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检测试题-10_第1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检测试题-10_第2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检测试题-10_第3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检测试题-10_第4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检测试题-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00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幼善读书,年十二,辞亲从师于江西,五年始归。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乡老先生见之,自以为不及。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豪姓杀人,久莫敢问,存至,按以州吏受赇,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存故与王安石厚,安石执政,数引与论事,不合,即谢不往。元丰元年,神宗察其忠实无党,以为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时起居注虽日侍,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自存始也。五年,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京师并河居人,盗凿汴堤以自广,或请令培筑复故,又按民庐侵官道者使撤之。二谋出自中人,既有诏矣。存曰:“此吾职也。”入言之。即日弛其役,都人欢呼相庆。有建议罢教畿内保甲者,存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国家根本久长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河决而北几十年,水官议还故道,存争之曰:“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卒辍其役。蔡确以诗怨讪,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确再贬新州,存亦罢,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岁余,加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扬、润相去一水,用故相例,得岁时过家上冢,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亲与酬酢,乡党传为美谈。召为吏部尚书。时朝廷朋党之论浸炽,存为哲宗言:“人臣朋党,诚不可长,然或不察,则滥及善人。庆历中,或指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为党,赖仁宗圣明,不为所惑。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由是复与任事者戾,除知大名府,改知杭州。存性宽厚,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其所守,确不可夺。司马光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存至,按以州吏受赇

按:按照B.而奏事必禀中书俟旨

俟:等候C.存与范纯仁欲薄其罪

薄:减轻D.至其所守,确不可夺

夺:改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存忠于职守的一项是①时学者方尚雕篆,独为古文数十篇②存乞复唐贞观左右史执笔随宰相入殿故事③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④故道已高,水性趋下,徒费财力,恐无成功⑤出赐钱给邻里,又具酒食召会父老⑥今日果有进此说者,愿陛下察之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存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就辞别亲人前往外地求学,他写的文章得到当地学术界前辈的高度肯定,显示了出众的才华。B.王存不因私人关系和官位而影响对政事的看法,王安石执政时多次邀请他去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C.京城沿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河堤来扩大住地,侵占官道,王存请求朝廷命令他们恢复大堤原貌,撤离官道,受到百姓的欢迎。D.面对朝廷愈演愈烈的朋党之论,王存进谏时引用历史事实,希望皇帝明察进言,不要冤枉好人,却因此得罪了当时掌权的人。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豪赂他官变其狱,存反为罢去。(2)神宗韪其言,听直前奏事。【答案】1.A2.D3.C4.(1)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2)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答出“认为……对”或“认为……正确”,亦可),允许直接在殿前(面前)上奏事宜。【解析】1.按:查办2.①②指其文学方面⑤写其对父老慷慨。3.请求朝廷责令修复河堤的不是王存,原文的意思是王存为民请命,解除了百姓的差役。4.(1)“变”“狱”各1分,正确补充省略成分1分,被动句翻译恰当1分(2)“韪”“听”“前”各1分。参考译文: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喜欢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去江西跟从老师学习,五年才回来。当时的学者正崇尚雕琢文字,他独自做了几十篇古文,乡老先生看了,自以为不如他。庆历六年,考中进士,调任嘉兴主簿,擢升上虞县令。豪族杀人,很久没有人敢过问这件事,王存来到后,以地方官吏收受贿赂为由查办,豪族贿赂其他官员改变他的案子,王存反而因为这件事被罢免离去。治平年间,进入国子监担任直讲。王存原先与王安石关系很好,王安石执政时,多次请王存来谈论政事,意见不合,王存就推辞不再前往。元丰元年,宋神宗通过观察觉得王存忠直诚实不参与结党,让他担任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当时修起居注的官员虽然每日陪侍在皇帝的左右,如要上奏事宜必须禀报中书等候皇帝旨意。王存请求恢复唐贞观时左右史执笔跟随宰相进殿的旧例,神宗认为王存的建议有道理,允许直接在殿前上奏事宜,这是从王存开始的。元丰五年,升任龙图阁直学士,任开封知府。京城沿汴河居住的人家,偷挖汴河大堤来扩大住地,有人请求命令他们修筑大堤恢复原貌,又按照民房侵占官道的规定让他们撤离。这两个计谋出自宦官,已有诏令。王存说:“这是我的职责。”入朝上奏这件事。即日解除了劳役,京城的人欢呼庆贺。有人建议废除对京城内保甲的训练,王存说:“如今京师士兵逐渐减少,再废除保甲不加训练,不是国家的根本久长之计。而且先帝不怕艰难做这件事,既已就绪,无故废除不行,不可。”黄河决口而北流几十年,水官议论还归故道,王存争辨说:“故道地势已经很高,水的本性是向下流的,改回故道白白浪费财力,恐怕无法成功。”最终停止了这件事。蔡确写诗发牢骚表示不满,王存与范纯仁想减轻他的罪过,蔡确被贬新州,王存也被罢免,以端明殿学士的职衔任蔡州知府。一年多后,任资政殿学士、扬州知府。扬州和润州一水之隔,采用以前宰相的旧例,能够过年时回家上坟,王存拿出赏钱发给邻里乡亲,又准备酒食召会父老,亲自和他们敬酒应酬,乡党传为美谈。征召为吏部尚书。当时朝廷朋党之论逐渐激烈,王存对哲宗说:“人臣朋比为党,确实不可助长,然而有时不加细察,就会滥及好人。庆历年间,有人指责韩琦、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结为朋党,仰赖仁宗的圣明,没有被迷惑。现在有进言这种说法的,希望陛下审察。”因此又与当时掌权的人相违背,除知大名府,改任杭州知府。王存生性宽厚,日常生活恭敬谨慎,不做欺诈过分的事,对于他的职守,坚持职守不可改变。司马光曾说:“在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住脚步的人,大概就是王存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高密孙氏素豪侠,人客数犯法。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孙氏惧,乃出贼。由是豪强慑服。举孝廉,修让邴原,融不听。时天下乱,遂不行。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复署功曹。时胶东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胶东人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融常赖修以免。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乐安不从命。太祖命修取统首,修以统亡国之忠臣,因解其缚,使诣太祖。太祖悦而赦之。袁氏政宽,在职势者多畜聚。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及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病卒官。5.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游学南阳,止张奉舍止:阻止B.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径:径直C.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少:同“稍”,逐渐D.因解其缚,使诣太祖诣:拜见6.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言终而修至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后献以事当死赵亦盛设兵以待C请救于太祖乃设九宾礼于庭D敢有不攻者与同罪失其所与,不知7.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七岁时丧母。因为母亲死于社日这一天,所以第二年邻里在社日这一天祭祀土地神时,王修触景生情,极为哀痛,请邻里停止了社日活动。B.王修被孔融召为主簿,任高密县令。贼人进入当地豪侠孙氏家躲藏,差役没法捕捉。王修率领差役和百姓包围了孙家,迫使其交出了作案之人。C.王修曾被袁谭征召为治中从事,多次受别驾刘献诽谤诬陷。后来刘献因做错事当判死罪,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使刘献得以免于一死。D.王修为官清廉,他在袁谭处任职时,袁谭手下有权势的人大多都积聚财物。可在太祖攻破袁谭后,却见王修家粮谷不满十斛,仅有书籍几百卷。8.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A6.A7.A8.乃礼辟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为治/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9.(1)张奉全家人都生了病,没有来探望他们的人,王修亲自留下来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的病好了才离开。(4分)(2)王修又说:“我曾蒙受袁氏厚重的恩德,如果能够让我收殓袁谭的尸体,然后再接受斩刑,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3分)【解析】5.止:住宿。6.都表承接7.“请邻里停止了社日活动”的表述有误,根据文意,应该是邻里为王修所感动主动停止了社日活动。8.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结合句意断句,断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9.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参考译文: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七岁时母亲去世。他的母亲是在社日那一天去世的,第二年邻里在社日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王修思念母亲,极为哀痛。邻里知道后,为此停止了社日活动。王修二十岁时,外出到南阳游学,住在张奉的家里。张奉全家人都生了病,没有来探望他们的人,王修亲自留下来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的病好了才离去。初平年间,北海的孔融召王修为主簿,任王修为高密县令。高密人孙氏向来强横任侠,他的门客屡次触犯法律。有百姓被抢劫,贼人进入孙氏门下,差役没法捕捉。王修率领差役和百姓包围了孙氏家宅,孙氏拒险坚守,差役和百姓感到畏惧不敢靠近。王修命令他们:“敢有不向前进攻的人,与孙氏一同治罪。”孙氏害怕,于是交出了贼人。从此,豪强们都因恐惧而屈服。荐举孝廉时,王修把机会推让给邴原,孔融没有听从他。适逢天下大乱,这件事没有实行。不久,郡中有人叛乱。王修听说孔融有危难,连夜赶往孔融那里。贼人开始造反时,孔融对身边的人说:“能冒着危难来的,只有王修而已!”话刚说完,王修就到了。后来王修又任功曹。当时胶东多有贼寇,孔融又命王修为胶东县令。胶东人公沙卢宗族强盛,他自己在房屋周围建立了防护沟,不肯听从官府的发派调遣。王修独自带领几个人骑着马径直闯进公沙卢家中,斩杀了公沙卢兄弟几人,公沙氏族人十分惊愕,没有敢妄动的。王修安抚了其余的人,自此贼寇逐渐止息。孔融每次有危难之时,王修即使是在家里休息归养,也没有不来的。孔融往往倚仗王修得以免于祸患。袁谭在青州时,任王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几次诽谤诬陷王修。后来刘献因做错事当判死罪,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刘献得以免于一死。当时的人因此更加称赞王修。袁谭与袁尚有矛盾。袁尚攻打袁谭,袁谭的军队战败,向太祖求救。太祖攻破了冀州后,袁谭又叛乱了。于是太祖带领军队在南皮县攻打袁谭。王修当时正在乐安运送粮食,听说袁谭处境危急,率领他带去的士兵和属下的从事一共几十人,向袁谭那里赶。到了高密县时,听到袁谭已死的消息,王修下马放声大哭,说:“没有了您,我能回到哪里去啊?”于是到太祖那里,请求太祖让自己收回袁谭的尸体,并把他葬了。太祖想看看王修的诚意,沉默着一声不吭。王修又说:“我曾蒙受袁氏厚重的恩德,如果能够让我收殓袁谭的尸体,然后再接受斩刑,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太祖称赞他讲道义,听从了他。太祖让王修担任督军粮,返回乐安。袁谭被击败后,全州的各个城池都顺从了太祖,唯独管统据守乐安,不愿顺从。太祖命令王修去取管统的首级,王修因为管统是亡国的忠臣,于是解开捆绑他的绳子,让他去见太祖。太祖很高兴,赦免了管统。袁氏统治之时政令宽松,在职的有权势的人大多都积聚了一些财物。太祖攻破邺城后,查抄没收审配等的家财物产数以万计。等到太祖攻破南皮县后,察看王修的家,家里粮谷不满十斛,仅有书籍几百卷。太祖感叹道:“王修作为士人真是名副其实。”于是以礼征召王修为司空掾,司金中郎将,后来升他为魏郡太守。王修治理政务,抑制豪强,扶助弱小,赏罚分明,为百姓所称道。王修病死在官位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贺小传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①,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③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注】①距驴:一种像驴子一样的动物。此处指驴。②欻:忽然。③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10.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语长吉之事尤备备:准备B.能苦吟疾书疾:快速C.恒从小奚奴,骑巨驴从:使……跟从D.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率:全,都11.作者“状长吉之奇甚尽”,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这一写作特点的一组是(2分)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②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③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④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⑥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A.①②③B.①②⑤C.③④⑤D.④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杜牧最早了解李贺才华,韩愈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李商隐依李贺之姊所叙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掇取轶事遗闻,有别于史传写法。B.李贺的诗歌创作往往心有所感,援笔即书,从不先得题然后为诗,也从不像别人那样凑合成篇,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诗作完成后常常弃置不再过问,所以,他的许多作品没有流传下来。C.绯衣人召李贺白日升仙的记载,虽然虚妄怪诞,但是作者言之凿凿,既表现了李贺英年早逝的悲哀,也为这位旷世奇才的诗人的去世渲染了奇幻的色彩。D.末段抒发了对李贺的惋惜和同情,其中作者亦有借题发挥之意。作者对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感愤、慨叹,也隐约曲折地表达出来。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答案】10.A11.B12.A13.(1)(4分)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2)(4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解析】10.备:完备,完全。11.①写李贺外貌之奇,②写李贺创作之奇,④写李贺创作之奇,⑤写李贺去世之奇,③⑥未直接写李贺。12.应该是韩愈最早了解李贺才华,杜牧曾为李贺集写序并详细描写他的奇异之处。13.(1)及,等到;已,止;各1分,大意2分。(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颁白,头发花白;各1分,大意2分。京兆杜牧给李长吉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讲述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参与游历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瘦弱的驴子,背着一个又旧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类似远古的篆体字或雷击后石头上留下的纹痕,说要召唤长吉。长吉全然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息断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向上冒,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的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唉,天空蔚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14.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B.今行而无信信:诚信。C.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15.下列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今行而无信秦王必喜而善见臣C.樊於期乃前曰乃今得闻教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组长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16.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17.将下列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4分)(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4分)【答案】14.B15.A16.D17.(1)就是太子不说,我也要来拜见您了。(只是)现在空着手没有什么凭信,那就无法接近秦王。(2)这样,将军的仇就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解析】14.信:凭信,信物15.A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C、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D、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来。16.“心狠手辣”不对1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1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做,视为B.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C.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D.使人耽之若是耽:耽误19.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如乐作焉B.意甚悦,固求市之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取。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本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4分)(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3分)(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3分)【答案】18.D19.C20.D21.(1)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因性情耿直而著称。(4分)(2)(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或采用课下注解:(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3)而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