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体特点落实童话教学_第1页
关注文体特点落实童话教学_第2页
关注文体特点落实童话教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童话文体以幻想、夸张、拟人、象征为表现特征,是小学生喜欢、教材重视的一种文体。教师在童话教学中要充分关注文体特点,采用以读好故事为教学起点、以抓住情节为教学关键、以关注表达为教学重点、以促进想象破教学难点等多种策略,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提质增效。[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文体特点;教学策略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是安排数量较多的一种文体。作为广受小学生喜欢的文体,童话以幻想、夸张、拟人、象征为表现特征,通过离奇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奇幻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关注童话的文体特点,尝试以童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童话、走出童话,在阅读精彩故事、体验奇妙情感的过程中把握重點,突破难点,体会童话独特之美。一、以读好故事为教学起点将读好故事作为教学的起点,是根据童话文体特点提出的。童话用奇幻的故事情节来表达鲜活的人物形象,因此,朗读是最好的感知方式。在童话教学中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由读,那么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时,往往会忽略情感方面的内容,进而对童话魅力的感知也就不够深刻。这就要求教师采用范读的策略,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在动听的声音与语调中感受到童话的无限魅力。教师在范读中,需要对自己的声音进行“适当处理”,通过模仿、夸张等方式,更加生动地表现童话中的角色形象,为课堂带来绘声绘色的感觉。这样,学生听后便会萌生读好童话故事的念头,在这样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学生会更加关注教师范读的语调与肢体语言的配合,领悟教师运用重音、停顿、节奏、语势等技巧演绎童话故事的奥妙。之后,学生在进行自主练习朗读童话时,会自觉模仿教师的范读,并在持续练读中慢慢找到感觉,逐渐练就读好童话故事的本领。比如,二年级上册的《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动物故事,课文第1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的外貌特征,尤其是叠词的运用,“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在朗读时,要重读“大大的”,延长读“长长的”,这样就能够让小蝌蚪脑袋大、身子小的独特形象得到突显。而在读与小蝌蚪对话的鲤鱼、乌龟时,则要读出语气上的区别。鲤鱼以阿姨的身份回答小蝌蚪的提问,应显得和蔼可亲,“你们的妈妈”一句要读出很熟悉、很亲切的语气;乌龟被误认为是“妈妈”,要在笑语中说出“你们的妈妈”,语气中要带着善意和耐心;至于青蛙与小蝌蚪的对话,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自然感到兴奋和快乐,而青蛙看到孩子长大,会感到幸福和自豪。通过具身代入角色理解,再开展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将童话故事读得有声有色了。二、以抓住情节为教学关键小学生在阅读童话时喜欢追逐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说明情节是童话中学生最关心的内容之一,而童话中情节支撑起整个故事的架构,因而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关键所在。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情节开展教学活动,并不是要顺着学生一味追逐情节的发展,而是要引导学生从情节入手来学习童话故事,从整体上把握童话,为之后深入理解童话做好铺垫。首先,要抓住童话的情节内容。在童话情节的把握上,不同学段的要求是按照梯度呈现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形灵活把握。第一学段,抓童话的情节以了解为主,这与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要求匹配。第二学段,抓童话的情节则要梳理情节发展的线索,可以用情节梯来梳理故事的情节发展。上述这些都是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或把握课文内容而服务的。其次,要抓住童话的情节结构。反复结构在童话的情节结构中经常出现,因而可将其作为复述中的支架。以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为例,蜘蛛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的情节就构成了反复结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卖口罩的情节,之后让学生自主学习卖围巾和卖袜子的情节,在提炼出情节结构后,再用于复述故事,学生在理解童话情节时就会有条不紊。三、以关注表达为教学重点童话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浅层阅读。实际上,关注童话语言形式及表达层面,诸如对文本中涉及人物神态、动作、心理等关键词句的理解,对故事表达中幻想、夸张、拟人等方法运用的体会,以及对故事结构中语言信息的提取等,这些都是童话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比如,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一课,教师让学生聚焦课文中描写奇特景象的内容表达,从中找出奇特的景象是什么,又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进行文章批注与互动交流。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发现奇特的景象发生在孩子与桃树之间;可爱的景象是当孩子们“坐在”桃树上,桃树就会绽放花朵、舞动枝条,周围小草吐芽冒绿、鸟儿飞舞歌唱;可怜的景象是在一个角落里,小男孩够不到树枝,桃树竟然对小男孩说话,还尽量把树枝垂下去接小男孩,但因为小男孩上不了桃树,桃树和周围仍然是风雪笼罩的冬天。在同一个园子里,出现这样对比鲜明的景象,真是一幅奇特的画面。最奇特的是桃树对小男孩的言行,被巨人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这些表达中,桃树与孩子们的互动充满了迷幻色彩,为了让幻想有迷人的效果,作者还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桃树的神态、动作,突出孩子为桃树带来的生机;而角落里的那棵桃树的言行,体现的是桃树盼着孩子早点坐上来的心理。通过抓住“奇特的景象”来领悟童话的表达特点,具有“抓牛鼻子”的作用,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进行理解、批注、交流、探索。四、以促进想象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突出童话味是激发学生学习童话兴趣的关键,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不难发现,朗读故事、理解故事、讲述故事、品味语言、体验角色等都离不开想象,可见想象是突破童话教学难点的有效抓手。首先,在朗读中想象,以体味文本语言。童话大多会用具体语言来表达奇妙的幻想、离奇的情节,因此需要借助“朗读+想象”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童话世界中。如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课,开始在叶子上的时候,“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朗读时应以低沉的语调读出“九牛二虎之力”,并用舒缓的语气读出“一点点”,让学生想象小毛虫缓慢的动作、笨拙的样子。之后,“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这一句,朗读时则以轻快的语气读出“灵巧”,并用有力的语气读出“挣脱”,让学生想象出蝴蝶破茧而出时的神奇。其次,在体验中想象,以理解角色特点。小学生在学习童话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扮演童话里的角色,在表演的情境中,他们能够从角色的言行举止中想象角色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