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年安徽省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年安徽省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年安徽省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年安徽省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题卷)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一现象表明()A.春秋时期确立封建制度 B.战国时期出现了民族交融C.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 D.当时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农其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C项正确;春秋时期确立封建制度说服错误,封建制度是秦朝的建立时开始的,排除A项;题干中未出现战国时期出现了民族交融的信息,排除B项;题干中未出现当时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时期,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宋太祖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据此可知,两位皇帝的共同目的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巩固大一统王朝C.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D.减轻农民的负担【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汉武帝时期,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宋太祖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A项正确;巩固大一统王朝,不符合宋朝措施,排除B项;材料反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题干中未出现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轻农民的负担题干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3.下列两幅图表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用来佐证清朝前期()年代耕地面积(顷)顺治十八年(1661年)5493.576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6078430雍正二年(1724年)6837914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414495图一清朝前期耕地面积统计表图二清朝前期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A.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B.耕地面积的增加促进了人口的增长C.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增加了耕地面积 D.高产作物的推广保障了人口的增加【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一信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时耕地面积持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题干中未出现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排除A项;耕地面积的增加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体现在康熙年间,排除B项;题干未出现高产作物的推广保障了人口的增加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4.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反映了曾国藩的理念是()A.兴办新式学校振兴民族教育 B.发展民族工业走资本主义道路C.学习西方制度建立民族国家 D.师夷长技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结合所学可知,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和抵御外侮,即维护清王朝的统治,D项正确;题干中未出现兴办新式学校振兴民族教育的信息,排除A项;发展民族工业走资本主义道路不是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排除B项;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技术,学习西方制度建立民族国家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使正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欧美转向了苏俄。除了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外,甚至当时一些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知识分子如梁启超、孙中山都在谈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A.在中国思想界成为时代潮流 B.已经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C.已被中国人民视为普遍真理 D.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除了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外,甚至当时一些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知识分子如梁启超、孙中山都在谈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可知,这时期除了资产阶级激进派接受马克思主义外,还有资产阶级的代表和知识分子都在谈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说明这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较为广泛,在思想界成为时代潮流,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并未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情况,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马克思主义被我国知识分子接受或谈论,这些知识分子不能等同于人民,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期时期,并未强调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之间的联系,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6.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国民党内部流行的错误观点“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有相当大的市场。中日战争的过程究竟将怎样发展?中国能否取得抗战胜利?如何才能取得胜利?为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发表了()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联合政府》C.《论持久战》 D.《愚公移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国民党内部流行的错误观点“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有相当大的市场。”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初步总结全国抗战经验,批驳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在1938年五六月间作了《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有力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清晰而有说服力地描绘了抗日战争发展全过程的蓝图,C项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了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排除A项;《论联合政府》是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愚公移山》生动地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照片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是某同学从课本中剪辑的三幅图片。据此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A.新式交通工具传入 B.民族风情的服饰的流行C.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 D.体现自由平等新风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图片信息,反映了交通,剪辫,服饰的开放,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这些都体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C项正确。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不能反映全部三张图片,排除A项;民族风情的服饰的流行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未出现体现自由平等新风尚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8.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这一现象表明抗美援朝战争()A.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 B.得到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C.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 D.锻造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可知,为保家卫国,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来高度的凝聚力,B项正确;题干中未出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的信息,排除A项;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不符合题干中的现象,排除C项;锻造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2005年以来,国家编制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3个国家级规划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共中央()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C.只关注少数民族的发展 D.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2005年以来,国家编制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3个国家级规划。”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发展、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D项正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政治政策,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未出现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只关注少数民族的发展,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0.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吃得“一清(水清)二白(指仅仅是大白菜)”。进入八十年代,年夜饭里肉、蛋、禽等渐渐丰富。九十年代,海外食品引进国内,菜肴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改革开放的推进 B.互联网的发展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国梦的实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吃得“一清(水清)二白(指仅仅是大白菜)”可知,生活水平较为低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因此,进入八十年代,年夜饭里肉、蛋、禽等渐渐丰富。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九十年代,海外食品引进国内,菜肴也变得丰富多彩。因此,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推进,A项正确;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但互联网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为1956年底,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我们还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探索和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1.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据估计,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为40万,其中自由民为16.8万,外邦人为3.2万,奴隶为20万。而自由民中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这可以用来佐证雅典民主政治()A.具有狭隘性 B.是最真实的民主 C.具有广泛性 D.是一种暴民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是自由民,但自由民的比例较小,并且自由民中的妇女也被排除于民主的殿堂之外。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实质是少数人的民主,即奴隶主民主政治,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狭隘性,A项正确;题干无法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是最真实的民主,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实质是少数人的民主,不具有广泛性,排除C项;雅典民主政治不是暴民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12.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他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他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他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用兵、民穷财尽 B.周边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C.骄傲自大、封闭保守 D.新崛起的奥斯曼人的进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的封闭保守,题干中“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的骄傲自大,因此材料体现了拜占庭帝国因骄傲自大、封闭保守而灭亡,C项正确;频繁用兵、民穷财尽不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周边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排除B项;奥斯曼人最终灭亡了拜占庭帝国,但材料没有涉及奥斯曼人的进攻,排除D项。故选C项。13.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殖民地人的民族意识觉醒 B.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历史的进步C.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都打击了殖民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可知,西方列强的侵略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这说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C项正确;题干无法说明殖民地人的民族意识觉醒,排除A项;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历史的进步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都打击了殖民者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4.机器的采用,把大量的小手工业者驱入无产阶级队伍,而工厂所吸收的工人却在相对地减少,结果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工人队伍中女工和童工比重的增大,意味着工人平均工资的下降。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导致了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 B.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C.提高了妇女儿童的社会地位 D.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机器的采用,把大量的小手工业者驱入无产阶级队伍,而工厂所吸收的工人却在相对地减少,结果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意味着工人平均工资的下降”等信息可知,机器的采用、女工童工的使用等因素最终使得工人平均工资下降,说明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机器的采用等因素导致了工人失业及工人工资下降等现象,没有强调整个社会的失业问题,排除B项;工厂中妇女和童工的使用增多不代表妇女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对工人产生的影响,没有强调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提高方面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5.……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国际冲突的有()A.古巴导弹危机 B.日本偷袭珍珠港C贸易纠纷频发 D.美国轰炸南联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D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过程中对峙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二战期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贸易纠纷任何时候都存在,这不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二、辨析改错(8分)16.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加以改正。(1)唐朝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彻底改变了书籍制作和传播的方式。(2)20世纪70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水稻。(3)1785年,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动力。(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面貌。【答案】16.错误,唐朝改为北宋17.错误,转基因水稻改为杂交水稻18.错误,斯蒂芬森改为瓦特19.正确【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问世,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故原题错误,将唐朝改为北宋。【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故原题错误,转基因水稻改为籼型杂交水稻。【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故原题错误,斯蒂芬森改为瓦特。【小问4详解】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故原题正确。三、材料解析(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最著名的戏剧家中,把诗的才能和编剧的才能统一于一身,以思想的穿透力和形象的感染力铸造了完美的作品的是莎士比亚;继承着古希腊戏剧以来的思维和艺术传统,积极地建造着戏剧内容和形式大厦的,是莎士比亚。作为剧作家,莎士比亚的贡献如此独特而不可代替。中国酌传统戏曲以往表现的都是历史故事,穿古人衣,说古人话。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改良派从惨痛中认识到发动民众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了宣传鼓动的工作。许多进步人士通过写戏曲剧本来参预时政、创作了大批表现当代内容的戏。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戏剧急剧扩张。随着欧洲在东方殖民地域的扩张,以及西方文化的东渐,西方戏剧也向东方不断渗透,引起了东方古老戏剧的观念变革。但同时,西方戏剧产生了变革的强烈需求。西方戏剧从东方传统的戏剧美学中汲取了灵感,这促进了东西方戏剧的交流和融通。——摘编自刘彦君、廖奔《中外戏剧史》(修订版)(1)根据材料,指出莎士比亚的独特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莎士比亚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2)根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前后中国戏剧功能发生的变化。(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戏剧发展的认识。【答案】17.贡献:诗的才能和编剧的才能统一于一身;思想的穿透力和形象的感染力铸造完美作品;继承着古希腊核心思想,积极地建造着戏剧内容和形式;核心思想:人文主义18.变化:从表现历史故事到宣传股东的作用;19.认识:戏剧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革。【解析】【小问1详解】贡献:根据材料中“在最著名的戏剧家中,把诗的才能和编剧的才能统一于一身,以思想的穿透力和形象的感染力铸造了完美的作品的是莎士比亚;继承着古希腊戏剧以来的思维和艺术传统,积极地建造着戏剧内容和形式大厦的,是莎士比亚。”可以概括出,莎士比亚的独特贡献是:诗的才能和编剧的才能统一于一身;思想的穿透力和形象的感染力铸造完美作品;继承着古希腊积极地建造着戏剧内容和形式;核心思想:根据所学可知,达·芬奇的绘画作品,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中“中国酌传统戏曲以往表现都是历史故事,穿古人衣,说古人话。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改良派从惨痛中认识到发动民众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了宣传鼓动的工作。”可知,中国戏剧功能发生的变化是从表现历史故事到宣传股东的作用。【小问3详解】认识:根据材料“莎士比亚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文艺复兴;中国戏剧在戊戌变法后发生的变化,欧洲戏剧在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戏剧的交流和融通”可以概括出,对戏剧的认识是:戏剧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革。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拓跋鲜卑是“五胡”中最迟进入中原的北方民族,在其他民族已融合入汉族的情况下,鲜卑面对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体,完全成为交融体圈外的人。在这样一种统治压力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北魏政权只有采取汉化道路,才可能赢得汉族地主的支持,也更容易为比鲜卑更早进入中原的北方其他各族接受,民族矛盾也因此暂时会淡化,政权或许可以维持下去。正基于此,北魏孝文帝在进行其他方面改革时,也以积极的态度,对北魏民族关系进行调整,促进了拓跋鲜卑的封建化过程,便利了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摘编自赵野春《鲜卑汉化——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游牧民族”的名称并客观评价万里长城的修建。(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及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从秦朝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的趋势。【答案】18.名称:匈奴。评价:抵御了匈奴的南下,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给百姓造成痛苦。19.原因:与汉族进行民族融合;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意义:改革促进了鲜卑的封建化,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20.趋势: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

【解析】【小问1详解】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修筑了长城。评价:根据材料一“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可知长城抵御了匈奴的南下,但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给百姓造成痛苦。【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二“鲜卑面对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融合体,完全成为交融体圈外的人。在这样一种统治压力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北魏政权只有采取汉化道路,才可能赢得汉族地主的支持,也更容易为比鲜卑更早进入中原的北方其他各族接受”与可知原因是与汉族进行民族融合,获得汉族地主支持;根据材料二“民族矛盾也因此暂时会淡化,政权或许可以维持下去”与可知原因是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意义:根据材料二“促进了拓跋鲜卑的封建化过程,便利了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的封建化,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小问3详解】趋势:根据材料一可知是民族对抗,根据材料二可知是民族融合,因此我国从秦朝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的趋势是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

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九年级某班同学选择了下列史实,并以“道路自信”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也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中俄(苏)两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国别领导人探索概况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1921年,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采取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尝试失败后,转而利用商品、市场、外资等方式来巩固苏维埃政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即____A____政策)。该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2年,成立苏联斯大林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所处的国际形势十分险峻,一直处在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和国际反共战争逼近的状态中。据此,斯大林在经济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逐渐形成苏联模式(即B____)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问题。政治方面,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经济方面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____C____,加快工业化步伐;实行计划经济等。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邓小平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2年,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提出并逐步建立了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__D____体制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善材料中的ABCD处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共同之处。(从背景、内容、作用方面分析)(3)综合材料,比较中俄两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最终结果,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9.A:新经济政策;B: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C:重工业;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共同之处:都面临着相同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等;内容中都有对农村进行改革;都利用了商品、货币、市场等;都使得经济得到恢复。21.结果:苏联无法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