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的主要问题与练习(共和国史)_第1页
高中历史学科的主要问题与练习(共和国史)_第2页
高中历史学科的主要问题与练习(共和国史)_第3页
高中历史学科的主要问题与练习(共和国史)_第4页
高中历史学科的主要问题与练习(共和国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3高中历史学科的主要问题与练习推送(2022年4月)共和国史(1949—至今)一、整合学习本模块的若干问题供教学时参考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内外形势及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举措,如: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统一财经、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粮食的统购统销对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影响,以及了解这一时期经济模式的变化。2.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城乡二元社会体制对民生的影响;“赎买”政策的内容及具体实施情况。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主要史实。3.了解一五计划对中国工业化地域布局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以及人民生活的变化,理解新中国独特的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对比,与苏联对比)。4.了解过渡时期、50年代末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及变化趋势(一边倒的变化)。掌握“另起炉灶”等三大方针和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国际会议,解读20世纪60年代从两个拳头出击到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方针及取得的外交成就。了解改革开放我国外交战略的变化、原因及影响。5.解读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分析大跃进运动对中国经济结构和城市化的影响以及“八字方针”对60年代中国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等)。6.了解50-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分析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及对农村生产力的影响。7.了解法制建设的探索历程(建国初期、文革后拨乱反正、八十年代的基层选举法、义务教育法等及1997年“依法治国”的提出)。8.通过对“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工业的调整与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比较,掌握建国初期工业发展的特点。掌握为共和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劳模及其精神。9.分析“八字方针”(国民经济体制的调整)对60年代中国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等)。了解“三线建设”的内容及影响。10.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原因、影响。11.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历程及个体经济发展的状况,农村及城市体制改革的进程,城乡二元制的逐渐松绑。12.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运用。13.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探索;并比较中国古代基层管理与当下的异同。14.分析建国初期国防科技对国家经济政治的影响;了解60-70年代科技取得重大发展的史实和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科技与教育的关系。掌握为共和国科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及其精神。15.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原因;理解我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原因;全面了解我国企业和公民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及影响。理解新时期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16.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相关政策及因素,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行的人才引进和管理的制度。17.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及影响。18.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原因及影响。19.了解新中国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发生变化的原因及表现,体现的时代特征。20.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及影响。21.重点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结合统编教材对进出口贸易、科技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发展、社会分配制度变革、市场经济发展和所有制关系的变化等等史实进行归纳总结。上述所列问题仅供参考。建议在复习教学时,重在掌握主干知识以及彼此逻辑关系,吃透相关历史概念,求得应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提出、探究、讨论和解决有关重要的问题。二、近年高考的考查情况近6年全国卷与海南卷主要试题汇总——共和国史(1949—今)(说明:表中2017•全国Ⅰ卷30,是指2017年全国Ⅰ卷30题。其他呈现方式类同。)考点试题考试方向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16-海南卷(24),新中国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21-Ⅰ卷(31),工人阶级队伍出身情况解读。2019-海南(12),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2019-Ⅰ(31),“一五”计划及建设与苏联经验。2018-Ⅱ(31),建国初期过渡时期总路线。2018-Ⅲ(30),建国初期法律法规法制建设探索。2018-Ⅰ(31),“一五”工业化经济建设计划。2017-Ⅱ(41),“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与清代矿业政策比较。2017-海南(12),50年宣传画《拖拉机》反映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2016-Ⅱ(31),“一五”工业化建设。2015-Ⅰ(31),“一五”期间中国原有工业基础薄弱。2015-海南(24),“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2014-Ⅰ(31),“一五”期间粮食计划供应保障工业战略实施。2014-Ⅱ(31),建国初期的统购统销政策。2014-海南(24),计划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建设。2014-海南(25),中共八大。2013-全国(20),60年代国家调整工业布局。2012-全国(32),美国对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的评估。2012-海南(24),“一五”工业化建设与苏联援助。2012-海南(25),60年调整经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建设)2021-Ⅱ(31),农村供销社体制调整。2019-Ⅰ(4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2018-海南(1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2018-Ⅲ(31),80年代社会经济发展。2018-海南(1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2021-Ⅱ(31),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2020-Ⅰ(31),安徽省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2020-Ⅲ(31),增强企业活力。2017-海南(13),90年代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2016-Ⅲ(3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2015-海南(23),50~70年代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2013-海南(25),个体经济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2012-全国(19),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的突破。2018-Ⅲ(41),城市经济发展(中国上海与英国曼彻斯顿对比)2018-Ⅰ(41),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探索基层组织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2021-福建卷(10)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改革。2020-Ⅱ(31),学习外国经济发展经验。2019-海南(13),建立经济特区。2016-海南(25),设立经济特区。2012-全国(33),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19-海南(11),“一边倒”外交的影响。2016-Ⅰ(31),60年代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2015-海南(25),70年代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2013-全国(39),50年代至2001年中苏(中俄)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1-福建卷(9)建国初期教育的变革。2020-Ⅲ(42)浙江乐清青年农民的选择倾向。2019-Ⅲ(31),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风貌。2015-Ⅱ(41),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变化趋势及成因。2014-Ⅰ(30),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2012-全国(18),无线电通讯对红军作战的影响。2012-全国(37),比较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变化及原因。2018-海南(12),改革开放以来出境游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17-海南(22),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历史背景及评价其建国主张。2014-Ⅱ(29),20年代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2017-Ⅱ(31),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2017-Ⅲ(31),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2015-Ⅱ(31),建国初期学习俄语热潮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2013-Ⅱ(31),新中国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2013-海南(24),58年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2018-Ⅱ(45),1977—1981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提高适应性练习(一)选择题1.(2016•海南卷24)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署名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2.(2017•海南卷12)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3.(2013•全国Ⅱ卷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思格斯所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定马克思注意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4.(2015•全国Ⅰ卷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图55.(2021•福建卷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面接收了之前存在的各类国、私立中小学和大学,转为公办学校,统一教材、教案并建立考试制度。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A.推动教育在全国的普及B.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C.回应教育现代化的诉求D.巩固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6.(2021•福建卷10)1973-1978年,在我国对外引进的成交金额中,用于成套设备的占80%以上。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多引进制造技术和专利”的方针。这一转变旨在A.调整进口商品结构B.拓展对外开放的合作领域C.扩大企业生产规模D.提升国有企业的制造能力7.(2021•全国Ⅱ卷31)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8.(2021•天津卷8)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9.(2021•全国Ⅰ卷31)1957年,国家统计局《工人阶级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如表2所示。表2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工人劳动农民转业军人个体劳动者及一般市民学生资本家上海35.5212.952.6918.7516.085.94天津39.1314.273.2712.2919.443.70陕西26.2627.998.328.6722.950.52新疆16.1625.4723.1918.1819.050.23据表2可知A.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B.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不彻底C.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D.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更为迅速10.(2019•全国Ⅲ卷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图4《数他劳动强》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11.(2018•全国Ⅰ卷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图7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12.(2018•全国Ⅱ卷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图5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13.(2018•全国Ⅲ卷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14.(2018•全国Ⅲ卷31)表2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15.(2018•海南卷12)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A.进出口贸易增长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16.(2020•全国Ⅱ卷31)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二)非选择题17.(2019•全国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表2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618785273348419552851061745279411965122311926910241161975239010582141341023119803712100801480011141——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18.(2021•北京卷17)(12分)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材料一“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材料二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4分)(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8分)19.(2021•全国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材料二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材料三表2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4195519561957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其中:苏联13.9412.8652.5040.4462.4447.8269.3949.0790.1668.0281.6057.9177.0051.86亚非及西方国家其中:西方国家27.6014.8712.111.5918.487.0815.335.0119.647.4227.059.6927.5011.37——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7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8分)20.(2018•全国Ⅱ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9分)21.(2018•全国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材料二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6分)参考答案选择题1-5:DCAAB6—10:DBBCD11—16:DBCABB17.(2019•全国Ⅰ卷41)(25分)(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18.(1)(4分)参考答案要点①加强国防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帝国主义和台湾国民党的军事威胁;抗美援朝战争使新中国认识到加强国防建设的紧迫性。②建立工业体系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迫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