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1.古代交通建设和交通工具:古代水陆建设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古代中国、古罗马等一些集权国家重视修筑人工道路、人工运河,官方交通建设主要用于军事和通信。水陆交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改善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全球的交通联系和人员往来变成现实;工业革命为交通工具解决了动力问题,火车、轮船、汽车等逐渐在全球流行,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3.20世纪以来交通运输的新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交通运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交通运输的新变化正在加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水陆交通的变迁2023北京T2;2023浙江T9;2022辽宁T3;2022北京T5;2022海南T2;2022.6浙江T11;2021河北T5;2021.6浙江T10;2020.7浙江T101.立足时空观念,掌握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和主要交通工具,认识交通发展的过程。2.通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认识古代交通发展的意义,体会古人的智慧,培养家国情怀。3.掌握近代交通工具及对海洋的探索,对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交通进步的促进作用作出历史解释。4.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20世纪以来水陆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2021重庆T16(3)命题分析预测1.分析:本讲知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各种题型都有考查。水陆交通的变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考查的重点。2.预测:可能从工业革命的角度切入,考查工业革命后水陆交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一体化的促进作用,也有可能考查近代交通与社会变迁的辩证关系,特别突出交通发展对国家治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影响的考查。时间轴时空史观(一)陆路交通原始社会:路的形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人类转向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天然的道路与河流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地区时期表现世界罗马帝国中国秦朝汉朝唐朝元朝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通丝绸之路:连接亚、欧、北非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全国遍设驿站,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及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陆路交通【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异同点?

古代道路建设的影响?材料: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1)不同点:①秦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与对外侵略相联系;

②秦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

③秦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2)影响:①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满足军事需要。

②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③加重了徭役,激化社会矛盾。相同点:陆路起步时间相似,以首都为中心,军事目的强,经济推动。表现中国春秋秦朝隋朝元朝西方法国荷兰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已有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17世纪开通米迪运河17世纪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筑“邗(hán)沟”。目的是为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古代水路交通:元朝大运河【思考】观察地图和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与隋朝大运河的两点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变化1:大运河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元朝运河不再以洛阳为中心,裁弯取直,航程大大缩短。原因:隋朝的都城在长安,各项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东都洛阳作为枢纽;而元朝的都城在大都,洛阳的作用不复存在,故去曲取直。变化2:

开通大运河的功能发生了巨变。原因: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贯通南北,巩固国家统一;元朝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开通大运河有助于巩固统一、解决北方粮食问题、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与发展、推动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二、人类对海洋航路的探索古代世界的海洋探索地域表现中国①西汉: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②宋元:③明朝: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重大进步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思考1:大航海时代来临前的海洋探索有何特点?地域表现西方①波利尼西亚人:②腓尼基人:③维京人:④阿拉伯人:在太平洋诸岛活动首次横渡地中海北大西洋、北海地区探险印度洋开展贸易以局部探索为主;受制于航海技术;以掠夺和贸易为主二、人类对海洋航路的探索和全球航路的建立【回顾旧知】航向支持时间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概况成就向东葡萄牙1487迪亚士1497-1498达·伽马向西西班牙1492哥伦布(意)1519-1522麦哲伦(葡)所开辟的绕道非洲达到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第一次绕过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绕过非洲好望角驶达印度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绕过南美洲,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后又达菲律宾群岛,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全球航路的建立航向支持时间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及成就向北英国1497卡伯特法国16世纪卡蒂埃荷兰巴伦支17世纪初哈德逊(英)俄罗斯--向南英国1578德雷克荷兰1642-1643塔斯曼发现纽芬兰岛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航行记录和航海图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角到达北美洲东部的拉布拉多半岛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在被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环航澳大利亚,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回顾旧知】全球航路的建立影响: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

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合作探究】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年,郑各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①战争和贸易的要求②秦以后大一统局面③造船和航海技术(指南针)的进步④为了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⑤强盛的国力支撑原因:特点:①历史悠久;②发展迅速;③长期领先;④影响深远;探索概况影响人工运河开通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陆路交通(1)火车西方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人类步入铁路时代。中国

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当时中国的铁路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2)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要求革新技术保障工业革命交通工具【拓展】为了运输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1千米的铁路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拓展】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国人擅自修筑的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14.5公里。淞沪铁路在江湾附近压死一人,迷信风水的人说这条铁路会破坏上海的风水,要求清政府干涉。结果清政府出资白银28.5万两把铁路给拆除了,机车和车辆沉入江底。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政令畅通利于破除封建陋习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军事调动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P74【问题探究】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建设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利于减轻官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积极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使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消极作用:近代中国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2.水路交通西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中国

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19世纪60年代中期,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思考点】阅读教材P73,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材料:当时沿海和长江航运已为外洋垄断,新成立的招商局简直没有“立足”之地,于是李鸿章为招商局争取了运送漕粮和一些官府物资的专权:此举是轮船招商局得以维持的关键。……轮船招商局的建立.确实达到了“分洋商利权”的目的。仅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6年(光绪二年)间.外国航运公司收入总共损失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两,这期间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商人的费用当在十三万六千两以上。——张文华《帝国护卫:晚清中兴四名臣》,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01,第223页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是中国水上交通业近代化的开端。它的成功创办和业务拓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四、交通与社会变迁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汉唐的丝绸之路,促进不同地方的经贸往来。"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礼记·中庸》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加速了近代中国和世界的城市化发展;(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2)京汉与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材料:淮阴(曾名清江浦,现与淮安市合并)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发展而兴盛,在明清之际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岸的“四大都市”。明清时期淮阴位于黄、淮、运、盐四河交汇之处,南漕北运,淮盐营销,换乘车船,都以这里为枢纽。……1872年,漕粮改由轮船海运,河运的地位一落千丈;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淮阴行旅中转站的地位一朝丧失。……曾经50多万的居民已离散飘零,仅剩区区7万。显赫一时的历史名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之时,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