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战介绍说明_第1页
网络战介绍说明_第2页
网络战介绍说明_第3页
网络战介绍说明_第4页
网络战介绍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战网络战

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样式,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和防空等军用网络系统,甚至可以悄无声息地破坏、瘫痪、控制敌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系统,不战而屈人之兵。

互联网的诞生将世界带入了“信息时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互联网应用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在民用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在军事上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互联网络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网络战网络战分为两类战略网络战

平时战略网络战是,在双方不发生有火力杀伤破坏的战争情况下,一方对另一方的民用网络信息设施及战略级军事网络信息系统,手段实施的攻击。战时战略网络战则是,在战争状态下,一方对另一方战略级军用和民用网络信息系统的攻击。战场网络战

战场网络战旨在攻击、破坏、干扰敌军战场信息网络系统和保护己方信息网络系统何为网军?从发展的前景看“网军“极有可能成为继陆军、空军、海军之后的又一新军种,它将担负起保卫网络主权和从事网络上作战的艰巨任务。“这是中国军方第一次提出了“网军“的概念。那么,“网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何为网军?按照军事学理论,一支部队的构成应按照战争规律,取决于作战本身的需要。美军认为网络战是在有限的作战指挥空间内,以进攻性行为夺取和实现信息优势,从而破坏敌方的信息站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据调查,2004年专门针对美国政府网站的非法入侵事件发生了5.4万件,2005年升至7.9万件。被入侵的政府网站包括国防部、国务院、能源部、国土安全部等重要政府职能部门,其中以国防部最为严重,在2004年达到1300多次。不久前,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国防部官员说,过去6个月中,他们用于应对黑客袭击和维护受攻击网络的花销超过1亿美元。美国受到的网络攻击美国网络部队的发展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到伊拉克,将其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换上染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1999年科索沃战争双方都动用了网络战手段进行对攻

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军更为广泛地使用网络战手段。战前,数千名伊拉克军政要员在他们的电子邮件信箱中收到美军发来的“劝降信”。开战后不到4个小时,持中立立场的半岛电视台英语网站便被美军“封杀美国网络部队的发展2005年4月美参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听证会美军已组建专门负责网络作战的“网络战联合功能构成司令部”。

2006年和2008年美国两次代号为“网络风暴”的大规模网络战演习。

2009年6月23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组建网络司令部2009年9月1日美军战略司令部制订出网络战作战理念和计划美国网络部队目前,美国陆海空三军都组建了各自的网络部队,执行战场战术行动。其中,空军网络战实力最强。美国海军网战司令部徽章。计划采用的美国空军网战司令部徽章。深入黑客中间成了一些黑客大会的列席听众参加的电脑黑客大会在有网络骗子、有组织犯罪集团和黑客建立的网络较远游荡雇佣一些黑客庄泳从事计算机漏洞测试的工作美军官员上网游荡招募黑客法海军内部计算机受病毒入侵

2009年1月,法国海军内部计算机系统的一台电脑受病毒入侵,迅速扩散到整个网络,一度不能启动,海军全部战斗机也因无法“下载飞行指令”而停飞两天。仅仅是法国海军内部计算机系统的时钟停摆,法国的国家安全就出现了一个偌大的‘黑洞’。设想,如果是一个国家某一系统或领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问题或瘫痪,这种损失和危害将是不可想象的。科索沃战争南联盟实施网络攻击北约军队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的规模和效果更是有增无减。南联盟使用多种计算机病毒和组织“黑客”实施网络攻击,使北约军队的一些网站被垃圾信息阻塞,一些计算机网络系统曾一度瘫痪。北约一方面强化网络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实施网络反击战,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送到南军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从高技术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过程中,网络战的规模和强度将越来越大,作用日趋上升。俄格冲突中俄罗斯黑客控制格鲁吉亚网络系统

俄罗斯的黑客举世闻名,在2008年8月的俄格冲突中,俄罗斯可以说创造了一个网络战的经典案例。在军事行动前,俄控制了格鲁吉亚的网络系统,使格鲁吉亚的交通、通讯、媒体和金融互联网服务瘫痪,从而为自己顺利展开军事行动打开了通道。尽管俄罗斯的网络战实力不俗,但由于网络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俄罗斯的网络战并没有经受真正的考验。这也是为何俄罗斯积极主张制定网络战国际条约的一个原因。

棱镜门什么是棱镜门?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中文名:爱德华·约瑟夫·斯诺登外文名:EdwardJosephSnowden国籍:美利坚合众国

出生地:北卡罗来纳州、伊丽莎白市

出生日期:1983年06月21日职业:系统管理员主要成就:棱镜计划(PRISM)泄密者履历1:美国陆军军人履历2: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雇员暂居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棱镜门”泄密事件全过程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按照设定的计划,6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美国舆论随之哗然。美国决策者意识到,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事件上可以成为达到美国政治目的、塑造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有效工具。2011年,以“脸谱”和“推特”为代表的新媒体,贯穿埃及危机从酝酿、爆发、升级到转折的全过程,成为事件发展的“催化剂”及反对派力量的“放大器”。同样,类似的事件也在突尼斯和伊朗等国都上演过。如今,以谷歌为首的美国IT巨头一方面标榜网络自由,反对其他国家的政府监管本国的互联网;另一方面又与美国政府负责监听的机构结盟,这无形之中就把自己献到祭坛上去了。[3]这项代号为“棱镜”(PRISM)的高度机密行动此前从未对外公开。美国国家安全局与联邦调查局参与了该项目。与政府机构合作的九家互联网公司分别是: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华盛顿邮报》获得的文件显示,美国总统的日常简报内容部分来源于此项目,该工具被称作是获得此类信息的最全面方式。一份文件指出,“国家安全局的报告越来越依赖‘棱镜’项目。该项目是其原始材料的主要来源。报道刊出后外界哗然。保护公民隐私组织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不管多少国会议员或政府部门支持监视民众,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4]

6月5日《卫报》刊登的法院密令显示,从2013年4月25日至5月19日,美国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Verizon)须每日向美国国家安全局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涉及通话次数、通话时长、通话时间等内容,但不包括通话内容。2013年6月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又曝光政府机密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直接接入微软、谷歌、苹果、Facebook、雅虎等9家网络巨头的中心服务器,可以实时跟踪用户电邮、聊天记录、视频、音频、文件、照片等上网信息,全面监控特定目标及其联系人的一举一动。[5]《纽约时报》则指出,两大项目的曝光打开了一个非比寻常的窗口,使人们看到政府监控强度的增加,布什政府在“9·11”恐怖袭击之后开始采取监控举措,奥巴马政府明显非常支持这种举措,其监控范围甚至还有所扩大。该报分析说,这种接连出现的大曝光还说明,由于信息泄露的相关调查引发众怒,很可能知晓高级情报秘密的人员决定揭露真相。2013年6月7日,在加州圣何塞视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回应,公开承认该计划。他强调说,这一项目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目的在于反恐和保障美国人安全,而且经过国会授权,并置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管之下。[6]2013年6月9日英国《卫报》抛出专访,应“告密者”本人要求公布其身份。现年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是美国防务承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一名雇员,过去4年内一直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他在专访中说,自己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自9日至10日下午2时,白宫请愿网页上要求赦免斯诺登的条目已迅速搜集到两万个签名.2013年6月10日白宫发言人卡尼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白宫高级官员已将此事最新进展向奥巴马做了汇报,但鉴于调查仍在进行中,他不会评论事件中的个人以及调查工作,也不会转述奥巴马的观点。[7]过去四年在诸多议题上与奥巴马政府“过不去”的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2013年6月11日加入对美国政府“棱镜”计划揭密者斯诺登(EdwardSnowden)进行谴责的行列,指责其为“叛国者”。共和党籍的众议院国土安全小组主席金(PeterKing)和民主党籍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DianneFeinstein)也指责斯诺登是一个“叛徒”。[5]2013年6月11日,泄露美国监测项目的爱德华·斯诺登离开他居住的香港酒店后去向不明。[4]2013年6月13日,《卫报》和《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罗伯特·米勒13日表示,FBI已经开始对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计划的斯诺登展开刑事调查,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证实已对斯诺登采取行动。[2]2013年6月19日,维基解密发言人克里斯丁·拉芬森在冰岛报纸的一个专栏中说,一名中间人接触他,请他告诉冰岛政府斯诺登寻求庇护。拉芬森没有透露这名中间人的姓名。冰岛政府随后证实了这一消息,但并未透露是否会同意斯诺登避难。冰岛政府发言人说,拉芬森通过非正式渠道和两个政府部门取得联系,此事中未牵扯正式请求。斯诺登在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棱镜”项目后目前身处香港,他曾称赞冰岛非常重视保护互联网自由,希望自己最终在冰岛落脚。[1]国际上对于“棱镜门”看法英国在野党工党称其令人“寒心”。要求政府调查英国同美国棱镜项目的关系并给出一个全面的解释。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言人比斯科夫则透过法新社表示,若斯诺登提出相关申请,俄罗斯政府会考虑向其提供政治庇护。一名维基解密发言人透露,他在6月12日收到了美国“棱镜”项目揭秘者爱德华·斯诺登向冰岛发出的非正式请求庇护,冰岛政府证实了这一消息,但并未透露是否会接受斯诺登的请求。极度重视隐私权的日本,却对国际舆论热议的“监视门”无甚共鸣

歐洲議會自由黨團主席、比利時前首相伏思達說,美國必須解釋如何使用“棱鏡”項目獲得數據,是否違反歐盟數據保護政策。還有議員表示,希望歐洲各國政府公開有關“棱鏡”項目的信息,包括是否知曉、是否參與等。美国政府与人民的看法据英国广播公司6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就“棱镜门”监听丑闻公开表态,并为美国情报机构被指责监听公众电子通讯一事作出辩护。正在北爱尔兰出席八国集团峰会的奥巴马在美国当地时间6月17日夜间播出的电视深度访谈节目中表示,美国的信息攫取行动是“透明”的。奥巴马对美国公共电视台访谈节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