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时训练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时训练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时训练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时训练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时训练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知识点1淝水之战C1.(2020·菏泽)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政局纷乱复杂。与下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淝水之战

D.孝文帝改革AA知识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3.建立北魏政权,并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

)A.鲜卑族

B.匈奴族

C.羌族

D.氐族A4.(2020·龙东)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到(

)A.洛阳

B.平城

C.成都

D.北京A5.(2020·泰州)“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

)A.说汉语

B.穿汉服

C.用汉姓

D.迁都城C6.(2020·连云港)“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

)A.改穿汉服

B.使用汉语

C.改用汉姓

D.与汉人通婚B7.(2020·黔西南)“鲜卑贵族、官员采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学习汉语,提倡同汉人通婚。”以上材料记叙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A.背景

B.内容

C.作用

D.意义知识点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A8.(2021·广东深圳宝安区期末)陈老师上课时使用了下列三幅图片,他正在上的这节课的主题最可能是(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民族交融(1)概念:民族交融指各民族之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2)影响:民族交融有利于开发边疆,拓展了疆域;有利于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总体发展,加强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的五次统一(1)曹操统一黄河流域。220年,曹丕建魏国。(2)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3)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4)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5)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了黄河流域。D9.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奠定这一局面基础的是(

)A.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得胜B.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C.祖逖北伐,收复黄河地区D.淝水之战,消除北方威胁C10.“风声鹤映”“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下列对淝水之战表述错误的是(

)A.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B.东晋以少胜多取得胜利C.使北方再次实现了统一D.使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C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和分裂交替。下列几次统一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曹操统一北方②西晋统一北方③北魏统一北方④前秦统一北方A.④①③②

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A12.(2021·广东江门江海区期末)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当时北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如何处理民族关系B.是否要迁都C.怎样加强王室的权威D.如何统一全国A13.《魏书》记载:“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

)A.北魏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B.北魏孝文帝迁都没有遇到阻力C.北魏朝中改革派势力十分强大D.北魏孝文帝对迁都困难估计不足D14.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A.严禁贪污

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

D.实行汉化政策A15.(2021·广东平远县期末)“(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D16.(2021·北京大兴区期末)以下材料的共同作用是(

)A.巩固了边疆统治

B.加强了中外交往C.促进了经济发展

D.有利于民族交融C17.“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孝文卓尔不群,迁都……衣冠号令,华夏同风”。材料所述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全国经济快速发展B.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D.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18.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1)上图空白方框内应填写的两个政权都曾经统一黄河流域。请写出它们的名称。魏前秦(2)请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短暂统一全国的朝代。西晋。(3)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请写出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建康。材料二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之一。(4)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减少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交融。(5)据材料二可知,内迁的游牧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材料三下图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6)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19.(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材料二如图材料三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