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_第1页
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_第2页
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_第3页
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_第4页
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二、肿瘤分子诊断内容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四、肿瘤的免疫监控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第2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肿瘤自身原因

外因内因无限增殖转移空间资源

免疫监控

攘外

安内同流和污视而不见

肿瘤免疫监控失活功能丧失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第3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肿瘤自身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第4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肿瘤自身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LimitlessreplicativepotentialTissueinvasion&metastasisSustainedangiogenesisInsensitivitytoanti-growthsignalsSelf-sufficiencyingrowthsignalsEvadingapoptosis第5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肿瘤自身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Self-sufficiencyingrowthsignalsAutocrineloopsOver-expressionofreceptorReceptorisalways‘on’Downstreamsignals第6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肿瘤自身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ExternaltriggersIntracellulartriggersDeathreceptorsCaspasesSensors(8,9)Executioners(3)Evadingapoptosis第7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肿瘤自身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Insensitivitytoantigrowthsignals第8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肿瘤自身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SustainedangiogenesisVEGFFGF1/2ThrombospondinThalidomideAvastin第9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肿瘤自身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Tissueinvasionandmetastases第10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1、肿瘤自身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LimitlessreproductivepotentialHayflickhypothesisLimitednumberofdoublingsTelomeremaintenanceTelomeraseNotalltumorcellshavethispotentialTumorstemcells第11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免疫监视系统要素

识别力攻击力组成分工

快速反应特异反应

信息传递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2、免疫监控失调第12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免疫监视系统识别特异反应抗原递呈细胞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2、免疫监控失调第13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免疫监视系统攻击效应细胞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2、免疫监控失调第14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免疫监视系统与肿瘤发生证据体内细胞突变随时在发生,但肿瘤不是随时发生。免疫缺陷与肿瘤发生免疫功能与肿瘤发展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2、免疫监控失调第15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免疫监视系统与肿瘤发生肿瘤监控失常原因识别问题肿瘤自身免疫细胞隐蔽抗原来源与正常细胞相同抗原递呈功能缺失无视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2、免疫监控失调第16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免疫监视系统与肿瘤发生肿瘤监控失常原因杀伤问题肿瘤自身

免疫细胞杀伤免疫细胞抑制因子功能异常抑制性免疫细胞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一、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2、免疫监控失调第17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诊断预后评估判定治疗效果分子内容基因突变基因表达有无类型位置效应有无水平效应临床应用检测技术PCR基因测序蛋白芯片核酸杂交免疫化学第18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样本内容与遗传有关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PCR基因测序蛋白芯片基因测序免疫化学血液肿瘤组织血浆DNA变化血浆变中癌基因表达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肿瘤细胞的蛋白表达PCR第19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召开的人类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能够用免疫学、生物学及化学的方法检测。

第20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理想的TM

特异性高,对肿瘤与非肿瘤鉴别的准确性可100%。

敏感性高,能在极早期发现肿瘤的存在,不漏诊。

在体液中的浓度应与瘤体大小、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并可据此判断预后。

半衰期短,可根据其水平的升降监测治疗效果及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

检测方法灵敏可靠,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第21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包括测定血液、尿液中蛋白质(包括多肽)、脂类,糖类、核酸物质。第22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蛋白组学:引领21世纪生物科学1、蛋白检测蛋白组学代表着对有机生物、器官和细胞器中所有蛋白的特性、分子量、结构和生物化疗、细胞功能加以明确同时了解这些特性在空间、时间或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变化第23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蛋白组学相同的基因组不同的蛋白组第24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蛋白组学在分子水平上描述蛋白和DNA的特性是理清基因功能的关键基因组学蛋白组学DNAmRNAt-RNAt-RNAt-RNAt-RNA核糖体()

蛋白CHOPO4()

翻译后修饰XX具有活性的蛋白第25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2、蛋白组学第26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蛋白组学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SELDI)

化学表面–蛋白表达谱:疏水性H50–C9链H4–C16链

阳离子WCX2-羧酸盐金属离子亲和层析金属螯合物(Cu,Ni,Zn,Ga,Mn,…)常态NP20–SiO2阴离子SAX2–4O

铵盐PS-10orPS-20蛋白耦合抗体–抗原受体–配体

DNA–蛋白生物表面–蛋白相互作用检测:第27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2、蛋白组学第28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蛋白组学通过比较蛋白图谱可以容易地找出标志物SELDI技术比2DPAGE速度快,可重复性高这一技术用以发现多种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如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和膀胱癌第29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2、蛋白组学第30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蛋白组学FDA于2009年9月11日批准了OVA1试验

首个FDA获准的基于蛋白水平的体外诊断多因素指数检测首个FDA获准的用于卵巢癌术前和术后的预后检测在血标本中检测

5个蛋白

SELDI技术筛选出β2-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载脂蛋白A1、甲状腺素运载蛋白CA125预测良恶性可能第31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蛋白组学将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从实验室开拓到临床应用中基于一项前瞻性双盲的临床研究,纳入27个机构共516例患者269例患者只根据手术前信息进行评估247例患者根据手术前信息和OVA1结果进行评估OVA1检测能识别出额外的潜在恶性肿瘤患者能够在盆腔包块中检查出是否罹患卵巢癌,并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帮助病人和医护人员确定属于什么类型的手术,以及应该由谁负责实施。第32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2、核酸检测

血浆DNA(plasmaDNA)

又被称为循环DNA(circulatingDNA),是存在于循环血液中的细胞外DNA(cell-freeDNA),它可以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也可以游离DNA片断形式存在。由于健康状态下少量衰老死亡(坏死或凋亡)细胞的DNA的释放,健康人血液中存在一定量的游离DNA。同时,由于健康状态下,循环DNA的生成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对于健康人而言,血液中循环DNA的水平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恒定的低水平。循环DNA能反映人体内新陈代谢的状况,是健康评判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外周血液中的血浆循环DNA量和质的改变与多种疾病(包括肿瘤、复合性严重外伤、器官移植、妊娠相关疾病、感染性疾病、器官衰竭等)关系密切,因此血浆DN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指标,有望成为某些疾病早期诊断、病程监测、疗效及预后评估的一种重要的分子标志物。

(1)、血浆DNA含量检测第33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1)、血浆DNA含量检测血浆DNA浓度检测研究发现,正常健康人群循环系统游离DNA平均约为7ng/ml;肿瘤患者循环系统游离DNA水平明显升高,可达到29ng/ml;术后游离DNA水平迅速下降至18ng/ml,并随病情的好转进一步下降。这种游离DNA的升高可发生在肿瘤早期,出现于临床症状发生之前。由于血清标本来源方便和非侵入性等优点,因此血液中游离DNA定量检测可预测受检者早期肿瘤的发生风险,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第34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1)、血浆DNA含量检测第35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1)、血浆DNA含量检测第36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血浆DNA基因检测①检测DNA甲基化包括P16基因、MGMT基因、DAPK基因、TMS1基因、RASSF1A基因。②检测基因突变:K-RAS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FHit基因突变。③微卫星检测:MSA-2,3,4,5,12,16检测(1)、血浆DNA含量检测第37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血浆RNA检测

检测HER2/NEU以及HNrnp-b-1基因,文献报道联合两种基因可以发现100%肺癌患者。(1)、血浆DNA含量检测第38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2)、基因组检测

科学家们预计,当完成了人类基因组项目之后应该能够发现一些与人体常见疾病和性状相关的遗传信息。但人类基因组图谱公布之后大家突然发现,现实与预期的完全不同,科学家们居然一无所获。但我们真的就不能从人类基因组图谱当中发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吗?第39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基因组检测第40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2)、基因组检测Dual-specificityphosphatase6(DUSP6),monocyte-to-macrophage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protein(MMD),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ion1(STAT1),v-erb-b2avianerythroblasticleukemiaviraloncogenehomolog3(ERBB3),lymphocyte-specificproteintyrosinekinase(LCK).结论五个基因指纹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密切相关第41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基因组检测根据五个基因指纹RT-PCR检测的不同结果,用Kaplan-Meier法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Overallsurvivalandrelapse-freesurvivalareshownforthe101patientswithNSCLC(PanelAandPanelB,respectively)andforthe59patientswithstageIorIIdisease(PanelCandPanelD,respectively).Overallsurvivalisalsoshownfortheindependentcohortof60patients(PanelE),forthe42patientsinthiscohortwhohadstageIorIIdisease(PanelF),andforthe86patientsdescribedinanindependentsetofpublishedNSCLCmicroarraydata10(PanelG).第42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基因组检测70个预后相关基因表达谱监督分析van´tVeeretal.,Nature415,p.530-536,200270个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肿瘤标本第43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

细胞增殖

血管新生

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

局部侵犯

进入血管内、存活、外渗

细胞增殖血管新生

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

未知功能的基因

(25)70个预后相关基因与肿瘤细胞生物学各个方面均有关第44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基因组检测良好预后组患者没有一例复发MammaPrint:良好预后组 (n=23)不良预后组 (n=144)StraverMetal,BritCancerResTreat2009第45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如何评估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传统病理学标准OncotypeDX基因组学时代的新工具…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ER/PR

HER2肿瘤分期辅助化疗

基于电脑模式第46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RS

=+

0.47xHER2指数

-0.34xER指数

+1.04x细胞增殖指数+0.10x细胞侵润指数

+0.05xCD68-0.08xGSTM1-0.07xBAG1细胞增殖Ki-67STK15SurvivinCyclinB1MYBL2雌激素ERPRBcl2SCUBE2细胞侵润Stromelysin3CathepsinL2HER2GRB7HER2BAG1GSTM1参考基因Beta-actinGAPDHRPLPOGUSTFRCCD68Paiketal,NEJM2004;351:2817-2616个肿瘤基因和5个参考基因构成了OncotypeDX基因组,根据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计算复发指数:OncotypeDX21-基因复发指数第47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2)、基因组检测

低复发指数(RS)与最小化疗获益相关;

高复发指数(RS)与较好的化疗获益相关。

OncotypeDX复发指数提供了简洁、定量的个体预后信息,是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分期分级无关的独立指标。OncotypeDX第48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3)、microRNA检测第49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非编码-RNA:曾经被认为是毫无意义的「多余物」tRNArRNAsnRNAtmRNARnasePRNAvRNAsgRNAsMRPRNASRPRNAs端粒酶RNA转录/染色体结构调节因子转录调节因子蛋白功能调节因子RNA/蛋白定位调节因子RNA转录调节RNA

miRNAsiRNA

piRNA

反义

RNA编码蛋白的mRNA非编码RNA转录核仁小RNAs管家RNAs非编码-RNA在复杂的基因组学中起重要作用第50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microRNA(miRNA)是长度在18~25个核苷酸左右的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具有转录后基因调控功能。它由基因组DNA编码,在RNA聚合酶II的作用下被转录。这些小分子通过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silencingcomplex,RISC)靶向到达mRNA,进而行使阻遏翻译或引导酶切的功能。最近有研究表明,miRNA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调节细胞发育、分化、增殖、凋亡等。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第51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MiRNA生物合成基本过程MiRNA调控基因表达两种机制第52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53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microRNAs肿瘤形成诊断

预后miR-9神经母细胞瘤miR-10b乳腺癌miR-15,miR-15a白血病,垂体瘤miR-16,miR-16-1白血病,垂体瘤miR-17-5p,miR-17-92肺癌,淋巴瘤miR-20a淋巴瘤,肺癌miR-21乳腺癌,胆管癌,头颈肿瘤,白血病胰腺癌miR-29,miR-29b白血病,胆管癌miR-31结直肠癌miR-34a胰腺癌神经母细胞瘤miR-96结直肠癌miR-98头颈部肿瘤miR-103胰腺癌miR-107白血病,胰腺癌miR-125a,miR-125b神经母细胞瘤,乳腺癌miR-128胶质瘤miR-133b结直肠癌miR-135b结直肠癌miR-143结肠癌miR-145乳腺癌,结直肠癌miR-146甲状腺癌第54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microRNAs肿瘤形成

诊断

预后miR-155,has-miR-155乳腺癌,白血病,胰腺癌肺癌miR-181,imR-181a,imR-181b,imR-181c白血病,胶质瘤,甲状腺癌miR-183结直肠癌miR-184神经母细胞瘤miR-193胃癌miR-196a-2胰腺癌miR-221胶质瘤,甲状腺癌胰腺癌miR-222甲状腺癌miR-223白血病miR-301胰腺癌miR-376胰腺癌let-7,let-7a,let-7a-1,has-let-7a-2,let-7a-3肺癌,结肠癌

肺癌ChoWC.MicroRNAs:potentialbiomarkersforcancerdiagnosis,prognosisandtargetsfortherapy.IntJBiochemCellBiol2010.Cho

WC.OncomiRs:thediscoveryandprogressofmicroRNAsincancers.MolCancer2007;6:60.第55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肿瘤分子遗传学诊断第56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肿瘤分子遗传学诊断BRCA1andBRCA2arehumangenesthatbelongtoaclassofgenesknownastumorsuppressors.

Innormalcells,BRCA1andBRCA2helpensurethestabilityofthecell’sgeneticmaterial(DNA)andhelppreventuncontrolledcellgrowth.Mutationofthesegeneshasbeenlinkedtothedevelopmentofhereditarybreastandovariancancer.

ThenamesBRCA1andBRCA2standfor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1andbreastcancersusceptibilitygene2,respectively.

第57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肿瘤分子遗传学诊断Clonedin1995(Woosteret

al.)Mappedtochromosome13q12-1310,254kb(3,418aa)27exonsClonedin1995(Woosteretal.)Mappedtochromosome13q12-1310,254kb(3,418aa)27exons第58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肿瘤分子遗传学诊断第59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肿瘤分子遗传学诊断TypeofCancerGeneralPopulationThatWillDevelopDiseasePeopleWithBRCA1MutationWhoWillDevelopDiseasePeopleWithBRCA2MutationWhoWillDevelopDiseaseBreast12.5%55–85%33–86%Ovarian1.43%

28–44%10–30%Prostate4–6%12–18%

12–18%

Malebreastcancer

Lessthan1%6%4–14%Pancreatic

0.6%notapplicable6–7%第60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肿瘤分子遗传学诊断第61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肿瘤分子遗传学诊断ScreeningforBreastCancerMonthlybreastself-examClinicalbreastexamevery6months>25AnnualMammogram>25,Bi-annual>50Discuss+/-ofprophylacticmastectomywithMDScreeningforOvarianCancerAtleastannualrectovaginalpelvicexamCA125andtransvaginalultrasoundProphylacticbilateraloophorectomybyage35第62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肿瘤分子遗传学诊断第63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肿瘤分子遗传学诊断乳腺癌基因检测的意义

降低风险,安全更放心

保乳手术的术式选择:BRCA突变携带者乳腺癌复发或对侧乳腺癌风险可高达70%-80%,因此基因突变携带者不宜做保乳手术,还是以乳腺切除术为好。某些妇女可预防切除另一侧乳腺。

关心自己,更关爱家人

遗传性乳腺癌并非不可预知,关键在于加强监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果检出BRCA突变,可尽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癌症危险度,保障健康人生,同时,可以告知家族成员接受BRCA检测,了解自身癌症风险。第64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4)肿瘤分子遗传学诊断乳腺癌遗传检测适宜人群(如果有以下因素,强烈建议接受乳腺癌BRCA检查)

一个或多个直系亲属有乳腺癌史,如母亲或姐妹

家族成员里有早发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早于40岁

家族成员里两代以上出现乳腺癌患者

家族成员有双侧乳腺癌患者

家族成员里有卵巢癌患者

家族成员有男性成员乳腺癌患者

一个或多个家族成员携带BRCA基因突变,即遗传检测阳性第65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二、肿瘤的分子诊断内容9种预防癌症的生活方式

1、盯住你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亚洲人最好将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18.5至22.9之间。BMI计算方式为《体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

2、每天流汗30分钟:这是最经济实惠的防癌方法。运动可以调整血液中睾固酮与雌激素,保护女性对抗与荷尔蒙相关的癌症。

3、喝绿茶或咖啡:绿茶含有儿茶素及维生素A、C等抗氧化剂因此有防癌功效,咖啡也可以降低某些癌症发生率。

4、新鲜蔬果:建议青少年及成年人,应每天摄食9份蔬果。蔬菜类1份约为生重100公克,水果类约为150公克。

5、跳开脂肪诱惑: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指出,所有饮食构成要素中,脂肪与癌症关系最强烈,特别是乳癌、大肠癌。

6、多吃鸡、鱼,少量吃猪;戒烟、戒酒、戒槟榔

7、少盐、不喝含糖饮料:每天摄取的盐不超过6公克,少喝含糖分饮料,喝白开水最理想,天然果汁每天不超过150㏄,并且不吃发霉的谷类及豆类。

8、保持轻松的情绪减少压力:心情郁卒容易诱发癌症,许多罹癌的人回顾发病前两、三年,常是身心处于压力的状态。

9、喂母乳:建议母亲至少喂6个月母乳。研究指出,喝母乳的宝宝将来罹患血癌风险比较低,妈妈则可得到降低乳癌风险的好处。

第66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1、靶向治疗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及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肿瘤治疗性药物的开发从传统的广谱药向特异性更强的靶向药发展。与此同时,传统的标准治疗、同病同治也正逐渐向个体化治疗转变。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和最有效的手段。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试验结果表明:特异肿瘤分子标志物(靶标)是识别患者个体差异的重要依据,实现对这些肿瘤靶标的检测是个体化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对癌症患者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状态,已成为靶向治疗药物治疗肿瘤的必要前提。第67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1、靶向治疗肿瘤种类靶向药物检测基因检测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易瑞沙(吉非替尼)特罗凯(厄洛替尼)EGFRK-RASBRAFALK基因测序突变大肠癌西妥昔单抗/爱必妥K-RASBRAF基因测序突变乳腺癌曲妥珠单抗/赫赛汀HER2FISH检测基因含量黑色素瘤PLX4032

BRAF(v600e)基因测序突变胃间质瘤伊马替尼/格列卫c-kit基因测序突变以及基因检测表达第68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敏感性基因检测第69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

临床试验表明易瑞沙和特罗凯仅对10-30%的NSCLC病人有显著疗效。研究发现EGFR基因突变与NSCLC靶向治疗的疗效具有相关性,绝大多数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病人疗效显著。

突变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TKI的敏感性,并且可作为TKI治疗的有效预测指标。因此,检测EGFR基因突变对于指导NSCLC病人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0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明确指出:当K-ras基因如果发生了突变,则不建议病人使用特罗凯(Tarceva/厄洛替尼/Erlotinib)进行分子靶向治疗。因此在应用靶向肺癌治疗之前进行EGFR、K-RAS基因突变检测十分必要第70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第71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第72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EGFR18基因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检测图谱第73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EGFR基因19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检测图谱第74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EGFR基因20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检测图谱第75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EGFR基因21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检测图谱第76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敏感性基因检测

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4(EML4)编码蛋白N-末端部分融合至间变淋巴瘤激酶(ALK)的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重排为EML4-ALK,导致异常酪氨酸激酶表达。2007年Soda首次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标本中检测到EML4-ALK重排融合。此后,美国、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均有报道,但在未经选择的NSCLC中,EML4-ALK阳性检出率较低,约1.5-6.7%。初步的分组研究表明,在满足:1、EGFR阴性,2、不吸烟或少吸烟,3、肺腺癌的条件中,EML4-ALK融合基因阳性率相对较高,可达到13%-23%。

EML4-ALK阳性者的某些特征与EGFR突变者相似,但前者不能从EGFR-TKI靶向治疗中获益,因而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策略需要转变。在刚刚落幕的第46届ASCO年会上,Bang等报告了Crizotinib(PF02341006)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试验结果,针对ALK基因的小分子抑制剂Crizotinib在Ⅰ期临床试验中就显示出良好疗效。研究者认为,对于携带EML4-ALK融合基因的MSCLC患者,Crizotinib治疗的缓解率高,且安全性良好。目前,Crizotinib相关的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我们期待分子靶向治疗的又一新成员早日面世。

第77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敏感性基因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肿瘤分子研究的最新结果,表明EML4-ALK是对NSCLC基因变异分步检测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根据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所开展的靶向治疗EGFR、K-RAS检测项目,结合EML4-ALK融合基因分子检测,对拟行TKI治疗的患者,可以首先检测KRAS突变状态,排除阳性后对KRAS阴性者进行EGFR突变检测;若EGFR突变阳性,选择TKI治疗,阴性则继续行EML4-ALK检测;若EML4-ALK阳性者,可尝试针对ALK的靶向治疗。本中心希望在非小细胞肺癌人群分子分型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具备不同分子特征的患者得以接受最个体化的治疗。

第78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K-RAS、BRAF基因突变检测不能应用靶向药物EGFR检测突变无突变突变应用靶向药物Eml4-ALK基因检测无突变阴性阳性靶向ALK分子治疗第79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敏感性基因检测第80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大肠癌靶向治疗敏感性基因检测

针对晚期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药物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已被批准用于临床,比传统药物更有效,且副作用更小,有效地延长了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

2007年及2008年多项Ⅲ期临床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无论单药或联合化疗仅对K-RAS基因野生型的结直肠癌患者有效。K-RAS基因成为第一个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重要分子标志物。

2008年10月,K-RAS基因检测被写入最新版(2008年第3版)《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新指南传递给广大医师和患者两条重要的信息:一是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都应检测K-RAS基因状态;二是只有K-RAS野生型患者才建议接受EGFR抑制剂,如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包括单药或与化疗联合)治疗。

第81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大肠癌靶向治疗敏感性基因检测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K-RAS基因检测已经成为大肠癌患者治疗前必做的常规检查,是目前医生了解大肠癌患者癌基因状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并且成为能否报销相关抗EGFR治疗费用的依据。

K-RAS基因检测可以筛选出对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的大肠癌患者,实现肿瘤病人的个体化治疗,从而达到良好的预后。早期检测K-RAS还可以通过该基因的状态了解到病人的复发转移风险,为将来选择最佳治疗做好准备。

第82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大肠癌靶向治疗敏感性基因检测K-ras基因第2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检测图谱K-ras基因第2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检测图谱

第83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乳腺癌靶向治疗敏感性基因检测

Her-2属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为原癌基因编码的具有受体酪氨酸激酶(RTK)活性的跨膜糖蛋白,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25%~30%的乳腺癌为Her-2基因的扩增/过度表达。

赫塞汀是一种人源化的HER-2单克隆抗体,可有效阻碍HER2过度表达导致的肿瘤细胞生长。无论是单独使用、与标准化疗联合、还是在标准化疗之后使用,赫赛汀均能提高治疗反应率、无病存活期以及整体存活期,毒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较好地保证了HER2阳性乳腺癌妇女的生活质量。

第84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乳腺癌靶向治疗敏感性基因检测Her-2扩增的患者预后更差:

Her-2基因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预后指标。具有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缩短,肿瘤负荷更大,淋巴结转移几率高,复发风险高。

指导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选择:

相对于无Her-2基因扩增的乳癌患者而言,具有Her-2基因扩增的患者应用他莫昔芬(TAM)治疗后的死亡风险明显增高。提示具有Her-2基因扩增的患者可能不适合应用TAM作为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对ER阳性的绝经后患者,HER-2阳性者,来曲唑的疗效明显高于TAM。来曲唑对HER-2阳性患者的疗效优于阴性患者;TAM则相反,对HER-2阴性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阳性患者。第85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乳腺癌靶向治疗敏感性基因检测Her-2扩增患者辅助化疗药物的选择:

Her-2扩增的乳腺癌患者对CMF化疗方案的反应性降低;

Her-2扩增的患者,对高剂量强度的蒽环类药物方案敏感;

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对紫杉醇化疗的反应性明显高出HER-2阴性的患者。

筛选靶向治疗药物Hercepetin的使用者: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Trastuzumab/Herceptin对具有HER-2基因扩增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17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导致的HER-2基因数目相应的增加及不扩增的患者效果不佳。第86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Her2(-)Her2(+)FISH第87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甲状腺癌治疗相关基因检测

甲状腺癌发病机制中,基因突变在甲状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BRAF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BRAF基因编码蛋白是MAPK信号传导通路RAS→RAF→MEK→ERK中的重要激酶,15外显子的单个碱基错义突变(T1799A)导致翻译蛋白质600位密码子的缬氨酸(Valine)被谷氨酸(Glutamate)替换,成为活化蛋白质激酶(BRAFV600E)。BRAF激酶的持续活化,导致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持续磷酸化,MAPK信号传导通路持续活化,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BRAFV600E突变主要见于经典型PTC和微小癌,甲状腺非瘤性病变、良性肿瘤和其他类型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未发现BRAF变异,因此BRAFV600E可用于甲状腺癌的辅助诊断。针吸活检作为目前甲状腺肿瘤最常用的检查,对15%-20%的细胞组织难以明确性质;另一方面,针吸活检诊断明确的甲状腺癌,最终证实只有17%-5l%的准确率。因此需要新的方法提高对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进行BRAF基因突变可进一步提高术前细针抽吸活检(fineneedleaspiration,FNA)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率。

第88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甲状腺癌治疗相关基因检测第89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检测BRAF是原癌基因,编码的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参与调控细胞内多种生物学事件,如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研究发现,约66%恶性黑色素瘤存在BRAF基因突变,其中约80-90%为V600E突变。

新一代靶向药物PLX4032可选择性抑制BRAFV600E突变,I期临床试验(87例患者)表明,PLX4032治疗BRAFV600E突变型黑色素瘤的有效率高达81%,可使目标病变体积缩小≥30%。Ⅱ期临床试验(132例患者)截至2010年9月的数据显示,确证的反应率为52%。

第90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

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cnomics)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从基因水平研究基因序列的多态性与药物效应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点,从表型到基因型的药物反应的个体多样性。即:研究基因本身及其突变体对不同个体药物作用效应差异的影响,以此为平台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不良反应,减少药物治疗的费用和风险。通过对患者的基因位点进行检测,能进一步确定对特定药物具有很强敏感性或抵抗性的患病人群,从而指导临床开出适合不同个体的处方,使患者既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又能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达到个体化用药的目的。第91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1)、基因表达与用药

药物靶基因检测方法临床意义铂类ERCC1核苷酸修复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低表达使肿瘤对药物敏感抗微管类药物紫杉醇,长春新碱TUBB33型微管蛋白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低表达使肿瘤对药物敏感吉西他滨RRM1核酸核苷还原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低表达使肿瘤对药物敏感抗代谢药物TYMS胸腺苷合成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低表达使肿瘤对药物敏感伊利替康UGT1A1尿苷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测序检测突变判定伊立替康用药的毒性依托泊苷TOP2ADNA解旋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低表达使肿瘤对药物敏感芳香化酶抑制剂CYC19A1芳香化酶基因测序检测突变突变影响药物疗效第92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1)、基因表达与用药

ERCC1(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group1,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基因编码一种含有29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参与DNA链的切割和损伤修复,其表达产物与DNA修复酶缺乏互补基因F(XPF)形成紧密的异二聚体(ERCC1-XPF),具有损伤识别和切除5‘端的双重作用,在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excisionrepair,NER)中起到限速或调节的重要作用。铂类抗癌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形成铂-DNA加合物。DNA基因修复主要是由NER和链间交联完成的,而ERCC1是他们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参与NER过程并与顺铂耐药紧密相关的关键因子。研究表明ERCC1表达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这与ERCC1在DNA修复中的作用相关,尤其是ERCC1能使顺铂诱导的DNA络合物的清除增加,从而降低疗效。美国国家癌症综合治疗联盟(NCCN)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指南(第二版,2009)中明确指出:“在接受铂类化疗药物治疗前进行ERCC1mRNA的表达水平的检测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第93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1)、基因表达与用药

第94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1)、基因表达与用药

抗有丝分裂药物是化疗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与微管的结合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类:紫杉烷类(如紫杉醇、紫杉萜);长春碱类(如长春新碱、长春瑞滨)以及秋水仙素类。紫杉醇通过与微管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微管束,抑制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它使肿瘤细胞停止在G2期和M期,抑制细胞复制,阻止癌细胞增殖。细胞的微管蛋白分α,β两个亚型,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组成的单位,也是抗微管蛋白的主要作用靶点。β-微管蛋白Ⅲ基因(tubulinbeta-3chain,TUBB3基因)编码的3型微管蛋白与抗微管与抗微管化疗药敏感性的关系最密切。在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研究和临床研究中,都显示TUBB3mRNA表达水平与抗微管类化疗的疗效密切相关。第95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1)、基因表达与用药

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etase,TYMS)是DNA合成的关键酶,在DNA合成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是叶酸代谢循环中起中心作用的酶类之一,也是以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化疗的靶酶。5-Fu在体内须转化为相应的核苷酸类似物才能发挥细胞毒作用,其主要机制为转化为一磷酸氟代脱氧尿苷(FdUMP),后者与TYMS、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形成三联复合物,并抑制TYMS,阻碍dTMP的从头合成;并且以FdUTP或FUTP的形式掺入到DNA或RNA分子中,破坏其结构和功能。临床研究表明,在包括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头颈鳞状细胞癌等多种肿瘤患者中,TYMS基因低表达水平的患者接受氟类化疗的效果较好。所以,检测肿瘤患者中TYMS的基因表达水平可以预测氟类药物的疗效。第96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1)、基因表达与用药

核苷酸还原酶(ribonucleotidereductase,RR)是RNA合成的前体,它能使核糖核苷酸还原成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DNA合成和修复所必需的,是DNA合成通路中的限速酶,其包括2个亚单位:RRM1和RRM2。RRM1基因编码核糖核苷还原酶M1亚单位,是肿瘤抑制基因,能抑制肿瘤转移。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是嘧啶类抗代谢药,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DNA合成期即S期,使DNA合成发生障碍。RRM1是盐酸GEM耐药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美国国家癌症综合治疗联盟(NCCN)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指南(第二版,2009)中明确指出:“在接受吉西他滨药物治疗前进行RRM1mRNA的表达水平的检测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第97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1)、基因表达与用药

依托泊苷用药检测(TOP2A基因)

依托泊苷(etoposide)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是DNA拓扑酶Ⅱ(TopoⅡ)抑制剂。其抗癌机制是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形成药物-酶-DNA稳定的可逆性复合物,阻碍DNA修复。TopoⅡ抑制剂通过直接作用TopoⅡ或仅与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结合以影响TopoⅡ功能。研究表明TopoⅡα酶活性的降低或表达水平降低都会造成TopoⅡ抑制剂药物耐药。研究报道:高表达的TopoⅡα使用依托泊苷效果较好,低表达的TopoⅡα对依托泊苷药物耐药。第98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2)、基因突变与用药与顺铂化疗耐药相关突变点XRCC1突变点检测

XRCC1是碱基切除修复和单链断裂修复系统中的重要成分。目前XRCC1基因中已识别的氨基酸突变中与铂类药物敏感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194(Arg→Trp)和第399(Arg→Gln)密码子这两个位点。王中华等发现在XRCC1Arg194Trp基因表达中,携带Arg/Arg基因型的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失败的风险是至少携带一个Trp等位基因患者的3倍;携带XRCC1399Arg/Gln或Gln/Gln基因型的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失败的风险是XRCC1399Arg/Arg携带者的2.7倍。

第99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2)、基因突变与用药与顺铂化疗耐药相关突变点

XPD突变点检测XPD也称之为ERCC2,在DNA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XPD的多态性可以改变DNA修复能力,与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Hemminki等报道,携带312Asn/Asn的个体修复嘧啶二聚体的能力比野生基因型低50%。并进一步发现XPD312SNP变异数目与化疗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即含有变异型等位基因的个数越多,其中位生存时间越短。GSTP1突变点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1)催化谷胱甘肽与多种毒性复合物(包括铂类制剂)结合,形成低毒高水溶性物质排出细胞外。GSTP1-105基因型对胃癌病人接受含顺铂药物化疗敏感性产生影响,其中GSTP1-105Val/Val基因型的病人化疗有效率(67%)及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明显长于基因型为Ile/Ile和Ile/Val(21%和6个月)的病人,认为GSTP1-105的基因多态性检测可以预测胃癌病人对含顺铂化疗的敏感性及预后。第100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2)、基因突变与用药与5-氟尿嘧啶化疗耐药相关突变点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突变点检测

MTHFR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可将还原型叶酸转变成5-甲四氢叶酸(5-MTHF),从而使FdUMP、TS与还原型叶酸组成的三元复合物减少,削弱5-Fu的抗肿瘤作用。MTHFR基因具有多态性,其中最常见的是其第677位密码子发生的由T到C得变异(C677T),和第1298位密码子发生的由A到C得变异(A1298C)。具有变异型的癌细胞的MTHFR活性降低,细胞增殖速度加快,而对5-Fu的敏感性增高,MTHFR基因型的改变还可以影响叶酸的浓度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而改变肿瘤细胞的生长及其对化疗的敏感性。

第101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1)、基因突变与用药与5-氟尿嘧啶化疗耐药相关突变点胸腺嘧啶合成酶(TYMS)

多数临床研究显示,分析病患的TS3’-UTR可协助预测5-FU的治疗效果,并指出若检测出病患带有TS3’-UTR野生型6-bp同型合子基因,则建议应考虑以其他药物代替5-Fu或合并治疗。倘若可在化学治疗之前得知病患的TS3’-UTR基因型。即可协助临床医师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与计量,以使化疗的效果达到最佳,并使病患因药物副作用而产生的痛苦降至最低。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多态性的存在会影响5-Fu对结直肠癌的疗效。TS有三个最常见的基因型:2R/2R、2R/3R、3R/3R,其中3R/3R型更容易对5-Fu产生耐药。在5-Fu联合放疗的结肠新辅助化疗中,经试验发现TYMS2R/2R和2R/3R型的患者比TYMS3R/3R对5-Fu的反应更好且毒副作用更小。

第102页,共112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肿瘤临床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展三、肿瘤治疗的分子监控2、化疗药物治疗指导用药(2)、基因突变与用药

与吉西他滨耐药突变检测(RRM1)相关突变点—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和胰腺癌患者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RRM1)37AC-524CT的检测如果检测病人结果为37AC-524CT,则吉西他滨对其有高效率;如果为其他,则吉西他滨对其有效率正常。主要用于吉西他滨药物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尤其是检测结果为37AC-524CT,建议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