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_第1页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_第2页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_第3页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_第4页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绿地的功能与作用讨论花大价钱保护万亩果园值得吗?公园绿地在城市居民中的重要性公园维护

社区公园的建设意义城市景观意向的改变都市之瘤

都市之肺

目前广州市共有公园191个,总面积3239.89公顷,其中综合公园17个,社区公园126个,专类公园43个,带状公园5个。

绿地定义根据建设部最新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所谓城市绿地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G1公园绿地,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G4附属绿地,G5其他绿地。

开敞空间西方国家还有一个概念与城市绿地密切相关,即开敞空间。英国的开敞空间定义为:所有具有确定的及不受限制的公共通路并能用开敞空间等级制度加以分类而不论其所有权如何的公共公园、共有地、杂草丛生的荒地及林地等。英国还制定了开敞空间法《openspaceact》。

美国将开敞空间定义为:城市内一些保持着自然景观的地域,或者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也就是游憩地、保护地。日本学者高原荣重将开敞空间定义为公有绿地和私有绿地两大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公园绿地、运动场、广场、水体、山林农地、寺庙园地、公用设施园地、庭院、苗圃试验用地等。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一、保护城市环境(一)保护空气、水体和土壤1.净化空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功能绿色植物,尤其市树木对烟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绿色植物能杀灭和抑制细菌,从而减少空气中的细菌的含量,改善环境

2.净化水体和土壤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少水中的细菌数量。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的污水有明显的作用。

成都府南河环城绿地中的活水园,便是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来演示湿地植物净化污水。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二)改善城市气候1.降低气温2.调节湿度:硬质地面、湿度低绿色植物可以将大量水分蒸发至空气中,从而增加空气的湿度3.调控气流绿地与建筑密集区的气温差,形成它们之间的气流城市绿地相对于气流的调控作用还表现在形成城市通风道(主导风向/道路)以及防风屏障(冬季/垂直)两个方面。(三)降低城市噪声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降低城市噪声有一定的作用。不同树林和不同绿化结构树林对降低噪声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树木枝叶茂密,层层错落重叠的树冠降噪隔声效应明显;阔叶树吸声能力比针叶树好。二、减灾防灾(一)防火防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城市公园成为避难所。地震以后大量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为居民提供了避难场所。在日本,占地1公顷以上的城市公园都要建成“防灾公园”,一旦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公园防灾设施便派上用场。阪神大地震发生后,神户市1200多处大小公园对阻止地震所带来的二次灾害——火势蔓延起到了神奇的作用,其效力比人工灭火高出一倍。绿地类型距离、面积作用靠近住宅的小型绿地紧急避难场所居住公园、区域性公园居住圈周围150~200米范围内,面积1000~1500平方米救援,堆物或搭建临时住宅的场所市级大公园居住圈周围大约300~500m,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救援基地日本各类绿地灾防震救灾中的作用(二)防风固沙(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四)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备战防空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二、观光及旅游城市绿带城市游憩带、环城旅游带三、休养基地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第三节美化功能绿色植物是城市人工环境中重要的自然元素,它的存在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生机与获利,还给城市增添了富于变化的美丽景色。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通过合理的设计及植物配置,使绿色植物与建筑群体成为有机的整体。以植物多变的色彩及优美起伏的林冠线为建筑群进行衬托,丰富建筑群的轮廓线及景观,使建筑群更具魅力。二、美化市容

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城市绿地系统市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完整有机的系统。现代城市绿地系统是在城市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自然萌生(狩猎围牧为主的园圃)、人工创意(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公共绿地及生态绿地系统阶段。第一节城市绿地的分类

一、国内外不同分类情况简介(一)前苏联城市绿地分类情况公共使用绿地、局部使用绿地、特殊用途绿地生活居住用地、生产用地、景观-游憩用地(二)日本城市绿地的分类情况居住区公园、城市骨干公园、特殊公园、广域公园、缓冲绿地、城市绿地、绿道、国营公园等九类(三)我国各时期的分类情况1961年,城市公共绿地、小区及街坊绿地、专用绿地和风景游览、休疗养区的绿地四大类1975年,公园、公用绿地、专用绿地、郊区绿地四大类1979年,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园林绿化生产用地、风景区和森林公园四类1982年,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城市郊区风景名胜区五大类1993年,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六类2002年,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二、分类原则(一)以主要功能为分类的根本依据(二)应包含城市范围内所有绿化用地(三)新的分类标准应具有延续性(四)新的分类标准应具有可比性(五)城市绿地分类应具有前瞻性(六)新的分类应具有可操作性三、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五大类:G1公园绿地、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G4附属绿地、G5其他绿地十三中类:G11综合公园、G12社区公园、22G13专类公园、G14带状公园、G15街旁绿地;G41居住绿地、G42公共设施绿地、G43工业绿地、G44仓储绿地、G45对外交通绿地、G46道路绿地、G47市政设施绿地、G48特殊绿地十一小类:G111全市性公园、G112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中的G121居住区公园、G122小区游园;专类公园中的G131儿童乐园、G131动物园、G131植物园、G131历史名园、G131风景名胜公园、G131游乐园、G131其他专类公园。第二节各类绿地的特征一、公园绿地综合公园(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其他专类公园(一)综合公园(二)社区公园: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要求具有适于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内容和相应的设施。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三)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体育公园等。(四)带状公园:以绿化为主,其中有一定的休息服务设施,供市民游憩的狭长形绿地。(五)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以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它又可包括小型沿街绿化用地、街道广场用地。二、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地。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市绿化服务,提供所需的树木、花卉。生产绿地的选址一般可位于城市近郊,硬有良好土壤、水源条件,并应远离各种污染源。三、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指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地,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危害起到一定的防护和减弱作用。它可细分为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安全防护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四、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它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五、其他绿地

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其他绿地通常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改造好的区域,这类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生态环境、培育景观、控制建筑、减灾防灾、观光旅游、郊游探险、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等。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系统具有碎化和隔离的特点,物种以小种群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比较脆弱,稳定性不强。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在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点、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系统,以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地发展。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规划编制纲要)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原则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及城市自身的生态要求,国民经济计划,生产、生活水平以及城市发展规模等,研究城市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及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选择和合理布局各项绿地,确定其性质、位置、范围和面积等,使其与整个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相结合,形成一个合理的系统提出各类绿地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进行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及实施措施及计划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及文件对重点的公园绿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提出重点地段绿地设计任务书以备详细规划使用。规划文本

一、总则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

六、树种规划规划绿化植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

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

八、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

九、分期建设规划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

十、规划买施措施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

十一、附录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概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二、绿地现状与分析。包括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编制的意义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三章规划目标一、规划目标二、规划指标第四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第五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一、规划结构二、规划布局三、规划分区第六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入》GJJ/T85-2002执行)二、公园绿地(G1)规划三、生产绿地(G2)规划四、防护绿地(G3)规划五、附属绿地(G4)规划六、其他绿地(G5)规划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点)和规划指标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于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

第七章树种规划一、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二、确定城市所处时植物地理位置。包括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建群种、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三、技术经济指标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乔木与灌木比例、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并进行生态安全性分析)、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比例,确定绿地植物名录(科、属、种及种以下单位)。四、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选定五、市花、市树的选择与建议第八章生物(重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一、总体现状分析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含物种、基因、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规划)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第九章古树名本保护

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中、远三期。在安排各期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城市绿地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定。近期规划应提出规划目标与重点,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中、远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规划和投资匡算等。第十一章实施措施分别按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进行论述第十二章附录、附件规划图则

一、城市区位关系图二、现状图包括城市综合现状图、建成区现状图和各类绿地现状图以及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分布图等。三、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四、规划总图五、市域大环境绿化规划图六、绿地分类规划图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七、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注: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5000~1:25000;城市区位关系图宜缩小(1:10000~1:50000);绿地分类规划图可放大(1:2000~1:10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达。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使各级各类绿地以最适宜的位置和规模,均衡地分布于城市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境、经济及社会的综合效益,同时使各类绿地本身能正常持续发展。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一)以生态学的观念,从城市整体空间体系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

生物通道(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的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进行。

(四)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有合理的服务半径,满足全体市民的休闲需要(五)城市绿地系统应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期实施,保证各阶段绿化的效果及质量(六)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经营管理中,除要充分发挥其环境、社会效益外,还可结合生产,创造经济价值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市域

第二层次:城市规划区第三层次:中心城区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一、城市绿地指标的作用1、2、3、4二、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因素(一)国民经济水平(二)规划的时代潮流(三)城市性质(四)城市规模(五)城市自然条件(六)城市现状三、城市绿地系统指标的确定(一)国外城市绿地系统指标的确定1.前苏联2.日本3.其他国家(二)我国城市绿地指标制定情况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2002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确定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四、城市绿地指标的计算

1.人均公共(园)绿地面积

人均公共(园)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公共(园)绿地/城市非农业人口公共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和街头绿地。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主要受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制约,根据测算,将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分为不足75平方米、75-105平方米和超过105平方米三种情况。据此分别制定了三种指标。

2.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面积×100%

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包括各类绿地的实际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即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含被绿化种植包围的水面)以及屋顶绿化覆盖面积和零散的树木的覆盖面积。

Mapgis、Erdas3.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城市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面积×100%该公式中的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风景区绿地共六种。为保证城市绿地率指标的实现,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二)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三)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米。

(四)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因特殊情况不能按上述标准进行建设的单位,必须经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将所缺面积的建设资金交给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绿化建设作为补偿,补偿标准应根据所处地段绿地的综合价值由所在城市具体规定。

(五)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率不低于2%。

属于旧城改造区的,可对(一)、(二)、(四)项规定的指标降低5个百分点。

除了上述三项指标外,还要注意相关指标,加人均绿地,植树成活率、保存率,苗木自给率、绿化种植层次结构、垂直绿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城市绿化指标体系。同时考虑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景观艺术特色、绿化植物群落合理性及抗污染、抗灾害、抗盐碱、抗风沙等特殊功能。

第三节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

一、城市绿地布局的目的及要求1.满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2.满足全市居民日常生活及休闲游憩的要求3.满足工业生产防护、生产生活安全卫生的要求4.满足改善城市景观形象的要求二、城市绿地的布局形式

绿地在城市中有不同的分布形式,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八种基本模式,即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等。就我国各城市的绿地现状来看,城市绿地系统形式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种:

1.以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块状绿地是指绿地以大小不等的地块形式,分布于城市之中。块状绿地的优点是可以做到均匀分布,接近居民,便于居民日常休闲使用。但由于块状绿地规模不可能太大,加之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小气候,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益和改善城市艺术面貌的功能。区域绿地区域绿地是对区域和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并实行长久性保护和限制开发、大型集中连片绿色开敞空间。它具有覆盖面大、由多种类型地域(如森林、水域和古村落)组成、生态意义和环境效益特别突出的特征。区域绿地的主体是各类天然、人工植被以及各类水体和湿地,在全市的生态系统中承担着大型生物栖息地的功能,是保护和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同时还发挥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缓解温室效应、吸纳噪音、降尘、降解有毒物质、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迁徙廊道等各种生态保育作用。

区域绿地同时也作为区域和城市的大型氧源绿地,通过氧平衡机理和植物蒸腾作用,起到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改善空气污染的作用,区域绿地是整个城市和区域的生态支柱和城市的生态底线。

2.以带状绿地为主的布局带状绿地是指绿地与城市中的河湖水系、山脊、谷地、道路、旧城墙等组合,形成的纵向、横向、放射状、环状等绿带。另外在城市周围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也需要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到防护隔离的作用。带状绿地对于一个城市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可以联系城市中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以创建生态廊道,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迁移路线,从而保护了城市中生物的多样性。另外,带状绿地对于引入外界新鲜空气、缓解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以及提升整个城市的景观效果也有重要的作用。

3.以楔形绿地为主的布局楔形绿地是指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狭的绿地。这种绿地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的效果尤其显著。楔形绿地可以将城市环境与郊区的自然环境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对于改善城市的艺术面貌,形成一个人工和自然有机结合的现代都市有着重要作用。将城市外围的自然开敞空间引入到城市中心,莫斯科.城市森林4.廊道式布局建设城市的生态廊道体系,是城市绿地系统形成有效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因素之一。城市生态廊道由城市大型绿廊、河流水系廊道、道路廊道和生物通道组成。

城市大型绿廊一方面承担大型生物通道的功能,为野生动物迁徙、筑巢、觅食、繁殖提供空间;另一方面是承担起城市大型通风走廊,通过将与清新的空气引入城市,

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的状况,并和河流水系廊道以及建成区内外的绿色道路廊道一起,构成生态廊道体系的主体。部分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壤侵蚀防护区、旅游度假区、重大基础设施隔离带、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防护绿地和公害防护绿地、自然灾害敏感区。河流水系廊道是指河流和河流植被所构成的区域,包括河道、河漫滩、河岸和高地区域。河流水系廊道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程度很高的生境类型,在沟通和联系城市的各种绿地和其他生境,为野生动植物繁衍、传播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此外,河流廊道在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分水地域、净化水质、消除噪声和污染控制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并在给居民提供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和更多的游憩休闲场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设河流水系廊道,是维持和建立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是保证城市整个生态系统连续和完整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保障。

4.混合式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是将各种绿地布局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绿地布局中做到点、线、面结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绿化体系。混合式绿地布局结合了前三种绿地布局的优点,是现代城市绿地规划及建设常用的一种布局形式。它既可以均匀分布,方便居民的休闲游憩,也有利于城市小气候的改善及良好人居环境的形成,还能丰富城市的艺术面貌。深圳南山区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目标:以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良性循环为前提,各类绿地建设以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体,按照环保功能和社会服务半径合理布局,以大小南山郊野公园、塘朗山森林公园为绿心,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为绿带,以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两侧的防护绿化隔离带和城市主、次干道及沿海岸的公共绿带为骨架,以公园、街头绿地和附属绿地等均衡分布的点状绿地为重点,构成多层次、多功能、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重庆市绿地系统规划

在市域范围内根据重庆自然山水特征,在绿地空间布局上采用了“绿点+绿廊+绿环”的立体星状网络模式。

“绿点”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自然和人工的点状或块状绿地。“绿廊”是指沿自然河道、溪谷、山体以及人工的铁路公路等建立起来的线状和带状绿色空间。

“绿环”是指主城区“东西屏障、南北浅围”外环生态绿化圈以及城市规划区“东西两山、南北导流”外部大生态绿化圈。上海绿地系统规划

“一心两翼、三环四坪、五楔九组、星罗棋布”市中心绿色核、浦东和浦西联动发展,三圈绿色环带、十条放射线、五片楔形绿地、九组风景游览区、线、各种绿地星罗棋布。全市形成中心增绿、四面开花、南引北档、绿楔插入、路林结合、蓝绿相间、星罗棋布、经济交织的多功能有特色、多效益的完整绿地系统。

在城市规划区的空间层次上,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为“四层、六楔”。

四层是指构成城市规划区四个空间层次的绿地系统:第一层是由各类绿地形成的点、线、面相结合,垂直绿化与平面绿化相结合的主城区绿地系统;第二层包括主城区东、西两山的“绿色屏障”,南北两端的绿化工程,构成“两山屏障、南北浅围”的环主城区生态系统;第三层为外围城市组团呈散点分布,与农林绿野相融合的开敞空间系统;第四层以缙云山和明月山为依托,构成“东西两山、南北导流”的城市规划区外部生态大环境绿地系统。“六楔”分别指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山体绿化和嘉陵江、长江两岸防护林由宽渐窄抽入城市规划区的楔形绿地。

在主城区的空间层次上,城市绿地系统采用了“绿环绕主城、蓝带分片区、绿廊隔组团、绿线串绿点、绿点满主城”的布局结构。绿环包括两环蓝带指嘉陵江和长江绿廊指分隔主城区十二个组团的九条隔离绿带绿线指主城区各级线性道路绿地绿点指主城区各种类型的点状、块状绿地广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市域绿地系统布局:(1)北部山林保护区(2)都会中心区(3)都市发展主干区域(4)南部滨海开敞区市域生态廊道布局:规划以山、城、田、海的自然特征为基础,构筑“区域生态环廊”、建立“三纵四横”的“生态廊道”,建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构成市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区域生态环廊”:即要再广佛都市圈外围,通过区域合作建立以北部连绵的山体,东南部的农田水网以及顺德境内的桑基鱼塘,北江流域的农田、绿化为基础的广州地区环状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廊,从总体上形成“区域生态圈”。“三纵”,即三条南北向的生态廊道,自西向东依次为:西部生态廊道:南起洪奇沥水道入海口,穿大夫山、芳村花卉果林区,北接流溪河及北部山林保护区。中部生态廊道:南起蕉门水道入海口,经市桥组团与广州新城之间生态隔离带、小洲果园生态保护区,向北延伸至世界大观以北山林地区。东部生态廊道:南起珠江口,经海鸥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生态隔离带至北部山林地区。

“四横”,即四条东西向生态廊道,自北向南依次为:(1)江高—新塘生态廊道(2)大坦沙—黄埔新港生态廊道:以珠江前、后航道及滨江绿化带为主,顺珠江向东西延伸(3)钟村—莲花山生态廊道(4)沙湾—海鸥岛生态廊道:沿沙湾水道和珠三角环线及其以南大片农田

市域城市组团间规划的绿化隔离带:(1)沿广州市界与其他城市隔离的山体、农田、沿江绿化带。(2)大片区之间由山体、沿江绿化带、农田、大型绿地构成的绿化隔离带。(3)以“三纵四横”为主体构成的都会区小组团绿化隔离带,以及南沙片区内部、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黄阁镇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广州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布局

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模式课概况为“一带两轴,三块四环;绿心南踞,绿廊导风;公园棋布,森林围城;组团隔离,绿环相扣”。

“一带”:珠江绿化带

“两轴”:新、老城市发展轴

“三块”:即分布在中心城区边缘的三大块楔形绿地,即白云山风景区、海珠区万亩果园和芳村生态农业花卉生产区

“四环”:即在城市主要快速路沿线建设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带,作为城市组团隔离带和绿环风廊。基本规划要求为:内环路10-30米、外环路30-50米、华南快速干道及广园东路50-100米、北二环高速公路300-500米

绿心南踞,绿廊导风:在中心城区的东南部的季风通道地区,规划预留控制和建设巨型绿心,包括海珠区果树保护区、小谷围生态公园、新造-南村-化龙生态农业保护区等。同时,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建设一定宽度的绿地,使之成为降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条件的导风廊道。

公园棋布,森林围城:以公园围主要形式大量拓展城市公共绿地,使城市居民出户500-800米之内就能进入公园游憩。在市区的西部和东北部,建设好水源保护区与森林游憩区。同时,在南部平原水网地区,大力推动海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网与生态果林区的建设。

组团隔离,绿环相扣:规划在整个城市的各组团之间预留和建设较宽阔的绿化隔离带。同时,要将市区周边的山体、河湖景观引进城市,充分体现山水城市的特色。在河湖水体、公路铁路两旁,要按标准设立防护林带,在城市东北部、西部、北部、南部,要结合郊区大环境绿化,将丘陵、平原、河涌、道路绿化河公共绿地连结成网,组成系统,实现绿树成茵,鲜花满城的生态绿地系统。

广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整体空间布局呈现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形态。点状绿地,大都集中在核心城区之中,也被称为城市“绿色钻石”,是城区中各类中小型绿地的分布区域,如小型公园、小游园、道路节点绿地和花园式单位等。线状绿地,是指两条“城市绿轴”、“一江两岸”、“城市风廊”级城市快速路带状绿地,也称“绿色项链”。通过线状绿地的穿插联系,将各类城市绿化空间序列有条理地组织起来,充分利用白云山系和珠江的自然环境资源。面状绿地,是指核心城区绿地空间序列区、东北部的白云山系、东南部果园保护区、西南部的花卉生产区、西北部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东部和北部的低密度发展绿化区。园林绿地分类发展规划

公共绿地:在充分保护河利用好市区现有公共绿地的前提下,新增公共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要求为:(1)充分考虑合理的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