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作业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作业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作业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作业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作业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2016北京海淀二模)梁启超说:“欲救中国……非择一举国人所同戴而诚服者,则不足以结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以下历史文献能够体现这一说法的是()①《新学伪经考》 ②《孔子改制考》③《变法通议》 ④《应诏统筹全局折》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2.(2017北京东城期末)某同学对中国近代一人物总结了三个要点,即“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据此判断该人物是()A.魏源 B.洪仁玕 C.李鸿章 D.严复3.(2018北京丰台期末)下列言论,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机器制造之事,为今日御侮之资,为自强之本”②“国人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③“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④“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速立宪法”A.①④③②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4.(2017北京丰台期末)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某运动时说“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文化品格……更重要的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这场运动应是()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5.(2018北京西城五校联盟)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时代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民主共和名存实亡C.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D.袁世凯鼓吹“尊孔复古”6.(2017北京西城一模)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人士提出过很多主张。以下观点在提出时就得到群众广泛支持的是()A.王韬的“君民共治,上下相通”B.张謇的“富民强国之本实在工”C.严复的“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D.北大学生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二、非选择题7.(2015北京东城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材料二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应该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尊孔”与“反孔”的现象。(3分)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7北京大学特优测试)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存在人为加工改造的现象,突出表现在将原本属于生物学领域的进化论推演至社会学领域。这样做的目的是()A.回应社会主流价值的诉求B.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支持C.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D.进一步发展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2.(2016北京平谷一模)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只记载“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而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这说明()A.梁启超注重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梁启超强调修史论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C.梁启超全面否定旧史观,提倡新史观D.梁启超的史学观点为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3.(2018北京海淀期中)陈独秀指出:“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辑内御外,以拥护全体人民之福利,非执政之私产也。”此言论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A.清朝君主专制独裁 B.各派军阀拥兵割据C.袁世凯称帝的图谋 D.列强侵犯中国主权4.(2017北京四中期中)近代有学者写道:“资本家的政府想靠着大战,把国家界限打破……俄、德等国的劳工社会……不惜在大战的时候,起了社会革命……劳工主义的战胜,也是庶民的胜利。”该文最有可能发表在()5.(2017北京大学特优测试)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以下与鲁迅先生上述议论最为相近的是()A.中国当时的首要问题是温饱问题B.近代中国的笫一要务是谋求独立C.批判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D.主张全面学习和接受近代西方文化6.(2018北京朝阳期中)胡适说:“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这反映出当时()A.仍然坚守“华夷之辨”的文化认同B.思想家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C.进化论思想顺应了民族救亡的需要D.弘扬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的潮流二、非选择题7.(2017北京海淀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末,梁启超写了许多论述国民、国家和民族的文章。他认为“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他批评当时“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1901年后,他又提出“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等主张。他认为“国家者,则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则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作为20世纪初思想界的旗手,梁启超谋图把国人政治化为一个“民族”,借以完成他的民族主义理论的建构。——摘编自王春霞《清末梁启超的民族认同历程》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的民族国家观。(10分)答案精解精析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A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即借助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托古改制,符合这一要求的是《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故选A项。2.D根据材料中“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人物是严复,他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翻译《天演论》,批判君主专制,故选D项。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主张自由民主和改良,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洪仁玕是太平天国领袖,不赞成改良,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李鸿章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对变革社会制度,C项表述不符合题意。3.A本题考查近代思想发展的历程。①是洋务思想,②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③为三民主义的内容,④是维新思想,故A项为正确答案。4.D“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文化品格”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C民国四年即1915年,结合图片可知,漫画讽刺的是袁世凯的复辟帝制,这说明民主思想并没有被广大人民接受,中国有必要进行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指的是袁世凯篡权,与题意不符;漫画没有体现“尊孔复古”,排除D项。6.D王韬属于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其“君民共治,上下相通”主张在中国发展君主立宪政体,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故A项错误;张謇的“富民强国之本实在工”,主张“实业救国”,仅限于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故B项错误;严复的“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在当时仅限于一些资产阶级改良知识分子,故C项错误;北大学生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五四爱国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与题干中“提出时就得到群众广泛支持”相符,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答案(1)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儒学。(3分)时代背景: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奋起反击这股逆流,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展了新文化运动。(5分)(2)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来回答;第二小问,回答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即可。第(2)问采取辩证的方法来回答。B组能力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B当时社会主流价值是传统儒家思想,严复把进化论推演至社会学领域不是为了回应传统思想,故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把生物学的优胜劣汰引入人类社会,用以说明不进行变法中国将被淘汰,为维新派的制度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不是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故C项错误;进一步发展完善达尔文的进化论不符合严复所处的时代和个人主张,故D项错误。2.B根据材料中“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可知,梁启超认为研究历史必须让后人引以为鉴,强调修撰史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故B项正确。3.C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词“直接针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在当时直接针对的是袁世凯称帝的图谋,故C项正确。4.D依据材料中“劳工社会”“社会革命”“庶民的胜利”,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学者为李大钊,题干材料来自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故选D项。5.C根据材料中“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可知,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当时的首要问题是生存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谋求独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可知,鲁迅先生批判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全面学习和接受近代西方文化,故D项错误。6.C材料中“优胜劣败,适者生存”体现的是严复进化论思想,这与当时民族危机加深有关,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在“序幕”;D项是新文化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二、非选择题7.答案述:梁启超主张国家是人民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