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高一上学期网课考查(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高一上学期网课考查(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高一上学期网课考查(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高一上学期网课考查(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高一上学期网课考查(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212页,共=sectionpages1212页试卷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1212页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网课考查(期中)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战国中后期的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些思想(

)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争鸣 B.反映生产力的巨大进步C.保证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D.体现了国家统一的趋势【答案】D【解析】孟子和《吕氏春秋》都强调了大一统,这是思想界追求国家统一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突出两者观点的趋同性,排除A项;B项与材料没有关系,排除B项;“保证”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西汉初年,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丞相制与刺史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分封制 D.皇帝制与郡县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汉初年,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联系所学可知,西汉继承了皇帝制度和郡县制,D项正确;汉武帝设置了刺史制度,加强对郡国的监督,排除AB项;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采取了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故选D项。3.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人口达到3600万,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的景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郡国并行导致势力膨胀 B.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推广 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答案】B【解析】题干中汉初出现人口增长和经济恢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原因是汉初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郡国并行制下地方势力膨胀与人口增长之间没有关系,排除A项;铁犁牛耕的发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的做法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这些成果包括(

)A.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 B.李春建造赵州桥C.僧一行测算子午线长度 D.郭守敬编定《授时历》【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A项正确;隋朝工匠李春建造了赵州桥,排除B项;唐朝僧一行测算子午线长度,排除C项;元朝郭守敬编定《授时历》,排除D项。故选A项。5.《齐民要术》的记载中包括田地的耕作技术,种子的选择保藏,各类粮食作物、瓜果蔬菜、花草树木的栽培种植,马牛羊猪的畜养及疾病防治,酒、酱、醋、豆豉、肉脯、饴糖等的制作,还包括烹任技术、食品加工,笔墨、胶、染料、护肤用品等的制作。据此可知A.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多种经营 B.《齐民要术》总结了前人农业生产经验C.我国古代农业重视精耕细作 D.《齐民要术》是现存最完整的农学著作【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齐民要术》的历史地位可知,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汉族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D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止涉及农业,还有畜牧业、食品的加工与贮藏等,排除AC项;题干没有体现《齐民要术》的编著方法,没有体现总结性,排除B项。故选D项。6.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即允许人们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应进士科的考生可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到赏识。这些做法在当时(

)A.确保了选官用人公平公正 B.提升了科举制度的科学性C.客观上有利于文学的发展 D.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应进士科的考生可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到赏识”,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文学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的做法没有确保选官用人的公平公正,排除A项;题干只是强调了科举考试期间允许“公荐”和“通榜”,并不意味着提升了科举制度的科学性,排除B项;科举制度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但题干没有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7.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等时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隶书、中朝、水排、《神农本草经》②理学、柳词、三衙分权、四监司③雕版印刷、曲辕犁、禅宗、藩镇④刀形币、何尊、田氏代齐、铸刑书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先秦时期的刀形币、何尊、田氏代齐、铸刑书。汉朝时期的隶书、中朝、水排、《神农本草经》,唐朝时期的雕版印刷、曲辕犁、禅宗、藩镇,宋朝时期的理学、柳词、三衙分权、四监司,因此按先秦、汉、唐、宋等时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③②,A项正确;BCD项排列顺序颠倒,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8.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说:“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这是那释氏也窥见得这些道理。”这位思想家所表达的是A.理为万物源 B.先气后理说 C.禅宗唯心论 D.格物致知法【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材料表述的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思想,他认为理是万物的本源。A正确;朱熹认为理在先,气在后,B错误;朱熹是理学家,不是禅宗唯心论者,C错误;格物致知指的是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材料未体现,D错误。故选A。9.北宋东京(开封)内城除了有主要行政区及军事官署外,城中还有多条商业街有瓦肆、酒楼、衣料铺、药铺、珠铺、书籍铺、杂货铺、漆器铺、金银铺、南食店,这些店铺的位置与行政区及军事官署很接近。这说明当时A.商业和城市繁荣 B.国家统一安定 C.徽商已经形成 D.抑商政策已废弃【答案】A【解析】材料“城中还有多条商业街有瓦肆、酒楼、衣料铺、药铺、珠铺、书籍铺、杂货铺、漆器铺、金银铺、南食店”体现的是宋朝时期城市的经济职能突出,A项正确;宋朝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B项;徽商的形成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抑商政策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10.宋人赵抃任越州知州时,正遇天灾,粮缺价高,他便“揭榜于通衢,令民有米增价以粜。于是米商辐辏,越之米价顿减,民无饥死”。这表明赵抃A.不再对商业实施行政管理 B.改革赋税制度以发展商业C.利用市场规律来渡过危机 D.废弃抑商政策以照顾民生【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的“令民有米增价以粜。于是米商辐辏,越之米价顿减,民无饥死”等信息可知,赵抃利用市场规律调控米价,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故选C项;仅凭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且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赋税制度改革,故排除B项;宋代虽然商品经济繁荣,但是政府并没有废除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D项。11.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答案】D【解析】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商品多为手工业制成品,而输入产品多为奢侈品,最终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意味着当时贸易出口量较大,说明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D项正确;进口商品是奢侈品,不是基本生产资料,排除A项;汉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外贸在国家财政中所占比重,排除C项。故选D项。12.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浙江余姚人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下列属于王守仁主张的是A.“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C.“夫童心者,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D.“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答案】D【解析】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正是王阳明的主张,D项正确;A项是黄宗羲的主张,排除A项;B项是顾炎武的主张,排除B项;C项童心说是李贽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13.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论证工商皆本的合理性 B.宣传近代工商业的积极作用C.表达对君主专制的不满 D.保持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可得出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因此他试图论证工商皆本的合理性,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4.冯梦龙短篇小说“三言”大卖,激起了出版商野心。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这反映了当时(

)A.商人文化眼光敏锐 B.短篇小说市场广阔C.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D.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答案】D【解析】根据“他们联系另一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案惊奇》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可得出通俗小说的盛行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要,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与商人的眼光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市场广阔,排除B项;材料与科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中“民”指老百姓;“胞”即同胞或亲兄弟;“物”指自然界的万物;“与”指朋友或同伴。这一主张体现了A.唯物思想 B.和谐精神 C.知行合一 D.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强调的是各族人民都是自家的亲人,万物都是自然和谐的,因此其强调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应该要和谐相处,B正确;AD项没有体现,排除;C项是王阳明的主张,排除C。16.下列企业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 B.广东继昌隆缫丝厂C.上海轮船招商局 D.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答案】A【解析】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创办的军事企业,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民用企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选A;BD项是民族工业,C项是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故排除BCD。17.戊戌变法期间,李鸿章在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据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先后发布的诏令就有184条之多,这些措施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这些反映出维新派进行的此次变法(

)A.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 B.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C.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D.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184条之多”“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对国人觉醒的促进与否,排除B项;题干并未反映戊戌变法有无深厚的社会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18.孙中山《改元剪辫文告》提出: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满庭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夫将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子孙……。其主要目的在于(

)A.通过社会风俗变革巩固政权 B.促进民生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实现男女权利平等 D.动员民众参加反清民主革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力倡剪辫废缠足的主要目的是改变社会风气,通过社会风俗变革巩固政权,A项正确;民生思想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男女平等,得不出实现男女权利平等的结论,排除C项;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动员民众参加反清民主革命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9.中国某个时期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最有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A.民国七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二十六年 D.民国三十八年【答案】A【解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年即民国七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宣传社会主义,李达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于是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A项正确;民国十三年(1924年)、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和民国三十八年(即1949年)都没有发生“问题与主义之争”等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论战,BCD三项错误。20.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很多以平民命名的社团组织,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B.救国路径发生变化C.知识分子充当了民主革命的主力 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前后,群众性的运动风起云涌,群众的力量得到重视,而以平民命名的社团大量出现,说明救国路径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排除A项;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成为民主革命的主力,排除C项;D项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历史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21.《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其实质是(

)A.俄、德、法三国的冲突 B.三国联合反对日本C.三国联合支持中国 D.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中国的矛盾【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辽”说明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中国的矛盾激烈,D项正确;俄、德、法三国的冲突属于其表现,不属于实质,排除A项;三国联合还辽,最终维护的是其自身利益,并不反对日本,排除B项;三国联合干涉还辽以获得最高利益,并不支持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22.19世纪末,无政府主义传入中国,到五四运动时期,成为最活跃的思想流派之一。许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转变过程中都曾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近代小农经济普遍存在 B.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推动C.无政府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D.北洋政府加强了对政治思想控制【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为无政府主义在内的各种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小农经济普遍存在不是造成以无政府主义为代表的外来思想传播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无政府主义思想并未深入人心,C项错误;北洋政府“加强”对政治思想控制与无政府主义兴盛不符,D项错误。23.下表是1913-1921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些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关于此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行业1913年1921年年均增长率%棉纺1423984227.35面粉885325717.69缫丝160322534.00卷烟138168036.7火柴29474612.34A.轻重工业两大系统在民国初年发展都比较迅速B.民族工业在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下仍有长足发展C.南京国民政府提升民族资产阶级创办实业热情D.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得以迅速聚敛巨额财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3-1921年,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增长的趋势,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到的是轻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创立于1927年,排除C项;官僚资本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4.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下列不属于该会议的内容的是(

)①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

②决定发动南昌起义③提出“政权从枪杆里取得”思想

④重申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1927年8月7日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紧急会议,原计划是在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时,就准备召开,但当时恶劣的革命形势所限,人员难以召集,即使在8月7日的会议,也到会人员不足半数。八七会议的许多决议,如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早在七月份就基本形成。所以南昌起义,实际上也是贯彻执行了中共的意见的。但8月7日召开的“八七“会议并未决定南昌起义,故②错。重申“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是1929年在福建上杭古田镇召开的古田会议,故④错。B项正确;排除含有①或者③的ACD项。故选B项。25.1921年10月,莫斯科东方大学成立中国班,开启革命留学潮流。如表是1925~1926年中国班学生家庭统计情况,其反映出(

)城镇家庭数量(个)占比(%)农村家庭数量(个)占比(%)工人79.7中小地主、富农4055.6小商人811.1小手工业者34.2职员22.8佃农56.9资本家34.2无田户、教员45.6合计2027.8合计5272.2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 B.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C.近代革命对象的复杂性 D.近代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当时在苏联学习的中共学生家庭出身,工人、农民占比较少,而中小地主、富农、小商人、资本家等占比较多,这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国民大革命相符合,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工人阶级的政党,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留学苏联学生的家庭情况,没有提及革命对象,排除C项;材料没有民族经济的发展情况,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一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一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材料二

洋务派“借法”30多年,共兴办了60个使用机器的近代企业,总计投入经费约5300万两。其中军事工业21个,创办及历年增添设备经费约1500万两,其他近代企业39个,投资3700万两。以30年计算,平均每年2个,投资170余万两。如果再加上在洋务派影响和特别批准下,以官督商办名义兴办的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也不过共有120余个,合计投资约5800万两,平均每年4个,投资不及200万两,这样的数字不仅根本无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即使起步差不多同时的日本,截止1892年的25年中,最后共建成了5600多个公司,总计资本2.89亿余日元,平均每年设立225个公司,资本1100余万日元,约合中国银两700多万两。——摘自樊百川《清季的洋务新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鸦片战争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特点:主要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2)原因:资金投入不足;依赖洋务派支持;民族危机加深;儒学为主导;传统教育局限制约新型人才。【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分析可知,工业革命扩展和鸦片战争影响;根据“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兴起。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过程可知,主要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洋务企业的投资)根本无法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可知,资金投入不足;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所处的时代、主体和技术等方面分析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还包括,坚持“中体西用”,主要依赖洋务派支持,民族危机加深,儒学为主导,传统教育局限制约新型人才的成长等。27.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救国之路。材料一背景事件历史事件(现象)思想主张(口号、纲领)第一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民族、民权、民生袁世凯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红色歌谣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先后经历了从“走日本人的路”,到“走美国人的路”,再到“走俄国人的路”,最后到“走自己的路”的艰难历程。(1)为表格中所列出的历史事件(现象)确定一个主题,结合表格围绕主题谈谈你的认识(2)这段红色歌谣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走自己的路”。【答案】(1)答案示例:主题: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国人为挽救危亡的探索)认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不断深入的。(2)历史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解析】(1)主题:根据材料中列举的“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内容可知,主题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国人为挽救危亡的探索)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反映的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从背景看,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而不断深入的。(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可知,这是南昌起义;根据材料“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可知,这里涉及的历史事件是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说明:根据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