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讲义_第1页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讲义_第2页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讲义_第3页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讲义_第4页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试行)

国务院应急治理办公室

二00七年四月

目次

1适用........................................................................4

2短范性引用文件...................................................................4

3术语和定义、靖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4

3.2缩略语:...................................................................5

4国家应急平台体系.................................................................6

4.1应急平台体系构成..........................................................6

4.2应急平台的基本组成部分....................................................7

5国务院应急平台技术要求..........................................................7

5.1指挥场所...................................................................7

・•♦・・••・・・・・・•・・・•・・・••・・・・・・•♦・・•・•・・•・・••・・・・・・•・・・•♦・・・・・・•・・・・1

5.3运算机网络系统...........................................................16

5.4视胸会议系统.............................................................18

5.5图像接入系统..............................................................20

5.6综合应用系统..............................................................22

5.7数据库系统................................................................28

6省fit应急平台技术要求...........................................................32

6.1指挥场所.................................................................32

6.2通信系统.................................................................35

6.3运算机网络系统...........................................................40

6.4视频会议系统..............................................................4】

6.5图像接入系统.............................................................41

6-6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41

6.7空间散热片................................................................42

7部门应急平台技术要求...........................................................42

7.1指林场所.................................................................42

7.2通信系统.................................................................42

7.3运坏机网络系统...........................................................43

7.4视频会议系统.............................................................43

7.5图像接入系统.............................................................43

7.6数梃共享与交换系统.......................................................43

8移动应急平台ftX要求...........................................................44

8.1大5!移动应急平台..........................................................44

比2中飞移动应急平台..........................................................46

8.3小型移动应急平台..........................................................47

9安全保证体系技术要求...........................................................48

9.1总体要求.................................................................48

9.2应急指挥场所物理安全.....................................................48

9.3通信保密.................................................................50

9.4网络和系统安全...........................................................53

9.5移动应急平台安全.........................................................60

9.6应用系统安全.............................................................61

9.7容灾备份.................................................................63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

为了指导和规划闲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

案》,《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电子政务建

设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技术要求。

1适用范哺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务院、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的建设:省级以卜•应急平台和

部门向下延伸的应急平台的技术要求,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参照本技术要求制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所引文件和标准中的有美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3.1术语和定义

3.1.1突发公共事件

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的垂大伤亡、财产的重大缺失,并对社会造成

重大影响.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碓、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

事件四大类。

3.1.2应急平台

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具备风除分析、监测监控、猜测预警、动态决策、综

仆和i皆、应急联动与总结评估功能的综合性软硬件集成的平台.

3.1.3移动应急平台

能够针对突发公共审件,进行现场语/、视频和数据采集,信息化输、指挥调度,

能够独立或与其他应急平台协同工作的可移动平台.

3.1.4应急方舱

自身无机动能力.但适于多种运输工具JIJF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专用舱体,包括

便携式应急方箱。

3.1.5附置机

前端用于数据共享和交换的系统。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谓适用于•本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DLGDigitalLineGraphic(数字纹划图)

WFSWebFeatureService(网络要素服务)

DEMDigitalElevationMo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GJ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inunicai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MCUMultipoinlControlUnil(多点控制单元)

PSTN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

QoSQualityofService(网络服务质S)

SBCSessionBorderControllert边界会话控制器)

TDMTimeDivisionMultiplex(时分多路复用)

UPSUninterruptiblePowerSystem(不间断电源系统)

VPNVirtualPrivateNelwork(虚拟专,用网络)

VOIPVoiceOver1P(1P语音)

WMSWebMapService(网络地图服务)

4国家应熟平台体系

4.1应急平台体系构成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包括国务院、省级和部门应急中台.以及依指中心城市辐射法

靛到城乡基层的面向公众紧急信息接报平台。

省级应急平台在满足本地区应急治理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行、部

门应急平台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地市级和县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市点实现

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介研判、调度指挥、异地会商和现场图像采集等主要功能.

按照国务院应急平台要求完成有关任务,提供国务院应急平台所需的数据、图像、资

料等.

部门应急平台针对本部门或本领域突发公共*件信息的接报处埋、跟踪反馈和

应急处置等应急治理需要.建设并完善本系统专业应急平台,与相关应急平台实现立

联互通.重•点生成猜测预警、信息报告、指挥调度和异地会商等功能。按照国务院应

急平价要求完成有关任务,并提供所需的专业数据和实时图像等信息。

应急平台可根据需要与军队(武警)应急平台和国际应急机构实现信息数据的互

联C

国务院应急平台

(

省级胸两平台

-加1应衰平台

B国公众

E1国宝应W平台体羲示意图

4.2应急平台的基本组成部分

各级应急平台主要由应急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标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

统、安全保证系统和移动应急平台等部分组成,

5国务院应急平台技术要求

国务院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台体系的枢细,能够满足同时处置多起特别裁大

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其主要功能包括信息采集、M验隐患监测防控、猜测预警、智

能方案,指挥调度、应急资源信息治理、综合业务治理和模拟演练等。

5.I指挥场所

国务院应急指挥场所包括国务院应急指挥厅、总值班室、会议室,会商室、专家

工作室/案例室、领导休息室等。主要建设品•示系统、供电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灯

光照明系统、音响系统'智能控制和安全保证系统等.

5.I.I显示系统

5.I.I.I功能要求

国务院应急指挥场所在应急指挥厅、值班室和会商室等应急指挥场所设置显示

系统.应I能接入和显示运算机、图像、视频会议和电视等多种来源的信号湎足日常

值班、应急处置、指挥调度等业务的需要。

性能要求

.1指挥厅M示系统

满足同时显小32路视领会议信号阳小午:少32路来源的图像信号,并能独立控制

和挑选显示信号。

5.1.122值班室显示系统,

满足同时㈠示8路视频会议信号,显示至少8路来源的图像信号,显示指挥厅的音

视频信号,并能独立控制和挑选显示信号。

.3会商室显示系统

满足同时显示2路视频会议信号.显示至少2路来源的图像信号,显示指挥厅的书

视频信号,并能独立控制和挑选显示信号。

5.1.2供电系统

功能要求

供电系统包括供配电、UPS,备用发电机,接地.防雷措施等.满足下述要求;

供配电系统为一级负荷,采用双路供电:UPS小川电池供电时间不小于2小时.并

做好有长时间断电的应急工作准备:配电符合(GB5(X)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要

求,实现三级防雷,接地满足要求°

引用标准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74-1993电子运算机机房设i|•规范》

《GB/T.2887.2OOO电子运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5.1.3综合布线

5.13.1功能要求

综合布践应满足保密要求,布线包括数据线路、语音线路、台视频线、控制跷等

多种线缆.应符合<GB/T-503l1-2000建筑与建筑群嫁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葩B要

求:内网布线按照国家保密局办.关运算机涉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执行.诺音线路采用

与数据网络相同的六类综合线,大屏鞘和音箱等音视频设等为共享使用,单向连接到

内外网上的视撅会议和图像接入等系统.

5.13.2引用标准

《GB/T50311-200()建筑。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涉及国家秘密的运苑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设计指南》

5.L4其他要求

5.I.4.I照明系统

系统设计应遵守《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册》.照明系统建设需实现不

少于4组的分组控制,满足视须会议、会商、侦班等不同场合下的照明要求:

指挥厅、会议室/会商室、候会室的灯光照明要求

参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标准值(lx)UGRRa

0.75M水平面3001980

总值班室、专家工作室/案例室灯光照明要求

参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标准值(收)UGRRa

O.75M水平面5(X119SO

领导休息室、夜间值班空灯光照明要求

参考平面及其高度照度标准值(lx)UGRRa

0.75M水平而150-801

音晌系统

音响系统应满足召开视频会议的要求,系统设计遵循《GBrr503i4-2ax)钟能建筑

设计标准》和《GB/T-2K87-2000电子运兑机场地通用规范h

5.1.4,3料能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图像接入、运尊机显示、视皴会议等音视翔信号的切换、灯

光分组开关、音响等环境控制。在指挥厅、值班室、会商室有单独的智储控制系统.

值班室的智能控制系统应同时作为应急指挥厅的备份系统.应满足同时处置多起突

发公共事件的要求。

5.I.4.4其他应用标准

<GB9361-I988运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CGB2887-I989运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50174-1993电子运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UT2887-2(XX)电子运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5.2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应支持话音,数据、视频的传输。应充分利用保密电话网、公共交换

电话网、部门专用鬼话网、公共移动电话网,数字集群系统、卫星通信和知波等通

信资源.为各级应急平台与上、卜级平台和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信息传输提供通信跳

路和手段,确保应急通信安全、可靠。在行条件的情形下.应保证应急治理机构人员在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的通话优先权.

通信系统主要由有线,和无线调度系统、多路传真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等扭成.

5.2.1电话调度系统

电话询度系统由有线电话调度、无线调度、IP电话调度、多络传真和数字录音

等系统组成。

忏线电话调度系统

5.2,1,1,1功能要求

行线电话调度系统实现国分院对部门和省级应急平台的电话调度,包括组呼和

群呼、电话会议、数字录音、优先呼叫、强插强拆、缜密监听等功能.可与省级应

急平台电话调度系统互连。

在应急指挥厅、总值班室和会商室设置调度台.满足同时组织至少二组独立电话

会议,电话会议总容量不大于60方同时通话。

.2性能要求

有线电话调度系统应支持电话调度功能,并与普通电话网互联互通,可组织包括

普网电话、公网电话、移动电话、卫星电话及无线集群电话等的电话会议:

系统应满足同忖组织至少•二组独、Z电话会议,电话会议总容量满足工作需要;

每个调度台应能同时接入4路电话、同时接听2路电氏同时具的2个呼出电话.

可显示被叫号码.被叫号码能自动关联用户名及相关信息系统。

有线电话调度系统的呼根率应小于0.5%。

5.2.I.I.3接口要求

有线电路调度交换机应具笈2.048Mbps或155Mbps中继接口;

行线电路调段交换机须支持中国7号信令、1号信令和PR1信令.

.4引用标准

YD/T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fT762-1995《程控模拟电话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1P电话调度系统

.1功能要求

IP电话调度系统以内网为承载网,连接到各省和有关部门:应急IP电话调度系统

作为有线电话调度系统的补充.应具备热线电话、组呼和群呼、电话会议、数字录音、

优先呼叫、强插强拆、缜密监听等功能。

5.2.122性能要求

IP电话调度系统具有召开1P电话会议的功能,单路呼叫建立时间应在5s以内。

IP电话调度系统端到端延时SOOm、,其中网络时延⑵而、;两便佟编编解码

时延《150ms。

IP电话调度系统网络时延抖动(801BS,丢包率小于10%.

IP电话调度系统语音编码应支持G711、G729.G723.1JJ选支持G726,

IP电话调度系统应具仃传真功能.支持T.30协议和T.38协议。

设置VPN时.IP电话全网统•分配IP地址:不设置VPN时」P电话采用私网1P

地址,私网穿越可采用ALG或SBC等方式.

5.2.123接口要求

IP电话调度服务器应预留电话网恻中继接口,包括数字中继接I」或模拟用户线

接口.

IP电话终端支持TCP/IP协议.并支持IEEEXO2.3af以太网供电能力,

.4引用标准

YD/T1264-2003(IP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YDrriO71-2(XM)(IP电话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YD/T1046-200()&】P电话网关设备协议互通技术规范》

YD/T1434-2OO6《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5.2.1.3无线调度系统

国务院应急平台的数字集群系统建设,使用北京市政府80OM数字集群系统,满

足国务院与各部门无线集群通信的需要。国务院平台应配置固定及手持式终端,

521.4数字录音系统

.1功能要求

数字录音系统应实现对有线电话调度系统和IP电话调度系统的录音.系统应具

有录音、储备芾份查啕放音和监听治理等功能。

5.2.142性能要求

数字录音系统需支持高精度的DTMF检测,可准确检测混合在强大话音里的信

号:支持话音能量检测和声控录者.支持11动录音增益控制,支持GPS时钟门动检时.

支持录音声音自动增益平稳。

数字录音系统的文件储品格式依据标准可调.语音支持可调FK缩比(2.4.8等)。

数字录音设备的容量应满足在线储备三个月的数据.离线储备6个月的数据。

.3接口要求

行线电话调度系统和IP电话调度系统应分别配置数字录音设备:

有线电话调度系统数字录音设的可选以太网接口或EI接口;

IP电话调度系统数字录音设备应支持以太网接口0

5.2.2多路传真系统

功能要求

支持各级应急平台多路传真系统互联,满足应急值守的需要.

支持多路传真同时收发:支持接收传其自动识别分发、传更到达白动提示,人,

接收确认等功能;支持友送传真优先级设出紧急传丸优先发送:支持传真■线路|'|月负

载均衡,“仙.大鼠传真或群发传真时,自动排队,自动寻找闲暇的线路发送,并均衡每条

传出线的传真负技最:支持可定制的W发功能和定时发送功能:支持详细的II志动

能、咨询功能、统计功能和储番功能。

522.2性能要求

传输速度可支持48(X)bil/s:96(X)bit/s:I44()()bit/s:2M(X)bit/s;288(X)bit/s;312OObit/s;

33600bit/so

纵向辨论率为3.85线/mm时,通信质量应达到:通信建立率和报文成功率为

100%;A4幅面的传真接收副本发生上差错的扫描线数V=6线:传真接收副本的主

观评判应在3.5分以上,文字可读度为100%..

5.223接口要求

传真机接入电话网的接I」参数应符合YD/T514的相关规定。

最高发送电平功率为晔4dBm。

5.2.24引用标准

GB/T3382.1-2OO3《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用于文件传输的

三类传真端的标准化》

GB/T3382.2-2OO3《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第2部分:在公用

电话交换网上的文件传真传输规程》

YDT589-20(12《电话网上文件传真三类机承担传输伤害能力的基本要求》

YDT514-1998(||话用户终端设备与公用电话网接II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945-1998《公用电话交换网和点对点二线专线电路上使用的数据信号速率

高达33600bit/s的调制解调器》

5.2.3卫星通信系统

宽带I1.用通信系统

.1功能要求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用于移动应急于台与各级应急平台之间的话音、数据和图像

传输,在特别情形下可作为运算机网第的链路备份。利用国家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与国

家卫星通信运营商合作建设全国应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北京设I个卫星中心站,供

国务院和部门共享、省应急平台应设立卫星地面站;在移动应急平台设立卫星移动站

或卫星便携站。

5.231.2性能要求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应采用统一体制,保证全网的互通:

卫星地面站应实现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的接入;

宽带R星通信系统应配置网管系统,实现对宽带12星通信系统的配置和治理,网

管系统应采川标准和通用的网络治理协议,便于系统的保护升级以及与其它相关网

管系统的接口和通信:

对于基于IP技术实现的话音和视频业务,卫星系统应具有针对实时图像和话音

传输的QOS功能。

固定站之向系统可用度应在99.8%以上:移动站与冏定站之间系统可用度应在

99.5%以上(上述系统可用度含空间桂路可用度和地面站设备可归位等因素);

£星带宽应不小于20M.满足国务院与都门宽带P.星通信的需要;

大中型移动应急平台卫星移动站的网络带宽不小J'-2M;卫星移动站接受宽带卫

星上级网管系统的治理.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卫星便携站网络带宽不小『384K.便携站接受上级网管系

统的治理。

.3接口要求

I,星地面中心站、固定站、移动站至少应具笈以太阳接口、可选EI接口,通过以

太网接口实现数据和图像的接入:通过以太网接口+VoIPM关或日接口实现诜仔的

接入;

卫星地面便携站至少应具需以太网接口、可选2线FXS接I」等。

.4参考标准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可参考以下标准:

YD5O5O-2OO5《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匚程设计规范》

YD/T5028-2005《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1513-3006《农村VSAT卫星通信网络,系统技术要求》

5.232窄带R星通信系统

应急平台可根据需要配作必要的卫星电话,满足应急情形下的通信需要。

5.3运兜机网络系统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运算机广域网主要依软内、外网资源.局域网采用以太网蛆

网技术进行设计和建设.满足应急平台信息报送、数据交换和共享、音视频数据传输

的需要.

5.3.1内外网局域网

应急平台的局域网分内网局域网和外网局域网,核心网络设法上联带宽采用万

兆骨干.百T兆自适应到桌面,部分币:要用户光纤到桌面;支持TCP/IP通讯协议;支林

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网络可靠性要求达到99.999%一

5.3.2内外网广域网

广域网接入带宽满足信息报送.数据交换和共享.在视频数据传输的需要.

国务院应急一台电子政务网出口带宽要求.190M.外网出口带宽要求>150M: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保证应急平台工作的带宽霜要。

5.3.3服务器与储备系统

国务院应,急平台主机储备设备分内、外网两套.采用SAN架构储存区域网技术

进行设冲和建设,主要的服务器与储备设备采用双千兆光纤连接到核心交换机上。

5.331功能要求;

国务院应急平台的服务器系统应采用服务器集梆的方式,包括捺合应用服务器、

空间信息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文件服务期等。

储备系统应采用SAN储备区域网络技术。

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宜采用国产产品。客户端操作系统宜采用Windows系列或

Linux。

5.332性能要求

综合应用服务器和空间信息服务涔应满足系统TPMC侑要求达到35万以上.

数据库等其它服务器应满足系统TPMC值要求达到60万以上。

SAN光纤交换机应采用4G带宽的交换机;磁盘阵列应满足性能能达到

150.00010PS以上,储备容量应达到40TB,扩展容战应达到80TB以上;磁带库应支持

多主机连接,支持多平台连接,支持ITO2应支持多种储笛网络,提供多种接【」,支持混

合连接环境。

5.333接U要求

服务器连接网格应采用KXX)M光纤接口连接到核心交换机।SAN架构储备区域

中,光纤交换机的带宽应为4G且冗余配置,

5.4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应有内网视频会议系统和外M视脓会议系统,内网视频会议系统

依室内网进行建设,满足国务院应急平分、部门应急平台和省级应急平台的应急指挥

工作的需要。外网视频会议系统依靠外网、互联网、卫星宽带网等网络资源进行建

设,满足移动应急平台以及无法接入内网的应急平行进行视频会议的需要。

5.4.1功能要求:

能够同时召开多个分组会议;会议中具有多路混音功能;会议中能够接入运算

机信号:会议具有混速、混协议功能;会议具有分屏显示功能:设备可以通过纭联方式

实现扩容。

5.4.2性能要求

新建议全国的视频会议系统规划在同一个独立的IP地址段内,支持跨不同网段

的IP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系统应至少达到•样级件能要求:带宽768kbiUM支持H.264CIF.25帧以

上).

网络时延WIOOms.抖动W30nls.丢包率小于1%:

内、外网视频会议系统统一采用H.323V4协议;

视频编码支持:H.261I、H.263、H.264;

音频编码支持G7II、G722;

PAL制下,在速率不小于3X4K时视频不小于25帧,秒;

视频格式固定场所:4C1F:

视频格式移动场所:QCIF、C1F;

选用分体式结构终端,外困设备安装在会场之内.编解码器安装在设备控制同,

5.43接口要求

视腕会议终端能够可发言系统集成,具为独立同声抑制接口;

视频会议终端具有多路视频输入接口,连接辅助镜头:

视频会议终端支持双显示器显示,会议期间能够同时显示本地画面和远端面面:

视频输入/输出接口:RCA红合信号和S-VIDEO.VGA信号(采集信号可达

1024*768像素):

输入/输出阻抗:75C;

数据接ll:RS-232c或RJ45;

传输接口:LAN1M00/1000BASE-T.1XRJ-45.

5.4.4引用标准

GB/T15839-1995《64~1920kbiUs会议电视系统进网技术饕求》

YD5032-97《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ITU-TH.261-1993《关于PX64kbil/s视断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

ITUTH263-1998《关于低码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

ITU-TH.264-2005《关于高压缩比通信的视频编解码》.

ITU-TG711-1988《话音萩率的脉冲编码调制》

ITU-TG.722-1988《7kHz的64kbit/s音频编码》

ITU-TH323-2(MX)《基于不保证Q<>S的分组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和锲协U(V4)>

ITU-TH.225-2000《基于分组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呼叫信令与媒体流传

输协议(V4)》

ITU-TH.245-2(X)3(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V10)»

5.5图像接入系统

图像接入系统依靠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的现行图像监控系统.图像接入以数字

方式为主。

5.5.1功能要求

按照指定设备,指定通道进行图像的实时调阅.支持点播图像抓帧O

按照指定设笛、通道、时间等要素检索历史图像文件并网放。

图像信息来源应包括本地固定视频监控图像,移动平•台现场图像、下级平台上

传的图像、有线及卫星电视信号'指挥场所内图像’

应能实现图像信息的存贮.可存W很要事件图像信息、用户远程下载和回放的

录像文件。

对重要的视频信号储存至少6个月,满足存档和回放的要求.

建立索引,形成图像信息数据仓库。授权用户可索引并提取回放相关重要历史图

像信息。

终端用户有权限获取所辖范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监视图像.当需要获取非管

辖范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图像时.需要获得右效授权。

语音编码格式支持G7ILG722、G728标准协议。

5.5.2性能要求

5.521系统时延

图像的一次编解码系统延时(编码设备和解码设备之间直接连接)小广冽)亳帆

数字图像传输图像数据的延时小于50邕杪。

5.522移动监控图像摄入

大型移动应急平台现场采集的实时图像信号通过卫星.微波等方式接入到应急

平台.编解码采用H.264协议,带宽不低尸768kbps;

中型移动应急平台现场采集的实时图像信号通过卫星、微波等方式接入到应急

平台国解码采用H.264协议,带宽不低于384kbp工

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现场采集的宴时图像信',:可通过GPRS、CDMA公网方式接

入到应急平台.编解码采用H.264协议.

553接口要求

物理接口

视频接口:复合视频75欧姆BNC.lVp-pPAL复合"5。

音频接口:设性输入/输出

传输接口:以太网接口

5.53.2网络通讯协议

通讯协议:TCP/IHUDP

组播佛议:IGMP

5.5.33图像编码

图像接入编解码采用H.263/H.264协议

5.5.4引用标准

GB/TI719I.3-1W7《具仃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储备媒体运动图像及其

伴音的编码第3部分:音频》

GB/TI7975.I-2(XM)《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

GB/T17975.2-20W)《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视频》

GB.H'20090.2-2006《先进齐视频编码第2部分:视频》

GB5O19X-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安仝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2(X)94《在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iA/T367-2(X)l《视炖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5.6综合应用系统

5.6.1基本要求

561.1技术路线要求

综合应用系统应采用基于J2EE的技术架构。其中批量数据更新保护、配置治理、

处理大数据星分析等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期技术构建,其他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技术

进行构建。

系统的应用以应急流程为主线.并强调综合应用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集成应

用,采取统一的接口标准(相关标准另行发布),采用国务院已有的统一的安全保证体

系.

数据库治理系统应遵循SQL-99标准,支持TB级数据的治理,同时支持空间数据

及其阖性数据体化储的和治理。

性能要求

综合应用系统在线用户数不少于400,并发用户数不少T50,同M拜访GIS用户数

不少于2():确保7x24小时连续运行:应急平台服务器系统时间与标准时间误差不超过

3秒。

5.6.2数据交换与共享

各级应急平台应遵循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交换数据统•封装、统一表示,实现系

统之间、不同网络之间、异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结构化的交换数据采用XML格式、编码采用GBK.空间数据交换应采用GML

格式,遵守OGC规范。标准,主要果用WMS、WFS.CSW.

数据传输应采用HTTP.FTP协,议,大J1OM的文件传输代采用FTP协议,数据

压缩应采用zip格式。

5.6.3综合业务治理

5.63.1业务描述

综合业务治理系统实现各级应急平台的H常僧班业务和应急业务治理,满足应

急平台同时处置多起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

563.2功能要求

主要包括日常业务治理和系统监控与运行治理.

⑴值班业务治理包括值班治理、电话号码治理、文电公文治理、电话录音治理

等。

(2)信息接报包括信息接收、汇总审核、接收续报、响应指示、和谐调度、灾后

汇总等。

(3)事件治理包括应急事件进行分类、分级治理,实现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

(4)预案治理包括对各级各类预案进行分类、分级治理.实现谢用、预览、杳询等

功能。

⑸报表治理包括生成和治理各类报表。

(6)信息发你包括向应急相关机构和人员以及公众发你经过审批的突发公共再

件侦警信息、事件信息、处置信息、公众防范信息、公众培训信息等。

(7)数据治理与保护。实现应急信息和相关数据资料的查询、调用和保护。

(8)系统监控与运行治理.用户权限治理、口志治理工作台治理、档案归档、标

注服务等功能.

5.6.4风险隐患监测防控

业务描述

实现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监测信息和风陶分析佶息的聚案,并可对相关信息进行

查询或挑选,对其中一些数据进行特点识别,判读佶息内涵或其标志的状态,进行风险

评估分析。

功能要求

实现防护目标、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等监测信息的接入,实现隙患分析与风险

评判.

5.6.5探合猜测预警

业务描述

在有关部门猜测预警的基础上,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预警和分析。实现突发

公共出件的早期预警、趋势猜测和综合研判,拮泅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范畸、影响方

式、连续时间和危害程度,达到谑少和避免原发性突发小件的发生,以及减少突发公共

事件的衍生、次生,为应急救援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功能要求

应具备信息获取和汇总,模拟猜测和综合研判,预警分级核定,预警结果输出.模型

治理,预警信息治理、预警分析指标治理功能:

⑴信息获4Z与汇总e对事件的猜测假警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

<2>模拟猜测与综合研判.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匕调用行关突发公共事件

猜测预警模型.进行模拟猜测,并将结果进行二、三维可视化。

(3)预警分级核定。根据事件信息汇总分析、模拟猜测和综合研判结果,比对分级

指标.确定事件目前预警级别.必要时可对分级进行调整,

(4)预警结果输出。输出猜测预警的结果到数据派供智能方案等相关系统调用或

供信息发布。

15)模型治理.对猜源预警模型进行参数利整、配置及模型的增加,删除、修改

等。

(6)预警信息治理。记录多次猜测预警过程中的联础信息、汇总信息、模型信息、

研判信息、预警分级信息等,并支持猜测预警历史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

(7)预警分级指标治理.c对预警分级指标(标准)进行保护。

5.6.6智能方案

业务描述

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利用猜测预

警分析和研判结果,结合应急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现场应急救援力量和应急救援物

资以及专家意她等,对有关法规、政策、安全技术要求以及相关案例等进行智能检索

和分析.生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流程和多种可供挑选的应急辅助决策方案。

566.2功能要求

智能方案系统应包括数字预案、方案生成、方案调整和方案荏洵与方案要素配

置部分。

(。数字预案。主要完成对应急预案的结构化储备,包括结构化的预案内容以及预

案涉反的救援机构、救援队伍、装备设施、医疗急救、圾场戒备等应急资源等信息

的索创。

(2)方案生成.根据事件接报及周边信息、专业部门猜测分析和综合猜测分析的

结果,与事件相关的应急颈案、类似案例以及处置体会和知识,可供利用的应总处置力

量和资源等信息,生成实战化的作战指南。

(3)方案调整.根据裂件现场反馈的信息、新的猜治分析结果等,对己生成的方案

进行实时动态调整。调整内容包括避难空间出置、人员疏散策略、救援力试调度、

应急费源保证等;方案同整应根据应急机构和救援力品的反应能力,筑散能力和成

效、医疗救护能力和效率、方案实施的时效性等指标。

(4)方案杳询与方案要素配置.包括对己生成的智能方案的荏询、分析、统计,

以及对方案生成和调整中所用到的方案内容要索、方案对比分析要素的治理和保护

功能.方案内容要素应包含事件接报信息、周边信息、处置流程、组织机构、处置

措施、应急保证、善后复原等:方案对比分析要素应包含人员伤亡、财产决失、应急

费用、应急效率、社会影响等.

5.6.7指挥调度

业务描述

辅助应急指挥人员有效部署叮调度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品等资源.文时

或及时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情形和应急处置状况传递给相关人员,实现和谐指

挥、有序调度和有效监督,提高应急效率。

功能要求

指挥调度系统包括情形综合和应急指挥功能。

⑴情形综合。情形接收、情形处理'情形琼合显示、综合分发;

(2)应急指挥.任务分析、跟踪计划、方案推演、生成命令、命令的执行与行动

掌控、成效评估。

5.6.8应急保证

业务描述

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和谐、处理等应急1曲提供基本保证,实现对突发公共

步件的人力,物力、财力、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保证等资源的治理,提供对

应急资源的优化调配方案,应对过程中所需资源的状态跟踪、反饰,保证资源及时到

位。

5.682功能要求

应急资源治理包括资源调配治理,资源掂控(应急资源报踪反馈、应急资源分布、

应急资源状态等),资源储备治理,资源湿置治理,资源编码治理。实现各部门应急资

源的信息汇总和统一编码。

569应急评估

业务描述

记录应急事件的应对过程.按照管急预案的相关规定,建立评判模型,再现应急过

程,应急过程前、过程中和过程后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应急能力评估报告。

5.692功能要求

应急评估系统应包括评估对象治理、评估指标治理,评估模型治理、应急评判、

应急过程再现。应急过程再现应包含对应急过程中组织机构建立、信息接报、风险

监测、猜测预警、应急处置、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等功能.应急评判是根据评估指

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对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技术进行综合评估,井生

成评估报告。

5610模拟演练

业务描述

模拟演练系统通过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场景进行仿真模拟,在虚拟场景中分析

事态、提出应计策略.进行模拟演练,能够自动记录演练过程,对演练成效进行评判,

5610.2功能要求

模拟演练系统包括;

⑴模拟演练计划。制定人员分组、人员分配、流程配置、环境配置、模拟演练

计划.

(2)演练方案分发与a总。将演练方案分发到各个所辖机构,并将参演机构制定好

的计划汇总形成模拟演练报告。

(3)模拟数据准超。根据模拟计划徙备事件信息*演练场景等数据。

(4)模拟场景构建。根据谷类信息快速构建二三维模拟场景。

(5)演练状态切换。实现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与模拟演练状态之间的切换。

⑹演练过程控制。监控整个模拟演练过程,调整演练流程,

(7)演练过程记录与回放。记录整个模拟演练过程.可在演练终止后进行网放。

(8,模拟演练泮估。评估演练成效,形成演练评估报告,

5.7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库、空间信息数据库、信息接报处置数据库,模

型库、预案库、知识库、案例库和文档库等。

5.7.1拓础信息数据库

基础信息数据库指各级应急平台应急常用的基础性数据,包括应,急资源信息、危

险源信息、防护目标信息以及专题信息等。

应急资源信息包括应急指挥治理机构、应急人力资源、应急财力资源、应急物

资设备、应急通信资源、应急运输资源、应急医疗资源及应急避难场所等

重大危险源信息包括危隆源名称、危险源描述、危险品类别、危险等级、所在

位置、所属单位、安全贡任人、联系电话、影响范畴、可能灾害形式等。

重点防护目标包括国家级重要部门、国家骨干管网、核设施、航天基地、战略

物责储备基地、机场、港口等.

1题信息包括人口统计信息,经济统计信息、安令分X信息、地祓地垢信息、

气象水文信息、士地佶息、坏保信息,矿业信息、主要森林草场信息等。

5.7.2空间信息数据库

空间信息数据储备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包括自然地理信息叫猊、水系、植被以及

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道路、境域、特别地物、地名等要素,以及相关的描述性

元数据组成。

空间信息的承我形式有数字纹划图(DLG)、航空航天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

数据(DEM)和地名数据等。

DLG数据包括1:4001:100万、I:25万、1:5万等比例尺的数据,对于重点城

市或地区,可储番1:1万或更大比例尺数据。

DEM数据包括1:100万、1:25万、1:5万等比例尺的数据,对于重点城市或地区,

可储备1:1万比例尺数据。

航空航天影像数据应包括30米辨论率的TM遥感影像.对于重点城市或地区.

可储备更高辨论率(如IOInn-5mnm.0.61m等)的航空航天影像。

地名数据库包括1:100万、1:25万、1:5万等比例尺数据.

主要引用标准:

GB/TI8315-2OO1《数字地势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17797-1999《地势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I」技术规程》

GB/T13923-199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I97IO-2(K)5《地理俏恩元数据》.

573信息接报处理数据库

信息接报处置数据库包括步件接报信息、猜测预警接报信息、信息发布、监测

监控信息、值班治理信息、指挥调度信息和系统治理信息.

事件接报信息包括事件标题,邪件地点、事发时同、报送单位、报送人、联系

电话、报送方式、爷发领导、事件类型、一小件等级、报送时间、货件描述、死亡人

数、受伤人数、出:件原因、缺失程度、涉及范畴、影响程度、己采取措能.支援要

求、站否到现场、接收入、接收时间等:

猜测预警接报信息包括预警标题、报送单位、报送人姓名、报送时间、联系电

话、报送方式、签发领导、预警级别、事件类型、预警内容、影响时间、影响范畸、

防范措施、接收人、接收时间等:

指挥调度信息包括标题、研判结果、领导批示、调度记录、会商记录以及处置

记录等;

监测监控信息包括风险隐患监测信息和事件现场监测监控信息等:

信息发布包括发布标题,发布类型、发布对象、发布内容、发布范畸、发布时

间、发布单位、签发领导、发布渠道等.

主要引用标准:《GB2260-19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10114-1988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与代码》

5.7.4模型库

模型库储备模型目录体系、模型元数据、模型参数、模型辨识、模型利用、分

析及展现。

模型目录体系包括节点编号、模型编号、父节点编号、层次级别、描述信息等。

模型元数据包括包括模型编号、模型名称、关键词、理论依据、适用范畴、限

制条件、使用说明、开发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等;

模型参数包括模型编号、参数名称、参数说明,参数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

单位、数据项约束、属性域、运算处理方法:

模型辨识包括模型编号、突发羿件类别、’突发事件级别、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等;

模型利用包括模型编号、事件编号、使用前提、利用机构、利用时间、蓼致信

息、影响分析、实际情形、模型偏生分析、成效评判等;

模型分析及展现包括模型编号、事件编号、分析时间,参数信息、分析原始数

据等.

5.7.5预案库

预案数据库包括文本预案以及数字预案.

文本预案储备属性包括刘案名称、预案类别,预案级别、版本号、主题词、发

布时间、发布单位、预案内容等:

数字预案把文本预案中的预案内容分斛为许多任务节点,每个任务节点包括仲

案名称、任务名称、任务描述、应急机构、职责分工、任务所在应急环节、任务级

别等。

5.7.6知识库

知识库储备与应急有关的常识类信息、累枳知识和策略知识等.

常识类信息应包括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常识和体会等;

国税知识应包括应急工作中积淀、总结、提高形成的知识信息等:

策略知识应包括应急知识分析、总结的手段方式的小纳等.

5.7.7案例庠

案例库储备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包括案例基本信息和案例扩展信息.

案例基本信息包括案例名称,案例类型、案例等级,主题词、事发时间,事发

地点.案例起因、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经济缺失、案例摘醛、案例描述、

体会教训、综合评判。

案例扩展信息储备不具有普遍共性的案例特点数据C通常与突发劣件的类型相

关.扩展信息可以分为多级。

文档库

文档库主要储备应急工作中所产生的行关文档,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等。

文档属性包括标两、主题词、公文类型、文号、状态、来文时间'来文单位、

来文份数、承办人、承办单位、内容、密级、等级、主送单位、抄送第位、紧急程

度、批示内容、批阅人、批阅日期等。

6省皴应急平台技术要求

省级应急平台包括应急指挥场所、通信系统、运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图像接入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

6.1指挥场所

应急指挥场所应包括应急指挥厅、侑班室等。应满足日常治理和同时处置多起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需要,提供7X24小时值守应急和指挥会商的基本条件。应急指

挥场所应包括显小系统,供甩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灯光照明系统,音响系统、智

能控制、安全保证系统等.

6.1.1显示系统

功能要求

应急指挥场所显示系统应能辆足同时处理两起突发公共事件的显示要求,

在应急指挥厅、值班室等应急指挥场所设置显示系统,接入运算机、图像监控、

视频会议、电视等多种来源的信号,满足ri常位班、指挥会商时的图像显示要求。

6.I.I.2性能要求

显示系统应能显示图像、视频会议、电视、运算机、录放设备、监控等各类信

号。

值班室乳示系统应满足侑班或处置突发外件所需要信号。

6.1.2供电系统

功能要求

供电系统包括供配电、UPS、备用发电机、接地、•防雷措施等,要求实现:

供配电系统为•级负荷,采用双路供电:UPS番用电池供电时间不小r2小时,并

要求根据各地实际情形,做好有长时间断电的应急工作准备;大屏幕电源可不接入

UPS;配电符合《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要求,实现三级防雷;接地满足要求.

引用标准

<GB5(M)57-94建筑物防宙设计规范》

CGB50174!993电子运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T-2887-2(XX)电子运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6.1.3综合布•线

6.13.1功徙要求

综合布线包括数据线路、语音线路、音视频线、控制线等多种线缆。应符介《GB,T

503112X)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内网布线按照国家保密局《涉及国家秘定运算机信息系统建设规范》执行.

内外网系统的单向输出的大屏幕和音箱等音视频设备共享使用.

6.13.2引用标准

《GB,T5O311-2000建筑।j建筑群综合布战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O312-2OOO建筑与建筑料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弛》

《运算机涉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6.1.4其他要求

照明系统

系统设计应遵守(GB5OO34-2OO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照明系统建设需实现不

少于4组的分组控制,可以满足电视会议、会商、位班等不同场合下的照明要求,

音晌系统

音响系统应满足召开视频会议的要求.系统设计遵第:《GB,T503I4.20(X)智能建

筑设计标准》和《GBm2887・2OOO电子运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6.1.4,3智能控制

智能挣制系统实现图像接入、运算机显示、视频会议等音视频信号的切换、灯

光分组开关、音响等环境控制。在指挥厅、值班室需要仃.单独的智能控制系统,值班

宝的科能控制系统应同时作为应急指挥厅的备份系统,应满足同时处置两起不同事

件的要求:

其他应用标准

《GB936I-I988运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CGB2887-1989运算站场地技术条件》

<GB50174-1993电广运兑机机房设计规范》

《GB/T.2887.2OOO电子运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i|防火规范》

6.2通信系统

根据需要建设省内行线、无线调度系统、【P电话调境系统、乡路传真系统和数

字录n系统等。

各省利用国家宽带1」.星网络,。卫星通信运营商合作建设宽带P.星固定站,固定

站应在上级网管系统的授权范哺内进行网络治理:1,星固定站的网络带宽应不小于

2M«

备件可根据需要建设省内有线电话调度系统.应配置有线71线调度交换机、电话

调度台和数字录音系统,并能接入国务院应急平台在线调度系统。

621有线调度系统

行线电话调度系统

6.2.1.IJ功能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