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_第1页
探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_第2页
探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_第3页
探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_第4页
探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析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作品中的暴力美学[摘要]作为“暴力美学”大师,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以其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电影风格开创了一个电影新时代。“暴力美学”是昆汀电影的艺术标志,他的暴力是美的,幽默的,同时又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暴力”已成为其电影的符号,是他对现实进行批判和抨击的方式。研究昆汀·塔伦蒂诺的成长经历与电影作品,揭示昆汀暴力美学的独特风格,有助于阐释暴力美学在电影中的地位与作用。[关键词]昆汀·塔伦蒂诺;电影;暴力美学一、昆汀·塔伦蒂诺生平与作品简介昆汀·塔伦蒂诺是美国著名的导演、演员及奥斯卡获奖编剧。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喜欢电影,是个不折不扣的电影迷,昆汀这个名字也是取自影片中的一个角色。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影视教育,但昆汀靠自学掌握了电影的拍摄技法,再加上他的电影天分,他很快凭借为几部成功的电影编写剧本而在美国影坛成名。1992年上映的他的电影处女作《落水狗》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昆汀的暴力美学风格初露端倪;1994年获得戛纳影展金棕榈奖的《低俗小说》是昆汀·塔伦蒂诺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影片的暴力主题受到影迷们的热烈追捧,奠定了其在好莱坞的地位;这两部影片确立了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作为他创作风格的标志。分别于2003、2004年上映的《杀死比尔I》和《杀死比尔II》,延续了“昆式”暴力美学风格。2009年的《无耻混蛋》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上为他疯狂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八项大奖的提名。2013年昆汀三年磨一剑推出的《被解救的姜戈》更是把暴力美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极具重口味风范。二、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及其发展“暴力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流行起来的术语,“暴力”和“美”原本属于两个完全对立的范畴,它们互为矛盾体。“暴力”让人恐惧和厌恶,而“美”则让人追求向往。“从美学的范畴来说,‘暴力美学’是指把相关的媒体表现﹙电子游戏、漫画、动画、平面设计、广告等﹚中的暴力元素提取出来,创造纯粹的形式主义美感;同时包括对艺术加工过的‘暴力展现’__________的审美体会”。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最初起源于美国,并在香港逐渐发展成熟。“近年来在世界上成为重要的艺术形态和美学观念的‘暴力美学’是有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的,它就是指在中国的香港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它的内涵是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忽视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郝建,2002年)在中国香港,暴力美学开始走向彻底的形式主义。公认的代表人物当属吴宇森和徐克,他们的“英雄系列”和武打影片通过形式美感和风格化把暴力场面发挥得畅快淋漓,削弱了社会道德教化作用。至此,暴力美学开始成为一种成熟的、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电影美学形态。吴宇森之后,世界影坛不断探索,掀起了“暴力美学”的热潮。然而,把“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真正诠释其内涵的要数美国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随着现代主义的名拍匪盗片的家伙闻名于世,我想,我将会变成一个令人十分厌恶的人。”昆汀电影中暴力血腥场面随处可见,但这只是他揭露卑微的人性、鞭挞黑暗和惩恶扬善的方式,有人说昆汀是暴力的美学家或是美学的暴力家,这是因为人们从他的影片中可以获取美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昆汀对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贡献就在于他对暴力的形式以及从暴力中获取的快乐与荒诞和幻想的立体化呈现进行的探索。他把暴力从日常伦理生活中剥离出来,变成一个艺术作品中的特定表现对象并赋予其浓厚的后现代性,从而使暴力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在昆汀看来,暴力只是呈现在他银屏里,是一种表演形式,并非真正的暴力。现实生活中的他其实非常厌恶暴力,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的电影:“如果我的电影能够让艺术家在表现暴力时阻碍变少的话,我觉得这事很棒!我想我还是有点历史作用的。”(四)昆汀的暴力美学作品融和了多种元素昆汀善于借鉴和吸收一切可借鉴的东西,他特别偏爱东方文化,尤其中国的功夫和日本的武士道。《杀死比尔》中他邀请了袁和平担任武术指导,女主角身穿李小龙经典的黄色打衣,手持日本武士军刀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杀死比尔II》中的中国元素更是随处可见。香港动作片导演吴宇森、林岭东等都是昆汀熟悉的导演,而且他自己也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影片所受到的影响,甚至他作品中有些暴力细节直接来自香港影片。在其早期的影片中,“暴力美学”大都是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细致刻画和对情境精心塑造来呈现,大段的动作场面并不多见,口头描述的精彩场面大都优先于动作性的精彩场面。但到了后期,昆汀的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融合了多种元素,包括对电影题材的选择,任何敏感题材对这个痞子导演来说都不在话下,继反法西斯题材的战争影片《无耻混蛋》之后,昆汀推出了另一部反映美国黑奴制度的敏感题材《被解救的姜戈》。对此,昆汀说:“我想探究一些从没有人碰过的东西,我想拍最令人震惊的美国奴隶故事,不是把它拍成主流大片,而是用意大利式西部片的手法来诠释它,我要把它拍成类型电影,专门探讨那些美国人从来羞于触碰而其他国家又不敢触碰的题材。”(五)昆汀的电影注重感官刺激昆汀的作品极具画面感和刺激性。夸张的动作、血腥的打斗和浓稠的血浆四溅等超现实方式直白而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如《无耻混蛋》(2009)中上尉率领一群犯了错误的士兵将功补过,割下纳粹首领血淋淋的头皮,以及在《被解救的姜戈》(2013)中,两个奴隶残酷搏击供奴隶主取乐,这些血浆四溅的场面让人触目惊心。《被解救的姜戈》中,在医生死后,姜戈孤身一人返回庄园拯救妻子时,与庄园护卫展开激战,混乱血腥的枪战,枪枪见血,血花四溅直至血流成河,尸体遍地———这样的场景在昆汀的电影中随处可见。“后现代语境中,电影在昆汀·塔伦蒂诺的手中成为娱乐与刺激感官的电玩游戏。”(吕少勇,2004)昆汀对血浆暴力的极度迷恋使他不由自主地热衷于不加掩饰、不顾一切的杀戮。“昆汀对暴力无评判表现的同时又有一种提醒真实生活中暴力的残酷、非浪漫化(将他的作品与香港强盗片比较)的意味。看他的东西经常有一种黑色的寒冷感觉。”这也正是昆汀电影中暴力带来的直白的感官刺激总是会引来较大争议的原因,有时甚至会遭到抵制。四、结语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对暴力美学独到的见解,受到全世界电影迷狂热的追捧与膜拜。暴力美学贯穿于昆汀电影作品创作的始终,昆汀凭借对暴力美学的热爱与执著,不断演绎和丰富着暴力美学的内涵。昆汀电影中的暴力是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