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第一学期浙江省县中联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高三地理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自然景观多样。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在小兴安岭某地利用无人机开展地理考察,并拍摄了当地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四幅照片,可能属于此次拍摄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利用无人机在小兴安岭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利用()A.RS模拟动物迁徙路径 B.GNSS测量地壳隆升速度C.GIS测算湖泊面积 D.VR获取植被年龄信息【答案】1.A2.C【解析】【分析】【1题详解】图①为雪乡景观图,符合小兴安岭地区冬季的景观特征,A正确;图②为沙漠湖泊景观图,该景观最可能出现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B错误;图③为热带雨林景观图,该景观多分布在赤道附近,C错误;图④为蛇曲景观图,形成于地形相对平坦,河流落差小的地区,与小兴安岭地形不符,D错误。所以选A。【2题详解】遥感技术(RS)可以获取动物的遥感影像,监测动物的迁徙,但不能模拟其迁徙路径,A错误;地壳隆升时间尺度较长,无法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进行测量,B错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图层数据可以测算湖泊面积,C正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植物及其分布,但无法获取植被年龄信息,D错误。所以选C。【点睛】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主要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②③自然带分别是()A.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B.荒漠带温带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图中④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3.A4.D【解析】【3题详解】②在回归线附近的巴西高原,与热带雨林带相邻为热带草原带;③在中纬度,受西部山脉的阻挡,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不适宜林木的生长,为温带草原带。故选A。【4题详解】④地如果没有西侧山脉的阻挡,理论上是为温带海洋气候,而实际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为温带荒漠带,为特殊的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为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④自然带的分布无法反映,AB错误。④地不是高山,无法反映垂直分异规律,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浙江某村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传统猪舍紧邻民居。近年来,该地在全省率先集中建设养殖小区,探索“全域人畜分离”养殖新模式。下图为“全域人畜分离”模式下的村庄布局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与传统猪舍相比,畜聚雅居有利于()A.降低维护成本 B.村民喂养牲畜 C.节约利用土地 D.提高防疫水平6.畜聚雅居建有沼气池,有利于该村()①降低能源消耗②节约能源成本③优化能源结构④提高能源收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5.D6.C【解析】【分析】【5题详解】畜聚雅居为统一建造的养殖区,与传统猪舍相比,需要进行专门的管理与维护,并不会降低维护成本,A错误;传统猪舍紧邻民居,村民喂养牲畜更便利,B错误;与传统猪舍相比,畜聚雅居只是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土地使用面积并没有太大变化,C错误;统一管理维护,将养殖区与住宅区隔开,有利于提高防疫水平,D正确。所以选D。【6题详解】建设沼气池可以

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不会降低该村的能源消耗,①错误;使用沼气可以减少薪柴或天然气的使用,节约能源成本,②正确;沼气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使用沼气可以优化当地的能源结构,③正确;沼气主要被当地居民使用,并不产生经济收益,④错误。所以选C。【点睛】创新养殖模式,将养殖场转移到林园、果园、茶园、竹园和药园,鼓励农户在林果园养殖家禽,在低山缓坡新造地、高山移民空置地建设生态家庭牧场,把养殖场与居民区隔离,从而实现生态养殖。养殖场产生的排泄物当地消纳或异地消纳,实现100%资源化利用。这一养殖模式,既减少排泄物污染、减少化肥使用,又能有效增加有机肥资源,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农牧产品质量,实现生态环境与农牧产业共赢发展。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甲洋流的流向主要受制于()①盛行风向②海陆轮廓③海水密度④海冰分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格陵兰岛东部地区降雪较多,主要因为()A.暖流导致大气层结稳定 B.暖流加强空气对流C.寒流促进水汽冷却凝结 D.寒流提供充足水汽【答案】7.A8.C【解析】【分析】【7题详解】甲洋流为东格陵兰寒流,受极地东风影响,自东北流向西南,再加上海陆轮廓的影响,洋流沿着格陵兰岛东岸流动,①②正确;在开阔的海域海水密度对洋流流向的影响不大,③错误;洋流的流向影响海冰的分布,因果关系颠倒,④错误。故选A。【8题详解】东格陵兰寒流沿格陵兰岛东海岸向西南流动,寒流东侧的北大西洋暖流所形成的水汽被极地东风吹向格陵兰岛东部,受东格陵兰寒流影响冷却凝结,最终在格陵兰岛东部地区形成降雪,C正确;该地洋流为寒流,AB错误;寒流降温作用显著,提供水汽较少,D错误。故选C。【点睛】东格陵兰寒流是发源于北冰洋,沿格陵兰岛的东海岸向南流动的一支寒流。它源于北冰洋南下的冷水,流经格陵兰海和丹麦海峡,沿格陵兰岛东岸南下并绕行于格陵兰岛南端,最后汇入西格陵兰洋流。它降低周围温度,对于维持格陵兰岛巨大的冰原和格陵兰海西北的冰盖有重要作用。东方北大西洋暖流的水蒸气被极地东风吹向西方,经由东格陵兰寒流冷却,形成降雪堆积在格陵兰岛上,形成广阔又厚重的冰原。城市航站楼是机场服务在城市的延伸,一般具备航班查询、客票服务、值机办理等基本功能。近年来,一些大城市不仅建有单一航空服务型航站楼,还出现了集商业休闲等多样化空间为一体的商业商务型航站楼以及提供多种交通换乘的交通枢纽型航站楼。部分大型机场还在邻近的中小城市布局异地城市航站楼,但多以单一航空服务型为主,旅客可在异地城市航站楼乘坐机场大巴直达机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城市航站楼的类型与其布局位置相匹配的是()①商业商务型航站楼—中心商务区②商业商务型航站楼—远郊区③交通枢纽型航站楼—大城市核心区④交通枢纽型航站楼—大城市边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部分大型机场在邻近的中小城市布局异地城市航站楼,主要是为了()①拉动中小城市经济发展②扩大机场辐射范围③疏解机场周边交通压力④丰富附属业务类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9.B10.C【解析】【9题详解】商业商务型航站楼往往布局在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人流量大,商务需求较大,①正确,②错误;交通枢纽型航站楼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大城市核心区用地紧张,且建设在核心区容易造成交通拥堵,故一般布局在城市边缘,③错误,④正确。故B正确;故选B。【10题详解】城市空间布局的目的。异地城市航站楼对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有限,且布局异地城市航站楼主要目的不是拉动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排除①;在邻近中小城市布局异地城市航站楼主要是为了满足旅客的实际需求,吸引邻近城市的客源,扩大机场的辐射范围,②正确;位于机场附近中小城市的旅客,可直接通过异地城市航站楼的大巴车直达机场,可以降低机场周边的交通压力,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位于中小城市的异地城市航站楼多以单一航空服务型为主,④错误。故选C。【点睛】航空港的区位1、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交汇处附近(位置见右图)分布着典型而广袤的河漫滩,当地以茂密高草为主的独特植被群落吸引了大量候鸟。完成下面小题。11.候鸟集中离开该河漫滩的月份可能是()A.3月 B.6月C.9月 D.12月12.推测干扰该地候鸟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为()A.农耕 B.放牧C.航运 D.取水【答案】11.B12.A【解析】【分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6月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增加,河漫滩易被河水淹没,候鸟可能在6月份集中迁离,B正确;3月、9月、12月降水量小于6月份,河漫滩面积较大,候鸟不会集中离开,ACD错误。所以选B。【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河漫滩广布,土壤肥沃,适宜农耕,推测该地农耕活动可能对候鸟的生存产生较强的干扰,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漫滩地区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不适宜发展畜牧业,放牧活动较少,B错误,航运主要在河流主干道开展,对河漫滩生态系统影响不大,C错误;当地居民取水有固定的取水点,因此取水对河漫滩生态系统影响不大,D错误。所以选A。【点睛】环境因素是对动物迁移主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因为动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当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受到威胁时,它们会被迫寻求更好的环境,这就会导致它们迁徙到更适合它们生存的区域。例如,当气候逐渐变暖,动物可能会向更高的地区迁移以避免高温;如果干旱会导致食物短缺,动物就可能会到其他可持续的区域寻求食物。如图为四川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3.该地先后经历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沉积作用—强烈挤压—流水侵蚀B.强烈挤压—流水侵蚀—沉积作用C.沉积作用—强烈拉张—流水侵蚀D.强烈拉张—流水侵蚀—沉积作用14.下列关于该地区地质特征判断,正确的是()A.甲断层形成时间较乙断层晚B丙处有利于油气贮存C丁地修筑道路需警惕地下水汇集D.戊地浅层构造环境相对稳定【答案】13.A14.D【解析】【13题详解】读图,根据岩层构造,该地先后经历了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然后受内力挤压,形成褶皱构造,再根据褶皱岩层的错动判断,出现若干断层;强烈拉张应出现裂谷,但图中并未出现裂谷,据此可排除BCD。丁地附近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且丁地与周围岩层不是水平连续,最终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综上所述,该地先后经历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沉积作用—强烈挤压—流水侵蚀;若最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沉积作用,应出现水平连续的岩层,A正确。故选A。【14题详解】读图,乙断层切断了甲断层,所以乙断层形成时间较甲断层晚,A错;丙处为断层构造,岩层的断层可能会导致贮存的油气泄露,不利于油气的储存,B错;丁地为背斜构造,并非良好的储水构造,所以丁地修筑道路不需警惕地下水汇集,C错。结合上题分析,丁地附近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最终的侵蚀物堆积在周围,其中戊地堆积物较厚,最终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戊地堆积物较厚说明戊地当时处于一个浅层构造环境相对稳定的良好的沉积环境,D对。故选D。【点睛】褶皱是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侵蚀。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长江流域贵州段占贵州省面积的近三分之二,人口占省内总人口的五分之四。根据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可将长江流域贵州段各县(区)人口数量空间分布划分为不同的热点等级。下图示意2000年、2005年、2010年、2017年长江流域贵州段人口数量空间分布热点等级划分。完成问题。15.与2000年相比,2017年长江流域贵州段()A.人口流失总量减少 B.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衡C.省会城市吸引力增强 D.人口迁入总量增加16.图示时段内长江流域贵州段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可能会()A.扩大中心城市的服务范围 B.增加乡村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C.加剧中心城市的环境压力 D.延缓乡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答案】15.C16.C【解析】【分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7年长江流域贵州段冷点区域面积减小,但据此无法判断长江流域贵州段迁出人口总量的变化,A错误;2017年长江流域贵州段仍然存在热点、冷点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并不均衡,B错误;贵阳市人口数量空间分布热点等级整体有所提升,这体现出省会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增强,C正确;根据图示人口数量空间分布热点信息,无法判断区域内人口迁入总量变化,D错误。所以选C。【16题详解】读图可知,图示时段内长江流域贵州段中心城市逐渐成为人口迁移的热点区域,说明人口向中心城市的迁移增多,这会使中心城市的人口增加,环境压力加大,C正确;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并不会影响中心城市的服务范围,A错误;乡村地区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并不会改变乡村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由于乡村地区迁出人口多为年轻劳动力,因此可能加剧乡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B、D错误。所以选C。【点睛】人口迁移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自然环境因素:这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以及矿资源的分布,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社会经济因素: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设施、文化和教育状况以及婚姻和家庭结构。经济发展往往是最为主要且经常起作用的人口迁移推动力量,因为它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吸引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或从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迁移。强降水可使岩土体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地表径流量增大,易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林火会增大山区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下图示意美国西南部某地发生林火后四年内引发泥石流的降水强度的逐年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7.推测该地发生林火后四年内()①降水总量偏大②降水次数偏多③出现了极端降水④降水时间较长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林火后第1年泥石流发生的频次较高,主要是因为林火改变了()①降水强度②降水频次③土壤结构④地表覆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7.B18.D【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发生林火后四年内泥石流发生频率高,且强度较大,出现多年一遇的泥石流灾害,说明降水次数偏多、出现了极端降水,②③正确;图中信息并不能体现降水总量和降水时间长度等相关信息,①④错误。故选B。【18题详解】林火将地表植被焚烧,土壤因林火的高温,其结构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林火后第1年泥石流发生的频次较高,主要是因为林火改变了土壤结构和地表覆被,③④正确;而降水强度和降水频次的变化不是最显著的,①②错误。故选D。【点睛】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研究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对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在不同观测月份(1月、4月、7月、10月)我国平原地区某地不同方位实际接收的太阳辐照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9.代表该地4月份太阳辐照度变化的曲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20.丙曲线正南方位两侧的太阳辐照度并不对称,推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地势 B.白昼时长 C.太阳高度 D.对流强度【答案】19.B20.D【解析】【分析】【19题详解】读图可知,乙、丙两条曲线所表示的太阳辐照度随方位变化不大,说明乙、丙两条曲线所代表月份的太阳高度角较大,正午太阳高度较高,这两个月份内越靠近正南方位的日照时间越短,且太阳入射角越大,太阳辐射穿透的大气层厚度越薄,太阳辐射损失越少;而偏东、偏西的日照时间较长,太阳入射角较小,太阳辐射穿透的大气层厚度较厚,损失较多,由此导致不同方位太阳辐射强度差异不大。由于该地位于我国平原地区,乙、丙两条曲线所代表的月份应在夏半年,丙的太阳辐射总量更大,应代表该地7月份太阳辐照度变化,乙应代表该地4月份太阳辐照度变化,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20题详解】由图可知,丙折线所示东南方位的太阳辐射比西南方位强,这主要是因为上午太阳在东南方位,气温较低,对流较弱,云量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下午太阳位于西南方,地表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天空中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D正确;该地位于平原地区,东西两侧地形地势、白昼时长、太阳高度差异较小,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日照时间、地势高低、大气透明度等。纬度位置是影响太阳辐射的最基本因素,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天气状况也是影响太阳辐射的重要因素,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地势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越好,太阳辐射越强。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共享自习室是指在写字楼、居民区等地为学习者开设的收费自习场所,凭借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价格优惠吸引学生、白领等群体。随着价格优惠力度的减小,各地共享自习室的发展陆续进入瓶颈期。为促进共享自习室的长期稳定发展,建议()①丰富餐饮功能②引进专家讲座③优化空间类型④扩大经营面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为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共享自习室的餐饮功能不宜过于丰富,①错误;引进专家讲座有利于提高共享自习室的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②正确;优化空间类型,如卡座、包厢、讨论室等,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促进共享自习室的多元化发展,③正确;扩大经营面积会增加地租成本和管理成本,投入加大可能会增加经营风险,④错误。故选C。高含沙水流频繁发生在黄土高原地区。通常情况下,高含沙水流不仅含有粗颗粒泥沙,也含有细颗粒物质。下图示意黄河中游高含沙水流频发的部分区域。完成下面小题。22.推测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最高的河流是()A.甲河 B.乙河 C.丙河 D.丁河23.图示高含沙洪峰汇入黄河干流后,短期内可能导致干流()A.河床淤积减少 B.河道展宽 C.河道排水不畅 D.落差减小【答案】22.C23.A【解析】【分析】【22题详解】丙河中上游经过风沙区,中下游经过黄土区,中上游的风沙在风蚀、水蚀等作用下被搬运到河道,为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提供了较粗颗粒泥沙,中下游的黄土为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提供了细颗粒物质,且丙河流程相对较长,故丙河高含沙水流发生的频率应最高,C正确;乙河和丁河流程较短,主要流经黄土区没有流经风沙区,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比丙低,BD错误;甲河流经基岩区和黄土区,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比丙低,A错误。故选C。【23题详解】当高含沙洪峰汇入黄河干流后,短期内干流河床遭受剧烈的冲刷,河底成块、成片的淤积物会被水流冲散带走,A正确;洪峰发生时,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下蚀而不是侧蚀,短期内河道并不会变宽,B错误;河床遭到冲刷,排水会更加通畅,C错误;遭冲刷河段与上游落差增大,与下游落差减小,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土质: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大;降雨强度:降雨强度大,含沙量大;地势:落差大,含沙量高。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黑球温度表示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处理手段下从温度计中读取的数值。暴露于空气中而又不受太阳直接照射的温度读数记为干球温度,是空气的真实温度;用湿棉布包住温度计测温球,且棉布下端浸在水中,维持棉布处于湿润状态,此种状态下读出的温度记为湿球温度;黑球温度也叫实感温度,表示在辐射热环境中人或其他动物受辐射热和对流热综合作用时的实际感觉温度。下图示意日本某公园林荫下和草坪上同高度处的不同温度读数。完成下面小题。24.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A.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黑球温度 B.湿球温度、干球温度、黑球温度C.干球温度、黑球温度、湿球温度 D.湿球温度、黑球温度、干球温度25.下列地区中,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差别最大的是()A.西西伯利亚平原 B.撒哈拉沙漠C.亚马孙雨林 D.青藏高原【答案】24.B25.B【解析】【分析】【2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湿球温度是在用湿棉布包住测温球状态下测得的,受水分蒸发吸热的影响,湿球温度低于干球温度,黑球温度表示在辐射热环境中人或物体受辐射热和对流热综合作用时的实感温度,而干球温度是在不受太阳直射的条件下测得的空气真实温度,因此黑球温度高于干球温度,甲为湿球温度,乙为干球温度,丙为黑球温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空气湿度越低,水汽蒸发量越大,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干、湿球温度差异也就越大。西西伯利亚平原纬度较高,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蒸发微弱;撒哈拉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强,气温高,空气湿度较低,蒸发旺盛;亚马孙雨林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常年湿润,空气湿度大;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空气湿度较大,蒸发弱,所以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差别最大的是撒哈拉沙漠,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的速度、空气湿度等。一般来说,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通越快,蒸发越快;空气湿度越小,蒸发越快。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淮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的全部,河北和河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江苏、安徽的淮北地区。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保障全国粮食稳定供应和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空间分布图。(1)黄淮海地区粮食高产区主要分布在____省、____省,请你从自然条件入手分析粮食高产区的优势条件。____(2)说明农业技术在保障粮食生产中的作用。(3)简述黄淮海地区持续的农田开垦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答案】(1)①.安徽②.河南③.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2)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育种、种植技术进步,能提高农作物单产;修筑水利工程,使农业生产受旱涝灾害的影响减小,产量更稳定。(3)长期开垦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低洼地区容易出现次生盐渍化;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解析】【分析】本题以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空间分布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粮食安全、农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颜色最深的部分为粮食高产区,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北部和河南省南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徽省的北部和河南省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理由粮食作物的生长。【小问2详解】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育种技术可以培育良种、种植技术进步可以改善不利的农业生产条件,这些措施均利于提高农作物单产;我国粮食主产区旱涝灾害频繁,修筑水利工程,可以使农业生产受旱涝灾害的影响减小,产量更稳定。【小问3详解】长期开垦可能导致地力消耗过大,土壤肥力下降;低洼地区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容易出现次生盐渍化;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残留物质进入土壤或水体,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强对流天气。维多利亚湖是世界上雷暴发生频次较高的地区之一,当地气象部门的雷暴漏报率较高。维多利亚湖的雷暴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上午维多利亚湖东北岸雷暴多发,夜间维多利亚湖中心雷暴多发。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位置。(1)分析维多利亚湖东北岸上午雷暴多发原因。(2)简述雷暴对维多利亚湖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3)简述维多利亚湖雷暴漏报率较高的原因。【答案】(1)维多利亚湖东北岸靠近山地,上午山坡升温快,湖面升温慢;近地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湖泊东北部上空水汽充足;来自湖泊的湿润气流遇到山地抬升,对流加强。(2)雷暴伴有短时间强降水,维多利亚湖水位会上升;水体扰动加剧,饵料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加快;水体流动性增强,湖水表层溶解氧含量上升,易吸引水生生物到水面活动。(3)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蒸发强,对流旺盛,雷暴频次高;受湖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对流不稳定,难以进行精准预报;周边国家技术落后,气象预报技术与经验不足。【解析】【分析】本题以维多利亚湖雷暴为材料,涉及雷暴多发原因、雷暴对自然环境影响以及漏报率较高的原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维多利亚湖东北岸靠近山地,上午山地增温较快,谷地增温较慢,山谷风显著;陆地增温速度较快,湖泊增温较慢,湖陆风显著;上午湖风和谷风叠加,将湖泊上空的充沛水汽带到东侧山地;受地形抬升影响,对流加剧,易引发雷暴。【小问2详解】可以从湖泊水位、水体流动性、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环境等角度描述。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雷暴为强对流天气,雷暴发生时会伴随短时间强降水,湖水获得的补给增多,湖水水位升高;雷暴天气会造成湖水的剧烈扰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的流动性增强,水中的溶解氧增多,表层溶氧量增加,导致水生生物到水体表层繁殖活动。【小问3详解】该区域雷暴漏报率较高的原因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自然方面如对流旺盛、地形复杂、突发性强等,社会经济方面如技术落后、经验不足等。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全年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对流运动旺盛,雷暴发生的频次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有湖泊分布地表热量性质差异较大,对流运动不稳定,难以准确预报;维多利亚湖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气象预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