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七大病害_第1页
小麦七大病害_第2页
小麦七大病害_第3页
小麦七大病害_第4页
小麦七大病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七大病害

一只兔子在吃饭2018.4.12021/3/29星期一1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在过去60年大流行主要发生在2010年和2012年,中等流行主要发生在2013—2016年。2017年全国小麦赤霉病主要在湖北、安徽等沿江地区发病较重;沿淮地区感病品种发病较重;其他地区发病较轻。小麦赤霉病严重影响作物产量,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2021/3/29星期一21.1发生地区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于全世界穗期多雨、气候潮湿地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近年来随着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如群体密度增加、感病品种的推广和秸秆还田面积增加等,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有北扩的趋势。沿淮地区已成为小麦赤霉病的重发区。2021/3/29星期一31.2小麦赤霉病菌产生的毒素小麦赤霉病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雪腐镰孢菌烯醇(NIV)、玉米赤霉烯酮等多种毒素。DON可导致动物拒食,食用后可导致呕吐(也称“致呕毒素”),还可导致作物免疫下降和致畸。玉米赤霉烯酮可导致怀孕母畜流产。我国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小麦和玉米中DON的限量指标为1mg/kg。2021/3/29星期一41.3病害加重的原因1.3.1菌量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在2%~10%,高于1%的流行指标。1.3.2品种抗病性宁麦、扬麦和镇麦系列等为较抗品种,其它多数为感病品种。2021/3/29星期一51.3.3抽穗扬花期的气候条件气温在15℃以上的连续2~3个阴雨日,病害就可能流行。目前小麦田间的群体量加大,田间的郁闭度高,冠层的湿度较高,会加重小麦赤霉病的发生。陈研究员介绍到,秸秆还田后,地表秸秆量上升,菌量大幅度增加,促进子囊壳的产生和孢子释放,提高了病害的流行风险和程度。随着秸秆还田措施的推广,菌量的影响力度在逐渐减小。另外,近几年小麦播种期逐渐推后,成熟期随之推迟,造成后期温度条件更易诱发赤霉病。2021/3/29星期一61.4小麦赤霉病菌的化学型根据产毒素类型的差异可分为3个化学型:3-AcDON、15-AcDON和NIV化学型,其中,3-AcDON化学型菌株致病力和产毒能力最强。我国来自温暖地区的小麦赤霉病菌为3-AcDON型,来自冷凉地区的赤霉病菌一般为15-AcDON。淮南和沿淮麦区主要以3-AcDON为主。2021/3/29星期一71.5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1.5.1农业防控由于小麦种植轮作无法实现,田间群体密度难以下降。建议适期播种,避免过迟播种。改进秸秆还田技术,减少土表的秸秆残留。2021/3/29星期一81.5.2抗性品种抗性品种可降低后期防治压力。国家区试感病品种一票否决。江苏小麦审定要求为:淮南地区、沿淮南部地区尽量选用中抗品种,淮北地区不要选择高感品种,尽量选用抗性品种。陈研究员推荐,抗性较为稳定的品种包括扬麦158号、扬麦14号、宁麦9号和宁麦13号。沿淮品种推荐淮麦20号、郑麦9023号,其防治效果稍好。2021/3/29星期一91.6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控1.6.1化学防治策略预防为主、把握适期。1.6.2防治适期扬花初期“见花就打”、“遇雨再打”,隔5天左右打第2次。1.6.3用水量、防治器械用水量推荐450L/hm2药液。防治器械中的弥雾机防治效果最好。2021/3/29星期一10氰烯菌酯防病效果稳定。氰烯菌酯·戊唑醇可同时防治赤霉病和白粉病。多菌灵或含多菌灵的杀菌剂成本较低,兼治白粉病。近年来登记了一系列含戊唑醇的配方,戊唑醇的含量低(<10g)效果不理想。甲氧基丙烯酸酯类(QoI)类杀菌剂可促进毒素的产生。2021/3/29星期一11陈研究员介绍到,农业部目前登记的200多个品种,90%为含多菌灵的复配剂,由上世纪70、80年代使用至今,其优点为效果好,成本低。但抗性频率上升,江苏沿江、沿淮地区,例如安徽等地区,近年来病菌开始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上升,用药次数增加。陈研究员建议对多菌灵产品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更换戊唑醇等药剂或混合使用。他强调,光靠药剂或者光靠品种,已经不能实现对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控,要“品种+药剂”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实现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控。2021/3/29星期一122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小麦最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典型症状为叶片表面产生绒毛状菌丝,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即分生孢子。小麦成熟时,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即白粉病菌的有性世代闭囊壳。2021/3/29星期一132.1病原菌小麦白粉病原有性态为禾布氏白粉菌(Blumeriagraminis),属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危害小麦的为该菌的小麦专化型(Blumeriagraminisf.sp.Tritici)。该病原的无性态为串珠粉状孢(OidiummonilioidesNees)。2021/3/29星期一142.2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气候因素小麦白粉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17℃左右,不耐高温。小麦白粉病病菌生长对湿度的要求不高,相对湿度0~100%都能生长,相对湿度高更适合生长,其分生孢子对紫外光和直射阳光敏感。小麦白粉病病菌在流行季节喜降小雨,短时大雨对白粉病的流行不利,主要原因是孢子不耐大雨冲刷。2021/3/29星期一152.3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近两年,各地普遍发病,其中淮北、沿海等地发病重,部分地区发病程度为近10年中最重,很多田块小麦功能叶受损,不少田块白粉病甚至扩展到穗部芒上。很多地区药剂防治的效果不理想。冬天气温较高,春天阴雨日多,发生早(比往年提早20天以上),4月中、下旬已发病严重。2021/3/29星期一162.4小麦白粉病的防治2.4.1农业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扬麦、镇麦系列品种相对耐病,可因地制宜种植;合理施用氮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2021/3/29星期一172.4.2化学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该措施重点是保护上部功能叶,孕穗至扬花期,当上半3张功能叶病叶率达5%左右或病株率达15%左右时,应进行防治。早春病株率达5%的田块可进行防治,以减轻后期的防治压力。2021/3/29星期一18陈研究员讲到,白粉病“一喷三防”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发病初期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效,因此须加强病情监测,发生期提早时需相应提早施药防治。近几年三唑类农药的用量加大,病菌已产生一定的抗性,可轮换用药如醚菌酯等。陈研究员推荐防治药剂为三唑酮(有效成分用量150~180g/hm2)、丙环唑(有效成分用量120~150g/hm2)和氟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醚菌酯等对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效,但由于其易产生抗性,种植季尽量只使用1次。2021/3/29星期一193.2小麦叶锈病在3种锈病中,小麦叶锈病分布最广,在全世界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我国西南和长江3.2.1发病症状叶锈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许多散生、排列不规则,圆形至椭圆形的橘红色粉疱(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后期在叶背面表皮下产生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流域一带发生较重。2021/3/29星期一203小麦锈病3.1小麦锈病病原菌锈菌是专性的活体寄生真菌,完全依赖于从活体寄主细胞获得营养以生长和繁殖。小麦锈菌归于担子菌纲的柄锈菌(Puccinia)。小麦锈病分为叶锈病(leafrust、brownrust)、条锈病(yellowrust、striperust)和秆锈病(stemrust、blackstemrust),其病原菌分别为P.triticina、P.striiformisf.sp.tritici和P.graminisf.sp.Tritici,呈现的病状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2021/3/29星期一213.2.2侵染循环多孢型转主寄生,可产生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锈孢子和性孢子。病菌可在唐松草上进行转主寄生。在我国病菌靠夏孢子世代完成侵染循环。夏孢子入侵小麦秋苗,在秋苗上越冬,春季进行再侵染。小麦收获后,病菌在自生麦苗上越夏。2021/3/29星期一223.2.3发生规律叶锈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与品种抗病性、病原菌的致病性、越夏越冬和春雨量等有关,春雨多、湿度大利于病害发生流行。陈研究员强调,近年来小麦叶锈病在江苏省的发生加重,发生期一般稍晚于白粉病。发生期遇大雨,往往比白粉病严重。2021/3/29星期一233.3小麦条锈病3.3.1危害部位小麦条锈病危害以叶片为主,叶鞘、茎秆及穗部也可受害。2021/3/29星期一243.3.2发病特点小麦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受害叶片上产生大量黄色粉疱(夏孢子堆),成株期排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后期在同一部位长出黑色粉疱。夏孢子堆鲜黄色,狭长型至长椭圆形;冬孢子堆狭长形,埋在表皮下,成条状。2021/3/29星期一253.3.3我国流行区系中东部是我国小麦条锈病最大的流行区系,占小麦面积的80%;云南流行区系包括滇中、滇西、滇西北和滇西南高海拔地区;新疆流行区系包括伊犁、阿克苏、喀什等地区。陈研究员讲到,苏皖地区属于中东部流行区系,但离菌源地远,一般年份不见病,但近两年在一些地区也有发生。2021/3/29星期一263.4小麦锈病的防治3.4.1抗病品种西南麦区选用抗条锈病的品种,长江上游麦区审定的品种大多抗病。对叶锈病的抗性品种研究还很少,目前大多数品种感叶锈病。2021/3/29星期一273.4.2化学防治(1)条锈病菌源地,可用三唑类药剂拌种、抗病品种等措施。(2)冬繁区对重点发病田块采取“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3)提供麦田统防统治,以控制病害的区域扩散蔓延。大面积上加强监测,病叶率5%开始用药。陈研究员讲到,小麦叶锈病药效最好的时期在发病初期,推荐使用与防治白粉病相似的药剂。2021/3/29星期一284、小麦纹枯病4.1发病因素早播、湿度、土壤类型和播种量均是影响小麦纹枯发病的重要因素,其中湿度是春季发病的主导因子,3~5月上旬的雨量与发病程度密切相关。陈研究员解释到,早播发病重,淮北麦区发病早,淮南麦区则以春发为主。砂壤土地区纹枯病重于黏土地区,黏土地区重于盐碱土地区。中性偏酸性土壤较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小麦播种量较大时,小麦纹枯病发病严重。2021/3/29星期一294.2小麦纹枯病的防治策略(1)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如适当晚播、控制播种量、控制前期施肥量、增施磷钾肥和降低田间湿度等措施。(2)选用抗(耐)病品种,如宁麦9号、宁麦13号等。(3)早播地区进行药剂种子处理和包衣,压低冬前发病高峰。(4)早春进行药剂喷雾防治,控制病害的发展和减少损失。陈研究员推荐药剂有: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等。2021/3/29星期一305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一个发生历史悠久、分布比较广泛的病害,目前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湖北、安徽、江苏等省都有发生。2016年、2017年安徽阜阳、宿州发生严重。2021/3/29星期一315.1小麦全蚀病病原菌我国的全蚀病菌大多为小麦变种G.graminisvar.tritici(Ggt)。病菌的主要初侵来源是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具有衰退现象(TAD),即病害从轻至严重发生3~5年后,病害的发生危害会下降。病菌除危害小麦外,还能危害大麦、黑麦、玉米、谷子、燕麦等禾本科作物及禾本科杂草。2021/3/29星期一325.2小麦全蚀病发病因素温度、相对湿度、pH、通气条件等均是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温度为12~18℃、相对湿度80%~90%、pH值7~8、通气条件好,易遭受病毒侵染,其病原菌不耐高温、对CO2敏感。2021/3/29星期一335.3全蚀病的防治5.3.1无病区防止病害传播调种必须经过产地检疫,繁种田进行药剂拌种。目前黄淮、长江中下游麦区病害基本都有发生,农机大规模的跨区作业可能是病害扩展的主要途径。对于零星病点,要及时拔出病株,带出田外烧毁;对于较大的发病中心,要高茬收割,并在收割后拔出麦茬就地烧毁。对疫点及周围土壤使用杀菌剂等进行土壤处理。田块如果已有病菌,完全扑灭病菌的可能性极小。2021/3/29星期一345.3.2全蚀病的农业防治品种间的抗病差异很小;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或改种非寄主作物,如油菜、马铃薯、大蒜等;深耕(30~40cm)改土,降低土壤耕层菌源量,还可以还田秸秆粉碎入土、严格镇压。2021/3/29星期一355.3.3全蚀病的化学防治全蚀病的化学防治包括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两方面。陈研究员介绍到,种子处理推荐125g/L硅噻菌胺悬浮种衣剂200mL/100kg种子,该处理只能针对小麦全蚀病;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500mL/100kg种子,该处理不仅可以防治小麦全蚀病,还可以防治小麦纹枯病;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600mL/100kg种子处理则可以防治小麦全蚀病和小麦根腐病。土壤处理为播种前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15~30kg/hm2,加细土20~30kg,均匀施入播种沟中。2021/3/29星期一366镰孢菌茎基腐病6.1病害表现(1)苗期:茎基部芽鞘和叶鞘变褐,小麦根冠和根变褐。(2)成株期:叶鞘和茎基节形成黄褐至灰黄色纵条晕斑。上部叶鞘和茎节往往也会有褐色病斑。(3)湿度高时,基部1、2节上会出现粉红色霉层。2021/3/29星期一376.2病害发生因素(1)土壤条件:水肥管理差的发病重,盐碱地发生重,排水差或高坡地发生重。(2)气候条件:拔节、抽穗期的干旱过程加重病害表现。2021/3/29星期一386.3病害防治小麦镰孢菌茎基腐病的防治主要包括抗性品种和防治药剂选择。陈研究员讲到,国外报道一些品种对病害具有较好抗性,国内的品种抗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