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_第1页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_第2页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_第3页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_第4页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摘要】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思维障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自主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学生从中学会思考,也使他们潜在的创造能力得到开发,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关键词】问题情境;思维;探索;合作;创新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决定着思维的方向。课堂上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时,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而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问题。因此,它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深入地钻研、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逐步学会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数学的关键就是解决数学问题。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四个同学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八戒和沙僧。唐僧师徒四人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了一个村庄,地里种植一大片西瓜,正是西瓜成熟季节,一个个大西瓜躺在瓜田里向他们招手,八戒经不住诱惑,顺手摘了个大西瓜子,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吧。”八戒听后马上说:“西瓜是我摘的,不行,我要吃,至少也要吃。”聪明的悟空听后,立即切了给八戒。正当大家高兴地吃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疑惑不解。同学们你们认为是大还是大?对此学生兴趣盎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寻找答案。通过交流、讨论、争辩,学生试着说出自已的答案。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探索

例如在讲“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课前老师准备了一张猪八戒的图片,上课时让一个同学到前面去描述图片的特征,其他同学不能看图片,而是通过前面同学的特征描述猜出图片上的人物。同学们积极参与,兴趣十足,很快找到了答案。接着老师话锋一转: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确呢?是因为前面的同学对猪八戒的特征抓的准。生活中有对特征的描述,数学中也有,比如长方形,你们都能从图形中找到它,但如果我让你们像描述猪八戒的特征那样,把它的特征描述出来,让我一下就能猜到它是长方形,你们行吗。同学们跃跃欲试,陷入了积极的探索中。长方形的特征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从而使这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会合作

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舞台。但这种意识的培养,不是通过形式上的合作就能完成的。当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需求,有的工作必须通过大家的合作才能完成时,他的合作意识才能逐渐养成。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合作,并学会合作。

例如在讲“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给公路局的局长当参谋的环节,通过看录像统计某路段机动车流量情况,并填在表格中。放录像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统计,结果竟然没有一个同学的结果是正确的。老师抓住时机,激发同学的内需:我还是告诉公路局局长说我们班同学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吧。汽车走得太快,一个人统计不过来。同学们纷纷反对,重新讨论统计汽车流量的方法,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愿望,并自行组织了小组进行分工。从而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样的环节,同学们切实体验到了互相帮助、共同参与的乐趣,进而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欣赏他人。

四、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的面广量大,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完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只有几十种,如能掌握,则终生受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激发起学生主动的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并将其重组、建构,找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开展有效学习。

一位教师在上“圆的周长”中,学生能根据缠绕法和滚动法、折叠法测算出圆的周长。这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屏幕上小白兔跑的路线,用我们刚才探讨出的方法还行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组织讨论,认为可以象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那样,找到圆的周长同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这是教师抓住时机步步紧逼:那你认为圆的周长同哪一部分有关系?同学们认为圆的周长同直径有关系。那就请同学们结合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大胆的猜想一下,圆的周长同直径是几倍的关系。同学们大胆猜想,有的认为是3倍的关系,有的认为这个倍数应当在3倍到4倍之间,还有的猜出是其它的倍数。这是教师又设置悬念:你们通过观察猜到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要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应当验证一下。同学们纷纷动手进行验证,从而走过了科学家探索问题的道路。在这里同学们运用了类比的数学方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教师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渗透了观察、猜想、验证的合情推理的思想方法。学生的数学意识不断增强。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能使学生在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学习。

例如“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启发学生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学生提出:“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来推导?”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学具动手操作。学生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分别使用了割补、拼合与分解法,总结出十余种推导方法,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从十多种方法中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使用那种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只有一个,既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由此可见,由有疑到敢问,由敢问到联想,正是创新思考的过程。新知的教学在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展开,起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