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永安市高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福建省三明永安市高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福建省三明永安市高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福建省三明永安市高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福建省三明永安市高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解析】福建省三明永安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

月考试卷

福建省三明永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

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春雨江南,秋风蓟北。”这短短两句分明道出了江南与北国景

色的不同。当然喽,谈园林南北的不同,不可能离开自然的差异。我

曾经说过,从人类开始有居室,北方是属于窝的系统,原始于穴居,

发展到后来的民居,是单面开窗为主,而园林建筑物亦少空透。南方

是巢居,其原始建筑为棚,故多敞口,园林建筑物亦然。产生这些有

别的情况,还是先就自然环境言之,华丽的北方园林,雅秀的江南园

林,有其果,必有其因。园林与其他文化一样,都有地方特性,这种

特性形成还是多方面的。

“小桥流水人家”,“平林落日归鸦”,分明两种不同境界。当然

北方的高亢,与南中的婉约,使园林在总的性格上不同了。北方园林

我们从《洛阳名园记》中所见的唐宋园林,用土穴、大树,景物雄健,

而少迭石小泉之景。明清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园林,受南方园林影

响,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自然条件却有所制约,当然也有所创新。首

先对水的利用,北方艰于有水,有水方成名园,故北京西郊造园得天

独厚。而市园,除引城外水外,则聚水为池,赖人力为之了。水如此,

石南方用太湖石,是石灰岩,多湿润,故“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多姿态,有秀韵。北方用土太湖、云片石,厚重有余,委婉不足,自

然之态,终逊南中。且每年花木落叶,时间较长,因此多用长绿树为

主,大量松柏遂为园林主要植物。其浓绿色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与黄

瓦红柱、牡丹海棠起极鲜明的对比,绚烂夺目,华丽炫人。而在江南

的气候条件下,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小阁临流,曲廊分院,咫尺之

地,容我周旋,所谓'‘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落叶树

的栽植,又使人们有四季的感觉。草木华滋,是它得天独厚处。北方

非无小园、小景,南方亦存大园、大景。亦正如北宗山水多金碧重彩,

南宗多水墨浅绛的情形相同,因为园林所表现的诗情画意,正与诗画

相同,诗画言境界,园林同样言境界。北方皇家园林(官僚地主园林,

风格亦近似),我名之为宫廷园林,其富贵气固存,而庸俗之处亦在

所不免。南方的清雅平淡,多书卷气,自然亦有寒酸简陋的地方。因

此,北方的好园林,能有书卷气。所谓北园南调,自然是高品。因此

成功的北方园林,都能注意水的应用,正如一个美女一样,那一双秋

波是最迷人的地方。

我喜欢用昆曲来比南方园林,用京剧来比北方园林(是指同治、

光绪后所造园),京剧受昆曲影响很大,多少也可以说从昆曲中演变

出来,但是有些差异,使人的感觉也有些不同。然而最著名的京剧

演员,没有一个不在昆曲上下过功夫。而北方的著名园林,亦应有南

匠参加。文化不断交流,又产生了新的事物。在造园中又有南北园林

的介体一一扬州园林,它既不同于江南园林,又有别于北方园林,而

园的风格则两者兼有之。从造园的特点上,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条件

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了。

现在,我们提倡旅游,旅游不是''白相"(上海方言:玩),是高

尚的文化生活,我们赏景观园,要善于分析、思索、比较,在游的中

间可以得到很多学问,增长我们的智慧,那才是有意义的。

(摘编自陈从周《中国文人园林》)

材料二:

在中国的文人历史上,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人作品中非

常重要的意象,园林的建设造就融入了文人的情思与意趣,成型后的

园林又给文人们带来不曾有过的心中悸动,时间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

时期的文人对于园林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然相同。

园林文化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在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文化达到成

熟的阶段,而《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就是那个时期园林文

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因此

也是最能反映文人看园林时产生的心中意境,心中审美的情怀,心中

发散的思想。文人用意境造园林,园林又以实际产生的化学反应补给

文人的心中世界,这一点在《红楼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段落顺序已被打乱)

①大观园的植物布置更是每个人品格的写照,爱什么植物,说明

你喜欢这个植物所具有的品格,也间接说明了这个人的品格,文人对

于园林意境的体会也就近乎全面展现了。

②错落有致的亭台楼榭是贾府文人们吟诗作画的场所,恰当的小

建筑能够带领这些文人感受大观园最极致的美,循序渐进地体会大观

园中的神秘美感,一步一步地将大观园的全貌展现给来人,这是文人

园林意境的灵魂所在。

③大观园的造地选址在宁国府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彰显贾府气势,

距离贾府又比较近,可以时常去大观园写生游玩,在宁国府内的建筑

又贴近贾府的大山祖脉,更能让贾府文人将这种祖脉给一代一代继承

下去,这是贾府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根基。

④山和水的搭配将大观园的景色都带活了,真给游览的人带来一

种深处自然的感受,在近乎真实的大观园里,文人们更容易在山水之

间吐露最真实的想法和心声。园林重要的还有匾额楹联,一个题人用

什么字什么词都在一字一句说着这个人的文化素养、个性特点。

(摘编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大观园背后的文人园林意

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方园林建筑物的“少空透”与南方园林建筑物的“多敞口”,

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住形式。

B.明清之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园林与唐宋时期的园林相比略

有变化,这是南方园林影响的结果。

C.不同时期的文人有着不同的情思与意趣,这使得不同时期的

大众对于园林文化有了不同的认识。

D.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也是

最能反映文人意境、思想与情怀的。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方园林的“小中见大”,淡雅宜人,多不尽之意,这些都与

江南的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B.赏景观园的过程中也应该扩大见闻,增长智慧,如果只是“白

相”,就不是高尚的文化生活了。

C.那些较为成功的北方园林,都注意到了水的应用,因此形成

了绚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

D.扬州园林兼有南北园林风格的介体特征,可以证明其所处地

理环境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性。

3.材料二的后半部分已被打乱,根据论证的结构与逻辑,下列

各项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②③④①B.③④①②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4.据报道,我国的园林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请结合材料,从

改造传统园林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促进园林旅游业发展。

【答案】1.A

2.C

3.C

4.①在改在传统园林时,注意营造寓学于游的游览环境,融合

文化交流,促进游客在游览园林中可以通过思索、比较来得到学问,

增长智慧;②在保留园林意境根基的基础上,在园林的改造融入古代

文人的情思与意趣,并将山和水合理搭配,从而把园林景色带活以吸

引游客。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

章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

文中信息的能力。考生要回到原文,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

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从对比中寻找关键词,根据

一些关键词来判断题的对错。错误类型要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

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考生要回到原文,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

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从对比中寻找关键词,根据一些关键词来判断

题的对错。错误类型要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

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3)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推理能力,包括分析内容要点、依据文

章内容合理推理、判断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由于

信息较分散,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故难度较大。做题时应遵循

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不可妄加推断。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

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

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

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1.B.“略有变化”说法错误,原文为“北方园林我们从《洛阳

名园记》中所见的唐宋园林,用土穴、大树,景物雄健,而少迭石小

泉之景。明清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园林,受南方园林影响,有了很

大变化”,是“有了很大变化”;C.“这使得不同时期的大众对于园林

文化有了不同的认识”说法错误,原文是“园林的建设造就融入了文

人的情思与意趣,成型后的园林又给文人们带来不曾有过的心中悸动,

时间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期的文人对于园林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然

相同”,陈述对象不是“不同时期的大众”,是“各个时期的文人”;

D.“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说法错误,原文为“《红楼梦》中的

大观园的园林建筑就是那个时期园林文化的集大成者,它的园林艺术

成就是全方位的、全方面的成功,因此也是最能反映文人看园林时产

生的心中意境,心中审美的情怀,心中发散的思想”,“明清时期的园

林艺术”应该为大观园的园林艺术。

故答案为:A

2.C.“因此形成了绚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说法错误,

原文为“其浓绿色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与黄瓦红柱、牡丹海棠起极鲜

明的对比,绚烂夺目,华丽炫人”,可见“水的应用”和“形成了绚

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强加因果。

故答案为:C

3.段落介绍大观园的园林艺术特点,结合“大观园的造地选址

在……是贾府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根基”可知,③是总说,介绍大观

园地理位置,应放在首位;接着按照从人文到自然的顺序介绍人文场

所和自然环境,承接②④;最后具体介绍园内植物布置与个人品格的

关系,照应上文最后提到的“心中发散的思想”,①应放在最后。顺

序为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C

4.结合“北方的著名园林,亦应有南匠参加。文化不断交流,

又产生了新的事物。在造园中又有南北园林的介体一一扬州园林,它

既不同于江南园林,又有别于北方园林,而园的风格则两者兼有之。

从造园的特点上,可以证明其所处地理条件与文化交流诸方面的复杂

性了”“现在,我们提倡旅游,旅游不是‘白相'(上海方言:玩),

是高尚的文化生活,我们赏景观园,要善于分析、思索、比较,在游

的中间可以得到很多学问,增长我们的智慧,那才是有意义的”分析

可知,在改造传统园林时,注意营造寓学于游的游览环境,融合文化

交流,促进游客在游览园林中可以通过思索、比较来得到学问,增长

智慧;结合''在中国的文人历史上,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人

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园林的建设造就融入了文人的情思与意趣”

“大观园的造地选址在宁国府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彰显贾府气势在

宁国府内的建筑又贴近贾府的大山祖脉,更能让贾府文人将这种祖脉

给一代一代继承下去,这是贾府文人对于园林意境的根基”“山和水

的搭配将大观园的景色都带活了,真给游览的人带来一种深处自然的

感受,在近乎真实的大观园里,文人们更容易在山水之间吐露最真实

的想法和心声”分析可知,在保留园林意境根基的基础上,在园林的

改造融入古代文人的情思与意趣,并将山和水合理搭配,从而把园林

景色带活以吸引游客。

(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团圆(节选)

巴金

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翻过土坡的时候,

我看见远远地有些明亮的灯光,一下子全灭了。小刘站住倾听一下,

说一句:“不要紧。”又往前走了。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

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

阔的心灵。

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

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里等我。他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

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

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

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

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

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

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

高地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

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

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

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过了国庆节,

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

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

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见见小刘。

“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

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

“不凑巧,他回国去了。“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

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

去说:“参加国庆节观礼吗?”

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

“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

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我变了脸

色,着急地追问:“危险吗?”

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

“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

余的了。

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

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

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药,

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

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

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

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

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

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

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

是我自己在做梦。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

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

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

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

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人民慰问

团。”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

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

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他见我进

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一看,

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

子。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

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

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

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下次来吧。”

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

了洞子。

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

上说:“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

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小鬼还说

“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

“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

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

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

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

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

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

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

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

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

久。他没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

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

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

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

忠于团

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

爱祖国

就要爱自己的同志

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

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

的时候写的

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

走回去。

(有删改)

文本二:

巴金的小说理论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

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

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

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

是它的附庸。

(摘编自许德《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

注: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

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

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

圆》。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

出对“我”这个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

B.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

捷报频传,“争取立功,迎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为国争

光的革命豪情。

C.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

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更有未能按

时赴约的愧疚。

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

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

工团青年。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和“我”的

回忆,塑造了小刘的好战士形象。

B.小刘两条腿都锯掉了,还是坚信自己能回到前线去,表现出

勇敢执着、坚强乐观的人物特征。

C.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王芳的胆小懦

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D.小说中“我”的形象带有一定的作家自我抒发的色彩,读者

可以从中窥测到作家的家国情怀。

7.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8.文本二中巴金的小说创作理论在《团圆》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5.C

6.C

7.①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

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

更强;②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

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③有利于超然客公众号表现志愿军

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

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

8.①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

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②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

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

③小说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体现了''艺

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知识点】小说;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鉴赏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结构、主题理

解、结构思路等角度分析判断。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

项中赏析的重点,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分析与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

题,考生要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

微差别,应从语句理解、修辞运用、结构手法、抒情技巧等方面分析

艺术特色及作用,准确解题。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叙述视角的能力。分析小说的

视角来叙述故事情节的妙处,可以从构思技巧、吸引读者、叙述情节、

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等角度分析。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此题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析,再从文章中找出论

据来论证观点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

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主要分

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

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

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

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

反语等。

5.C.“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说法错误。愧疚之情是在向

王芳询问小刘的情况,得知他等了自己几个月后。

故答案为:C

6.C.“用王芳的胆小懦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说法

有误。原文只是说“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

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

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并没有说王芳胆

小懦弱,而是通过王芳的赞扬之语正衬小刘的英勇。

故答案为:C

7.“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

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以第一人称

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

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我也不愿意这么

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头

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

己在做梦”“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我心里不好过,

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

等着你!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

人慢慢地走回去”,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

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有利于故事的展开。

“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刘正清拉

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

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

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

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

任务,应当检讨”“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

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

多了“,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

“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

形象。

8.由文本二“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

活的一部分”可知,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

作冲动,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这也可以从注释“1952

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

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

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得到证明。

由文本二“'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可知,作

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

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

由文本二“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

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可知,小说《团圆》叙

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体现了“艺术的最

高境界是无技巧”。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

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

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

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

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

“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日:“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

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

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

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

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

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

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

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

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

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

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

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

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

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

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

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

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

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

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

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

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B.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

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C.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

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D.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

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癸卯,有时用来指时间。古人把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以

纪年、月、日、时,文中即为纪日。

B.斧质,古代的刑具。“质”通“领”,与《鸿门宴》中“如今

人方为刀俎”中的“俎”都指砧板。

C.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

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

D.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

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

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

小。

B.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

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

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

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

有。

D.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经

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

战。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

师》)

1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

中随何对太宰说的话又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

【答案】9.A

10.D

11.C

12.①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

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

②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

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13.①一针见血,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

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②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

言语段综合训练;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第一给文言

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第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

"曰"、“云”、“言”为标志。第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为了明辨句读,

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

句的地方。第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第五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

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

“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

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

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

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每次考试中都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然后课下不断复习从而对此题进行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做此题首

先要回到文本,将试题提供的要求去原文中寻找相关句子并结合上下

文逐句进行分析,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

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

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

“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

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

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

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4.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回到

文本,将试题提供的要求去原文中寻找相关句子并结合上下文逐句进

行分析,在看清要求后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进行概括总结即可

9.句意: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

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

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为士卒先”意即

身先士卒,句意完整,“大王”应为后一句的主语,故应在“大王”

前断句,排除B、Do

“九江之众”意思是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与''身"相连语意不通,

又从“自将之”来分析,“身”应指"九江王翻布”,故应是“身自将

之”相连,排除C。

故答案为:A

10.D.“北乡……即在北面”说法错误。“北乡”是面向北,指

坐在南面。

故答案为:D

11.C.”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曲解文意,

原文“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可知,随何的意思是他并不是认

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

故答案为:C

12.①“与”,帮助;“窃”,私下里;“惑”,感到困惑。译文:

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

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

②“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地;“陪”,

增加。译文: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

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13.随何在劝说九江王的过程中非常具有策略性,也收到了很好

的效果,最后让九江王叛楚助汉。九江王对随何避而不见时,随何一

针见血的指出“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

使”,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

原因。

接着,为九江王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

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今大王不与万全之

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

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

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为

九江王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

(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西塞山怀古①

刘禹锡

王^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①公元824年,诗人调任和州(安徽和县)刺史赴任途

中,经过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西塞山时所作。当时河北三镇恢复了割

据局面,诗人对此有感而发。②王溶:西晋益州刺史,晋武帝派王溶

造大船伐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述了王溶率军讨伐东吴,金陵王气黯然失色,一“下”

-“收”,其态势对比鲜明。

B.颔联紧承上文,描绘了东吴防御工事被摧毁、举旗投降的战

争失败场面,极具讽刺意味。

C.颈联上句写空间,下句点时间,感伤物是人非,丰富了诗歌

的意蕴,开拓了诗歌的主题。

D.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营造出苍凉的

意境,给读者含蓄深沉之感。

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

15.①如今国家实现了统一,往日的军事堡垒西塞山,如今已荒

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②触景生情,抚今追昔,抒发了国家统一是

历史的必然。③借古讽今,告诫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最终逃脱不了

灭亡的命运。④同时也表达了内心深处的隐忧和提醒统治者要以前朝

兴亡为借鉴的良苦用心。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诗歌常识;古代

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

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

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炼句的能力。明陈述对象,在此基础上,描述句

子大意。①明手法及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哪些事物(景物)

的什么特点。②明结构作用:有的诗句还要指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

用。可用以下提示作参考:首句作用一一点题、统领全诗、铺垫、渲

染气氛、奠定基调等;尾句作用一一总结、升华主题、卒章显志、照

应上文、意味深远等;中间句作用一一过渡、优笔、转换话题、欲扬

先抑等。③明确情感或理趣。

14.C.“颈联上句写空间,下句点时间”错。颈联写“人世几回

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上句写时间,下句写空间。

故答案为:C

15.最后两句写“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意思是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也就是说如今国家

实现了统一,以前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此句

作者触景生情,抚今追昔,直接写“今逢”之世,写往日的军事堡垒,

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

的见证,更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

的结果,抒发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寓深刻的思

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

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

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

据势力的迎头一击。此句告诫我们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最终逃脱不

了灭亡的命运。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

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作者在这里表

达了内心深处的隐忧,提醒统治者要以前朝兴亡为借鉴,不要重蹈他

们的覆辙。

16.(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

“,”交代了笑子路的原

因,正面回答了曾皙的疑问。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

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和十来人一起

“”“”然后唱着歌返回。

(3)“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登岳阳楼》中

“”与“”对比,阔大者更为浩

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可以

把千乘之国并且内外交困的国家治理得“,

【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浴乎沂;风乎舞零

(3)乾坤日夜浮;老病有孤舟

(4)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1)根据语境交代了笑子路的原因,正面回答

了曾皙的疑问可得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根据语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

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可得出浴乎沂;风乎舞

(3)根据语境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可得出乾坤

日夜浮;老病有孤舟

(4)根据语境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把千乘之国并且内外交困的国

家治理得可得出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

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

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

17.(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是()

A.衾取(zhGu)生铿尔(k6ng)玉玦(jug)舞零(yii)

B.饥箧(jin)彘(zhi)肩籍(ji。)吏民按剑而跟

(ji)

C.披帷(wCi)刀俎(zd)冠者五六人(gudn)说(shui)

项羽

D.目眦(zi)卮(zhi)酒樊哙(kuGi)不胜

杯杓(shdo)

【答案】C

【知识点】习惯性误读字

【解析】【分析】A.“鲫生”的“鲫”应读z6u;

B.“籍吏民”的“籍”应读ji;

D.“卮酒”的“卮”应读zhi。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

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

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18.(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张良出,要项伯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莫春者,春服既成

D.距关,勿内诸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A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无通假字。句意: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B.第一句,“蚤”通“早”,早早地,早些。句意:第二天早晨不

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第二句,“要”通“邀”,邀请句意: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C.第一句,“共”通“供”,供给。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

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第二句,“莫”通“暮”,晚。句意:在暮春三月的时候,穿上春

天的衣服。

D.第一句,“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句意:

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第二句,“颁”通“斑”,夹杂。句意: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

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解答时,

通假字,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

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

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19.(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最

相近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指妻子。句意:

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B.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称接待

或宴请宾客的主人。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

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C.古今都是“来往”的意思。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

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D.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是男女两性关系的社会组织形

式。句意:沛公敬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与项伯相约成为儿女亲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

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

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课本出

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

20.(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

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①②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都作

动词,都译为“治理

③“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④“如”:连词,或者。所以③④不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

虚词类型的题目,在解答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语法结构、对应位置、

特殊标志、语气表达等来理解判断。

21.(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下列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

的一项是()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亦去之⑤微夫人之

力不及此⑥行李之往来

⑦邻之厚,君之薄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⑥⑦/③⑤/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答案】B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代词,他。句意:公听从了他。

②助词,主谓之间,无义。句意:我壮年的时候。

③结构助词,的。句意:这是我的过错呀。

④代词,它,指郑国。句意:也离开了郑国。

⑤结构助词,句意: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⑥助词,主谓之间,无义。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⑦助词,主谓之间,无义。句意: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

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⑧助词,提宾标志。句意: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⑨代词,它,代土地。句意: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⑩代词,这,这件事。句意: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①④⑨⑩代词;②⑥⑦助词,主谓之间;③⑤结构助词;⑧助词,

提宾标志。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

虚词类型的题目,在解答应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语法结构、对应位置、

特殊标志、语气表达等来理解判断。

22.(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活用归类正

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军霸上②吾得兄事之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范增数目项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籍吏民,封府库

A.①②④⑥/③⑤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④/②⑤⑥/③D.①④⑥/②⑤/③

【答案】D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①名词作动词,驻扎。句意:沛公驻扎在霸上。

②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

待他。

③使动用法,使……活。句意: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

④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句意:范增多次用眼示意项王。

⑤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句意:常常用身体像张开翅膀一样

保护沛公。

⑥名词作动词,登记。句意:登记官吏和百姓,封闭府库。

①④⑥都是名词作动词。②⑤是名词作状语。③是使动用法。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这

类题目,可以根据字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词语的词性;还可以联

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最好还是平时多积累。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一词多

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对于一词多义的

掌握,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对于学过的每一篇文言文中的重要的词

语多义要理解记忆。并要及时的进行阶段性总结,并要辅之以必要的

集中练习。慢慢的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结合文言文上下文理解一词多义

的能力。

23.(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

的一项是()

①不吾知也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③沛公安在④夫晋,何厌之

有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具告以事⑦蚓无爪牙之利⑧是寡人之国也

A.①③④'②⑥⑧'⑤、⑦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②⑥®⑦、⑧D.①②④'③⑥回⑦⑧

【答案】C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句意:没人了解我啊。

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句意:佚之

狐对郑伯说。

③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句意:沛公在哪里?

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句意:晋国,有什么满

足的呢?

⑤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句意:把事情详细地

告诉了他。

⑦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

利的爪子和牙齿。

⑧判断句。句意:这是我的过错呀。

①③④宾语前置句为;②⑥为状语后置句;⑤为被动句;⑦为定

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故答案为:Co

【点评】

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掌握有别于

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

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在平时学习和复习

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24.(2023高一下•永安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与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

双璧”。《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

马迁编写而成,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究

天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B.《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或称《左氏春秋》,是我国最早

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他以《春

秋》为本,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台、经济、军事、

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

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

《书》《礼》《乐》《易》《春秋》。

D.参乘,即“修乘”,古时站在车右做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古

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答案】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