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1页
高三生物复习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2页
高三生物复习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3页
高三生物复习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4页
高三生物复习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

1/482/483/48答案速填:①标志重捕法

②迁入率

③出生率

④年纪组成

⑤“S”型曲线

⑥物种组成

⑦优势种⑧竞争

⑨垂直

⑩初生

⑪双向传递

⑫全球性

⑬单向流动

⑭抵抗力⑮负相关

⑯自我调整能力4/48【知识·方法】一、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改变1.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相互关系:5/482.种群数量增加2个模型:6/48(1)种群增加“J”型曲线。①表示式:Nt=N0λt。②表示式中各字母代表意义:N0代表该种群起始数量;t是时间;Nt代表t年后该种群数量;λ代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倍数。7/48(2)种群增加“S”型曲线。①种群数量为0~K/2时,增加速率增大。②种群数量为K/2时,增加速率最大。③种群数量为K/2~K时,增加速率不停降低。④种群数量为K值时,增加速率为零,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中。8/48二、群落结构和演替1.区分不一样群落主要特征——群落物种组成:(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标多少。(2)优势种:群落中含有生长优势物种。9/482.群落中“4大”种间关系(曲线图):10/483.群落“2大”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含有分层分布现象。(2)水平结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含有镶嵌分布现象。11/484.群落演替“2种”类型:(1)初生演替:没有原始土壤条件,经历时间长。(2)次生演替:保留原始土壤条件,经历时间短。12/485.群落演替原因和结果:(1)群落演替原因。①环境不停改变。②生物本身不停地进行繁殖和迁移。③种内和种间关系不停发生改变。④人类活动干扰。13/48(2)群落演替结果。①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群落演替结果是群落总生产量增加,净生产量逐步增加,群落有机总量增加,群落结构复杂化,物种多样性增高,稳定性增强。②在环境条件恶劣情况下,群落演替结果是群落结构简单化,群落总生产量降低,群落最终演替成荒漠。14/48三、生态系统结构与功效1.生态系统组成成份判断:(1)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含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2)生产者:为自养生物,包含光能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等)和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等)。15/48(3)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包含营捕食生活、寄生生活生物。(4)分解者:异养生物,主要包含营腐生生活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16/482.食物链、食物网:(1)食物链中生物组成: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2)食物链(网)中某种群数量改变分析。①捕食者改变:随被捕食者改变发生相同改变。②被捕食者改变:随捕食者改变发生相反改变。17/48③与营养级改变关系:营养级降低,数量增加;反之,则数量降低。18/48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研究单位:营养级。(2)流入各营养级能量: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层递减。(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计算。19/48①在一条食物链上,计算某一生物所取得最多(最少)能量:20/48②在能量分配百分比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取得最多(或最少)能量:21/48(5)硕士态系统能量流动意义。①经过人类活动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部分。②设计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实现能量多级利用,从而提升能量利用率。22/484.生态系统物质循环:(1)范围:包含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2)研究对象: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而不是化合物。(3)碳循环:与碳循环相关主要过程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它们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作用如图所表示:23/485.生态系统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3类”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3大”作用。①调整个体生命活动。②调整生物种群繁衍。③调整种间关系。24/48(3)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2大”应用。①提升农产品或畜产品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25/48四、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稳定性:(1)原因:生态系统含有一定自我调整能力。(2)基础:负反馈调整。26/482.两种稳定性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整能力关系——正相关。27/48(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负相关。28/483.生物多样性保护:(1)3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3种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3)2个主要保护办法: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29/48【易错·易混】1.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倍数,不是增加率。(1)λ>1:种群密度增大。(2)λ=1:种群密度保持稳定。(3)λ<1:种群密度减小。30/482.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1)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原因一:标识个体不易重捕。原因二: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31/48(2)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原因一:标志物对个体会产生伤害,造成个体易被捕。原因二:标志物过分醒目,造成个体易被捕。3.任何群落均含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4.生物高矮不一样,不一定是垂直结构,如竹林里竹子有高有矮不属于垂直结构。32/485.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6.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蚯蚓、秃鹫等属于分解者。7.输入量≠同化量:输入量-粪便量=同化量。33/48题型一种群数量改变【典例1】(·全国卷Ⅰ·T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加,该种群增加率随种群数量改变趋势如图所表示。若要连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适当时开始捕捉,以下四个种群数量中适当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07234/48A.甲点对应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种群数量35/48【解题技法】→图像转换法1.关键信息:“S”型增加、增加率、连续尽可能多地收获。2.思索路线图:36/48答案:D37/48【思维建模】资源生物“2种”收获方式(1)连续最大收获:种群数量超出K/2时收获→增加速率超出最大值时收获。(2)单次最大收获:种群数量到达K时收获→增加速率降为0时收获。38/48题型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效【典例2】(·全国卷Ⅲ·T5)我国谚语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表达了食物链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以下叙述正确是(

)39/48A.鹰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步骤D.鹰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40/48【解题技法】→推理法1.关键信息:(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2)鹰捕食黄雀→不改变能量流动方向。41/482.思索路线图:答案:C42/48【借题发挥】——高考大题长句表示专题练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被再利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48答案:生态系统能量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细菌产生能量不能再被生产者利用44/48高考新动向生态学应用【典例】(·济南三模)社会文明与生态兴衰有着亲密关系。以下关于生态叙述,错误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073A.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