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春一中高二年(文科)期末考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48分)1.《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故B正确。法律的儒家化的本质是礼法结合,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制度建构的问题,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礼制的影响2.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天人感应”思想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据此可以看“天人感应”有“限君”的意图,此题选B。3.“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这表明()A.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三教在互补中呈现融合C.儒学具有与时俱进精神D.儒学发展一度出现困境【答案】D【解析】据材料“内修禅学以修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了儒学,其原因是当时儒学发展受到佛、道的挑战,一度出现困境,故D选项正确;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是理学,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道教思想,无法体现三教在互补中呈现融合,故B选项错误;儒学具有与时俱进精神,过于抽象笼统,故C选项错误。故选D。4.黄宗羲曾提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顾炎武也说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下列对他们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推祟先秦时期封建制度B.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C.反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D.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说明黄宗羲批判专制制度。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故答案为D项。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在批判落后因素的同时,呈现出活跃的局面。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形成经世致用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端进行批判,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明清之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5.公元751年,造纸术开始西传,但直到1276年才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造纸术外传缓慢主要由于()A.文明交流途径有限B.传统科技的自身缺陷C.北部边疆战乱不已D.中国外交体制的封闭【答案】A【解析】7511276期间是欧洲和西亚的战争时期,和阿拉伯人的战争,和蒙古人的战争都会导致交通的中断,实际上900多年时候路上道路就基本中断了,都是靠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A正确;B、C和D说法不符合事实。6.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A.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C.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传统历法”,说明当时西方科学技术已传入中国。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7.周代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歌谣。《诗经》是周王朝约五百年间社会面貌的形象反映,被称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这表明()A.周朝统治者非常顺应民情B.诗歌能够真实地再现社会面貌C.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D.《诗经》是周朝制定政策的依据【答案】C【解析】材料“《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表明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8.据古文字学家研究,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用于称呼死去的父王的“帝”,与金文的帝(啻)考的“帝”和见于典籍的嫡庶的“嫡”,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词。这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色B.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C.皇权来源于宗法祭祀D.古文字是文明重要载体【答案】D【解析】“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用于称呼死去的父王的“帝”,与金文的帝(啻)考的“帝”和见于典籍的嫡庶的“嫡”,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词”说明古文字是文明重要载体,D正确;A、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A.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B.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C.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D.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对古代希腊文化中的哲学发展过程的掌握。公元前7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和社会,以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为代表。故A、B两项都只反映了题干中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故排除。D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体现题中的过程,符合。故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哲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10.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回应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这表明()A.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B.宗教改革阻碍科学革命的推进C.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背道而驰D.新教与旧教教义主张基本一致【答案】A【解析】从材料来看,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对哥白尼的学说进行了抨击,说明自然科学在此时依旧没有突破神学的束缚,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无法从材料中直接得出这一结论;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到文艺复兴的内容;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11.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这一思想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先定论”“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等信息可知,加尔文主张热爱世俗生活,这样就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故应选D项。民众对宗教的信仰并没有倒塌,“重建”的说法不准确,不选A项。加尔文倡导宗教改革形成了加尔文派,不是路德派,不选B项。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在弱化天主教的传统的禁欲主义束缚,不选C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12.法国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提出国家主权理论,认为国家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主权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具有不可转让性和永久性,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国家应按法律来治理。在当时,该理论()A.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具有反对教权的现实意义C.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D.标志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需要掌握宗教改革时期国家主权理论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时间“15301596”,运用所学知识从利用国家主权反对教权的角度思考,即可知道答案。13.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孟德斯鸠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伏尔泰的主张不同的是()A.反对君主专制B.法律是理性的体现C.主张君主立宪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A选项是两者共同的主张;B选项是孟德斯鸠的思想,不是伏尔泰的思想;C选项说法正确,都是二人的思想;D选项是双方共同的主张。14.卢梭声称,可以从感情、感觉和心灵学到经验的教训,学到理性所永远不能确立的真理。他的这种思想()A.摆脱了自然法则的制约B.充实了启蒙运动的自由理念C.凸显了激进的政治色彩D.否定了理性启蒙的历史作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卢梭认为理性之外的真理可以从感情、感觉和心灵的教训中获得,体现了充实了启蒙运动的自由理念,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自然法则的相关信息,排除A;卢梭的“人民主权”体现了激进的政治色彩,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所以选B15.从19世纪开始,西方绘画艺术的变化日新月异,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抽象主义。如果把这一发展过程描述的概括一点,基本上可以说是()A.主观因素完全取代了客观因素B.客观因素逐渐压倒了主观因素C.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D.客观因素部分取代了主观因素【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强调西方绘画艺术发展过程,其发展过程中主观因素占据优势地位,不断压倒客观因素的过程,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是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并非完全取代,排除。方绘画艺术发展过程是主观因素逐渐压倒了客观因素,而非客观因素逐渐压倒、部分取代主观因素,排除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16.某学者在论及西方历史上的某一文艺思潮说:“他们或对过去充满缅怀或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唯独对现实充满仇视。”此文艺思潮应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B【解析】浪漫主义对当时启蒙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现实感到失望,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体现了材料中的艺术特色,B正确;从材料可知,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的仇恨,正好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不是古典主义排除A;现实主义主要是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并没有对过去充满缅怀,排除C;现代主义文学集中表现自我,不太关注社会现实,排除D。17.康有为说:“人道……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至共和……盖自据乱进而升平,升平进为太平,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这体现了康有为()A.民主共和是终极目标B.坚持进化论的历史观C.借古讽今的宣传策略D.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康有为属于维新派思想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题干中人道、国家、君臣、立宪而渐至共和等内容体现出进化论的历史观,所以B项正确;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思想主张,但是不符合题干意图,排除D项。18.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B.奠定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西方的政治制度,是对洋务派的思的突破,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主张“中体西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了洋务派而非顽固派的政治主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9.1919年8月,商务印刷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这表明()A.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转型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C.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由1919年8月,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由“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结合所学可知文学革命的开展有利于文化的转型,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民主与科学;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白话文运动;D项与材料无关。!20.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说明当时()A.民族危机严重B.出现尊孔复古逆流C.强调文学应自由讨论D.社会急需思想变革【答案】D【解析】胡适认为,写文章应该言之有物,切忌无病呻吟,这是针对当时的时代而言的,他强调的是转变思想方式,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到体现;B选项错误,与材料内容不符;C选项材料没有涉及。21.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有效信息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B.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C.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变化D.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出,铁路、钢铁工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故A错误;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出现,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三次工业革命都促进生产动力发生根本变化,C表述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故D正确。22.毛泽东的某文献如下论述:“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该文献应该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材料关于中国革命性质的论述属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这篇文章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23.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答案】B【解析】根据“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应是一个民族,“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错误,排除A;孙中山认为中国应是一个民族,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民族反对外国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实现国家统一,故B正确;和共产党合作不属于民族问题,C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排除D。24.一位美国科学家指出,1960年,中国的二十五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B.教育深受计划经济影响C.中美教育差距大大缩小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Z&X&X&K]【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培养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工科毕业生数量多,这与当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有关,说明教育深受计划经济影响,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的相关信息,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中美教育差距大大缩小的相关信息,排除C;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所以选B点睛:理解材料中关键信息“1960年”“科学家和工程师”“工科毕业生”,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25.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并认为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这反映出当时()A.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B.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技能C.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D.办学思想体现兼容并蓄【答案】C【解析】“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并认为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主要是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说明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C正确;A不符合事实;B中职业化不符合事实;D是新文化运动时期。26.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说这是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违反了中央精神。”当时这一讲话的现实意义是()A.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C.有利于打破“右”的思想的禁锢D.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反对一些同志不能实事求是、不能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的讲话是有利于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的,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是1978年《光明日报》所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有利于打破“左”的思想的禁锢,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7.史学家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地理大革命”()A.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C.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答案】C【解析】材料主旨是“地理大革命”推动了“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所学,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所学,“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发展,但是不是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所以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旨是“地理大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B不符合材料主旨,并且根据所学,是工业革命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故排除B;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是政治运动,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所以D不符合题意,排除。28.进入20世纪以后,立体画派一改传统欧美画追求形象、逼真、写实的技法,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20世纪后现实主义画派盛行B.浪漫主义之风影响绘画艺术C.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视野D.艺术家善于运用“光”和“色”【答案】C【解析】19世纪以来的世界的文学艺术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现实主义画派盛行不是20世纪,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浪漫主义之风,应该是现代主义,故B项错误;材料“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体现了艺术家内心世界丰富,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进步,故C项正确;善于运用“光”和“色”属于印象画派,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29.1956年1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术、艺术、技术的水平,并使新一代得益。为了发展自由讨论,又必须与党内、党外各种各样的宗派主义门户之见进行适当的斗争。陆定一的言论()A.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去政治化的要求D.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1956年……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双百”方针的特点,“双百”方针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故A选项正确;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在文革结束后,故B选项错误;“学术问题去政治化”的说法过于片面,没有涉及艺术问题、技术问题,故C选项错误;“双百”方针也不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故D选项错误。故选A。30.1912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国家社会主义……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据此推断孙中山()A.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造中国B.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发展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D.认为铁路交通为国家富强的根本【答案】C【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时间不符,排除B。“铁路国有”不一定就是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排除A。D明显对材料解读有误。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致力于发展实业,这属于民生主义的范畴,故选C。31.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A.八股取士禁镏人们的思想B.儒学强调入与自然和谐相处C.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D.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答案】C【解析】李约瑟把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归结于儒家思想“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A选项错误,材料与八股取士无关;D选项材料没有提及。32.下表为全国1977年—1982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时间(年)参加高考人数(万人)录取人数(万人)录取率(%)1977570275%197861040.27%1979468286%1980333288%19812592811%19821873217%对参加高考人数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A.恢复高考制度B.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文革时期高考停止,1977年高考开始恢复,表格显示参加高考人数变化,C正确;A、B和D不符合题意。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官学教育“科举嚣张,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公元1179年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书院讲学形式活泼,主讲人不限于本院讲师,还可别请名师做临时主讲或作专题讲授;听讲者不限于本院生徒,四方学士都可前来。——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材料二(19世纪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克莱因特别提倡“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他长年的积极努力之下,哥廷根大学的整个自然科学终于脱离了哲学领域,并先后成立了数学、天文、物理、化学、技术和机械学院。……1898年,哥廷根大学与工业界之间的成功谈判,导致了“哥廷根应用数学与应用物理学促进协会”的建立。……从而成为当时唯一的一所发生了科学重心从人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转移的大学。——李工真著《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材料三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原本是晚清供官吏进修的机构,1917年蔡元培从欧洲留学归来就职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其摆脱了“官员预科学校”基调,设置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语言文学三大部分,聘用大量学贯中西的教师。北大改革的成功部分由于新教师质量高,部分也由于京师大学堂时代便有的师生讨论学术问题的传统……北大在“五四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标志着高等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费正清等著《剑桥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白鹿洞书院和德国哥廷根大学办学理念的异同。(2)根据材料三,指出北京大学办学理念发生的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答案】(1)同:探索新的办学方式;为现实需要服务。异:宋代书院旨在弘扬儒家的伦理道德:哥廷根大学把理论研究与工业实践相结合。(2)变化:从培养官员转变为培养现实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主导转变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解放:中国传统教育的启发;蔡元培的个人经历和改革精神。【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和二从办学方式的探究和服务现实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不同结合所学从宋代和哥廷根大学的时代特征回答即可。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培养人才和思想观念来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19世纪末民族危机、思想解放以及蔡元培个人经历回答。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

拉斐尔的圣母像集平易与庄重于一体,呈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他所创作的圣母,可谓是理想美的化身。

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像集纯洁和崇高为一体,体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永恒真实性。

达·芬奇一反前人的传统画法,把圣母玛利亚置于大自然,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19世纪时期以来的圣母像

俄罗斯的圣母像几乎淹没在金子和宝石的光泽中。

韩国人用他们自己的形象诠释了圣母,其圣母神态更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