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考试版+全解全析)_第1页
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考试版+全解全析)_第2页
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考试版+全解全析)_第3页
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考试版+全解全析)_第4页
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考试版+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I5.宋代设路级地方行政建制,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时人评价说:“婚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是以

事权归•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斌而词讼得以早决。”由此可知,宋代统治者旨在

历史

A.分割相权,加强君权B.分权制衡,提高效率

(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C.事权归一,消除割据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注意事项:

6.唐宋时期,交易场所的',市”与举办宗教、体育、临时性交易等活动的“场''逐渐结合趋同,作用与含义也逐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渐合一。这表明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A.经济发展拓展了社会公共空间B.政府已经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C.市的发展侵占了场的活动空间D.市、坊的空间与时间界限被打破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7.明初沿用元制,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率百官,总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权势过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是导致小人专权乱政的重要因素,洪武十三年以指权枉法罪名处死左丞相胡惟庸后,下令废除中书省,

目要求。

罢丞相不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亲自控制、指

1.据考证,在山东龙山文化、河南舞阳贾湖、江苏高邮龙虬庄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

挥。这一措施

址出土的“干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

A.使中央政府权力强化,保证了社会秩序稳定

A.水稻栽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B.使皇权的独断性加强,极大地避免了决策失误

C.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水稻种植的范围比较广泛

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了皇权

2.周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成王时,“周公迁殷顽民于成

D.使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了顶峰

周(洛邑)……周公亲自监之”。由此可见,西周初年

8.中国古代王朝基本采用“因俗而治'“'分而治之”的治边方针。清政府收复新疆后,于1884年正式建省,在

A.分封先代贵族为主B.实行礼乐等级制度

南疆普遍设立道、府、州、县,其行政建置基本与内地•体化;取消各级大小伯克,使政令划二清王朝的

C.缩小分封对象范围D.治理国家因时而变

法律在新疆实行。这反映了清政府

3.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

A.更适应国际关系体系下的新形势B.重新构筑国防体系

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C.边疆治理理念及措施的重大革新D.积极应对民族危机

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9.1921年2月,蔡和森撰文:“窃以为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马克思的学理由三点出

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发:在历史上发明他的唯物史观:在经济上发明他的资本论;在政治上发明他的阶级战争说。三者一以贯之,

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遂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

A.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唯物史观B.马克思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4.唐太宗“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既用“西北骁武之士”,又用“东南儒生”;也提拔寒微士人,任用少数民族

C.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D.马克思主义带有强烈的战斗色彩

精英。材料表明,“贞观之治”得益于

10.有关平型关战役的史料非常隈乏,中国学者对其有诸多争议。许多学者指出八路军直接与日军战斗部队

A.官僚体制的形成B.统治集团的开放性

作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另有学者根据八路军的严重伤亡情况,推测日军为战斗部队应占较大

C.科举制度的完善D.社会矛盾基本消除

比例,认为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还有学者引用日方资料得出参战日军部队主要是非战斗部队,“平时间宣言、公约参与国内容

型关大捷”完全是演绎出来的。这说明宣布沿海国有权确定其领海主权和管辖权

《蒙德维的亚海洋法智利、乌拉圭等拉

A.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1970年的范围;把签署国的领海或专属管辖区扩大为

宣言》美9国

B.历史考证深刻影响着对历史事件的评价200海里

C.历史逻辑推理不能直接用于描述具体的史实1972年《圣多明各宣言》拉美15国主张领海和承袭海的总宽度可达200海里

D.国外史料的中立性提升了历史叙述的准确度《联合国海洋公约》通119国签署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

1982年

11.有学者将新中国外交形成过程中(1949—1954)的特征描述为: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受中国革命的理过(美英等国拒签)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

论思想指导)、“内向性”(即其决策受国内政治的影响)和过渡性(即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过渡)。以下外交政策或原则最符合“过渡性”特征的是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受到阻碍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欧洲联盟初具规模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政治多极化推动了经济多极化

12.1987年,党的卜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二、材料题共3题,共52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17题一第18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都

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必须作答。第19题为选做题,包括四小题,请选做其中的两小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的阶段。”基于这种认识,当时我国1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材料一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

C.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D.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

13.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黑死病”大瘟疫,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面对死亡,人们把目光从对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

天国的期待转向尘世的享乐,甚至主教、传教上和僧侣也都卷入这股潮流。这反映出罪案件成少了。

A.瘟疫横行道德败坏B.教会权威荡然无存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

C.人文主义潜滋暗长D.启蒙思想倡导理性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印《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

1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材料二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医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

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美英等国实行食品供应配给制度,保证民众的基本需要。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

二战尚未结束,英国组织专门委员会形成《社会保险及其有关服务》报告,提出政府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的原则,以此消灭贫困、无知和懒散等社会病害。这些措施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

A.确立了福利国家制度形成B.激化了美苏间意识形态斗争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C.普遍提高了人民社会地位D.探索战后欧美经济调控道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

16.推动下表所列宣言或公约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8分)

第3页(共10页)第4页(共10页)

(2)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8分)布列斯特和约或新经济政策等这样的发展中的细节(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细节)。现在已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毫无疑问,我们基本上是胜利了

材料一摘编自《重温列宁〈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

两(1)据材料并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说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对“在革命时刻要有极大的灵活性”这一

H工HHH

工指示的实践。(6分)

政治〔废

体制公宰,

九相(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认为“我们基本是胜利了”的历史依据。(6分)

膏设

制内

阁C.(12分)【探索历史的奥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政治体制沿革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两材料1977年,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清理出三层人架70多具。坑中有铜器10件,分为礼器、工具、

个时期中央政治体制的沿革情况,并说明其实质。(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期,史实准确,论证充分,武器和装饰品四类,部分礼器刻有铭文。陶器32件皆实用器,玉器4件,璜、鱼、珠、串珠各一件;

表述清晰)出土贝较多,保存好者达718枚。综观上述遗迹遗物,圆坑应属殷墟文化第四期,为祭祀坑。1986年,

19.A(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遗物,计有铜、玉石、象牙、贝等种类,青铜器439件,玉器131件。根据发

材料在塑造华夏正统过程中,北魏政治文化具有特殊性,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吸掘清理情况分析,其放置时是有一定次序的。首先是置放大量海贝和玉石礼器、青铜兽面、小型青铜件

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虽偏安江南,东晋南朝在礼仪制度上居于优势地位,仍以华夏以及树干等。其次再直放大型青铜容器和青铜立人像、人面、树座等。最后竞放一层象牙。坑中出土的

文化正统自居。道武帝开国以后,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潜滋暗长。延至孝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青铜人面像、人头像有的已损坏,多经过火烧,大部分遗物遭损。据此推测大多数遗物中在投置坑中之

的意识更为突出。中书监高闾认为判别华夷的标准在于是否“地据中夏”,具有鲜明的政治地理的概念。前为人们举行某种仪式时有意损坏的。综现上述遗迹遗物,二号坑的时代,大致相当殷墟晚期,其性质

同样在文化标准上,北魏虽然有限度地承认南朝作为华夏政权的合法性,但以“中夏”自居,视南齐为“南应是祭■祀坑。

夏二由此可见,北魏正统观念存在地域与文化两种不同的判别标准,但无论具体标准为何,均凸显出季一摘编自徐自强《广汉、安阳祭祀坑比较研究》

文帝积极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强烈意识。(1)根据材料,比较安阳殷墟圆形祭祀坑和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遗迹遗物的不同点。(6分)

一摘编自赵永磊《争膺天命:北魏华夏天神祭祀考论》(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地出土遗迹遗物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6分)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塑造北魏为华熨正统王朝”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6分)D.(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据材料概括北魏政治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政权塑造华夏正统产生的积极影响。(6材料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十分高大,可以同时容纳3万人从事宗教礼拜活动,至今仍是佛罗伦萨

分)最高的建筑物。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造是为了纪念市民意识的觉醒和市民的胜利。设计师阿诺尔福在拉

B.(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丁十字形的设计中隐藏了古典的集中形制。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亲自探访古罗马遗迹,从中寻找灵感,

材料《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的札记)》是列宁1923年1月16日和17日口授的一篇具有纲领精通机械学,在建筑过程中创造工具,使技术与建筑相结合。大教堂是一座混合风格的建筑,它同时具

意义的重要文幸。文章批驳了苏汉诺夫等人借口俄国缺乏实现社会主义的客现经济前提来否定十月革命有古典式、罗曼式、哥特式和伊斯兰式建筑的特征。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比“复兴”更加重要的是创新,

的论调,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应不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佛罗伦萨大教堂在旧有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一技术的创新,建筑语言的创新,建筑风格的创新,传达了

何建设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列宁认为苏汉诺夫等人对马克思的“在革命时刻要有极大的灵活性”这个与中世纪神学思想不同的人文主义思想,因而被认为是文艺复兴运动建筑的开端。

指示,他们完全不理解,甚至没有注意到。针对苏汉诺夫等人的批评,列宁明确指出“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摘编自李贻娴《佛罗伦萨大教堂与文艺复兴》

战斗,然后便见分晓列宁回顾十月革命以来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后指出,我们“然后就看到了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罗伦萨大教堂成功修建的历史条件。(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历史价值。(6分)

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江苏卷】疆治理,并不是国防,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的内政,而民族危机强调外来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略,

排除D项。

历史•全解全析

9、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蔡和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包括唯物史观、资本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三方面

1、D【解析】根据“在山东龙山文化、河南舞阳贾湖、江苏高邮龙虬庄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

内容,且三者一以贯之,贯穿始终,缺一不可,这样才称得上是指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蔡和森认识

可以看出,材料中所涉及的地方已出现水稻种植,反映出水稻种植的范围比较广泛,D项正确;A项过于夸

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故C项正确。

张,排除A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的结论,排除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中国最早

10、B【解析】A项说法绝对,材料体现了对一件历史事件的多种说法,无法得出综合多种历史叙述

种植水稻,排除C项。

即可得出历史真实,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三种观点都是在关注八路军面对•的是否是日军的战斗部队这一

2、D【解析】材料表明西周武王时期,分封商纣王的后代,成王时,将殷的遗民迁到洛邑,加强对

论题,这说明对这一论题的考证将影响对平型关战役的评价,故选B。

他们的统治。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西周统治者的治理政策有所改变,故D项正确;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

II、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外交开始摆脱

大都是同姓子弟,排除A项;材料未能反映礼乐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只指出了从武王至成王时,对商

意识形态的束缚,在国际交往中重视国家利益,是国家型外交的体现,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

朝遗民统治策略的改变,并不能说明缩小了分封对象的范围,排除C项。

符合“过渡性”特征,D项正确:A、B、C三项均为“革命性、内向性”,均排除。

3、B【解析】由题干信息“秦朝时,中国从……封建制向……郡县制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2、B【解析】根据材料“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我国早期国家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而郡县制下的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文化体制”可知,基于这种认识,下•步我国将着力发展商品经济和建设更具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

实现了由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选B项。

化体制,因而可以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故选B项。

4、B【解析】材料反映了唐太宗重视人才,抛开偏见和歧视,唯才是举,体现了统治集团治国方针

1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黑死病的冲击使得人们对宗教的权威产生质疑,并因此开始放弃

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官僚体制的形成,故排除A项;材料与科举制度无关,故

一些束缚进行享乐,追求生活的的享乐,由此人文主义悄然发展,故选C项。

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用人情况,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情况,故排除D项。

14、C【解析】在全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候,察里津和卡卢加•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

5、B【解析】由材料“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

止粮食的自由贸易,他们支援战争主要靠向贩粮者征税,说明当地政府看到了战时经济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

将、盗贼则隶之安抚”可知,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安抚司分工明确,互不

所以改变了策略,故选C项。

统属,体现出分权制衡的思想:由材料“是以事权归一而州县知所适从,民听不贰而词讼得以早决”可知,事

15、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二战期间美英等国实行食品供应配给制和英国政府提出的统一管理

权归一有利于提高效率,故选B项。

社会保障的原则,这些都体现了政府对经济进行的调控,故选D项。

6、A【解析】据材料可知,唐宋时期经济的发展拓展了社会公共空间,故选A项;中国古代社会一

16、A【解析】近代以来的国际体系是以西方国家为主导建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有

直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旨在说明经济发展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