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学复习题_第1页
沙漠学复习题_第2页
沙漠学复习题_第3页
沙漠学复习题_第4页
沙漠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沙漠、沙地的物理学意义及其相同点与不同点。沙漠:干旱气候区(湿润指数小于0.2)地面覆盖着由石英等细小矿物颗粒组成的松散聚集物。在风的吹扬下形成大小形态各异的沙丘,沙丘之间呈面积不等的丘间低地,构成了连绵起伏的浩瀚沙海。沙地:在半干旱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沙质土地,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和干扰,或当沙漠化、风沙过程发展到顶极阶段形成风蚀风积地貌景观的地理环境实体。异同点:相同点:(1)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基本相同(2)植被以沙生植物为主(3)以风沙土为主的非地带性土壤(4)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风蚀和沙埋两个突出现象不同点:(1)成因:沙漠是自然因素起基本的主要的决定性作用,人为因素是辅助从属作用;沙地形成是人为因素起首要作用。(2)生物气候带:沙漠:干旱极干旱的荒漠半荒漠区;沙地: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3)风沙活动:沙漠流沙面积大于沙地;沙地风沙活动强度低于沙漠、沙丘移动速度比沙漠缓慢,生态系统逆转容易。荒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原因)在内的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特定气候区:湿润系数0.05~0.65)的土地退化(实质)。沙漠化:沙质荒漠化的简称。2、中国我国1994年开始土地荒漠化监测;现行荒漠化和沙漠化监测体系每隔几年进行一次监测?截止今年已经监测了几次?我国1994年和1999年先后开展过两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已形成每5年开展一次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的制度,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建立荒漠化和沙化定期监测制度的国家。2011年1月4日公布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漠化监测结果。3、2011年国家林业总局发布的第四次荒漠化和沙漠化监测结果。5年间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717Km2;中国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呈整体得到了初步遏制,荒漠化和沙漠化土地持续净减少,局部地区仍在扩展的局面。第四次与第三次监测间隔五年内,中国防沙治沙呈现四个重要变化:一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五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分别比上次监测时减少0.47%和0.49%;二是荒漠化和沙化程度持续减轻;三是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改善;四是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4、中国防沙治沙法是那年公布的?2001年世界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在中国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5、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1958年,包兰铁路贯通,在沙坡头数次穿越沙漠。6月17号,世界防治干旱个荒漠化日干燥气候与荒漠1、干旱气候主要成因有哪些?(环流、水汽远近、局部山地、海岸作用)综述1:①大气的下沉作用;②缺乏潮湿空气;③缺乏气压扰动。综述2:①常年产生持续下沉气流是形成干燥气候的主要原因。副热带高压带,高山阻挡的雨影区;②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大气中水分贫乏,难以成云致雨;③洋流经过、空气变冷而趋于稳定的状态,缺乏气压扰动。2、荒漠自然体的特征?荒漠是一种自然地理景观,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水流贫乏,植被十分稀疏,或几乎无植被的广大地区称为荒漠。荒漠的自然特征:干旱、盐碱、多风、缺水、高能、富矿、物质粗瘠、植被稀疏。3、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将荒漠分为哪四类?它们在空间分布上有哪些规律、为什么?分类:岩漠、砾漠、沙漠、泥漠或盐碱漠。(1)顺河流察看,岩漠多形成于上游山地;砾漠发育于山麓或河流出口的洪积冲积扇部位;泥漠则发育于河流的终端或尾闾;沙漠则介于砾漠与泥漠之间地段。(2)从垂直地带考察,有从高到低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的顺序。(3)信风规律:岩漠、砾漠多分布于上风方向;沙漠、泥漠多位于下风或去风方向。4、按照热量条件荒漠分为哪两类?沙漠有相对应的这两类吗、为什么?热荒漠指气候干旱酷热的热带、温带、暖温带荒漠、热荒漠系传统的荒漠概念。冻荒漠指终年负温的极地与高山寒漠。5、滨海荒漠为什么又称为雾荒之称?因寒流的低温高寒性质,改变了沿岸气候状况;使沿岸气温降低,形成地面逆温,空气层结比较稳定(空气上升对流很弱),形成多雾少雨的稳定天气,导致海岸气候干燥多风,形成荒漠发生和发育的理想环境。6、中低纬度大陆西海岸为什么能形成干燥气候在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大气下沉作用。大陆的东岸一般有暖流经过,而在大陆的西岸一般有寒流经过。寒流是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低温水流,影响下层空气使其降温,当下层空气冷却到零点,就会形成雾。寒流上空一定范围内气温是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逆温),具有稳定的层理,这种稳定的气团不可能形成降水。海雾被海风吹向陆地,但因陆地较暖,雾很快消失,很难形成降水,形成陆地西岸热带多雾荒漠气候。热带多雾荒漠气候特点:雾日频繁、空气湿润、降水奇缺、气候不爽。7、我国干湿气候的划分:干燥度或∑T为日温≥10℃持续期间活动积温;r或r10为同期的降水量;p为年雨量。秦岭、淮河一线降水与蒸发大致相等,干燥度K=1,反算出该系数为0.168、荒漠类型的划分:1、地理学分类(1)热带、亚热带荒漠:位于全球南北纬15-30°之间,大致以南北回归线为中心的大陆上。撒哈拉荒漠、西南亚荒漠。(2)温带、暖温带荒漠:南、北纬35-50°的内陆深处,大面积的中纬度荒漠只出现在中亚:克齐尔库姆、塔克拉玛干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等为其核心部分。(3)滨海荒漠:有寒冷洋流经过的西海岸地带。如拉丁美洲西南部荒漠、西南非荒漠。其独特之处是多雾,故又称为雾漠。(4)极地与高山荒漠:高纬南北极处的极地寒漠,及中纬度高山寒漠。2、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岩漠、砾漠(粒径为2-1000mm)、沙漠(粒径为0.05-2mm)、泥漠或盐碱漠(粒径0.001-0.05mm)。3、热量条件分类:分为热荒漠与冻荒漠类型4、干燥度分类:分为极端荒漠、荒漠和半荒漠:K≥16为极端荒漠;K值介于4-16为荒漠;K值介于2-4为半荒漠。第三章沙漠的形成与分布1、各大洲的沙漠非洲:沙哈拉沙漠;北美:大盆地沙漠;南美:蒙特沙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沙漠;亚洲:塔克拉玛干沙漠;欧洲干旱区;海洋沙漠2、中国沙漠分布有哪些特点1)我国沙漠呈一条弧带状绵亘于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土地上。2)有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组成:沙漠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及内蒙古西部;沙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陕西北部,以及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西部等地。3)横跨多个自然地带:温带干旱荒漠带-温带干旱半荒漠带-温带半干旱干草原带-温带半湿润草原带。4)深居内陆盆地和高原:从沙漠成因来说,中国沙漠属于“大陆内部地形沙漠”。(根据成因,沙漠可归纳为气候和地形两类;回归线型、寒流海岸型和大陆内部型。)5)新疆沙漠分布最广,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大:塔克拉玛干沙漠43.8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54%,其次是内蒙(28%)、甘肃(3.8%)、青海(2.4%)等。沙漠名称地理位置塔克拉玛干沙漠新疆塔里木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准噶尔盆地库姆塔格沙漠新疆东部、甘肃西部;罗布泊低地南,阿尔金山北吐鲁番盆地柴达木盆地沙漠青海柴达木盆地巴丹吉林沙漠内蒙古阿拉善高原西部腾格里沙漠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南部乌兰布和沙漠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东北部,黄河后套平原西南部库布齐沙漠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黄河河套平原以南毛乌素沙地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中南部和陕西北部浑善达克(小腾格里)沙地内蒙古高原东部的锡盟南部和昭盟西北部科尔沁沙地东北平原西部的西辽河下游呼伦贝尔沙地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高平原3、巴丹吉林沙漠: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沙漠。以“奇峰、湖泊、鸣沙、神泉、古庙”五绝著称。巴丹吉林沙漠的“必鲁图峰”海拔1617米,相对高度530多米。4、简单论述沙漠的形成过程:1)基岩风化及其河流冲刷作用,形成基岩风化残积和坡积物、河流冲积物、冲积—湖积物、洪积—冲积物;这些物质一旦被暴露在地表,在干旱的环境条件下,即成为风沙运动的主要沙物质。2)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风的营力代替了流水为主的营力,地表的沙物质被风吹扬、搬运、堆积,导致沙丘形成及沙漠的充分发育。3)哪里有干燥气候哪里就有沙漠发育的气候条件。干燥气候不仅为沙漠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而且使沙源裸露,风沙土壤含水量低,起沙风速比较小,造成风沙作用的良好环境条件。4)人类历史时期,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营活动如过渡采伐、樵柴、放牧、水资源开采等;战争破坏植被和水利措施等激化或直接促进沙漠扩大。5)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沙源是物质基础,风是运动动力,人为因素促进和激发沙漠化这一自然过程。5、沙漠类型的划分:1、回归线型沙漠(气候沙漠-大气环流)2、寒流海岸型沙漠(冷洋流作用)3、大陆内部沙漠(地形沙漠-水汽远近作用)4、雨影沙漠(地形影响)6、沙物质来源:(1)来源于河流冲积物(2)源自冲积——湖积物(3)来源于洪积——冲积物(4)来源于基岩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尚有基岩出露)7、从干旱荒漠带沙漠化历史过程、半干旱地带沙漠化历史过程论述人类对沙漠形成的作用。1)干旱荒漠带沙漠化主要是上下游水分利用不均衡、导致下游缺水,河流断流、湖泊消失,湖相和河相冲积物裸露;战争破坏植被和水利工程,沙质平原吹扬。从而激发和促进沙漠化进程。措施:以内陆河流域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用水计划,以绿洲为中心建立防护林体系。绿洲内防护林网,绿洲边缘防沙林带,绿洲外围固定沙丘。2)半干旱地带沙漠化主要是不合理的经营活动(过度农垦、放牧、樵采)和战争的作用,植被破坏、地表风蚀、下伏砂层吹扬。激发和促进沙漠化进程。措施:采用天然封育、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定合理的载畜量,结合栽植植物建林网,营造片林措施。8、冷沙漠与热沙漠热沙漠:分布在低纬度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区内。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沙漠,澳大利亚中部的大沙漠等。冷沙漠:分布在中纬度温带大陆内部。如中亚沙漠、北美的大盆地沙漠、中国新疆和内蒙古一带沙漠等。气候差异:热沙漠分布在低纬度,冷沙漠分布在中纬度;冷沙漠年温差很大、日温差也大。第四章人类历史时期的沙漠变迁1、沙漠变迁与沙漠化沙漠变迁:就是指沙漠生、消、扩、缩的历史变化过程。沙漠化:是指沙漠生、消、扩、缩变迁过程中的生、扩过程。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过程。2、中国沙漠在人类文化历史时期的两大变迁过程(1)中全新世(前8000~3000年)沙漠缩小:(2)晚全新世(近3000年)以来沙漠扩大,沙漠化过程加剧。3、根据沙漠化现状、治理原则、途径及措施,将沙漠化土地治理模式划分哪为两大类(调节型治理模式类、复原型治理模式类)4、荒漠化的等级划分联合国分级标准,荒漠化等级: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4级。5、沙漠化治理分区原则:1.自然地带原则以每一自然地带的沙漠化发展总特点作为划分的第一级指标,划分为3个大区:(1)半湿润地带沙漠化土地零星分布区:指东北平原西部及黄淮海平原中部的片状分布的沙漠化土地。(2)半干旱草原地带及荒漠草原地带沙漠化发展区:包括贺兰山以东,白城一康平一线以西,彰武-多伦-商都-横山-景泰一线以北,国境线以南的广大地区。(3)干旱荒漠地带流沙入侵及固定半固定沙区活化区:包括贺兰山、乌鞘岭以西的广大地区。2.沙漠化发展程度原则沙漠化发展程度作为二级指标。按照发展程度划出四种类型区:(1)潜在沙漠化区:尚未发生沙漠化,或刚刚开始,但存在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2)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地区:地表出现风蚀、粗化(砾质化)或片状流沙,灌丛(草丛)沙堆的地区。(3)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区:出现斑点状分布的流动沙丘或沙堆,而且连成若干片,风沙活动加剧,土地资源显著丧失。(4)严重的沙漠化区:广泛分布密集的流动沙丘或吹扬的沙堆,可占地区总面积的50%以上。6、根据自然地带原则和沙漠化发展程度的分区原则,中国沙漠化治理划分为3个大区、26个区域3个治理大区分别为:Ⅰ半湿润地带沙漠化土地零星分布区;Ⅱ半干旱草原地带及荒漠草原地带沙漠化发展区;Ⅲ干旱荒漠地带流沙入侵及固定半固定沙丘活化区。第五章沙漠地区的气候1、中国沙区气候资源特点:光资源充沛、风力资源丰富、水资源极度短缺。——光能资源: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光质全;丰富!——热量资源:数量充足,质量好;丰富!——水资源:降水稀少,限止了农林业的发展。——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光、温、水因子制约。我国沙漠地区光温潜力大大超过气候潜力,说明水分是造成气候潜力极其低下的主导因子。2、中国气候资源质量评价中,根据光热水资源质量分级和“水+热+光”组合形式评价区域气候资源,数学组合得到64个类型;实际匹配中国仅有20个组合类型水热光资源年总量分级3、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活、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资源:资源是在一定的时空分布和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下由人发现的、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有用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第六章沙漠地区的水1、沙漠地区的地表水包括哪些?地表水:主要指河流、湖泊、水库水及区内高山的冰川积雪。严格说来,露、霜等凝结水也应被算作地表水。2、沙漠地区的地表径流及其特点?沙漠地区地表水贫乏,河网稀少,水量小,多数为内陆河,也有外流河。外流河特点:①多数为大河,数目不多②上游多发源于高山、降水充沛、汇水充足③对沙漠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内流河特点:①内陆河河道短、流程多变;②流量小、数目多;③含沙量大,经常改道,留下众多“古河道”、“干河床”3、水资源类型分类:按水资源的形成条件,分为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三种;地下水包括浅层地下水(循环)和深层地下水(基本不循环);地表水为河川径流(主体)、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水资源量的收支项主要为:降水、蒸发和径流;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4、水资源评价总原则山区地下水基本以河川集流形式排泄于河道,可用河川径流量近似代表水资源总量。平原区水资源总量=河川径流量(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互相转化的重复水量。流域水资源总量=山区水资源+平原区水资源–山区和平原区间的重复计算量(——山前侧滲量对平原地下水补给:——山区河川基流对平原区地表水的补给)。5、沙漠地区湖泊的特征①多为内陆湖,大小悬殊②湖水矿化度一般较高③水面时大时小,湖形及位置多变6、冰川资源对沙漠水资源的影响?冰川水是河川径流的重要补给来源,而且来水稳定,是隐域性植被和灌溉绿洲的命脉。高山冰川起到“天然固体水库”作用。7、沙漠地区的露和凝结水在沙漠地区,露和凝结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地表水资源,对沙漠地区的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8、人工水库水资源人工水库水资源对沙漠地区水资源起到一定调节作用,在沙漠地的改造利用和经济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七章沙漠地区的土壤及地貌1、中国沙漠地区土壤资源的特点(1)土壤类型较多,有地带性的干旱土和荒漠土,还有非地带性风沙土、盐碱土、草甸土和沼泽土等。(2)低质量的土壤资源比例大:沙漠地区的土壤多数土层薄,质地粗,有机质和水分含量低,表层或亚表层常有钙积层和石膏层,甚至砾石裸露。还有盐碱土。(3)开发潜力大:例如,新疆面积160多万km2,现已开垦的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67%。2、沙漠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形成过程及其特征?(1)荒漠土:在漠境地区所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成土过程:①生物累积过程显著削弱(与干旱土相比),缺乏明显的腐殖质层。荒漠土表面发生了明显的漆皮化、龟裂化过程,并形成特有的荒漠结皮。②土体很薄,并表现为“原始性”。③由于降水稀少,土体中各种元素基本上不发生移动或移动极弱,CaCO3在表层聚积,较易移动的石膏和易溶性盐类也淋洗不深。④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比较明显,从上到下依次为:聚集石灰的表层、石膏聚集的中层和累积易溶盐的底层。“四化一积累”:漆皮化、龟裂化、砾质化和碳酸盐的表聚化;以及石膏易溶性盐分的累积是荒漠土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荒漠土的共同特征壤的组成与母质非常近似,腐殖质含量很低,通常在0.5%或0.3%以下。表多砾石、龟裂,土壤表层为孔状结皮层和结皮下的鳞片状层;亚表层具有“黏化”和“铁质化”的红棕色紧实层。土层中普遍含有石膏和较多的易溶性盐类。分布:广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地区,以新疆、甘肃、青海和内蒙古西部最为集中,区内气候极端干旱,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不少地区还不足50mm,植被稀疏简单,有些地段甚至无高等植物,植被覆盖度一般在10%以下。分类:分为三个地带性土类:棕漠土:代表暖温带的荒漠土壤灰棕漠土:代表温带的荒漠土壤灰漠土:是温带荒漠边缘的过渡性土类(2)干旱土:是荒漠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分类:干旱土主要包括:棕钙土、灰钙土。形成特点:存在着两个基本的土壤形成过程,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积化过程。以物理风化为主,有时地表或地下有碳酸盐可溶性盐类的积聚。干旱土壤的共同特点是:①由于气候条件较干旱,土壤受淋溶作用较弱,土壤下部均有明显钙积层,交换性盐基呈饱和状态。②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故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小。③土壤反应为中性至碱性。3、风沙土概念:风沙土是发育于风成沙性母质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土壤矿质部分几乎全由细砂颗粒(直径在0.25~0.05毫米)组成;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仅有A层(有机质层)和C层(母质层)缺乏B层(淀积层);风蚀严重,土壤处于幼年阶段。风沙土特征:风沙土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于沙性母质上形成的仅具有AC层的幼年土,处干土壤发育的初始阶段,成土过程微弱。通体细沙,植被易于破坏,随起沙风而移动。与栗钙土、棕钙土和荒漠土壤的区别:风沙土仅是表层有微弱的灰黄色结皮或生草层;仅具有AC层的幼年土;没有其它土壤的特征层次。3个形成阶段:流动风沙土阶段:风沙母质含有一定的养分和水分,为沙生先锋植物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因风蚀和沙压强烈,植物难以定居和发展,生长十分稀疏,覆盖度小于10%,常受风蚀移动,土壤发育极其微弱,基本保持母质特征,处于成土过程的最初阶段。半固定风沙土阶段:随着植物的继续滋生和发展,覆盖度增大,常在10%~30%之间,风蚀减弱,地面生成薄的结皮或生草层,表层变紧,并被腐殖质染色,剖面开始分化,表现出一定的成土特征。3.固定风沙土阶段:植物的进一步发展,覆盖度继续增大。通常都大于30%,除沙土植物外,还渗入了一些地带性植物成分,生物成土作用较为明显,土壤剖面进一步分化,土壤表层更紧,形成较厚的结皮层或腐殖质染色层,有机质有一定的积累,颜色带灰,弱团块状结构,细土粒增加,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具备了一定的土壤肥力。固定风沙土的进一步发展,可形成相应的地带性土壤。风沙土可分为3个亚类1、流动风沙土:多半是仅生长有极为稀疏的固沙先锋植物的流动沙丘(10%)。成土过程微弱,风蚀作用严重,土壤剖面的层次分化不明显。植物难以定居其上,基本上无利用价值。多见于荒漠地区。2、半固定风沙土:由流动风沙土发育而来。随着流动风沙土着生植物的增多,沙面植物的覆盖度增大(10-30%),风蚀作用趋于和缓,土壤表面变为紧实并出现薄层结皮,流动性变小而呈半固定状态。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因植物残体的增多而有所增加,土壤剖面层次有所分化。3、固定风沙土:由半固定风沙土发展而成。除生长有沙生植物外,还常掺入一些地带性植物种(30%以上)。沙丘的外貌更加平缓,地表结皮进一步增厚,沙面更加紧实,剖面分化明显,且有团块状结构出现,抗风能力增强,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变化。4、沙漠地区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1.干旱;2.土壤风蚀及沙化;3.土壤盐碱化(2)对策:1.发展灌溉;2.改良盐碱土;3.防止风蚀,治理风沙;4.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机械组成5、沙结皮:1、流沙向半固定、固定发展过程中,半固定和固定沙丘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土壤形成特征——沙结皮2、沙面物理结皮的物质基础是0.063mm的大气降尘;沙面物理结皮的动力条件是降雨频率及雨后强烈蒸发;沙结皮形成与流沙成土过程的转化条件是微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3、不利影响:在固沙区的结皮以下各层直到3m深处(甚至到5m深)含水量均低于流动区,结皮愈厚,这种差异愈明显。6、盐土和碱土的区别:盐土:指受中性钠盐(主要指NaCl和Na2SO4)影响的土壤,地表层含盐量>0.6%时,即属于盐土。pH值一般不超过8.5。积盐的原因:蒸发强,降水少,盐分表层聚积,淋溶作用弱;人类不合理的灌溉。碱土:受能起碱性水解作用的钠盐(主要是NaHC03Na2C03Na2Si03亚硅酸钠)影响的土壤。PH值可高达9或更高,交换性钠含量高。碱土具有特殊的剖面构型:淋溶层、碱化层、盐化层、母质层。碱土大都零星分布于盐土地区。7、沙漠和沙地的区别沙漠和沙地是两种不同的土地类型;沙漠分布在中国的干旱温带暖温带荒漠地区,沙地分布在半干旱温带草原和湿润半湿润暖温带(海岸地带)。第八章沙漠地区的植被概念:植被:某一地区所有植物群落的总称。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1、中国沙漠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组主要有:(1)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植被型组;(2)草原和稀树草原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