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浅谈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侦查审讯中的运用_第1页
(完整版)浅谈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侦查审讯中的运用_第2页
(完整版)浅谈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侦查审讯中的运用_第3页
(完整版)浅谈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侦查审讯中的运用_第4页
(完整版)浅谈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侦查审讯中的运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浅谈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侦查审讯中的运用吕德赞讯问是指侦查员通过同被调查对象或犯罪嫌疑人谈话的方式了解案件事实的一种侦查措施。由于讯问是直接以问话的方式向被调查对象或犯罪嫌疑人了解案件事实,因此,富有成效的讯问是突破案件、扩大案件线索的关键。但是,被调查对象或犯罪嫌疑人是不会轻易如实地向侦查人员供述自己的所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相反,他们会根据被讯问过程中所掌握的案件信息作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供述。在侦查贪污贿赂等隐蔽性的职务犯罪中,由于被调查对象或犯罪嫌疑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及具备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讯问的难度更高。可以认为,在侦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讯问过程中,侦查人员与被调查对象或犯罪嫌疑人处于比知识、比智力、比社会经验、拼意志、拼体力、拼耐力等方面的高度对抗状态中,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素质较量,侦查人员要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必须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社会经验,掌握讯问的各种技巧。现在,讯问正发展成为侦查学中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讯问学,该学科以心理学、法学、社会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基础,有自己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可以说,讯问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现笔者想就自己在侦查实践中的一点体验结合自己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粗浅认识,谈一下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讯问中的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当代最重要的经济理论之一,三位提出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阿克尔洛夫和斯彭斯被授予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核心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活动的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对于这一现象,信息不对称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如下观点:1、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2、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3、买卖双方中掌握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以便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4、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些理论已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领域。信息不对称理论对职务犯罪侦查讯问同样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在职务犯罪的侦查(包括初查)过程中,侦查机关不可能初始阶段犯罪嫌疑人或被查对象的全部犯罪事实,而在这一阶段,犯罪嫌疑人或被查对象也不可能知道侦查机关掌握了他多少犯罪事实,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被查对象,下略。)实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基于这一状态,对侦查机关而言,最好的结果是通过讯问扩大案件线索,从而侦破犯罪嫌疑人的所有犯罪事实。而在现实的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各自掌握信息的特点如下:1、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在通常的情况下,侦查人员不知道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犯罪,犯罪嫌疑人也不知道侦查人员掌握了他多少犯罪事实;2、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都希望从对方获取更多的信息;3犯罪嫌疑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力图作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供述、不供述或部分供述。这三个特点表明,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如同市场的参与方一样,力图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犯罪嫌疑人通常会根据在被讯问中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如下几种不同的交代:1、认为侦查机关没有掌握他确实的犯罪事实,坚决拒绝供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对侦查机关而言,犯罪嫌疑人(被查对象)的这一选择对侦查机关最为不利,而对犯罪嫌疑人(被查对象)而言,他的这种选择是要承受很大的潜在风险,也可能获巨大的收益。如侦查机关已掌握了他确实的犯罪事实,那么他可能因不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遭受从严惩处;如果侦查机关确实没有掌握他的犯罪事实,他可能因此而蒙混过关,继续逍遥法外。2、认为侦查机关已经掌握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如实供述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犯罪嫌疑人一选择对侦查机关最为有利,不言自明。而对犯罪嫌疑人自己而言,既可能获取一定好处,也要冒很大的风险,如果侦查机关确实掌握了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犯罪事实,那么他这选择坦白交代可以获得司法机关对其从轻处理;如果侦查机关没有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犯罪事实甚至一点犯罪事实都没掌握,他完全坦白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虽可获得司法机关对他从轻处理,但对犯罪嫌疑人而言,他的这一选择是失策的。3、认为侦查机关掌了自己的部分犯罪事实,有选择地供述情节较轻的事实。犯罪嫌疑的这一选择既想逃避法律的惩罚,又想博取司法机关对其从轻处理。他的这一选择虽为审讯工作带来一点小麻烦,但其供述的犯罪事实与侦查机关所掌握的犯罪事实并不完全一致,侦查人员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犯罪事实及其畏罪心理将其心理防线击溃。4、犯罪嫌疑人通过被审讯过程中所了解的信息,通过刺探、摸底,探清侦查机关已掌握他的犯罪事实,只供述这部份犯罪事实而拒绝供述其他犯罪事实。犯罪嫌疑的这一选择虽有利于侦查机关查清已掌握的犯罪事实,但不利于扩线。由于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在整个讯问过程中处地信息不对称状态,在侦查人员意图通过讯问从犯罪嫌疑人处获取更多的、与犯罪有关的信息的同时,犯罪嫌疑人也不停地思考、分析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所发出的信息,力图摸清侦查人员已经其多少犯罪事实。基于这一特点,侦查人员应掌握的基本讯问技巧是在讯问中应着重控制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讯问用语、表述问题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让犯罪嫌疑人抓住把柄,更不能让犯罪嫌疑人探知侦查机关掌握了犯罪嫌疑人多少犯罪事实,同时还要营造一种已完全掌其犯罪事实的气氛,增加无形的压力,使犯罪嫌疑人主动供述自己的全部犯罪事实。根据不同的案件及犯罪嫌疑人社会阅历、性格和侦查机关掌案件信息的多少,可采用以下两种基本讯问方法:一、对案情较单一、侦查人员已掌握比较充分证据的案件,不论犯罪嫌疑人是老是少,社会阅历是否丰富,侦查人员都可采用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的讯问方法。由于侦查人员已经掌握了比较充分的证据,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可以充分出示证据,不论多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在强大的证据面前,一般都会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该讯问方法可以起到提高办案效率,节约侦查成本的作用,问题是犯罪嫌疑人可以根据侦查人员所出示的证据摸清侦查人员所掌握案件信息情况,不利于进行扩线。二、对于案情复杂,尚未掌握全案证据的,可以采取虚实相济,以虚击实的讯问方法。对于案情复杂的案件,侦查机关不可能在初查阶段就掌握全案的所有证据,有赖于侦查人员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来了解更多的案件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去收集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虚实相济,以虚击实的讯问方法,是要求侦查人员将已查实的犯罪事实同尚未查实,但通过分析、判断,犯罪嫌疑人可能实施的其他犯罪事实结合在一起,在讯问中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