX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发布预警信

息。

(4)提供应急预警的新闻通稿,通过广播、电视、报纸、

互联网等媒体发布预警信息。

(5)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协调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企

业发送红色预警短信。

3.1.4预警行动

当发布橙色预警后,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立即成立现场应

急指挥部,现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当到达现场,组织开展

应急响应工作。应急行动包含以下内容:

1、通知现场应急指挥部中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准

备,进入待命状态。

2、通知水源地对应的供水单位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停止

取水、深度处理、低压供水或启动备用水源(XX县目前以

XX作为备用水源,对应水环境功能区编号为“XXXX”)等准

备。

3、加强信息监控,核实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来源、进入水

体的污染物种类和总量、污染扩散范围等信息。

4、开展应急监测或做好应急监测准备。

5、做好事件信息上报和通报。

6、调集所需应急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

7、及时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信息。

8、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和应对工作。

9、做好预警升级的准备。

当发布红色预警后,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立即成立现场应

急指挥部,现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应当到达现场,组织开展

应急响应工作。应急行动包含以下内容:

1、下达启动水源地应急预案的命令。

2、通知现场应急指挥部中的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准

备,进入待命状态,并到达现场开展相关工作。

3、通知水源地对应的供水单位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停止

取水、深度处理、低压供水或启动备用水源等准备。

4、加强信息监控,核实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来源、进入水

体的污染物种类和总量、污染扩散范围等信息。

5、开展应急监测或做好应急监测准备。

6、做好事件信息上报和通报。

7、调集所需应急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

8、在危险区域设置提示或警告标志。

9、及时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信息。

10、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和应对工作。

3.1.5预警解除

当判断危险已经解除时,由发布预警的责任单位宣布解

除预警,终止已经采取的有关行动和措施。响应终止条件详

见本预案3.9节。

3.2信息报告与通报

3.2.1信息报告程序

1、发现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XX水库水源地污染的有关

人员和责任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向本级人民政府应急

组织P指挥机构及环境保护等部门报告。

2、XX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发现或得知水源地突发环

境事件信息后,应立即进行核实,了解有关情况。经过核实

后,第一时间向XX县人民政府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和XX市人

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3、XX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先于XX县人民政府主管部门

获悉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可要求XX县人民政府主

管部门核实并报告相应信息。

4、特殊情况下,若遇到敏感事件或发生在重点地区、特

殊时期,或可能演化为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

有关责任单位和部门应立即向XX县人民政府应急组织指挥

机构报告。

3.2.2信息通报程序

对经核实的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接报的有关部门应立

即向XX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通报的部门至少应包

括生态环境、供水管理(住房城乡建设或水务)、卫生、水

行政等部门;根据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和情景,还应

通报消防(遇火灾爆炸)、交通、公安(遇火灾爆炸、道路

运输事故)、应急管理、农业(遇大面积死鱼)等部门。

3.2.3信息报告和通报内容

XX县XX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

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初报是发现或得知突

发环境事件后的首次报告;续报是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

发展情况后的报告,可随时报告;处理结果报告是突发环境

事件处理完毕后的报告。

1、初报应报告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

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

监测结果、人员伤亡情况、水源地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

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

况。

2、续报应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事件及有关处置措施的

进展情况。

3、处理结果报告应在初报、续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

境事件的处置措施、过程和结果等详细情况。

应采用传真、网络、邮寄或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

紧急时,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及时补充书面报告。书面报

告应说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

系电话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有关的多媒体

资料。

3.3事态研判

发布预警后,现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按照水源地应急预

案中列明的副总指挥、协调办公室、专项工作组成员及名单,

迅速组建参加应急指挥的各个工作组,跟踪开展事态研判。

事态研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事故点下游沿河水利

设施工程情况、判断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数量及种类性质、事

故点下游水系分布(包括清洁水情况)、距离水源地取水口

的距离和可能对水源地造成的危害,以及备用水源地情况。

事态研判的结果,应作为制定和动态调整应急响应有关

方案、实施应急监测、污染源排查与处置和应急处置的重要

基础。

3.4应急监测

3.4.1开展应急监测程序

事件处置初期,应急监测组按照现场应急指挥部命令,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位(断面)、

确定监测频次、组织开展监测、形成监测报告,第一时间向

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监测结果和污染浓度变化态势图,并安

排人员对突发环境事件监测情况进行全过程记录。

事件处置中期,根据事态发展,如上游来水量、应急处

置措施效果等情况,适时调整监测点位(断面)和监测频次。

事件处置末期,按照现场应急指挥部命令,停止应急监

测,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提交应急监测总结报告。

3.4.2制定应急监测方案

应急监测方案应包括依据的技术规范、实施人员(由县

生态环境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水利局、县农

业农村局、县气象局等参加。)、布点原则、采样频次和注

意事项、监测结果记录和报告方式等。

应急监测重点是抓住污染带前锋、峰值位置和浓度变化,

对污染带移动过程形成动态监控。当污染来源不明时,应先

通过应急监测确定特征污染物成份,再进行污染源排查和先

期处置。应急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见附件7.4。

3.5污染源排查与处置

3.5.1明确排查对象

当水质监测发现异常、污染物来源不确定时,应明确负

责开展溯源分析的部门、责任人及工作程序。根据特征污染

物种类、浓度变化、释放总量、释放路径、释放时间,以及

当时的水文和气象条件,迅速组织开展污染源排查。

根据《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案编制指南(试行)》,针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排查重点和

对象如下:

1、有机类污染:重点排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企

业,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尾水排放的异常情况。

2、营养盐类污染:重点排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

企业、畜禽养殖场(户)、农田种植户、农村居民点、医疗

场所等,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养殖废物处理处置、农药

化肥施用、农村生活污染、医疗废水处理及消毒设施的异常

情况。

3、细菌类污染:重点排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畜禽养

殖场(户)、农村居民点,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养殖废

物处理处置、医疗场所、农村生活污染的异常情况。

4、农药类污染:重点排查农药制造有关的工业企业、果

园种植园(户)、农田种植户、农灌退水排放口,调查农药

施用和流失的异常情况。

5、石油类污染:重点排查加油站、运输车辆、港口、码

头、洗舱基地、运输船舶、油气管线、石油开采、加工和存

贮的工业企业,调查上述企业和单位的异常情况。

6、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重点排查采矿及选

矿的工业企业(含化工园区)、尾矿库、危险废物储存单位、

危险品仓库和装卸码头、危化品运输船舶、危化品运输车辆

等,调查上述企业和单位的异常情况。

结合XX水库水源地属性特征以及现场调查结果,针对

XX水库水源地不同类型污染物的排查重点和对象如下:

1、有机类污染:对XX水库保护区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处

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进行排查,重点排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

尾水排放的异常情况。

2、营养盐类污染:重点排查XX水库保护区范围内的生

活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户、农田种植户、农村居民点等,

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养殖废物处理处置、农药化肥施用、

农村生活污染的异常情况。

3、细菌类污染:重点排查XX水库保护区范围内的生活

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户、农村居民点,调查污水处理设

施运行、养殖废物处理处置、农村生活污染的异常情况。

4、农药类污染:重点排查果园种植户、农田种植户、农

灌退水排放口,调查农药施用和流失的异常情况。

5、石油类污染:重点排查XX水库周边公路运输车辆、

加油站的异常情况。

6、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重点排查XX水库

周边公路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异常情况。

3.5.2切断污染源

对XX水库水源地应急预案适用地域范围内的污染源,现

场应急指挥部应督促指导责任单位及时切断污染源头;对水

源地应急预案适用地域范围外的污染源,按《XX县生态破坏

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进行处置。

处置措施主要采取切断污染源、收集和围堵污染物等,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对发生非正常排放或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固定源突发

环境事件,应尽快采取关闭、封堵、收集、转移等措施,切

断污染源或泄漏源。

2、对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流动源突发事件,可启

动路面系统的导流槽、应急池或紧急设置围堰、闸坝等,对

污染源进行围堵并收集污染物。

3、对非点源突发事件,由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分

局通过停止施放、闸坝拦截、收集、转移等方式,对污染源

进行围堵及收集。

4、启动应急收集系统集中收集陆域污染物,设立拦截设

施,防止污染物在陆域漫延,组织有关部门对污染物进行回

收处置。

5、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对扩散至水体的污染物进行处置。

水质监测发现异常、污染物来源不确定时,应明确负责开展

溯源分析的部门、责任人及工作程序。根据特征污染物种类、

浓度变化、释放总量、释放路径、释放时间,以及当时的水

文和气象条件,迅速组织开展污染源排查。

3.6应急处置

3.6.1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由应急处置组根据不同事件情景制定现场处置方案,现

场处置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应急监测、污染处置措

施、物资调集、应急队伍和人员安排、供水单位应对等。

根据污染特征,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处置措施如

下。

1、水华灾害突发事件。对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的水华

发生区域,采取增氧机、藻类打捞等方式减少和控制藻类生

长和扩散;有条件的,可采用生态调水的方式,通过增加水

体扰动控制水华灾害。

2、水体内污染物治理、总量或浓度削减。根据应急专家

组等意见,制定综合处置方案,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后实

施。一般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扰动等物理方法,氧化、

沉淀等化学方法,利用湿地生物群消解等生物方法和上游调

水等稀释方法,可以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力争短时间内削

减污染物浓度。

3、应急工程设施拦截污染水体。启用或修建拦截坝、节

制闸等工程设施拦截污染水体;通过导流渠将未受污染水体

导流至污染水体下游,通过分流沟将污染水体分流至水源保

护区外进行收集处置;利用前置库、缓冲池等工程设施,降

低污染水体的污染物浓度,为应急处置争取时间。不能建设

永久应急工程的,应事先论证确定可建设应急工程的地址,

并在预案中明确。针对污染物可采取的物理、化学、生物处

理技术如表3.6-1所示。

表3.6-1适用于处理不同超标项目的推荐技术

超标项目推荐技术

浊度快速砂滤池、絮凝、沉淀、过滤

快速砂滤池、絮凝;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预处理:臭氧、氯、高镒酸

色度

钾、二氧化氯

嗅味化学氧化预处理:臭氧、氯、高镒酸钾、二氧化氯、活性炭

吸附法:氧化铝、磷酸二钙;混凝沉淀法: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离子

氟化物

交换法;电渗析法

氨氮化学氧化预处理:氯、高镒酸钾;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

铁、镒镒砂;化学氧化预处理:氯、高镒酸钾;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

挥发性有机物生物活性炭吸附

三氯甲烷和腐前驱物的去除:强化混凝、粒状活性炭、生物活性炭;氯化副产物的去

殖酸除:粒状活性炭

有机化合物生物活性炭、膜处理

过滤(部分去除);消毒处理:氯、二氧化氯、臭氧、膜处理、紫外消

细菌和病毒

汞、铝等部分

氧化法:高镒酸钾;生物活性炭吸附(部分去除)

重金属(应急

状态)

化学氧化预处理:除藻剂法、高镒酸钾、氯;微滤法;气浮法;臭氧氧

藻类及藻毒素

化法

3.6.2供水安全保障

应急供水保障组应掌握供水单位的应急监测能力、深度

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启动时间、备用水源启动时间等,与

供水单位保持联络,第一时间向供水单位通报应急监测信息

制度,并在启动预警时第一时间通知供水单位。

供水单位应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可能影响取水口

的时间,及时采取深度处理、低压供水或启动备用水源等应

急措施,并加强污染物监测,待水质满足取水要求时恢复取

水和供水。当备用水源无法满足供水需求时,应使用应急供

水车等设施保障居民用水。

3.7物资调集及应急设施启用

应急物资管理部门日常应加强应急物资、装备、设施的

定期检查和维护,当启动预警时第一时间由应急物资保障组

负责物资调集并投入应急使用。应急物资、装备和设备清单

见附件内容。

3.8舆情监测与信息发布

综合组通过政府授权发布、发新闻稿、接受记者采访、

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借助广播、电视、

报纸、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客观向社会

发布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和应对工作信息,回应社

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对涉及特别重

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在

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

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信息发布

内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应对措施、需要

公众配合采取的措施、公众防范常识和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

况等。

3.9响应终止

1、响应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终止应急响应。

(1)进入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的污染物已成功围堵,且

清运至水源保护区外,未向水域扩散时。

(2)进入水源保护区水域范围的污染团已成功拦截或导

流至水源保护区外,没有向取水口扩散的风险,且水质监测

结果稳定达标。

(3)水质监测结果尚未稳定达标,但根据应急专家组建

议可恢复正常取水时。

2、响应终止程序

当满足响应终止条件时,由XX县人民政府终止应急响

应,现场应急指挥部随即撤销。必要时,及时通过新闻媒体

向社会发布应急终止消息。响应终止后,可根据实际情况,

继续进行一定频次的环境监测。

4后期工作

4.1后期防控

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在响应终止后

对事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采取措施妥善、合法处

置。

1、油品、化学品污染环境净化和消洗

油品、化学品能重新利用的则应回收再利用;不能重新

利用的,可交有资质单位处置;农药等毒性物质交与有资质

的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处置。

化学消毒法,把消防毒剂水溶液装于消防车水罐,经消

防泵加压后,通过水带、水枪以开花或喷雾水流喷洒。

物理消毒法,即用吸附垫、活性炭等具有吸附能力的物

质,吸附回收后转移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也可用喷射雾状

水进行稀释降毒。

受污染水体抽吸进入用活性炭设施净化处理后排入污水

处理站,废活性炭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2、被油品、化学品污染的河道或水库岸线

污染产生的死鱼、动物等打捞收集,并在保护区外远离

住房、道路、水源、农田、电线等僻静和地势高的合适地点

消毒填埋处理;洒消油剂或吸附剂进行消除;使用刷子或吸

尘器除去一些颗粒性污染物,或使用工具收集被污染沙石至

容器内,按危险废物处置。

3、被污染的土壤

使用工具将表层剥离装入容器,并委托有危险废物处理

资质单位净化处置;若环境不允许挖掘或清除大量土壤时,

可使用物力、化学或生物方法消除,如对地表干封闭处理、

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使用注水法使水位上升,收集从地表溢出

的水、或通过翻耕促进蒸发的自然降解法。

4、动物疫病污染源

在保护区外消毒深埋死畜,粪便一律焚烧;若为普通病

畜粪便,可在保护区外堆肥发酵,高温无害化处理。污染的

地面、圈舍、用具应彻底消毒,可用10%火碱水、20%漂白粉

消毒,第二天再消毒一次;如为烈性传染病,可每间隔1小

时消毒一次,连续消毒3次。污染的土层表面,应铲出15

厘米,再换上新土,避免重复感染,污染的土层消毒处理。

5、水藻爆发污染

藻类捕捞后运送到保护区外指定场所堆放,并采用沼气

发生池、搅拌发酵、除臭分解等无害化处理手段,使之成为

可利用的能源或有机肥料。

采用生物技术的方法:

(1)生物过滤技术:双壳软体动物、甲壳类浮游动物及

大型滤食性鱼类可起到过滤器作用,螺蚌等贝壳类动物和大

量的底栖动物,消耗着大量剩下和留下来的枝叶、残体、尸

体和排泄物,将水中浮游藻类和悬浮污染物进行生物过滤使

水质变清。

(2)生物操纵技术:操纵促进植食性鱼类(专门吃浮游

生物的)生长,如鳏鱼、端鱼等,降低藻类生物量。

6、参与现场应急的人员及工具

装备人员洗消。为减少污染的扩大、杜绝二次污染,在

处置过程中,要对警戒区作业人员、器材装备、进行彻底的

洗消,消除危化品对人体和器材装备的侵害,脱去所有个人

防护用品,及时用肥皂等清洗皮肤、毛发,避免有害物质被

人体吸收。洗消必须在出口处设置的洗消间或洗消帐篷内进

行,洗消液要集中回收,作为危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所有一次性的个人防护用品集中收集装入塑料袋或容器

内按危险废物处置,其他防护用品和救援工具则应清洗后晾

干保存。

4.2事件调查

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事件

调查,查明事件原因和性质,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和处理建议。

4.2.1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事故部门;

2、事故发生点经过、初步原因、事故损失情况;

3、事故现场人员情况、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4、受影响人群范围、数量,受影响时长;

5、事故影响范围,经济损失;

6、人证、物证、旁证,了解事故前的情况、事故中的变

化和事故后的状况;

7、其他有关内容。

4.2.2

事故现场调查完后应依据事故调查内容对事故进行分

析。通过事故分析,查明事故原因,理清事故责任。

事故分析的步骤和要求:

1、整理和阅读有关调查材料。

2、分析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性质、起因物、致

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行为、状态和环境影响等。

3、采用适当的事故分析方法确定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

因,进行责任分析。

4、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确

定直接和间接责任者。

4.2.3

1、事故调查分析后,应由事故调查部门编写事故报告(通

报),进行事故处理。

2、事故报告(通报)内容应包括:

(1)事故的基本情况,包括部门名称、发生事故的日期、

类别、地点、人员伤亡情况、经济损失等;

(2)事故经过;

(3)事故原因分析,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4)事故责任分析,包括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并

确定主要责任者;

(5)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6)事故纠正与预防的措施、建议。对涉及相关方的事

故,应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7)其它材料(包括影像资料、技术鉴定报告和图表资

料)。

3、根据事故报告(通报)中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结合部

门情况编制工作计划,组织落实整改工作。事故调查部门负

责检查、验证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4、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出现应急能力不足、应急措施不

到位等影响应急效果的情况时,应急责任部门应及时修订、

完善应急体系。完善本预案应急响应流程。

5、事故发生后,县财政局和县生态环境分局负责对事故

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核验。

4.3损害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由县生态环境分局同步组织开展

环境损害现场调查与监测,根据《XX县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见附件内容)对XX水库水源地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进行判

定,初步判定为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县生态环境分局

应及时制定评估工作方案,组织或委托相关机构按程序开展

信息获取、损害确定、损害量化等工作,判定是否启动中长

期损害评估及编写评估报告。初步判定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的,县生态环境分局组织填报损害评估简表。

评估工作完成后,县生态环境分局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

核,并于技术审核通过后20个工作日内,将评估报告修改

完善报送县人民政府和XX市生态环境局。

初步判定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阶段评估应

当于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判定为

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阶段评估应当于应急处

置工作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针对涉及面广、损害程

度深、因果关系复杂、取证过程漫长等情况特别复杂的突发

环境事件损害评估工作,经省生态环境厅批准,可以再延长

30个工作日。

4.4善后处置

1、损害赔偿

根据损害评估的相关方案,对事件中应急处置工作人员

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及时给予补助或

补偿;对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和污染发生地群众的经济损失根

据责任认定和评估结果,依法给予抚恤和补偿。

2、风险源整改

县生态环境分局根据调查和总结评估情况,向应急组织

指挥机构提出风险源管理、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预案管理

等水源地环境安全的改进措施建议。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

导下,相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改进措施。

3、污染场地修复

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后期污染

监测和治理,消除投放药剂的残留毒性和后期效应,防止次

生突发环境事件。事故场地及漫延区域的污染物清除完成

后,应对土壤或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部分污染物导流到水

源地下游或其他区域,应对这些区域的污染物进行清除。

5应急保障

5.1通讯与信息保障

县应急指挥中心与各成员单位要建立和完善通讯联络系

统。各单位要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并保证运行状

况良好,手机务必保持24小时通畅。

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现场应急工作组成员名单及联络方

式见附件内容。

应急组织指挥机构有权向有关单位索取与饮用水水源有

关信息,相关单位应全力配合提供相关材料。

由综合组通过政府授权发布、发新闻稿、接受记者采访、

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借助广播、电视、

报纸、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对外发布事件信息及应急处置进展

情况。

5.2应急队伍保障

构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队伍人员名单见附件内容。

由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协调办公室负责水源地应急预案的日

常管理,开展预案培训和演练、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能力评

估等工作。县人民政府根据应急队伍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组

织开展应急队伍培训,至少每年一次,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报

告、个体防护、应急资源使用、应急监测布点及监测方法、

应急处置方法等培训科目。

5.3应急资源保障

由应急物资所属部门负责应急物资的配备、保存、更新

及养护,根据事件和演练经验,持续改进提高药剂、物资、

装备的存放规范、应急设施的建设要求,确保事件发生时能

够快速高效的使用应急资源。

5.4经费保障

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需要,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县财政局审批后执

行,县财政局应保障资金到位。

5.5其他保障

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县交通运输

局对事件现场实施道路交通管制,保障运送应急救援人员、

物资器材所需车辆和道路畅通,满足应急处置工作需要。

县卫生健康局要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医疗

卫生机构应急救治能力。

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强化应急检测人

员培训,提升饮用水源卫生应急检测水平。

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协调受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居民转

移、安置,做好受难居民的临时救助工作。其他各部门应根

据需要做好其他善后处置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维持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维护社会稳

定。

6附则

6.1名词术语

6.1.1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

指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且具有一定取水规模(供水

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在用、备用和规划的地表水饮用

水水源地。依据取水口所在水体类型不同,可分为河流型水

源地和湖泊(水库)型水源地。

6.1.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指国家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障水源地环境质量

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以下简称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

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在水源保护区外划定准保护区。

6.1.3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风险物质

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表1、表2和表3所包含

的项目与物质,以及该标准之外其他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项

目与物质。

6.1.4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

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

输事故等因素,导致水源地风险物质进入水源保护区或其上

游的连接水体,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水源地水质超标,影响

或可能影响饮用水供水单位(以下简称供水单位)正常取水,

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

的事件。

6.1.5水质超标

指水源地水质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III类

水质标准或标准限值的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未包括的项目,可根据物质本

身的危害特性和有关供水单位的净化能力,参考国外有关标

准(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环境保护署等)规定的浓度值,

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会商或依据应急专家组意

见确定。

6.2预案解释权属

本应急预案由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负责解释。

6.3预案演练和修订

6.3.1

1、环境风险事故情况

上一轮预案发布实施后,XX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

源地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2、应急演练情况

上一轮预案实施期间,县生态环境分局根据相关规范要

求定期对XX水库水质进行采样监测,监测结果均满足《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H类标准限值;

并多次会同县级有关部门对XX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现场

视察;此外,定期对上一轮预案包含的通讯系统、信息报送

流程等是否正常运作进行检验。现场采样及视察照片见图

6.3-1o

图6.3-L现场采样及视察照片

6.3.2

1、预案演练

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负责会同县级有关部门根据相

关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全县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应急演练,做

好跨部门的协调配合及通信联络,确保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

通和统一指挥。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分析、评价,之后

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针对XX水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

的演练原则上每年至少一次,参与成员包括XX水库集中式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应急指挥机构主要成员单位。

演练内容:

(1)通讯系统是否正常运作;

(2)报警、信息报告程序;

(3)应急响应程序;

(4)现场应急处置、污染群众安置;

(5)信息发布情况。

2、预案修订

XX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和日常管理,

并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环境风

险现状的变化,及时组织修订、完善、更新本预案。

6.4预案实施日期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XX县XX水库集中式地表

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政办发[2018]71

号)同时废止。

7附件

7.1地理位置图(略)

7.2XX水库及备用水源饮用水保护区划分示意图

7.3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一、特别重大(I级)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生态破坏与环境污

染突发事件: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

中毒或重伤的。

(二)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三)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