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1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2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3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4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新变化基础模块

世界历史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革1950年时的社会主义国家:13个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扩展1.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扩展:二战结束前后

苏联(1)+东欧(8)+亚洲(4)(1)政治上: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由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扩展2.社会主义阵营形成:(2)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8日,苏联与东欧国家共同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总部设在莫斯科,1991年解散。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扩展2.社会主义阵营形成:(3)军事:【苏俄、苏联历史发展进程】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1.建设成就:攻克尖端科技难题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澳布灵斯克核电站(世界第一)1961年4月,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享年74岁。他的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当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有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方米的住房……——《苏联国民经济》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徐天新《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据材料,说明苏联进行改革的原因原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2.苏联的改革:19531964198519911982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共同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促进发展乱了僵了垮了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2.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毁誉参半的一生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却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内容政治经济评价积极局限①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②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①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②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①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②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①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赫鲁晓夫1962古巴导弹危机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2.苏联的改革:勃列日涅夫1964-1982内容推行

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重点仍在

)评价“新经济体制”重工业①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②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③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勃列日涅夫“勋章大王”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晚年开始大搞个人崇拜,并嗜好勋章成癖,具有浓重的“勋章情结”,有“勋章大王”之戏称,一生获得至少114枚勋章。勃列日涅夫与美国总统尼克松(右)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2.苏联的改革: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军费支出一直以很高的速度增长。1965~1979年军费开支增长了3倍以上,平均每年递增8%,进入70年代以后,从1972年开始苏联一跃成为世界上军费开支最大的国家,它在70年代的累计军费开支超过美国20%~30%。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长期处于核优势的美国第一次面临美苏战略力量接近均衡的局面。与此同时,苏联军备竞赛对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苏联火箭安德罗波夫,1982年11月接任总书记,1984年2月逝世,享年70岁契尔年科,1984年2月接任总书记,1985年3月逝世,享年74岁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当选总书记(54岁)。戈尔巴乔夫1985-1991前期经济内容结果后期

政治内容结果成效甚微。①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②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苏联解体。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2.苏联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苏共放弃领导地位苏联实行多党制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严重八一九事件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加速了苏联的解体1991.12.8俄、白、乌成立独联体1991.12.21《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11国)1991.12.25克里姆林宫易帜1991.12.26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的原因: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的“和平演变”

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3.东欧的改革:(1)东欧各国改革的背景:①政治上: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②经济上:东欧国家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改革的目的:希望摆脱苏联的控制,走自己独立的发展的道路。(3)改革的结果:失败,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部分国家陷入困境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3.东欧的改革:(1)东欧剧变原因:

①各国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主要原因)

②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否定社会主义

制度,实行政治多元化,共产党失去执政党地位(根本原因)

③外因:苏联鼓励东欧改革;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两德统一(1990年)罗马尼亚流血冲突(1989年)南斯拉夫内战(1991—1999年)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4.东欧剧变:(2)结果: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4.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原因:

①各国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主要原因)

②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否定社会主义

制度,实行政治多元化,共产党失去执政党地位(根本原因)

③外因:苏联鼓励东欧改革;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两德统一(1990年)罗马尼亚流血冲突(1989年)南斯拉夫内战(1991—1999年)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4.东欧剧变: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建设成就与改革5.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1)内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既是各国共产党尤其是领导人错误政策的结果,也是历史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僵化地对待社会主义,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等。(2)外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是这场大变动的直接推手。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政治施压,并以金钱收买和豢养一批反对派力量来进行破坏。它们明目张胆地支持苏联、东欧国家的反对派,不仅给予舆论支持,还提供了大量物资和经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失败!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社会主义建设且看中国方案①重视民生,重视农业发展③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生产力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④改革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国民经济比例必须协调发展三、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1.过渡时期:(1949——1956)

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③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就:“两弹一星”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全面建设时期、文革时期(1956——1966——1976)原子弾氢弾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三、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开始:成就: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三、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4.新时代: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1)成就: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意义: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