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_第1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_第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_第3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_第4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林芝二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1C-12O-16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哪一过程中(

)A.只在转录过程中B.只在翻译过程中C.只在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D.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有发生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A.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B.不断地产生新基因的过程C.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D.用进废退的过程3.小鼠AVY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变化。这种现象叫作(

)A.染色体变异B.表观遗传C.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4.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

)A.发生的频率大B.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C.能产生新基因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5.在一对家猫所生的几只小猫中,性状出现很多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6.下列不属于组织水肿原因的是(

)A.长期营养不良B.过敏C.血浆蛋白增多D.肾小球肾炎7.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要注明状态,原因是(

)A.能描述出反应发生的现象B.说明反应条件C.为了区别一般的化学方程式D.物质呈现的状态与反应热有关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B.该图象可表示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该图象可以表示任意的燃烧反应D.该过程的发生一定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补充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Zn(s)+O2(g)═2ZnO(s);△H1=﹣702.2kJ/molHg(l)+12O2(g)═HgO(s)△H2=﹣90.7kJ/mol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的△H3,其中△H3A.﹣260.4kJ/molB.﹣254.6kJ/molC.﹣438.9kJ/molD.﹣441.8kJ/mol10.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v(SO3)=4mol/(L•min)B.v(O2)=6mol/(L•min)C.v(SO2)=8mol/(L•min)D.v(O2)=3mol/(L•min)11.某温度下,将和充入密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图像如图所示,时刻测定容器内的物质的量为时刻保持等温等容,抽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B.反应过程中,可以利用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C.时刻,抽取HI的瞬间,v(逆)在图像上的变化应该是C点D.时刻,抽取HI后再次达到平衡,的百分含量减少12.下列反应均可在室温下自发进行,其中△H>0,△S>0的是()A.(NH4)2CO3(s)═NH4HCO3(s)+NH3(g)B.NH3(g)+HCl(g)═NH4Cl(s)C.4Fe(s)+3O2(g)═2Fe2O3(s)D.2Cu(s)+CO2(g)+O2(g)+H2O(g)═Cu2(OH)2CO3(s)13.下列各项中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氨水:NH3·H2O=NHeq\o\al(+,4)+OH-B.NaHCO3的水溶液:NaHCO3=Na++HCOeq\o\al(-,3)C.HF的水溶液:HF=H++F-D.H2S的水溶液:H2S2H++S2-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A.枕形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B.枕形导体中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C.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D.枕形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15.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a所带的电荷量比b所带的电荷量小。那么c受到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可能是图中的()A.F1B.F2C.F3D.F416.图甲中AB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将一负电荷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负电荷仅在静电力作用下沿电场线从A到B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A、B两点的电势高低和场强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φA>φB,EA>EBB.φA>φB,EA<EBC.φA<φB,EA>EBD.φA<φB,EA<EB17.在研究微观粒子时常用电子伏特(eV)做能量的单位。1eV等于一个电子经过1V电压加速后所增加的动能。在静电场中,将一电子从a点移至b点,静电力做功5eV,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方向一定由b到aB.a、b两点的电势差是5VC.电子的电势能减少了5eVD.因电势零点未确定,故不能确定a、b间的电势差18.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φa=50V,φc=20V,则a、c连线中点b的电势φb为()A.小于35VB.大于35VC.等于35VD.等于15V19.在a、b两点固定着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c、d两点将a、b两点的连线三等分,则()A.c、d两点处的场强大小相等B.c、d两点处的场强大小不相等C.从c点到d点场强先变大后变小D.从c点到d点场强先变小后变大20.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处分别固定带电荷量为+q、−q、−q的三个点电荷,已知三角形的边长为3L,静电力常量为k,则该三角形中心O点处的电场强度()A.大小为2kqLB.方向由O指向AC.方向由A指向O D.大小为3kq21.如图所示,有三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小球,从平行板电场中的左侧以相同的初速垂直于电场方向进入电场,它们分别落到A、B、C三点,则可以断定()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等落到a点的小球带正电,落到c点的小球带负电C.三小球到达负极板的动能关系是EkC>Ekb>EkaD.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是aa>ab>ac三、非选择题:共174分。22.(6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来探究影响电荷间的静电力的因素。图甲中,A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系在绝缘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会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发生偏离,静电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他们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步骤一: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先后挂在横杆上的、、等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静电力的大小。小步骤二: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小)小球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的静电力的大小。(1)图甲中实验采用的方法是(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等效替代法B.理想实验法C.控制变量法D.微小量放大法(2)接着该组同学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A所带的电荷量,比较小球所受作用力大小的变化。如图乙,悬挂在P点的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有一个带电量不变的小球B,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A,当A球到达悬点P的正下方并与B在同一水平线上,B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角度为,若两次实验中A的电量分别为和,分别为30°和45°,则为。23.(9分)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1)对该装置理解正确的是()A.操作过程中,可认为A、B两板间的电压始终不变B.操作过程中,可认为A、B两板间的场强始终不变C.操作过程中,可认为A、B两板间的带电量始终不变D.操作过程中,可认为电容器的电容始终不变(2)当手持绝缘柄将A板向左平移时,静电计指针张角将;将A板向上平移时,静电计指针张角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4.(12分)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带电极板A、B间可看成匀强电场,场强E=1.2×102V/m,极板间距离d=5cm,电场中C和D点分别到A、B两板的距离均为0.5cm,B板接地,求:(1)C和D两点的电势、两点间电势差各为多少?(2)将点电荷q=2×10-2C从C点匀速移到D点时静电力做多少功?25.(20分)如图所示,把质量为3g、带负电的小球A用绝缘细绳悬起,将带电量为2.0×10−6C的带电小球B靠近A,当两个带电小球在同一高度相距30cm时,绳与竖直方向成α=30°角,试求:

(1(2)细绳的拉力大小;

(3)带电小球A在带电小球B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26.(14分)已知H+(aq)+OH-(aq)=H2O(l)的反应热ΔH=-57.3kJ·mol-1,回答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1)用0.1molBa(OH)2配成稀溶液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_______kJ的能量。(2)如图所示装置中,仪器A的作用是_________;仪器B是,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3)通过实验测定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常常小于57.3kJ·mol-1,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Ba(OH)2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反应热的数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5)用足量稀硫酸代替稀硝酸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__________。27.(16分)将5mL0.005mol·L-1的FeCl3溶液与5mL0.01mol·L-1的KSCN溶液混合,建立平衡:FeCl3+3KSCN3KCl+Fe(SCN)3(红色)(1)若滴加饱和FeCl3溶液4滴,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溶液红色________。(2)若滴加0.01mol·L-1NaOH溶液4滴,则产生______(填颜色)沉淀,c(Fe3+)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方向移动,溶液红色________。(3)若加入少量KCl固体,则平衡________移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2分)二甲醚(DME)被誉为“21世纪的清洁燃料”,由合成气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原理如下:①CO(g)+2H2(g)=CH3OH(g)ΔH1=-90.7kJ·mol-1K1②2CH3OH(g)=CH3OCH3(g)+H2O(g)ΔH2=-23.5kJ·mol-1K2③CO(g)+H2O(g)=CO2(g)+H2(g)ΔH3=-41.2kJ·mol-1K3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3H2(g)+3CO(g)=CH3OCH3(g)+CO2(g)的ΔH=________kJ·mol-1。(2)下列措施中,能提高(1)中CH3OCH3产率的有________。A.使用过量的CO 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3)一定温度下,将0.2molCO和0.1molH2O(g)通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③,5min后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后测得H2的体积分数为0.1。则0~5min内v(H2O)=________,CO的转化率α(CO)=________。(4)将合成气以eq\f(nH2,nCO)=2通入1L的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ΔH,其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ΔH<0B.p1>p2>p3C.若在p3和316℃时,起始时eq\f(nH2,nCO)=3,则平衡时,α(CO)小于50%(5)采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的合金),利用CO和H2制备二甲醚(DME)。观察图2,当eq\f(nMn,nCu)约为________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29、(12分,每个空2分)以下为某家族苯丙酮尿症(设基因为B、b)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II4家族中没有出现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据图可知,苯丙酮尿症是染色体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是染色体性遗传病。若Ⅲ1与一正常男人婚配,他们所生的孩子最好是(填男孩或女孩);30、(14分,每个空2分)下图是人体细胞内某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的过程是,进行的方向是(填“左到右”或“右到左”)。(2)甲与DNA结合,使DNA双链。(3)该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4)该过程的下一过程叫,涉及的RNA有种。(5)丙进入细胞质后,往往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31、(14分,每个空2分)如图表示以某二倍体植株(TtYy)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1)途径1获得品种A的育种方式为,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2)经途径3获得的品种C含有个染色体组,品种C(填“是”或“不是”)新物种。(3)为了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TTYY)应采用途径,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4)经途径4获得的品种D,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32、(14分,每个空2分)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2)填写图中D系统的名称:。(3)内环境稳态指机体通过调节,使内环境的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33.[物理](15分)如图所示,两个平行正对的金属板,板间距为d,板长为L,OO’为板中央与板平行的中轴线,两极板间加上U的电压后,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以v0的初速度沿中轴线OO’进入金属板,求:(1)带电粒子在板间运动的时间;(2)带电粒子在板间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3)带电粒子从板间飞出时偏离原来方向的侧向位移。34.(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探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温度/K有关物质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s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H2OV/mLc/(mol·L-1)V/mLc/(mol·L-1)V/mLA29320.0240.10t1BT120.0230.1V18C31320.02V20.11t2(1)通过实验A、B,可探究出________(填外部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1=________、T1=________;通过实验________(填实验序号)可探究出温度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V2=________。(2)若t1<8,则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小组的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上述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并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反应体系中的某种粒子对KMnO4与草酸之间的反应有某种特殊作用,则该作用是__________,相应的粒子最可能是________(填粒子符号)。林芝二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学段考试理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