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4届中考化学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B.测溶液pHC.过滤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气在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B.氧气可作燃料C.二氧化碳固体作制冷剂D.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其放在烧杯中称量B.浓硫酸不小心滴到皮肤上要立刻用大量的水清洗,同时涂上3~5%的硼酸溶液C.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稀释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择5.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4个N原子:2N2 B.铁离子:Fe2+C.硫酸铝:Al2(SO4)3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生铁制作成炊具B.用铜制作导线C.用酒精作燃料D.用金属汞作体温计的填充液7.对下列实际问题或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A.甲图:人用力推箱子,即使箱子未动人对箱子也做了功B.乙图:渔民叉鱼时,下叉的位置低于人眼看到的鱼的位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C.丙图:可以利用此装置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D.丁图: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8.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9.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编号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A.A B.B C.C D.D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今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以纪念编制元素周期表150周年。如图为锶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锶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8B.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水的电解①宏观现象:按如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②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__。③结论:水由__________组成。水的性质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水的用途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___。②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B.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C.c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D.d图中的水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长期存放的药品品质会发生改变。为测定实验室标示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张之洞同学先在烧杯中加入4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渐加入该盐酸,在滴加过程中用pH测定仪测出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关系(如图)。(1)若盐酸的品质发生了改变,是因为_____;(2)请依据如图测定的结果,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为了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三种杂质。小明设计如下的操作步骤:①加水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量碳酸钠溶液、过量氢氧化钙溶液;②过滤;③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④蒸发滤液得氯化钠固体。请指出步骤①中所加的试剂顺序的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改正步骤①中所加试剂的顺序后,整个提纯过程中共发生______个复分解反应。在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14.已知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50g,现取25g该物质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A的溶质质量分数___B(填“〉”、“〈”或“=”)使D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的铝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生成。问题一:产生了什么气体?(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实验验证)验证猜想一: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_______,则猜想一不成立。验证猜想二: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________,猜想二成立。(继续探究)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的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氢离子。(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是氢气。问题二: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作出猜想)大家一致认为是______。(实验验证)他们现将反应后的液体过滤、烘干,分离出黑色固体。将黑色固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拓展应用)请再用一种方法验证该黑色物质__________。(解释与结论)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过量的金属铝与氯化铁发生反应时溶液会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并且在反应中生成该黑色物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进一步验证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写出生成该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16.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Ⅰ.红色褪去,与溶液和空气中的反应有关。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向盛有2m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5%的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2

1号试管红色褪去

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

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

4号试管120min红色无明显变化

3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水,……

酚酞溶液浓度/%

浑浊程度ZXXK]

5

大量浑浊物

2

少量浑浊物

无浑浊物

(解释与结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水,________。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详解】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正确;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8,错误;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正确;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正确。故选B。2、D【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A不正确;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B不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选项C不正确;D、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用手掌紧握烧瓶壁,若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选项D正确。故选D。3、B【解析】

A、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以在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正确;

B、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

C、二氧化碳固体升华吸热,可以作制冷剂,正确;

D、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正确;

故选:B。4、B【解析】

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不得直接放在天平上称量,可以借用烧杯称量,避免腐蚀天平,选项A正确;B、浓硫酸属于酸,应该用碱性物质中和,硼酸为酸不能用于处理浓硫酸,直接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选项B不正确;C、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时,湿抹布覆盖后隔绝空气,同时降低温度,达不到酒精着火点,起到灭火目的,选项C正确;D、稀释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不断搅拌,避免放出热量使水飞溅,选项D正确。故选B。5、C【解析】

A、表示多个原子时,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则4个氮原子的符号为4N,选项错误;B、根据离子符号的写法: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电荷数为1时省略不写,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则铁离子的符号写为:Fe3+,选项错误;C、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硫酸铝的化学式写为:Al2(SO4)3,选项正确;D、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分布在3个电子层中,最外层电子数为1,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6、C【解析】

A、用生铁制作成炊具,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用铜制作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用酒精作燃料,利用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用金属汞作体温计的填充液,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7、D【解析】

A、甲图:人用力推箱子,箱子未动人对箱子没有功,解释错误;B、乙图:渔民叉鱼时,下叉的位置低于人眼看到的鱼的位置——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解释错误;C、丙图:通入气体的方向错误,不可以利用此装置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解释错误;D、丁图: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解释正确。故选D。8、B【解析】

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选项A错误;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选项B正确;C、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选项C错误;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选项D错误。故选B。9、D【解析】

B、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分析;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分析;D、CO2+H2O=H2CO3,CO2+NaOH=Na2CO3+H2O,据此分析。【详解】A、将等量的蔗糖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水、植物油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试管内剩余固体的量,可以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中,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了,且所处温度相同,白磷的着火点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该实验可以达到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的目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均与空气接触了,空气中含有氧气,左侧试管中含有水,右侧试管中没有水,一段时间后,左侧试管中的铁钉发生明显锈蚀,而右侧试管中的铁钉几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该实验可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必须与水接触,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够与水反应,而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且两支瓶子均为玻璃瓶,若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消耗,瓶子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因此该实验中无明显现象,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是设置单一变量,不同实验组之间进行对照,以此得出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0、B【解析】

A、图例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原子序数=38;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图例中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2∶1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分子氢氧元素(或H、O)2K+2H2O=2KOH+H2↑加快反应速度(或催化剂)AB【解析】(1)水的电解。①宏观现象:试管A、B中产生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2∶1。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水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划分,原子的重新组合。③结论:水由氢氧元素(或H、O)组成。(2)水的性质。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2H2O=2KOH+H2↑。(3)水的用途。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度(或催化剂)。②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A、a图中的水不仅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还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A分析不全面;B、b图中的水不仅提供热量,还可以隔绝空气,故B分析不全面;C、c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故C分析全面;D、d图中的水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故D分析全面。点睛∶水电解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水作用广泛,用途也广泛。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盐酸易挥发29.2%【解析】

(1)盐酸的品质发生了改变,是盐酸中的氯化氢挥发出来;故填:盐酸易挥发。(2)4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40g×20%=8g;设与8g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x=7.3g所用稀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故填:29.2%。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氢氧化钙不能放在碳酸钠之后,否则过量的氢氧化钙无法除去7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导致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解析】

(1)步骤①中所加的试剂顺序中,氢氧化钙不能在碳酸钠之后加,否则过量的氢氧化钙在后面的步骤中没有除去,使得氯化钠固体中仍混有杂质。故填:氢氧化钙不能放在碳酸钠之后,否则过量的氢氧化钙无法除去(2)改正步骤①中所加试剂的顺序后,整个提纯过程中共发生7个复分解反应。分别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碳酸钠和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碳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盐酸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盐酸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故填:7(3)在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来进行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导致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故填: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导致液体受热不均而飞溅14、=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解析】

(1)A点溶液的质量分数为,B点溶液的质量分数为,故填:=;(2)使D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故填: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没有复燃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铁黑色固体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用磁铁吸引该黑色固体,若被吸引,则含有铁单质(将黑色固体加入到酸中,有气泡产生)3Al+5FeCl3=3AlCl3+3FeCl2+2Fe【解析】

[交流讨论]

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故填: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

[实验验证]

验证猜想一: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不能复燃,则猜想一不成立。

故填: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不能复燃。

验证猜想二: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时在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猜想二成立。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