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二级预防_第1页
卒中二级预防_第2页
卒中二级预防_第3页
卒中二级预防_第4页
卒中二级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卒中二级预防卒中预防的概念一级预防二级预防SlideHeadingComesHereHerecomesyourtext.Itcanbebulletpointsordescription.2011年美国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新进展内容TIA的定义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危险因素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介入治疗、心源性脑卒中的抗栓治疗、非心源性脑卒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特殊情况下脑卒中再发的预防,及指南的特殊实施方法和在高危人群中的应用等。个体化治疗最大进步建议强调针对个体患者选择恰当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TIA的定义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TIA的定义关于TIA症状持续时间,传统定义认为不超过24h,近些年认为应小于1h。新指南则认为有无组织学损害才是诊断TIA的惟一依据,将TIA定义为: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未伴发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并没有提及TIA的症状持续时间。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新指南依然沿用传统的TOAST分型,将缺血性脑卒中依照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相关血管检查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原因和病因不明型。危险因素的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饮酒体力活动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降压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建议:无论既往有无高血压,降压治疗均能降低各类脑卒中的复发率(Ⅱa类;B级证据),推荐在发病24h后给予降压治疗(I类;A级证据)。血压平均降低10/5mmHg,即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IIa类;B级证据)。高血压正常血压值为:<120/80mmHg(IIa类;B级证据)。强调改变生活方式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建议减轻体质量、增加活动、限制饮酒和合理饮食(Ⅱa类;C级证据)。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新指南仍沿用现行的血糖和血压管理指南,建议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7%,目标血压<130/80mmHg(I类;B级证据)。血脂强化降脂预防脑卒中研究(SPARCL)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对脑卒中及冠心病具有双重预防效果。新指南建议无冠心病史或LDL-C≥100mg/dl(2.6mmol/L)的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适当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I类;B级证据),将LDL-C降低50%或使目标LDL-C<70mg/dl(1.8mmol/L)获益最大(Ⅱa类;B级证据)。有冠心病史的缺血型脑卒中或TIA患者,如果胆固醇高,新指南建议参照全美胆固醇教育计划关于成人高胆固醇检测、评价和治疗专家组第三次报告处理:改变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用药(I类;A级证据)。新指南规定如果患者HDL-C低,可给予烟酸或吉非贝齐治疗(IIb类;B级证据)。吸烟吸烟或被动吸烟均可增加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新指南建议有吸烟史的脑卒中或TIA患者戒烟(I类;C级证据),戒烟途径包括劝说、尼古丁产品替代和口服戒烟药(I类;A级证据)。同时应尽量避免被动吸烟(IIa类;c级证据)。饮酒大量饮酒增加卒中风险,可导致酒精诱发性高血压、血液的高凝状态、心梗后房颤、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综合征。新指南参考美国预防服务专责小组的意见,建议杜绝或减少酗酒者的饮酒量(I类;C级证据),轻到中度饮酒(男性不超过1杯)可能无危险,但不建议非饮酒者饮酒(IIb类;B级证据)。体力活动保持适度运动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20%,高活动量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27%。代谢综合征新指南首次把代谢综合征列为脑卒中二级预防需要控制的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中具有代谢综合征者达40%一50%。目前尚无有关代谢综合征患者脑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相关研究,在这些研究没有完成之前,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二级预防标准,需参照非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相应指南(I类;A级证据)。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建议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病变颅外椎基底动脉病变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或TIA抗栓治疗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病变颈内动脉狭窄程度非侵袭性影像检查>70%的有症状患者,CEA加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I类;A级证据)。对于狭窄程度50%~69%的有症状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尚存在争论。CEA的最佳手术时期尚存在争论,公认的时间为2—6周,最新研究结果为年龄>75岁的男性患者在发病两周之内进行CEA获益最大(Ⅱa类;B级证据)。症状性颅外颈动脉病变CAS主要用于开放性动脉内膜剥脱术有高风险的患者(I类;B级证据)。目前尚未有研究证明EC/IC旁路手术可使颈动脉闭塞或远端分支狭窄的患者获益。因此新指南不推荐进行EC/IC旁路手术(Ⅲ类;A级证据).新指南认为最佳药物疗法适用于所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推荐手术联合药物的治疗方案(I类;B级证据)。颅外椎基底动脉病变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在出现症状后7d再发脑卒中的风险率高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由于手术治疗的高病死率,药物治疗一直是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I类;B级证据)。当药物治疗效果差时,可以考虑血管重建术(Ⅱb类;C级证据)。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使用华法令可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指南推荐使用阿司匹林(I类;B级证据)。基于安全性和有效性,新指南阿司匹林的推荐剂量为50~325mg/d(I类;B级证据)。新指南认为,长期维持BP<140/90mmHg和总胆固醇水平<200mg/d,可能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IIb类;B级证据)。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血管重建和支架植入术,相关试验仍处于进行阶段,新指南对此类手术的应用并未给出明确建议(Ⅱb类;C级证据)。有关旁路手术的研究分析已经证实其疗效远远差于药物治疗,新指南弃用了这类手术(Ⅲ类;B级证据)。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最新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联用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对于具有华法令有禁忌证的患者,新指南不推荐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联用。心源性脑卒中患者当暂停口服抗凝药时,脑卒中再发的风险会增加,新指南建议给予桥接治疗,即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Ⅱa类;C级证据)。而二尖瓣脱垂、钙化或主动脉瓣病不能使用抗凝治疗的患者推荐使用阿司匹林(Ⅱb类;c级证据)。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或TIA抗栓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旧指南平行推荐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新指南惟一(I/A类)推荐阿司匹林。同时把阿司匹林联用缓释双嘧达莫的推荐级别由(Ⅱ/A类升至I/B类)。其他特殊情况的脑卒中Fabry病新指南首次提到Fabry病,对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指南指出脑卒中二级预防所有措施均适用,同时推荐给予-半乳糖苷酶替代疗法(I类;B级证据)。女性卒中血栓栓塞风险高的妊娠期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在妊娠期间可给予皮下普通或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但需监测APTT及抗xa因子,视情况调整肝素用量。新指南仍不推荐对女性患者进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颅内出血后抗凝剂的使用新指南对颅内出血后抗凝剂的使用提出了更明确的建议,颅内出血后是否应再次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