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_第1页
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_第2页
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_第3页
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_第4页
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2月入学统一考试试题生物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选择性必修1、2、3。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材取具油糖面,磊落芳洁堆瓦缸。水溲成模入火炙,铁炉扬炭时铮从。和酥馅果更奇绝,列肆错杂鱼豆桩”是书画家钱沣所写的诗。此诗从制作月饼所用的材料、月饼的制作过程、月饼的风味等方面介绍了长沙月饼的特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油”“糖”“面”的组成元素中均有C、H、OB.“油”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可重新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细胞中C.“油”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发生反应而形成的,可用苏丹Ⅲ染液进行鉴定D.“油”和“面”中的主要成分均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详解】A、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糖的主要成分是糖类,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脂肪、糖类和淀粉的组成元素中均有C、H、O,A正确;B、油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可重新转化为脂肪储存在细胞中,B正确;C、油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发生反应而形成的,可用苏丹Ⅲ染液进行鉴定,生成橘黄色,C正确;D、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故选D。2.磷酸肌酸(C4H10N3O5P)是存在于肌肉或其他兴奋性组织(如脑和神经)中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磷酸肌酸能够在肌酸激酶的作用下将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处,从而生成AT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磷酸肌酸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B.磷酸肌酸的存在有利于维持ATP的稳态C.用肌酸激酶抑制剂处理细胞后,ATP的水解会加快D.肌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可能存在磷酸肌酸【答案】C【解析】【分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详解】A、磷酸肌酸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N、P,A正确;B、磷酸肌酸能够在肌酸激酶的作用下将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处,从而生成ATP,故磷酸肌酸的存在有利于维持ATP的稳态,B正确;C、用肌酸激酶抑制剂处理后,ATP的合成减慢,可能会使ATP的水解减慢,C错误;D、肌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能够生成ATP中,故可能存在磷酸肌酸,D正确。故选C。3.核小体主要是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细胞凋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染色体的DNA降解,这种降解是在核小体与核小体的连接部位切断,产生不同长度的寡聚核小体片段的过程。实验证明,这种降解是一种限制酶作用的结果,该酶能在核小体连接部位切断D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均会发生细胞凋亡B.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还受环境影响C.人体成熟红细胞凋亡时寡聚核小体片段会增多D.核小体与核小体的连接部位有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死亡包括凋亡和坏死等方式,其中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主要方式。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详解】A、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均会发生细胞凋亡,A正确;B、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正常性死亡,且细胞凋亡还受环境的影响,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下,细胞凋亡速度会加快,B正确;C、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也没有染色体和DNA,故不含核小体,不会发生限制酶切割核小体产生寡聚核小体过程,C错误;D、限制酶是切割DNA分子的工具,它们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开。由题干信息“这种降解是一种限制酶作用的结果,该酶能在核小体连接部位切断DNA”可知,核小体与核小体的连接部位有限制酶的识别序列,D正确。故选C。4.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两个实验的实验思路是不同的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D.两个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加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减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去除某种影响因素。【详解】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用32P标记DNA或用35S标记蛋白质,A正确;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增加了实验的说服力,因此上述两个实验的思路是相同的,B错误;C、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通过加入相应的酶去除某种物质来研究被去除物质的作用,C错误;D、两个实验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A。5.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已知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的③④过程,将该种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的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RNA含量显著减少。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A.α鹅膏蕈碱主要抑制了①过程B.线粒体中的RNA聚合酶是通过①②过程合成的C.①③过程均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②④过程均是以RNA为模板D.①②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③④过程所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答案】D【解析】【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都能够进行半自主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但同时受到细胞核基因的控制。【详解】A、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RNA含量显著减少,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了细胞核中的①(转录)过程,A正确;B、溴化乙啶、氯霉素分别抑制图中的③④过程,将该种真菌分别接种到含溴化乙啶、氯霉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线粒体中的RNA聚合酶均保持很高活性,由此可推测,RNA聚合酶是由细胞核中的基因通过①②过程指导合成的,B正确;C、据图可知,①和③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②④过程表示翻译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C正确;D、①和③表示转录过程,原料为核糖核苷酸,②④过程表示翻译过程,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D错误。故选D。6.蚊子对灭蚊剂L的敏感性高于对其他气味因子的,已知蚊子触角上有感受此类物质的神经元,蚊子感受到灭蚊剂L时会主动躲避。现用气味因子、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灭蚊剂L分别刺激蚊子,三组实验均在触角上检测到了神经元电响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触角神经细胞含有感应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的受体B.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可能与不同的受体蛋白分别结合C.气味因子或灭蚊剂L均能引起神经元上的Na+外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D.蚊子对灭蚊剂L的识别更敏感,进而主动躲避,有利于蚊子的生存【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详解】A、信号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完成信息传递,用气味因子、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灭蚊剂L分别刺激蚊子,三组实验均在触角上检测到了神经元电响应,说明蚊子触角神经细胞含有感应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的受体,A正确;B、由于受体具有特异性,故推测气味因子和灭蚊剂L可能与不同的受体蛋白分别结合,B正确;C、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气味因子或灭蚊剂L均能引起神经元上的Na+内流,进而产生动作电位,C错误;D、已知蚊子对灭蚊剂L的敏感性高于对其他气味因子的敏感性,因此蚊子对灭蚊剂L的识别更敏感,进而主动躲避,有利于蚊子的生存,D正确。故选C。7.CD4+是辅助性T细胞上的一种膜蛋白,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一种膜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骨髓是辅助性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B.细胞毒性T细胞中含CD8+基因,不含CD4+基因C.CD4+可能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D.CD8+可能只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答案】C【解析】【分析】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详解】A、辅助性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A错误;B、细胞毒性T细胞中含CD8+基因,也含CD4+基因,只有CD8+基因选择表达,B错误;CD、辅助性T细胞既能参与细胞免疫又能参与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因此CD4+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D8+只参与细胞免疫,C正确、D错误。故选C。8.红耳龟原产于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等龟鳖类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发现红耳龟的食物包括鱼类、贝类、虾类、鼠类、蟹类、鸟类、蜥蜴类、蛙类、雨久花科、苋科、禾本科、天南星科、桑科、鸭跖草科等。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的食物主要是雨久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科研人员调查统计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在红耳龟进入该地区之前,乌龟是该地区龟鳖类生物中的优势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华花龟在与红耳龟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原因之一是食物种类较少B.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变化为“J”形曲线,种群数量会持续增长C.红耳龟入侵后,由于在当地缺少天敌的制约,得以迅速繁殖D.红耳龟入侵前乌龟为优势种,说明物种入侵会引起群落的特征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表中红耳龟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可知红耳龟是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依据红耳龟和中华花龟都会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为食物可知红耳龟与中华花龟属于种间竞争关系。【详解】A、食物种类多的物种适应能力强,故中华花龟食物种类较少,可导致其与中华花龟竞争中处于劣势,A正确;B、红耳龟入侵的最初阶段种群数量变化为“J”形曲线,之后为“S”形曲线,种群数量不会持续增长,B错误;C、红耳龟没有天敌,当地物种有天敌,使红耳龟在竞争中有优势,得以迅速繁殖,C正确;D、红耳龟入侵前乌龟为优势种,入侵后红耳龟为优势种,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入侵会引起群落的特征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B。9.柑橘果园生态系统常见于我国南方或西南各省。某地在柑橘树下种植草菇,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适宜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已知柑橘树上的害虫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植草菇丰富了柑橘果园群落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B.柑橘和草菇都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使用性引诱剂对柑橘树上的害虫进行治理属于生物防治D.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红蜘蛛和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依据【答案】D【解析】【分析】化学防治又叫农药防治,是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生物防治通常是指利用生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通过保护和利用自然界的天敌,来实现针对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主要方式包括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抑菌等。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详解】A、柑橘树下种植草菇,增加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环境资源,A正确;B、柑橘是生产者,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草菇是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因此柑橘和草菇都能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正确;C、用性引诱剂引诱害虫,其中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利用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来防治害虫,因此使用性引诱剂对柑橘树虫害进行治理,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D、红蜘蛛、蚜虫活动能力弱,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D错误。故选D。10.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定数量的大肠杆菌有利于胃肠蠕动,过量的大肠杆菌则容易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某校高中生对某品牌的雪糕进行了检验,并使用细菌计数板对其中大肠杆菌的数目进行了估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直接从静置的试管底部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结果可能偏大B.使用细菌计数板并用台盼蓝染色后计数,可估算大肠杆菌活菌数C.平板划线法可用于分离大肠杆菌,也常用来统计大肠杆菌的数目D.大肠杆菌也能作为益生菌,与胃肠中其他细菌的关系可能为种间竞争【答案】C【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经过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得到单菌落,这种接种方法称为平板划线法。【详解】A、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因此,如果直接从静置的试管底部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结果可能偏大,A正确;B、使用细菌计数板并用台盼蓝染色后计数,可估算大肠杆菌活菌数,因为台盼蓝染色可检测大肠杆菌的死活,B正确;C、平板划线法可用于分离大肠杆菌,但不能用于统计大肠杆菌的数目,C错误;D、大肠杆菌也能作为益生菌,与胃肠中其他细菌有共同的空间、资源,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为种间竞争,D正确。故选C。11.酱油中含有食盐、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等成分,酱油酿造过程中,大豆等原料先被米曲霉产生的多种酶初步分解,然后在无氧条件下再被耐盐的乳酸菌、酵母菌发酵,最终提取得到酱油,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材料进行蒸煮后需要尽快拌上米曲霉,以利于快速发酵B.阶段Ⅰ的原料中的蛋白质会被米曲霉产生的蛋白酶初步分解C.阶段Ⅱ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因此要严格封罐直至发酵结束D.发酵时加入食盐的目的是抑制米曲霉、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答案】B【解析】【分析】米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使发酵的产物具有独特的风味。【详解】A、原材料进行蒸煮后不能尽快拌上米曲霉,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因为高温会杀死菌种,A错误;B、阶段Ⅰ中的菌种主要是米曲霉,米曲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B正确;C、阶段Ⅱ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产生,因此还需要排气,因此不能严格封罐直至发酵结束,C错误;D、发酵时加入食盐的目的是抑制米曲霉等,进而促进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因为酵母菌和乳酸菌耐盐,D错误。故选B。1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两项技术有相似也有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愈伤组织经过脱分化、再分化后才能形成杂种植株B.细胞融合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主要是基因重组C.两种技术均可运用PEG融合法或电融合法来促进细胞融合D.植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时均会用到纤维素酶和胰蛋白酶【答案】C【解析】【分析】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等。【详解】A、杂种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杂种植株,A错误;B、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细胞融合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不是基因重组,B错误;C、电融合法、PEG融合法均可用于动植物细胞的融合,C正确;D、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利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而分散动物细胞可以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D错误。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已知大麦种子萌发时会产生α淀粉酶,α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产生可溶性糖。6甲基嘌呤是人工合成的RNA合成抑制剂。糊粉层是胚乳的最外层组织。研究人员探究了多种物质对大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子萌发时,赤霉素/脱落酸的值会下降B.糊粉层细胞可能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C.在α淀粉酶的合成方面,6甲基嘌呤与赤霉素起协同作用D.酿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未萌发的大麦种子可提高啤酒产量【答案】BD【解析】【分析】1、由曲线图分析可知,赤霉素能够显著提高α淀粉酶含量,这说明赤霉素能够通过增加α淀粉酶的含量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6甲基嘌呤处理组和与赤霉素+脱落酸处理组的α淀粉酶含量差不多,但二者均明显低于赤霉素处理组,说明脱落酸会抑制种子萌发,6甲基嘌呤也会抑制种子的萌发;2、6甲基嘌呤是人工合成的RNA合成抑制剂,说明脱落酸可能是通过抑制RNA的合成抑制种子萌发。【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知,赤霉素可提高α淀粉酶的含量,表明其可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抑制种子萌发,所以种子萌发时赤霉素含量升高,脱落酸含量下降,故种子萌发时,赤霉素/脱落酸的值会升高,A错误;B、赤霉素可提高α淀粉酶的含量,去除糊粉层后,α淀粉酶不再产生,说明糊粉层细胞可能是赤霉素作用的靶细胞,糊粉层细胞上存在与赤霉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B正确;C、加入6甲基嘌呤后,α淀粉酶的含量下降,说明6甲基嘌呤与赤霉素在α淀粉酶的合成方面可能相互抗衡,C错误;D、种子未萌发时用赤霉素处理,可以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促使淀粉水解为葡萄糖,有利于酒精的生成,可提高啤酒产量,D正确。故选BD。14.将由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解偶联后重新偶联,可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CTLA4和PD1均是T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肿瘤细胞产生的特定分子与两者结合后,能抑制T细胞激活,或使T细胞进入凋亡程序,从而使机体肿瘤细胞逃避T细胞的攻击。抗CTLA4或抗PD1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科研人员现将两种单克隆抗体在体外重新偶联成双克隆抗体,如图所示,研究显示其具有更好的疗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双抗能和T细胞表面受体分子CTLA4和PD1结合B.筛选图中双抗时需要使用CTLA4和PD1两种抗原C.同时注射两种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为产双抗的浆细胞D.注射图中双抗可能会促进T细胞激活或抑制T细胞凋亡【答案】ABD【解析】【分析】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详解】A、根据抗原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推测,双抗可与两种抗原结合,A正确;B、在两种不同的抗原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不同的浆细胞,分泌形成两种抗体,因此,须使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所使用的两种抗原来进行抗原—抗体检测,从而实现对双抗的筛选,B正确;C、受抗原刺激时,一个B淋巴细胞只能增殖分化形成一种浆细胞,产生一种抗体,同时注射两种抗原可刺激B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浆细胞,而不是分化成产双抗的浆细胞,C错误;D、根据题意可知,肿瘤细胞产生的特定分子与CTLA4和PD1两者结合后,能抑制T细胞激活,或使T细胞进入凋亡程序,从而使机体肿瘤细胞逃避T细胞的攻击,当双抗与两者结合以后,肿瘤细胞产生的特定分子失去了与CTLA4和PD1两者结合的机会,注射双抗可能会促进T细胞激活或抑制T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ABD。15.人体消化道中消化淀粉的酶有多种,胰淀粉酶是其中一种。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对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四组实验:甲组,淀粉+胰淀粉酶。乙组,淀粉+胰淀粉酶+茶花粉提取液。丙组,淀粉+胰淀粉酶+茶花粉提取液+5%芦丁。丁组,淀粉+胰淀粉酶+茶花粉提取液+5%维生素C。测定各组胰淀粉酶的活性,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甲组是对照组,乙、丙、丁三组是实验组B.茶花粉提取液能降低胰淀粉酶的活性,使胰淀粉酶提供的活化能降低C.5%芦丁抑制了茶花粉提取液的作用效果,有利于胰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D.5%维生素C强化了茶花粉提取液的作用效果,不利于胰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答案】BCD【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对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物质,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的相对值,淀粉、淀粉酶的量以及温度等属于无关变量。【详解】A、甲组,淀粉+胰淀粉酶,是对照组,乙、丙、丁三组分别加入了不同的物质,是实验组,A不符合题意;B、甲、乙组对照,酶活性降低,说明茶花粉提取液降低了胰淀粉酶活性,但酶不提供活化能,B符合题意;C、甲、乙、丙组进行对照,加入5%芦丁后,胰淀粉酶活性进一步降低,说明芦丁可能加强了茶花粉提取液对胰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或者自身也对胰淀粉酶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胰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C符合题意;D、甲、乙、丁组对照,加入5%维生素C后胰淀粉酶活性升高,说明维生素C可能缓解茶花粉提取液对胰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或者自身对胰淀粉酶产生促进作用,有利于胰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D符合题意。故选BCD。16.基因A/a控制果蝇的长翅与残翅,且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基因D/d控制果蝇的刚毛与截毛,刚毛对截毛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研究人员以某只雄果蝇为材料,用以上2对等位基因为引物,以单个精子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对其产物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所示。研究人员让该只雄果蝇与残翅截毛雌果蝇杂交,F1中雌、雄果蝇均表现为长翅:残翅=1:1,但雌果蝇全表现为截毛,雄果蝇全表现为刚毛。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只雄果蝇的表型是长翅刚毛,其细胞中不含有基因d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C.只考虑基因D/d,本实验中的雄果蝇的基因型均相同,雌果蝇的基因型均相同D.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雄果蝇均表现为刚毛,雌果蝇表现为刚毛或截毛【答案】C【解析】【分析】1、题图分析:该只雄果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雄配子,即Ad∶aD∶AD∶ad=1∶1∶1∶1,据此可知该只雄果蝇的表型是长翅刚毛;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B、根据题中的杂交实验结果可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D/d位于性染色体上,图中雄果蝇产生D和d两种精子,说明基因D/d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F1中雄果蝇全为刚毛,说明基因D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该只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dYD,AB错误;C、该只雄果蝇与残翅截毛雌果蝇(aaXdXd)杂交,只考虑基因D/d,本实验中的雄果蝇的基因型均为XdYD,雌果蝇的基因型均为XdXd,C正确;D、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雄果蝇均表现为刚毛,雌果蝇均表现为截毛,D错误。故选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N不仅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对植物体内的生理机能和整体代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研究不同施氮量下玉米的光合作用情况,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施氮量/(kg·hm2)光合作用指标气孔导度光能利用率RUBP羧化酶活性00.240.50701000.260.52802000.500.581103000.550.611204000.440.59121注:气孔导度是气孔的开放程度。RUBP羧化酶是催化CO2固定的酶。(1)叶绿素的合成离不开N的参与。若要初步研究不同施氮量下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情况,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可使用____(答出3种)试剂。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素后,对比分析,发现缺乏氮肥的玉米叶片中的叶绿素a、b色素带的宽度明显小于正常施氮量水平下的。据此分析,缺乏氮肥会使玉米吸收的____光明显减少。(2)表中的____(填指标名称)能体现不同施氮量对光反应的直接影响。从光反应的角度分析,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仅分析表中结果,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3)在玉米叶肉细胞中,RUBP羧化酶发挥作用的具体场所是____。在本实验中,施氮量越高,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但实验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00kg·hm2时玉米的产量最高。根据表中数据,从暗反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答案】(1)①.无水乙醇(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二氧化硅、碳酸钙②.蓝紫光和红(2)①.光能利用率②.光能利用率越高,光反应越强,可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表中数据显示当施氮量为300kg·hm2时,玉米对光能的利用率最高,当施氮量高于或低于300kg·hm2时,玉米对光能的利用率均会下降(3)①.叶绿体基质②.施氮量为300kg·hm2时的RUBP羧化酶活性与施氮量为400kg·hm2时的接近,两种施氮量水平下催化CO2固定的效率接近;但施氮量为300kg·hm2时的气孔导度显著高于施氮量为400kg·hm2时的,因此施氮量为300kg·hm2时的玉米吸收的CO2最多,此时玉米固定的CO2最多,合成的糖类最多【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小问1详解】提取叶绿素的过程中,常用无水乙醇(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加入适量无水碳酸钠)来提取叶绿素,并加入碳酸钙来保护叶绿素不被破坏,加入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叶绿素a、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若其含量明显减少,则吸收的蓝紫光和红光会明显减少,而叶绿素的合成离不开

N

的参与,因此缺乏氮肥会使玉米吸收的蓝紫光和红光明显减少。【小问2详解】光能利用率是与光反应直接相关的数据,且气孔导度会影响暗反应原料CO2的含量,RUBP竣化酶参与暗反应,因此表中的光能利用率能体现不同施氮量对光反应的直接影响。据表可知,随着施氮量逐渐升高至300kg·hm2光能利用率逐渐升高,当施氮量超过300kg·hm2、达到300kg·hm2时,光能利用率反而下降;通常情况下,光能利用率越高,光反应越强,进而可促进暗反应的进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因此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小问3详解】RUBP羧化酶可催化CO2的固定,故RUBP

羧化酶发挥作用的具体场所是叶绿体基质。RUBP羧化酶活性升高,有利于暗反应的进行,据表可知,施氮量为300kg·hm2时的RUBP羧化酶活性与施氮量为400kg·hm2时的接近,说明两种施氮量水平下CO2固定速率接近;但施氮量为300kg·hm2时的气孔导度显著高于施氮量为400kg·hm2时的,因此施氮量为300kg·hm2时的玉米吸收的CO2最多,此时玉米固定的CO2最多,则合成的糖类最多,施氮量为300kg·hm2时玉米的产量最高。18.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相关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相关反应均为促进作用,其中蛋白激酶可促进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抗利尿激素能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原因是___。(2)据图分析,若某人的腺苷酸环化酶基因表达量不足,则可能会导致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___(填“增加”或“减少”),此时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会___(填“高于”或“低于”)健康人机体内的。(3)严重尿崩症患者的细胞膜上几乎没有水通道蛋白,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量大大减少,由此可知,健康人体内,水分子进入肾小管、集合管细胞的主要运输方式是___。(4)尿崩症患者往往表现出极度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有中枢性尿崩症(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和肾性尿崩症(肾脏细胞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等类型。患者甲患有尿崩症,经抽血检查发现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比健康人体内的高。①临床上可以通过抽血检查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其依据是___。②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患者甲出现尿崩症,很可能是由于___,患者甲的细胞外液渗透压___健康人的,使其抗利尿激素含量偏高。【答案】(1)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膜上有抗利尿激素受体(2)①.减少②.高于(3)自由扩散(4)①抗利尿激素分泌后会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②.肾脏细胞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使抗利尿激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③.高于【解析】【分析】据图可知,抗利尿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ATP水解形成cAMP,cAMP促进蛋白激酶的作用,进而促进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促进细胞对水的吸收。【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抗利尿激素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抗利尿激素能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的原因是由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内抗利尿激素受体的基因表达形成了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其细胞膜上抗利尿激素的受体能与抗利尿激素结合。【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腺苷酸环化酶可促进ATP水解形成cAMP,cAMP促进蛋白激酶的作用,进而促进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因此若某人的腺苷酸环化酶基因表达量不足,ATP水解减弱,蛋白激酶的作用减弱,因此可能会导致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细胞外液渗透压不能有效的降低,因此抗利尿激素会比正常人分泌多,故此时机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会高于健康人机体内的。【小问3详解】水分子可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行跨膜运输,严重尿崩症患者的细胞膜上几乎没有水通道蛋白,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的量大大减少,由此可知,健康人体内,水分子进入肾小管、集合管细胞的主要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小问4详解】①由于抗利尿激素产生后会通过血液运输至全身,故可以通过抽血检查抗利尿激素的含量。②中枢性尿崩症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而肾性尿崩症是肾脏细胞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患者甲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比健康人体内的高,说明其是肾性尿崩症,肾脏细胞由于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导致抗利尿激素不能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患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于健康人的,使其抗利尿激素含量偏高。19.研究发现,草原中的某种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的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为了研究这两种动物的数量关系,某科研小组在一实验区域内对这两种动物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相关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采用样方法调查蚂蚁的种群数量,选取样方时除要做到随机取样外,还要考虑____(答出2点)。(2)啮齿动物天性警觉,采用标记重捕法对其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调查的结果可能会偏____,理由是____。(3)若要研究该区域内的大粒种子植物和另一种小粒种子植物之间的生态位,可以研究该区域内两种植物的____(答出2点)。(4)据图可知,从第1年到第5年蚂蚁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进一步探究发现,大粒种子植物比小粒种子植物更具有生存优势,请结合图解释蚂蚁种群相对数量下降的原因____。【答案】(1)样方的大小、样方的数量(2)①.大②.啮齿动物天性警觉,一次捕捉后难以再次捕捉,导致重捕的啮齿动物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所以调查的结果可能会偏大(3)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间的关系(4)①.先增多后减少,然后保持相对稳定②.啮齿动物减少,导致大粒种子植物增多,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占优势,小粒种子植物减少,蚂蚁食物减少,所以蚂蚁种群相对数量减少【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根据题意,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没有捕食者及和小粒种植物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而数量剧增,小粒种子植物占据劣势,进而导致蚂蚁数量减少。【小问1详解】选取样方时除要做到随机取样外,还要考虑样方的大小、样方的数量。【小问2详解】啮齿动物天性警觉,一次捕捉后难以再次捕捉,导致重捕的啮齿动物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所以调查的结果可能会偏大。【小问3详解】若要研究两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该区域内两种植物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间的关系。【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从第1年到第5年蚂蚁数量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多后减少,然后保持相对稳定;蚂蚁种群相对数量下降是因为啮齿动物减少,导致大粒种子植物增多,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占优势,小粒种子植物减少,蚂蚁食物减少,所以蚂蚁种群相对数量减少。20.科研人员在研究核质互作的实验过程中发现,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可以被细胞核显性恢复基因恢复育性,其原理如图1所示。已知细胞质不育基因为T,细胞核恢复基因为R(等位基因r不具有相应的遗传效应)。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R和基因T均能指导相应蛋白质的合成。两种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时均需要经过____两个阶段,且整个过程中所需的原料是____。(2)细胞中的基因T和基因R均能遗传给子代,其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基因____。(3)科研人员选择了雄性不育玉米和雄性可育玉米进行杂交,过程如图2所示。①选择雄性不育玉米作为实验材料的好处是可以不需要____这一步骤,能节省成本。②根据以上信息分析,F1的基因型是____,F2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4)为研究基因R/r结构的差异,科研人员提取了基因R和基因r,然后利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该对等位基因,再进行电泳。电泳结果显示基因R只有一条长度为1300bp的酶切片段,而基因r有两条酶切片段,一条长度为1200bp,另一条长度为100bp。据此分析,基因r可能是由基因R发生____导致的基因突变产生的。与基因R相比,基因r出现两条电泳条带的原因是____。【答案】(1)①.转录和翻译②.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2)R(3)①.去雄②.Rr(T)③.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4)①.碱基对的替换②.基因r的碱基序列中新增了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解析】【分析】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含有少量核糖体,能合成一部分自身需要的蛋白质;受精时,精子不提供线粒体,所以遗传给子代的线粒体来自卵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分子上,不是成对存在的。【小问1详解】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经历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形成mRNA,需要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形成蛋白质,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小问2详解】基因R是细胞核中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