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822738期_第1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822738期_第2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822738期_第3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822738期_第4页
高考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版第822738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通勤是指上班(学)的居民因居住和就业空间分离而产生的出行行为;过剩通勤是指在不改变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分布现状,实际平均通勤与最小通勤之间的差值。过剩通勤距离受居民的经济支付能力对工作、居住地选择的影响较大,其大小可以反映职住分离状况。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18—65岁年龄段居民的人口数量和平均通勤距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市最可能位于()A.河西走廊B.辽东半岛C.青藏高原D.珠江三角洲(2)该城市各年龄段居民中,过剩通勤距离最少的是()A.18—24岁B.25—34岁C.35—44岁D.45—54岁答案:DA【提示】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解析:(1)本题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了综合分析能力。【解答】(1)该城市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约1000万,且青壮年比例高,最可能出现在珠江三角洲。

故选D。(2)18—24岁年龄段的居民多为在校大学生或刚入职的年轻人,受经济收入的限制,他们或在单位居住或在单位附近租房,较少独立购房,居住和工作(或学习)距离较近,过剩通勤距离最少。

故选A。2、地铁的建成对沿线地区城市功能区演变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带动沿线地区城市化进程。下图为我国某一线城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中的8个站点及其周边土地主要用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枢纽站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交通换乘B.周边用地类型C.辐射范围D.距市中心远近(2)与一般站相比,中心站周边多为()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生态区(3)端头站周边城市化速度最快,这主要是由于()

①换乘最便利②服务业发展快③地价高④城市化起点低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CB【提示】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解答】(1)由图可知,两个枢纽站都是轨道交通的换乘站点,具有多个方向的运输优势,与辐射范围、距市中心远近、周边用地类型关系不大。

故选A。(2)由图可知,中心站点周边多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特色商贸等用地类型,这是因为中心站点附近土地租金较高,商业活动付租能力强。

故选C。(3)端头站位于地铁线路的尽头,要到达更远的地区,只能乘坐地铁到达端头站,再换乘其他交通方式,所以大量的人流在此停留会促进服务业发展,②正确;端头站相对其他站点来说位置较偏,原先的基础比较薄弱,人口密度较小,地价低,城市化起点低,所以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快,④正确。

故选B。3、城镇化是乡村—城市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地域空间和生活方式的转型过程。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城镇化过程会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城镇化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003—2016年长江三角洲地区()A.人口的空间分布趋向于分散B.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变小C.城镇化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D.城镇化使生态环境质量向好(2)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是城镇化过程中()

①人口集聚,治理难度加大②产业集中,治理效率提高③空间扩大,环境承载能力提升④生活方式转型,资源索取加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2003—2016年苏州城镇化指数变化大,其最主要原因是()A.苏州环境优美B.苏州市科技发达

C.国家政策支持D.上海市辐射带动

答案:DCD【提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及对策城市化的利弊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4、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一个是华尔街地区,白天人来人往,晚上人去楼空,成为“空心城”,另一个是以洛克菲勒大厦为中心的商业区,白天游人如织,夜晚歌舞升平,成为“不夜城”。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空心城”反映中心商务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B.建筑物高大稠密

C.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D.内部交通发达

(2)“不夜城”和“空心城”现象说明纽约城市情况是()A.逆城市化现象B.城市功能区产生分化

C.城市化速度快D.城市经济活动畸形发展

答案:C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由材料可知,中心商务区的华尔街地区,白天人来人往,晚上人去楼空,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形成了“空心城”。

故选C。(2)“不夜城”和“空心城”是由于纽约曼哈顿有两个中心商务区,分别集中在华尔街地区和洛克菲勒大厦为中心的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现象说明了城市功能区分化明显。

故选B。5、传统乡村聚落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程度比城市更高。苏南(江苏省南部地区)的地理环境条件比较优越,水乡泽国与鱼米之乡的称谓名闻天下。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将苏南地区的乡村聚落分为:岗地丘陵型、湖荡型、平原型、山地型和沿江圩区型五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乡村聚落形态的主要划分依据是()A.水体气候交通运输B.气候植被交通运输

C.地形植被农业生产D.地形水体农业生产

(2)苏南地区不同的乡村聚落()A.平原型建设基础较好B.山地型外观相对规整C.岗地丘陵型规模相对较大D.沿江圩区型多呈团块状分布答案:DA【提示】城乡区位分析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乡村聚落形态的主要划分依据。(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形对乡村聚落特征的影响。【解答】(1)根据乡村聚落的名称(岗地丘陵型、湖荡型、平原型、山地型和沿江圩区型)可知,主要划分依据是地形、水体、农业生产;苏南地区范围内,气候、植被、交通运输差异较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2)据所学知识分析,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建设基础较好,山地地区、岗地丘陵地区受地形制约,外观不规整,规模相对较小,沿江圩区型多呈条带状分布。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6、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③区(CBD)()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B.常住居民最多

C.商业活动频繁D.环境质量最差

(2)①②是以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A.与市中心的距离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D.交通通达度

答案:CA【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读图可知,③区位于城市中心,属于商业区,商业活动频繁。

故选C。(2)①②卫星城与市中心的距离相差不大,但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的通达度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引起了两地的地价差异。

故选A。7、某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欲在我国某城市建立商业销售网点,以便覆盖该区域。读该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条件B.交通运输C.人口分布D.行政干预答案:B【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读图,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多位于主要公路和公路附近,由于主要公路和公路附近交通条件更为便利,其地租相对两侧地区较高,导致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

故选B。8、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015年3月6日宣布,我国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对地观测卫星——“高分二号”正式投入使用。读图,回答小题。

获得该图像的主要技术手段是()。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A【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解析:A【解答】A9、“透水性人行道”是城市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透水性人行道”的结构设计和应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A.水汽蒸发减少B.地表径流增加

C.大气降水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

(2)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根治城市内涝问题D.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答案:D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比不透水人行道,增加了水的下渗,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得水汽蒸发量增加,A错误,D正确。

会减少地表径流,B错误。

由于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C错误。

故选D。(2)“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增加了水分的下渗,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减弱,故A正确。

会使得城市日较差减小,故B错误。

“透水性人行道”可以减少城市内涝,但不能根治,故C错误。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渗,缓解地下水水位下降,但是不会根治,故D错误。

故选A。10、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排水系统,可收集、输送和净化雨水径流。图5示意两种不同模式的植草沟结构,植草沟底部的渗排水管管壁有许多孔隙。研究发现,台阶型生态植草沟削减雨水径流量作用更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植草沟能缓解城市内涝,主要源于其()A.加快了汇水速度B.处理了径流污染

C.增加了雨水下渗D.加大了蒸发蒸腾

(2)植草沟底部的渗排水管管壁有许多孔隙,其主要作用是()A.减少水体含沙量,防止堵塞B.减少管道制作材料,节约生产成本C.吸附水体污染物,净化水质D.加大管道进水面积,提高排水效率(3)台阶型生态植草沟削减雨水径流量作用更强的主要原因是()A.增大坡面土壤孔隙,加快下渗速度B.减缓雨水径流速度,延长下渗时间C.增大植被覆盖程度,增强下渗作用D.增加径流下渗面积,增大下渗总量答案:CD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植草沟通过植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增加了雨水下渗,减少了地表径流,进而缓解城市内涝,C正确。植草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沟内地表径流的汇水速度,A错误;植草沟虽能净化水中污染物,但题干限定在缓解城市内涝功能上,B错误;增加蒸发蒸腾对缓解城市内涝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C。(2)结合上题和材料可知,植草沟可缓解城市内涝,地表径流通过植草沟下渗汇入地下,需要快速排走,多孔隙的排水管利于土壤中的水分快速进入管道排走,D正确。渗排水管管壁的许多孔隙对防止堵塞、净化水质的作用小,A、C错误;设置管壁孔隙,虽可减少制作材料,但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故选D。(3)削减雨水径流量主要是通过下渗作用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台阶型生态植草沟特有的台阶型构造减缓了雨水径流速度,延长了植草沟的雨水下渗时间,提高了植草沟的消纳能力,有利于吸纳更多雨水径流,进而增大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A错误、B正确;从图中看不出植被覆盖程度,C错误;台阶型的坡面并不能增加径流下渗面积,D错误。故选B。11、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答案:AD【提示】风沙地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地形地貌的分布。【解答】(1)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

故选A。(2)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分布广泛。

故选D。12、“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及其周边地区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到阳朔,有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总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A.石钟乳B.石笋C.石芽D.峰林(2)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交通运输建设,主要是因为喀斯特地貌()A.地形崎岖,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B.地势高,气候寒冷,多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C.山高谷深,山河纵列D.河流纵横,沼泽广布答案:DA【提示】喀斯特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地表形态相关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对交通运输建设影响。【解答】(1)在石灰岩地区,由于流水的长期侵蚀、溶蚀,形成一系列圆筒形或圆锥形的石峰,一般高达100米以上,远望如林,称为峰林,“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峰林。

故选D。(2)喀斯特地貌区由于受侵蚀作用强,地形崎岖,地表破碎,多地下暗河,地质条件复杂,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故选A。13、读“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洱海的成因是()A.人工筑湖B.火山口积水C.断层凹陷D.滑坡堰塞(2)大理古城聚落所在地地形较为平坦,该地形应属于()A.山体崩塌形成低地B.流水沉积而成的冲积扇

C.风力沉积而成的平地D.洱海侵蚀而成的平原

答案:CB【提示】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洱海的成因。(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解答】(1)根据图例断层陡坡范围可知,洱海的成因是断层凹陷。

故选C。(2)读图可知,大理古城沿河分布,位于河流出山口,为洪(冲)积扇,由流水沉积而成。

故选B。14、唐朝诗人胡瑜在《庐山桑落洲》中写道:“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1)桑落洲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地壳拾升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数家新住处”位于①岸B.适合建河港的是②岸

C.“古岸崩欲绝”位于②岸D.①处流速较②处要快

(3)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A.B.

C.D.

答案:DDB【提示】流水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15、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漫滩()A.一般出现在凹岸B.枯水季节接受堆积

C.侵蚀作用强于堆积作用D.洪水季节被淹没

答案:D【提示】流水地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解答】河流中下游易形成河曲,凸岸以堆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河漫滩一般形成于凸岸,A错误;

枯水季节河流水量小,河流搬运和堆积能力弱,B错误;

河漫滩一般形成于凸岸,其侵蚀作用弱于堆积作用,C错误;

洪水期水量大,此时河流水位高,河漫滩可能被淹没,D正确。

故选D。16、流水的搬运作用以机械搬运为主,包括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方式(下图)。流速不同、被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机械搬运方式也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中,三种搬运形式同时存在的月份是()A.1月B.3月C.8月D.10月(2)不同流速作用下同一粒径的砾石搬运形式为()A.流速较快时,以推移为主B.流速较慢时,以推移为主C.流速较慢时,以跃移为主D.流速较慢时,以悬移为主答案:CB【提示】流水地貌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解答】(1)三种搬运方式对应的流速和被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不一样,西北地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8月时水量最大,因此8月时三种搬运方式同时存在,故C选项正确。

故选C。(2)三种搬运方式对应的流速由快到慢分别是悬移、跃移和推移,故B选项正确。

故选B。17、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地貌广泛分布于()A.广东B.吉林C.四川D.新疆(2)这种地貌的成因是()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答案:DA【提示】风沙地貌解析:(1)本题考查风沙地貌。(2)本题考查风沙地貌。【解答】(1)图示地貌为风蚀蘑菇,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D正确。

故选D。(2)读图可知,该地貌为风蚀蘑菇,这种地貌的成因是风力侵蚀。

故选A。18、风蚀坑是在地表富含沙源沉积物且具有植被覆盖的地区,以风为动力,并受人类活动等作用影响形成的地貌。下图为青海省某县风蚀坑形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风蚀坑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风力强盛B.植被破坏严重C.粉沙表土深厚D.坡度较陡(2)甲处物质()A.可延缓风蚀坑扩展速度B.加速古风成沙出露地表C.逐渐堆积,变得越来越厚D.来源于背风坡的粉沙土(3)推测图示风蚀坑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风蚀坑不断加深B.风蚀坑积水成湖

C.风蚀坑坡度逐渐增大D.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

答案:BAD【提示】风沙地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解析:(1)本题考查风蚀坑的根本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本题考查风沙物质的来源,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风蚀坑变化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探究和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解答】(1)风力强盛是风蚀坑形成的动力因素;粉沙土和地表植被对古风成沙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人类破坏地表植被后,粉沙土活化,古风成沙受风力侵蚀,逐渐形成风蚀坑;坡度大小对风蚀坑影响不大。故B选项正确。

故选B。(2)甲处物质是重力作用下坍塌下来的粉沙土,其堆积在风蚀坑的侵蚀凹面处,部分或全面覆盖在古风成沙上,能够保护古风成沙暂时不被侵蚀,但随着堆积物受风力、重力等作用被侵蚀或搬运,古风成沙再次出露地表,遭受侵蚀,故甲处物质可延缓风蚀坑的扩展。故A选项正确。

故选A。(3)在该区域植被不断破坏的情况下,单一风蚀坑受风力、重力、流水等外力侵蚀会导致风蚀坑面积不断扩大,并与周边的风蚀坑相连,从而形成成片裸露古风成沙区,古风成沙在风力作用下发生移动,风蚀坑内出现流动沙丘;在风蚀坑发展过程中,重力、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相互作用,风蚀坑的深度、坡度会出现陡缓交替的现象。故D选项正确。

故选D。19、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空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由东北向西南减小B.由西南向东北减小

C.由东南向西北减小D.由西北向东南减小

(2)该区域沟谷发育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化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断层发育(3)该区域各级沟道中,修建大量的堤坝,其主要目的是()A.发电、灌溉B.拦泥蓄水C.航运、养殖D.防洪、抗旱答案:DCB【提示】风沙地貌流水地貌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读图,根据图示区域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土壤颗粒物是随着西北风从我国西北内陆及中亚沙漠地区迁移而来的。随着风速的降低,颗粒物粒径较大的先沉积下来,而颗粒物粒径较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物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故选D。(2)该区域沟谷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雨水冲刷形成。

故选C。(3)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海拔较高,地表沟壑多,地势起伏大;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区域植被覆盖差,水土保持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当地建有大量堤坝可以拦泥蓄水,防止水土流失。

故选B。20、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有上千个通向地下水道的石灰岩天然井,独具特色,天然井里储存的雨水曾是古代玛雅人唯一的淡水来源。该地区年平均气温20—29℃,年平均降雨量1500mm。下图为天然井形成过程不同阶段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尤卡坦半岛天然井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C.岩石风化D.风力侵蚀(2)部分尤卡坦半岛天然井可能变成旱井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B.纬度低,蒸发强烈C.井水易下渗D.人口增长迅速(3)推测尤卡坦半岛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可能是()A.攀岩运动B.跳水运动C.洞穴潜水D.登山运动答案:BCC【提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尤卡坦半岛天然井形成的主要原因。(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尤卡坦半岛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解答】(1)由材料可知,尤卡坦半岛气候湿热,天然井的岩石类型属于可溶性的石灰岩,易受流水溶蚀;读图可知,其形成过程为地下水溶蚀形成地下溶洞,随着溶洞溶蚀不断进行,溶洞规模不断扩大,最终顶部坍塌形成天然井。

故选B。(2)分析可知,该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岩石的透水性强,下渗严重,从而使天然井可能变成旱井。

故选C。(3)由材料“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有上千个通向地下水道的石灰岩天然井”推测,该地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是洞穴潜水。

故选C。21、读河流剖面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a、b对应的主要流水作用分别是()A.a—流水侵蚀b—流水侵蚀B.a—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C.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D.a—流水堆积b—流水堆积(2)与图中流水作用有关的典型地貌是()A.牛轭湖B.峡谷C.洪积扇D.冲沟答案:CA【提示】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流水地貌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a岸坡度陡,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岸坡度和缓,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2)受到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作用的共同影响,河道逐渐弯曲,最典型的地貌为牛轭湖;峡谷和冲沟为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冲积扇为典型的流水堆积地貌。22、“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四幅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应为()A.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④③②(2)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牛轭湖分布在河流的右岸B.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C.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D.交通便利,人口密集(3)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A.地势较高B.地形平坦C.降水较少D.风沙较大答案:CBB【提示】流水地貌区域的区位分析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特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1)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区时,因河流两侧的冲刷力不同,加上流水的侵蚀作用的影响。顺直的河流变得弯曲凹陷,弯曲的河流受流水的进一步侵蚀、冲刷,河流的弯曲程度不断加大,最后在洪水时期,河流截弯取直,原来的河道变成牛轭湖,因此河流的演变过程为①②③④。

故选C。(2)由牛轭湖的演变情况可知,该地河流以侧蚀为主,由此可得出该区域地势相对平坦,水流速度慢,B正确。

图中牛轭湖在河流的左岸,A错误。

牛轭湖分布的地区不一定降水丰富,C错误。

图中信息无法判断交通是否便利,D错误。

故选B。(3)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为地形平坦,与地势、降水、风沙作用关系小。

故选B。23、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答案:D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经济带来影响。因此,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是城归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故选D。(2)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使得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城归现象出现,大量青壮年人口回流,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故选D。24、陕西省中部某市以采煤及其初加工工业为主,重工业占据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较大。该市虽为陕西省的地级市,但人口仅为西安市的1/8,且大量外迁,被当地人戏谑的称为“空城”,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市人口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山脊纵横交错,对外交通闭塞B.煤炭趋于枯竭,资源型产业衰弱C.环境污染严重,危及居民健康D.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2)该市大量外迁的人口主体为()A.女性劳动力B.青壮年劳动力C.离退休人员D.大中专毕业生答案:D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该市单一和低端化的产业结构会阻碍经济发展,就业岗位有限,收入不高,迫使大量人口外迁谋生。

故选D。(2)由于就业岗位等限制,外出的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

故选B。25、读世界总人口推算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分别将达到()A.100亿、99亿B.100亿、90亿C.110亿、99亿D.110亿、90亿(2)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小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D.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答案:BD【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2)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解答】(1)根据图例可知,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为约为100亿,发达国家人口总数为10亿,则发展中国家人口约为90亿。

故选B。(2)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A错误;

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B错误;

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消费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大,C错误;

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故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影响,D正确。

故选D。26、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00-2013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的是()A.2003年B.2006年C.2009年D.2012年(2)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A.平均预期寿命缩短B.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老龄化的进程延缓D.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答案:DC【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图表信息的判断。(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解答】(1)读图,图中常住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2010-2013年间,曲线开始变缓,常住人口数量年增加量较往年增加量有所下降。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是正增长。所以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2012年,D对。

故选D。(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城市人口变动主要是人口迁入量较多,使得该城市老龄化的进程延缓,C正确;

平均预期寿命是评价一个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城市人口变动不会影响平均预期寿命,A错误;

大量外来人口迁入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加重,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复杂,B、D错误。

故选C。27、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调查显示:2019年春节7天长假期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4.2亿人次,整体出行趋势呈现“V”字形(如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除夕、初一两天出行人数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不利B.传统文化影响C.交通不便D.政治经济制约(2)春节前后的3-7日内全国普遍为晴朗天气,但国内出行人数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我国南北方地区表现最明显。其原因可能受下列哪种自然因素影响最大()A.气温B.降水C.交通D.地形(3)正月初六为出行的小高峰,这天下列哪个城市流入人口最多()A.广州B.重庆C.贵阳D.大连答案:BAA【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28、下图是我国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时期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时段人口不断增多B.处于③时间点时人口最少C.②~⑤时段人口不断增多D.人口增多的起始时间是③(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青藏地区C.东南沿海D.东北地区答案:CC【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考查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2)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答】(1)①~②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迁移率由零变为0.5%,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由小于零到等于0,人口总量减少,A错误。处于②时间点后,人口迁移率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但在增大,人口总数增加,所以②时人口最少,人口增加的起始时间是②,BD错误。②~⑤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迁移率为正值,所以人口不断增多,C正确。

故选C。(2)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说明该地人口迁入多,应是我国经济水平较发达地区,比较普遍存在于东南沿海地区,C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经济落后,没有大量人口迁入,A、B错。东北后期受资源、环境影响,发展较慢,没有大量人口迁入,D错。

故选C。29、读“我国6省区天然草地面积与理论载畜量散点图”,回答下列各题。

(1)比较6个省区,可知()A.内蒙古和四川的天然草地面积最广阔B.西藏和黑龙江的理论载畜量较大C.单位面积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最大的是黑龙江D.天然草地面积广的省区理论载畜量高(2)若对某省区天然草地面积进行动态监测,最适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PSC.GPRSD.GIS答案:CA【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天然草地面积广阔的是西藏和内蒙古,A错;理论载畜量较大的是四川和内蒙古,黑龙江最低,B错;单位面积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用公式:理论载畜量/天然草面积,黑龙江最大,C正确;天然草地面积广的省区是西藏,但理论载畜量不是最高的,D错。故选D。(2)对某省区天然草地面积进行动态监测也就是对面状地理事物进行动态监测,最合适的地理信息技术是用RS,省时,省力,A对;GPS用于定位和导航;GIS对数据进行分析。故选A。30、一到春节就变“空城”的深圳,2020年却显得格外特殊,不少人都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就地过年,以往的“空城”也变得热闹起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春节前从深圳流出的人口()A.多为老年人口B.多为少儿人口

C.春节后大部分返回深圳D.春节后大部分留在原地

(2)2020年国家号召就地过年是为了()A.缓解春运交通压力B.缓解旅游景区压力

C.减少居民交通开支D.减少人员跨区接触

(3)“空城”变得热闹起来,会导致深圳市()A.就业压力增大B.消费市场扩大C.居民生活不便D.生态环境恶化答案:CDB【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影响。【解答】(1)深圳外来打工人员多为青壮年,A、B错误;

打工人员春节后一般返回深圳继续务工,C正确,D错误。

故选C。(2)材料中提到2020年格外特殊,即2020年新冠疫情,国家号召就地过年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和跨区接触以控制疫情。

故选D。(3)深圳市人口增多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消费市场扩大,居民对物资等需求增多。

故选B。31、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甲到乙时段环境供给量曲线变化的出现,最可能是因为()A.生活质量提高B.政策改变C.科技进步D.人口数量减少(2)下列属于丙时段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消费水平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环境质量提升D.生态环境恶化

答案:CD【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据图可知,从甲到乙,环境供给量快速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人类获取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加。

故选C。(2)图中丙时段示意人口消费量超过了环境供给量,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所以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故选D。32、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乙、丁B.甲、丙C.乙、丙D.甲、乙答案:D【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答】图中乙年龄段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时,常常会将自己年幼的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导致甲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数量也较大,即这二者之间的迁移具有相关性。

故选D。33、老龄化系数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测度指标,依据联合国人口发展模式类型的划分,老龄化系数小于4.0%的地区为年轻型地区,4.0%与7.0%之间为成年型地区,超过7.0%为老年型地区。下图示意1990年、2000年、2010年、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系数空间格局演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A.大部分属于成年型地区B.深圳市老龄化水平较低C.各地均进入老年型地区D.香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2)东莞、深圳与大湾区其他地区老龄化系数差异明显的关键是()A.经济水平B.产业结构C.自然环境D.民族构成(3)为应对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措施是()A.充分利用人力资本进行技术创新B.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比重C.提升大湾区的社会福利待遇水平D.加大力度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答案:BBA【提示】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的影响主要人口问题及其措施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图中信息,2015年大部分属于老年型地区;深圳市的老龄化系数一直处于0~4%之间,老龄化水平较低;香港虽然老龄化系数最高,但是其人口总量并没有广州、深圳等地多,因此老年人口数量并不一定最多。(2)根据图中信息,东莞、深圳的老龄化系数较低,最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制造业集中,吸引大量年轻劳动力迁入;香港的经济水平较高;图中各地自然环境差异不大;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都以汉族为主。(3)充分利用人力资本进行技术创新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不适合再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提升福利待遇水平并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现代金融服务业对于解决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危机作用不大。34、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发展,出生且生长在城市的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多。下图示意我国某年不同年龄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回流农村的比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回流农村的比例总体较低,主要是由于()

①户籍制度严格②生活条件较稳定③回流成本较高④城乡生活方式差异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2)与1~4岁二代流动未成年人相比,13~16岁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回流农村更多考虑()A.收入水平B.受教育机会C.人居环境D.医疗保障(3)推测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回流比例最高的迁移类型是()A.省际迁移B.市际迁移C.县际迁移D.县内迁移答案:CBA【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抑制人口流动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本题考查人口回流的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1)二代流动未成年人的父母来城市时间较长,生活条件相对稳定,②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出生且成长在城市,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难以适应故乡的生活方式,也制约了回流,④正确。

故选C。(2)与1~4岁相比,13~16岁二代流动未成年人回流人数更多(或回流率更高),主要因为他们处在学龄,受入学制度等因素影响,在迁入地可能无法获得较好的教育机会,只得选择回到老家接受教育。

故选B。(3)进行省际迁移的人群社会融入度较低,亲朋好友较少,且往往难以融入外省大城市的生活,难以获得较好的配套条件,不稳定性较强,因此回流比例较高。

故选A。35、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已超过720万,离该市10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临界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1000万”的数值是()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人口的最大容量D.最适宜人口数量

(2)“1000万”是个不确定值,对其影响最小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A.土地面积B.对外开放程度

C.人口受教育水平D.消费水平

答案:CA【提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解析:(1)略。(2)略。【解答】(1)从题干信息可知,“1000万”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最大承载量,即是环境人口的最大容量,环境人口最大容量有临界性和警示性的作用。人口合理容量即最适宜的人口数量,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已迫近临界点,说明已经超出人口合理容量。

故选C。(2)土地面积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较大的变化,故对“1000万”没有太大影响。

故选A。36、图3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两个阶段的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两个阶段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第二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迁入地都位于东部地区C.迁入地都为特大城市D.迁出地都位于西部地区(2)下列关于我国第二阶段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错误的是()A.迁出地区人才流失较多B.农村产生留守儿童、留守老人C.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人口资源的优化配置答案:AC【提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7、吉林省白城市进行了“海绵城市”建设,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下图示意“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A.水汽输送B.降水C.下渗D.蒸发(2)白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条件有()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C.降水集中,多暴雨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3)白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可能带来的效益是()

①减轻洪涝灾害影响②增加空气的湿度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④减轻风沙影响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答案:CAD【提示】城市化的利弊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由示意图中的渗水槽、排水管、透水砖等可以看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下渗。C正确。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汽输送、降水、蒸发影响不显著,ABD错误。

故选C.(2)由材料”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说明该地排水设施不完善,有洪涝灾害发生,排除B;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

,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C;季节性冻土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D;材料说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平原区,说明该地地形平坦

,地表水流速慢,利于下渗,A正确。

故选A.(3)通过材料可知白城市受洪涝灾害影响,建“海绵城市”可以减轻洪涝灾害影响,①正确;白城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减少水分的

散失,增加植被覆盖率,可增加空气湿度,故②③正确;植被的增加能削减风力,且当地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情况

,故减轻风沙灾害是“海绵城市”工程的效益;水资源短缺情况只能缓解,而不能解决,故③错误,综上答案为D选项。【解答】此题暂无解答38、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雨水通过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实现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等。如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以下城市最适宜建设“海绵公园”的是()A.兰州B.乌鲁木齐C.拉萨D.杭州答案: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城市化的利弊水循环的意义解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对地形: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气候: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对水文:破坏河网系统,减少下渗。引发城市内涝、水质恶化。对生态: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解答】材料信息表明,“海绵城市”在降水量大的地区作用较大。兰州地处内陆,夏季风影响强度较小、影响时间较短,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兰州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A。

乌鲁木齐深居内陆,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稀少,因此乌鲁木齐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B。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降水相对较少,因此拉萨不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排除C。

杭州地处东部沿海,夏季风影响强度较大、影响时间较长,降水丰富,因此杭州是最适宜建设成“海绵城市”的,D符合题意。39、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盐场、渔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淮北盐场春季产盐量最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春季()A.蒸发量=降水量B.蒸发量<降水量

C.蒸发量>降水量D.蒸发量≥降水量

(2)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形成该渔场的主要条件是()A.大陆架宽阔,海水透明度高B.靠近河流入海口,寒暖流交汇C.地处亚热带海域,终年水温高D.海域深度较小,阳光透射量大答案:CB【提示】气候类型的判读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淮北盐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快,雨季未到,风力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产盐量大。选项C正确。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降水量均不利于晒盐,排除A、B、D。故选C。(2)根据舟山渔场位置判断,舟山渔场位于长江与钱塘江入海口附近,营养盐类丰富,加上北上的暖流和南下的寒流交汇,形成大型渔场,选项B正确。故选B。40、“森林城市”是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我国南京、成都和上海等地引入“垂直森林”的理念,正在探索“森林城市”建设的经验。“垂直森林”是披着植物外衣、具有生命的城市高层建筑。人们移树上楼,每层均栽种大小不一的乔木,座座高楼宛如耸立的垂直森林。楼内的生活废水、绿化用水和地下水可循环转化利用。人们生活在城市,也生活在森林中,鸟儿栖息在窗外树丛“垂直森林”成为人类、动物和植物共同的栖息之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城市用水紧张B.增加动植物栖息地

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D.促进城市空气流通

(2)“森林城市”建成后,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有()

①增大循环水量②导致水资源的短缺③减少地表径流④增加地下径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CB【提示】城市化的利弊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森林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城市更加宜居,C正确;

由材料可知,缓解城市用水紧张、增加动植物栖息地、促进城市空气流通,都是“森林城市”可以体现的功能,但不是主要的目的

,A、B、D错误。

故选C.(2)“森林城市”增加了城市的绿化面积,使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③④正确;蒸发和蒸腾增加,降水增加

,水循环量增大,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①正确,②错误。综上分析,①③④正确,故选B。【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1、下图示意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盐度①②③曲线所代表的海域,表层海水水温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2)③曲线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反复结冰融冰B.海域封闭

C.大量地表径流汇人D.全年多雨

答案:B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42、下图为某大洋海域多年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针对①②⑤⑥四处海水性质与运动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①处表层水密度最大B.②处表层水盐度最高

C.⑤处底层水温度最高D.⑥处表层水风浪最大

(2)关于图中洋流描述正确的是()A.①⑤处为寒流B.②⑥处为暖流

C.③④间洋流为暖流D.洋流由④流向③

(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①③处出现海雾概率较高B.②处降水比⑥处稍多

C.③⑤处出现暴雨概率较高D.④处渔业资源最丰富

答案:AC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3)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1)海水表层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①处水温最低,①处密度最大,A正确。

盐度受降水、蒸发量以及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图中的信息不能判断②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最高,B错误。

根据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的变化,底层海水呈低温状态,且随着纬度差异,水温变化不大,C错误。

⑥海域在大陆的西部,该海域的洋流为补偿流,风浪不是最大,D错误。

故选A。(2)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①、⑥处为寒流,②、⑤处为暖流;图中等温线越往北温度越低,该海域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大洋中部受西风带影响,③④间的洋流为暖流,且海水由③流向④。C正确,ABD错误。

故选C。(3)由分析可知,①③处于寒暖流交汇处,受其影响上空温度低,水汽易饱和,加之常有逆温现象出现,海雾发生概率较高,A正确,不符合题意;

②处暖流增温增湿,其降水概率比⑥寒流处高,B正确,不符合题意;

③⑤处水温高,海面上易形成气旋以及发展成为台风,对流雨和台风雨的概率高,C正确,不符合题意;

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寒暖流交汇③海域,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43、我国某地农民根据多年的经验,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对农业生产有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覆盖秸秆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减少蒸发

②增加地表径流

③增加下渗

④稳定地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农田覆盖秸秆的主要作用是()A.蓄水保墒B.防风固沙C.增加光照D.增大昼夜温差答案:B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1)覆盖秸秆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地面温度,减少蒸发环节;能有效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地表径流环节,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2)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增加下渗环节,能很好的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解答】(1)覆盖秸秆可减少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降低地温,减少蒸发,①正确,④错误;减缓水流速度,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③正确,②错误。

故选B。(2)农田覆盖秸秆可减少蒸发,增加下渗,起到了蓄水保墒的作用,A正确;

覆盖秸秆不能防风固沙,B错误;

覆盖秸秆会减少地面受到的光照,减小昼夜温差,CD错误。

故选A。44、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天空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有关图中①~⑤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冬季的西北季风有助于①环节实现B.从数量来看③等于④C.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对⑤环节的调控D.②环节需要吸收太阳辐射能答案:DC【提示】水循环的意义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表明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可以化为天空的彩虹”,表明水循环联系了大气圈;“融化

后渗入地下”,表明水循环联系了岩石圈,“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表明水循环联系了生物圈。因此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

的圈层有水、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②、③、④均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A、B、C不够全面,排除。故选

D.(2)我国冬季的西北季风由大陆吹向海洋,而图中①环节是海洋水汽输入陆地,因此冬季风不利于⑩环节实现,A错误;

读图可知,图中③表示海洋蒸发,④表示陆地降水,由于海洋面积大,水体多,因此从数量来看,海水蒸发量巨大,但大部分在

海洋上形成降水,陆地降水量远小于海洋蒸发量,B错误;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改变了径流的地区分布,图中显示,③环节为地表径流,C正确;

图中显示,②环节为海洋降水,降水是水汽凝结的结果,水汽凝结过程中是放热的,不需要吸收太阳辐射能,D错误。

故选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45、地表水、地下水是陆地水资源的两种存在形式。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过程线反映出()A.地下水水位季节变化较小B.水位变化与降水量同步C.高水位出现在6~7月份D.低水位出现在初春前夕(2)为合理利用区域水资源,华北平原在统筹兼顾地表水与地下水方面,应()A.雨季及时回灌抽水井,避免地面沉降B.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C.大量开发利用地表水,避免地面渍涝D.大打机井、深井,缓解春夏季节旱情答案:DA【提示】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解析:(1)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2)本题考查水循环。【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读图可知,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季节变化较大,A错;

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七月份降水最多,但地下水水位八月份最高,B、C错;

最低水位出现在二月底三月初,属于初春前夕,D对。

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过分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会导致地面沉降,因此可以在雨季及时回灌抽水井,避免地面沉降,A对;

跨流域调水不能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B错;

大量开发利用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补给减少,不利于统筹兼顾地表水与地下水,C错;大打机井、深井,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进一步下降,且华北地区夏季降水较多,D错。

故选A。46、滇中引水工程主要用于解决滇中地区生产生活缺水问题,水源来自金沙江,全程以自流为主。该工程于2017年开工建设,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下图示意滇中引水工程线路,下表示意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多年平均引水量的估算。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从水循环的环节看,滇中地区面临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量小②蒸发旺盛③下渗较强④径流速度缓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滇中引水工程受水区各市、州多年平均引水量的估算主要考虑()A.距水源地远近B.局部地形地势C.经济发展规模D.人均消费水平(3)环保专家评估后认为,滇中引水工程对金沙江下游地区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金沙江()A.地势高B.水量大C.水流急D.水质好答案:CC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水循环,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2)本题考查跨流域调水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3)本题考查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解答】(1)滇中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并不小,但季节分配不均,①错误;纬度较低,蒸发能力较强,②正确;云南多喀斯特地貌,下渗损失较多,③正确;径流缓慢有利于蓄水,而云南地势落差较大,径流流速较快,④错误。故C选项正确。(2)由表可知,昆明多年平均引水量遥遥领先,其他城市引水量相差不大,主要是因为昆明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需求量大。注意易混淆选项,水是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对人均消费水平影响较小。故C选项正确。(3)一般情况下,跨流域引水工程会导致引水口下游水量减少,进而导致水环境恶化。由于相对滇中地区其他河流而言,金沙江水量大,引一部分水于金沙江而言占比不大,却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滇中地区缺水问题。故B选项正确。47、温盐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北大西洋温盐环流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流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在高纬海域受密度的影响下沉到海底,深层海水向南返程流动。全球变暖将会威胁到该环流的正常运转,甚至可能导致其停滞。读“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图中甲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②海水结冰

③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蒸发弱

④洋流在向北流时不断蒸发

⑤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②③⑤(2)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北大西洋深层洋流流量增加B.欧洲西部地区水温升高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D.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答案:C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转偏向力不直接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①错误。

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升高,海水密度增加,②正确。

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度减小,③错误。

海水下沉可能是盐度增大,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④正确。

海水下沉可能是温度降低,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密度增大,⑤正确。

故选C。(2)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升高,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减弱会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故选D。48、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其地下水资源开采用于农田灌溉、煤炭开采与工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等。下图示意鄂尔多斯市2005~2014年平均地下水埋深与降水和蒸发量月变化对比。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地下水埋深3~7月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降水逐月增加B.气温回升快

C.植被下渗作用增强D.土壤透水性减弱

(2)对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人为因素是()A.煤炭资源开采B.工业用水C.农田灌溉D.城市生活用水答案:B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降水逐月增加,降水量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会增大,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会变浅,不会变深。植被下渗作用增强,地下水的水位应该上升,埋藏深度会变浅。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增加,地下水的埋藏深度会变深。春季气温升高,土壤变得疏松,土壤透水性会增强。(2)煤炭资源开采,不会影响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农业灌溉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增加。工业用水不具有季节性的变化。城市生活用水不具有季节性变化。49、我国海洋专家对东海中部海域沿30°N纬线的海水性质进行了垂直采样研究(下面左图),并绘制了沿30°N海域甲-乙冬季表层、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状况图(下面右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甲海域表层盐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入海径流B.黑潮暖流C.海陆位置D.大气降水(2)导致乙海域表层、底层海水温度差异比甲海域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纬度位置②海域深度③洋流性质④太阳辐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C【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水的盐度。(2)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解答】(1)据图可知,甲海域在长江入海口附近,有来自陆地的淡水河流汇入,对盐度起到稀释的作用,因此甲海域表层盐度较低,A正确。

故选A。(2)读“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状况图”可知,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温度均较低,且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温度大致相当。甲海域水较浅,因此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温度相差不大;与乙海域相比,甲海域受冬季寒流的影响更大,因此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温度都相对较低。海水深度和洋流是影响甲海域表、底层海水温度特点的重要因素,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故选C。50、“相约去看海”一度成为武汉夏季内涝的代名词。“雨水花园”通过滞留雨水、增加下渗来补充地下水,降低地表径流的洪峰并净化水质,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再回收利用设施。近年来,通过“雨水花园”等相关措施,武汉内涝问题明显缓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武汉城市内涝多发的实质是()A.降水量较大B.降水强度大C.地表径流大D.地下径流大(2)缓解武汉城市内涝措施可行的是()A.在易涝地区的周围筑坝,防止径流汇入B.增大空气流通,加大地面蒸发C.增加易涝区的海拔高度,减少径流汇入D.减少地表硬化,增加径流下渗(3)推测“雨水花园”土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是()A.种植土层砂层砾石层B.种植土层砾石层砂层C.砾石层种植土层砂层D.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层答案:CD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武汉城市内涝的实质是城市内部地表硬化面积大,使得水分难以下渗,地表径流大。

故选C。(2)分析可知,武汉城市内涝多发的实质是地表径流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地表径流来缓解城市内涝,减少地表硬化,增加径流下渗,可以有效减小地表径流,D符合题意。

故选D。(3)根据材料可知,“雨水花园”可以滞留雨水并净化水质。种植土层颗粒最小,因此需要布置在最上层以起到滞留雨水的作用;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砾石层颗粒最大,布置在最下层可增加过滤后雨水的下渗速度,A符合题意。

故选A。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51、城镇化的意义(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____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____;城镇基础设施、____和____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镇里建筑____,人口密度和____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____。(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城镇化伴随着____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____;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____。(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____,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____,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答案:

工业

产业结构

公共服务设施

住宅建设

密集

居住密度

利用效率

污染物

环境质量

城乡居住环境

完善

缩小解析:本题涉及知识点为城镇化的意义,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简单,理解记忆即可。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及标志是解题的关键。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因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同时,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等建设有助于拉动内需。(2)因城市人口密度大,二、三产业集中,因此用地紧张,地价较高。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城镇里建筑密集,多高层建筑,居住密度大。(3)城市人口和交通工具密集,二、三产业集中,自然环境被干预、改建强烈,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尾气等排放大量污染物,环境质量下降,环境问题突出,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城市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城乡居住环境,应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4)城市经济较发达,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52、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在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____偏,在南半球向____偏,在赤道上不偏移。答案:

左解析:略5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____,土地易退化。答案:稳定性较差解析:略54、读“非洲南部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F六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6月22日,白昼时间最短的是____;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点是____;若B点的地方时为9时,则地方时为8时的点是____。(2)图中洋流从性质上来说属于____,它对非洲大陆东岸的气候具有____的作用。F点附近大陆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____。(3)图中河流自东向西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河流平直河道的____(北或南)岸易被河水侵蚀,部分泥沙在河流的____作用下到达海洋。答案:(1)

A

A

D

C(2)

暖流

增温增湿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

搬运解析:本题主要运用非洲为区域背景来考查自然地理中地球的运动、洋流、气候、地形等基础知识,旨在考查知识运用能力和阐释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A~F六点中,A点纬度最低,因此线速度最大;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南昼越短,因此白昼时间最短的是F;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D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此时有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度,因此是D点最大;B点位于30。E,当地方时为9点时,8点所在的经线与其相差15度,且位于30。E以西,因此地方时为8点的经线是C点所在的15。E。(2)图中的洋流自北向南流,由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为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3)河流自东向西流,该地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因此河流南岸水流速度快,河岸容易被侵蚀;部分泥沙会在河流的搬运作用下汇入海洋。小提示:55、城镇景观反映某种____。答案:价值追求解析:略56、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波,B表示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地震波B速度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态,F面是____界面。(3)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和____。答案:

横(S)

纵(P)

A波传播速度较慢,B波传播速度较快

消失

突然下降

固、液

古登堡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横(S)波,B表示纵(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