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莺:一个人的战争_第1页
叶莺:一个人的战争_第2页
叶莺:一个人的战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叶莺:一个人的战争(职场经验)为上海第一财经频道的《中国经营者》当主持人,访问叶莺。这是一个超级会体贴人的女性,在节目开录之前,摄像为她别话筒,她笑着说,“今天我特意穿了粗一点的毛衣,录音的时候,话筒就不会移动了。”这样的细致,让人惊心。2003年10月,她化死力购得乐凯的股份,在签约仪式上,作为收购方的主人,她穿绿色的上装,黄色的高跟鞋,她说,“我穿绿装,表示当日的主角是乐凯,不是柯达。”这种胜利者的姿态充满了柔性。

2007年11月12日,柯达宣布将所持有的乐凯股权转让给一家“神秘”的国内投资公司——广州诚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本月,有媒体披露,诚信公司很可能将所持5%股份转让给乐凯经营层。这条新闻意味着两层意义,其一,作为一家名列国资委大型企业序列的国有公司。乐凯将成为近年来产权清晰化改革力度最大的公司之一,其二,柯达在中国历时十年之久的全行业购并战略宣告失利。而我要访问的叶莺,正是这一战略的执行者。

叶莺早年服务新加坡《联合早报》,访问过李光耀、邓小平等政要,后来主持电台和电视节目,是十分出名的女记者,其光芒好比今日的吴小莉。再后来,服务于美国外交部长达17年之久,她是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为美国外交界职位最高的女性。1997年,她受柯达总裁裴学德的诱惑,下海出任柯达大中国区副总裁。叶莺进柯达的使命,是完成一个看上去近乎不可能的任务。

1994年秋天,新上任的柯达总裁裴学德在杭州求见主管中国经济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提出了一个十分疯狂的动议。当时的柯达正陷入空前的灾难之中,这家因发明了感光乳剂而百年不坠的老牌公司受到了日本富士的强力冲击,在欧美市场,柯达节节败退,背负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当裴学德上任的时候,他的新同事讲了一个正在柯达流传着的黑色幽默:柯达与泰坦尼克号有何区别?答案是:泰坦尼克沉船的过程中有交响乐相伴。在中国市场上,柯达同样是一个落后者,富士占据着7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通过常规的市场竞争,柯达几无胜出的概率。

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裴学德突然对中方提出:柯达出资不少于10亿美元,全行业收购中国胶卷企业。

几乎的所有人都觉得此议荒诞不经,这是预先没有讨论过的话题,甚至连裴学德的高级随从们都是第一次听说。然而,只有朱镕基不觉得异想天开。如果说柯达的现状是焦头烂额的话,那么,中国胶卷业则算得上是走投无路了。与家电、饮料等行业一样,1978年之后的中国胶卷业改造也是从成套设备引进开始,从80年代初开始,各地政府争相立项,在短短十年内,中国建成了7家胶卷工厂,成为世界上拥有胶卷企业最多的国家。国营企业的所有痼疾都在胶卷业集中地爆发出来:巨额的重复投资,缺乏技术消化能力,市场竞争乏术,机制僵化而管理混乱。到1993年前后,国内胶卷企业全数亏损,行业总负债超过100亿元。面对这样的局面,连治乱高手朱镕基都有点措手无策了。便是在这样的时刻,同样身处困境的裴学德指出了一条有光亮的出口。柯达的构想无比机巧地契合了中国政府对国营企业改造无术的现实,这让朱镕基在第一时间就下决心冒险一试。他当即同意了裴学德的动议,并承诺亲自督办此事。

然而,尽管高层达成共识,在随后的几年里收购之事却很难推进。便是在形势胶着的情形下,裴学德请动叶莺出山,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叶莺的超乎寻常的外交斡旋能力以及独特的女性人格魅力,让柯达战略得以实现。柯达购并案涉及6个省市、10个城市、四大部委(国家计委、化工部、轻工部和国家外经贸部),叶莺居然能穿行中间,翩翩上下,巧手解旋,竟用短短一年时间就让购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1998年3月23日,裴学德在罗切斯特柯达总部宣布,柯达以10亿美元收购中国胶卷全行业的协议定局,华尔街的柯达股票应声大涨。

在相继消化了六家胶卷企业之后,柯达一直没有能够吃下中国最大的胶卷企业保定乐凯,这也成为1998年之后,叶莺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在把6家陷入绝境的胶卷企业卖出之后,中国政界和学界对于是否把“最后之硕果”乐凯也交给柯达,存在巨大的分歧,而乐凯公司对被购并当然心有不甘,更为微妙的是,已经被逼到墙角的日本富士也抓紧与乐凯谈判。当时形势可谓风云诡异,无比奇妙。叶莺几乎每月都赶到保定,与乐凯方面谈判有关事宜。她表现得对购并前景无比坚定,每次去乐凯,她都以一套新装出现,表示“以新的姿态和新的心情,迎接每一个新的进展”,乐凯总裁颇受感动,每次亦穿着新的衬衫出场。2003年夏天,媒体突然曝光,乐凯与富士的秘密合资谈判已经进入最后时刻,唯一剩下的细节是富士提出的控股条件还未被有关方面认可。叶莺当机立断,放弃之前坚持的全资收购条件,提出参股新案,同时,她斡旋于罗切斯特、北京和保定各地,紧密磋商。最终,眼看已经板上钉钉的富士方案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2003年10月,柯达与乐凯火线签约,以总值1亿美元的现金、设备和技术,换取乐凯20%的股份,至此,中国胶卷工业的7家企业全数与柯达合资。叶莺笑称,我们用一颗棋子扭转了整个战局。

正是由于叶莺的运作之功,在全球市场上,被富士打得晕头转向的“黄色巨人”终于在中国找回了尊严。1997年,富士胶卷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70%,到2001年,柯达的份额反超至67%。到2005年前后,柯达每年60亿美元的全球采购,有六分之一来自中国,95%以上的柯达数码相机在中国生产。叶莺还把全国9200多家彩冲店中的200

家改造成为数码影像店,打造了一张无比庞大的数码彩扩网络,把中国市场变成了柯达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而在她到来之前,中国是柯达的第17大市场。

行文至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了成功气息的叶莺。可是让人遗憾的是,这却只是故事的一隅。就当叶莺在中国战场上驰骋四野,捷报频频的同时,柯达却在行业转型中陷入巨大的困境。由于对数码技术不够敏感以及战略上的一再迟疑,柯达在全球市场步步败退,2002年,全球数码相机首度超过传统相机,而柯达却仍然坚持传统的胶卷市场。2004年柯达亏损1.13亿美元,2005年亏损7.99亿美元,2006年亏损3.46亿美元,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柯达为业务重组又化了6亿美元。用叶莺的话说,“柯达一直被淹在水里,鼻子在水面上,整个脖子还在水面下。”2005年,一直对叶莺十分倚重的邓凯达亦因战略失措而离开柯达,有人甚至指责说,正是因为投入巨资收购中国的胶卷企业,并对此寄予了过大的期望,部分了影响柯达全球业务的转型。如果此论成立,那么,战功显赫的叶莺竟成“罪人”。

20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